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的故事

才智咖 人氣:2.93W

《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閱讀時需加註意。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的《三字經》的故事,歡迎大家觀看~

《三字經》的故事

孟母三遷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三聲)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躃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於屠,孟子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o,夏曆每月七年級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i,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孟母斷機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狹子以居,三遷為教。及孟子稍長,就學而歸,母方織,問曰:“學何所至矣?”對曰:“自若也。”母憤因以刀斷機,曰:“子之廢學,猶吾之斷斯機也。”孟子懼,旦夕勤學,遂成亞聖。

五子登科

《宋史·竇儀傳》記載: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帶)有個叫竇禹鈞的人,記取祖訓,教導兒子們仰慕聖賢,刻苦學習,為人處世,不愧不怍。結果,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

竇禹鈞本人也享受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當朝太師馮道還特地寫了首詩:“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經》也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又逐漸演化為“五子登科”的吉祥圖案,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連袂獲取功名。

黃香溫席

昔漢時黃香,江夏人也.年方九歲,知事親之理.每當夏日炎熱之時,則扇父帷帳,令枕清涼,蚊蚋遠避, 以待親之安寢;至於冬日嚴寒,則以身暖其親之衾,以待親之暖臥.於是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孔融讓梨

孔融的.父親拿一些梨給孩子們吃,讓孔融先挑,孔融卻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為什麼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應該吃小的,大的給哥哥吃。這故事被用作兒童教育的好教材,成為千古美談,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謙讓風格。

孔融(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靈帝時,闢司徒楊賜府。中平初(185),舉高第,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後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興平二年(195)領青州刺史。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徵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因不滿曹操雄詐,被奏免官。後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閒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終為曹操所忌,下獄棄市。

孔融著有,《隋書·經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

蘇洵二十七方才學習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自號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謁見歐陽修,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後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為文見解精闢,語言鋒利,縱橫捭闔,很有戰國縱橫家的風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

樑灝借書

樑灝是北宋初年人,他幼時父母早逝,由叔父收養。他從小喜好讀書,但因家境貧寒買不起書,就跟別人借書來抄,然後再仔細閱讀。樑灝對借來的書非常愛護,而且一定按時歸還。

一個冬天的晚上,樑灝在奮力抄寫一本厚厚的書。深夜,叔父一覺睡