三字經的故事十四篇

才智咖 人氣:2.87W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三字經,那三字經的故事你們知道多少呢?以下本站小編為大家提供的三字經的故事十四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的故事十四篇

1、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我們都知道,孟子是我國曆史上的“亞聖”,他的學問很好,還收了許多學生,他能有這些成就,全都要歸功於孟母。

在孟子小的時候,住家附近剛好是個墳場,每天都會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的從這裡經過,孟子見了覺得好玩,也學著玩起出殯的遊戲,孟母知道後,決定換個環境。

這一次,他們搬到鎮上,每想到附近住著一位屠夫,孟子又學著屠夫拿著刀子,玩起剁豬肉的遊戲,於是孟母又決定搬家了,因為她知道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他決定帶孟子搬到學校附近。果然,從此孟子便跟其他學生一樣捧著書本,搖頭晃腦的背誦著。

有一天,孟子逃學回來,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剪破了正片織好的布,然後對孟子說:“你讀書就想我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隨意逃學,就象我剪斷這塊布一樣,前功盡棄了。”

從此,孟子便發奮讀書,果然成為中國的大學問家。

2、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從前,有個無惡不做的強盜,在他做盡壞事後,終於被衙門的捕快捉了起來。由於他犯了許多不可原諒的罪,所以縣太爺判了他死罪。

臨刑前,縣太爺問他有什麼要求,強盜說:

“我想見我母親最後一面。”

縣太爺命人把他母親請來,當他們母子一見面,母親很悲痛的抱者兒子大哭。誰知道,那個強盜竟然狠狠的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並且傷心地說:

“我好恨娘在我犯錯時,從來不教訓我,現在我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強盜的母親,要對強盜的下場負一半的責任啊!

清朝時,大將左宗棠的部下張曜,立了許多功勞,於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許多不服氣的人,便以張曜沒有念過書為理由,不給他官做。

張曜知道因為自己的不識字,而做不了官,心裡很難過,於是發奮苦讀,終於憑著他的學識,把官給爭了回來。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從前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裡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於是他便把這玉石呈現給當時的楚厲王。

沒想到,宮裡的玉匠竟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厲王死後,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運。

卞和失望的抱著石頭,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後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現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於是便將它命名為“和氏璧。”

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出它的價值,所以人類也許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4、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東漢時,有個九歲的小孩--黃香。他非常的孝順父親,為了不讓父親太勞累,所有的家務事都是由自己動手做的。

夏天時,他會用扇子把席子給扇涼了,再請父親上床睡覺。天氣變冷了,黃香總會在父親睡覺前,把被窩躺暖之後,才讓父親入睡。

黃香這種孝行,沒有多久便傳遍了整個縣城,大家都誇黃香是個孝順的孩子。這種孝順的行為,的確很令人欽佩。

和黃香同一個時代,有個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親的朋友送來一簍子的梨子,父親要孔融拿一個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裡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很訝異地對他說:

“孩子,你怎麼不挑大的,反而挑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

“爹,我的年紀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孔融這種友愛兄長的行為,的確很值得我們效法。

5、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一個人無論是要完成一件事,或是求取更高的`學問,都應該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去做,才能有好的成績,千萬不要學明朝的吳同喔!小朋友看了後面的故事,就知道原因了。

吳同是明朝人,從小便跟著泥匠師傅學功夫,但是吳同是個很懶惰的人,每  他一心盼望自己的手藝能象師傅一樣好,可是又不肯從最基本的手藝慢慢練習,所以學了幾年,還是蓋不了一間房子。這天,師傅決定考考他,便要他在一星期之內蓋好一間房子。

吳同心想,這實在太容易了,只要把從師傅那裡偷偷學來的技術用上就可以了,於是,不到三天,吳同果真蓋好了一間房子。

第四天時,突然來了一場暴風雨,使得吳同蓋的房間頓時倒塌成一灘爛泥。還沒有讓師傅看過,自己蓋的房子就這麼,沒有了,吳同心裡既懊惱,又羞愧,從此,他下定決心要循序漸進的把蓋房子的工夫學好,不再好高騖遠了。

6、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如果要改善社會的風俗使天下永遠和平,人類的生活幸福,就要建立起君臣、父子、夫婦間的相處關係,一旦建立了和諧的關係,許多紛爭就不會發生了。

有一次,楚莊王招待臣子們喝酒,喝到一半,燭火突然熄了,其中有一位臣子便趁一片漆黑時,調戲楚莊王的妃子,妃子不甘心受到欺侮,一把抓下這個人的帽帶,準備等燭火從新點燃時清楚莊王將他治罪。

楚莊王知道這件事後,很自責地說:

“都是我請喝酒,才會發生這種事,現在大家都把帽帶解下來,再繼續喝酒吧!”

等到燭火從新亮起,在座的每個大臣,沒有一個人繫著帽帶。如此一來,妃子要楚莊王抓的大臣,也無從查起了。

幾年後,楚國與敵人作戰戰爭中有位奮勇殺敵,立了不少功勞的將軍,正是當年被妃子扯下帽帶的人。他為了報答楚莊王的恩情,因此才誓死效忠,好回報他的恩德。

他們這種君臣之義,確實讓人由衷欽佩。

7、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遠古時代的皇帝,是個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萬物的神。

當時,有個東方部族的首領名叫蚩尤,由於他不服皇帝的指揮,皇帝決定率領軍隊攻打他。

但是,蚩尤非常勇敢善戰,他有八十一個兄弟,分別掌管八十一個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們便團結起來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來對付皇帝,

所以當兩方交戰時,皇帝的軍隊顯得有些招架不住。

這是,碰巧起了大霧,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軍隊分不出自己究竟在什麼地方,所以他決定暫時收兵,等霧散之後,再繼續戰鬥。

皇帝使用新發明的指南車參與作戰,這種車子的正前方有個鐵娃娃,無論在哪裡,娃娃的手指一定指著南方。

於是,就靠著指南車,皇帝輕易的打敗了蚩尤的軍隊。

8、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古時候的人,看見天下這麼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覺得太複雜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觀念來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認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關。

當時,有個叫鄒衍的人大力提倡五行之說。他認為作天子的一定要擁有五行中的一德,這樣地位才能穩固。

五行中是一行克一行,等到一德衰了,就用另一德取代。所以有人說皇帝的了土德,因此當了皇帝,他所代表的顏色就是黃色。

後來,土德衰了,克土的木德興起,就是夏朝的禹。

“五行”的道理有點複雜,小朋友稍微瞭解一下就夠了。

“天干和地支”相傳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用來計算年、月、日。以天干配上地支,如甲子,就是第一年,一年一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十年,干支全部配完了,再從甲子開始算,所以六十年就是一甲子。

五行和天干、地支,在古代時佔了很重要的地位。

9、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很久已前的人們,對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有許多的疑問,有人說,地球是平的,也有人說地球是由一隻大烏龜揹著,只要走到世界的頭,就會掉進大海里。

一直到哥倫布饒了地球一週,仍回到原來的地方,才有了“地球是圓的”說法。

那時侯,有許多人總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主宰,周圍環繞著其他的星球。儘管也有人提出太陽為宇宙中心的說法,可是,經過了一段時間後,這種說法才被接受。

事實上,地球不僅會轉動,而且是圍繞著太陽轉動的,太陽系又圍繞著銀河轉,對整個大宇宙而言,銀河只不過是個點而已,所以,人類在宇宙中,其實是十分渺小的。

10、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曰岱華,嵩衡橫,此五嶽,山之名。

長江是我國第一條大河,恰好將中國分成兩半。

宋朝時,外患金人企圖橫越長江,結果被宋朝的戰鼓聲,嚇的不敢渡江。

至於黃河,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不過,長氾濫成災,危害沿岸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至於“五嶽”,則各有動人的故事,這裡只介紹西嶽,山勢非常險惡。相傳,唐朝的韓愈有一次奮力登上山頂後,就雙腿發軟,沒有勇氣下山,最後只好麻煩地方官員派人把韓愈灌醉,將他抬回家。

傳說位在河南的嵩山及山西的恆山,都曾有人在此修煉。會吹笙的周靈王太子喬,曾在恆山修成白鶴仙人;張果老是八仙中的一仙,他是在恆山修成正果的。

11、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古代的社會,把人民的職業分成四等,到了今天,已經有所謂的“三百六十行”,不管從事哪一行,只要努力工作,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在許多的行業中,以農業和中國的關係最密切。

據說,漢朝時有個叫孟嘗的太守初調到合浦時,發現那裡的人們不懂得耕田。只能拿珍貴的珠寶和鄰國交換米糧,一旦珠寶用完了,只好活活餓死了。孟嘗一到任,便開始教人民耕種的技術,於是合浦漸漸的富足繁榮起來。

人民的飲食問題解決後,“五常”的德行,應該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春秋時代有個孫叔敖,為了不讓別人見到兩頭蛇而喪命,便將蛇打死,埋了起來。

東漢時有個荀巨伯,為了照顧生病的朋友,寧可讓強盜殺了,也不願意留下朋友自己逃命。

他們的故事,正是實踐五常的最好例子。

12、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有魚蟲,有鳥獸,此動物,能非走。

大約在兩千年前,中國已有了許多關於花草樹木、蟲魚鳥類的奇妙神話。

《山海經》是一本專門記載古代地理的書。書上說,有座招搖山,山上長了一種叫“祝餘”的草,形狀有點象韭菜,吃了以後,就象吃了米飯一樣,可以有很飽的感覺。

另外還有一種樹,在樹幹的地方,有一圈圈黑色的紋理,這紋理有個奇怪的名字,叫“迷谷”,如果把迷谷帶在身上,就可以躲避妖魔鬼怪。

有個傳奇而又有趣的國家“黑齒國”,住在這裡的人民都長著一口黑牙。在黑齒國的一個山谷裡,有棵扶桑樹,傳說當時天上的十個太陽都會到這裡來沐浴,十分有趣。

這些多彩多姿又有趣的故事,雖然是編造出來的神話,但同時也表達了人類對這個世界所抱持的濃厚情感呢!

13、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詞四聲,宜調協。

好的音樂不但可以調劑身心,還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我國古書中,記載著許多中國傳統的樂器,並且也記載了關於以琴會友的故事。

春秋時代,有個名叫俞伯牙的人,他雖彈的一手好琴,卻苦於找不到能與他分享的知音。有一天,他的琴聲吸引了一位樵夫前來聆聽,這位樵夫名叫鍾子期,他被餘伯牙的琴聲深深感動了。

餘伯牙遇到了這位知音,心裡好高興,便和鍾子期結為異性兄弟。

兩人約訂明年的今日,伯牙要到鍾家村拜訪子期,順便讓子期欣賞他的琴藝,時間過的很快,他們約定的時間到了,餘伯牙如期去拜訪鍾子期。

沒想到,鍾子期竟然已經過世了,餘伯牙悲傷的來到子期墳前,對著子期的墳,將琴摔個粉碎,併發誓從此在也不彈琴了。

這對因琴而結緣的朋友,他們的友誼的卻很讓人感動。

14、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子自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漢朝時,有個名叫偉伯余的讀書人,每當他犯了錯誤,母親總是拿著棍子教訓他。孝順的偉伯余,自知做錯了事,便虛心聽從母親的教誨,落在他身上的棍子愈重,他反而感到高興。

有一次,母親打他,他竟然哭了起來,母親便很著急的問他是否打的太重了。

偉伯余回答說:

“以前母親打我,都打的很重,表示母親身體還很健康,今天,母親打輕了,可見母親的身體不如以前了,我怎麼能不難過呢?

這正是偉伯余發自內心的孝心和真情啊!

周朝時,有個治禮作樂的周公。有一次,周公的兒子伯禽有事要見他,竟連續三次被周公打了出來。伯禽覺得很疑惑,便找賢人商子求教。商子帶伯禽到南山上,說:

“這裡有棵喬樹,高大又比值,哪裡有棵梓樹,低矮又卑下,你仔細想想這兩棵數,就知道原因了。”

伯禽著才明白自己當時忽略了尊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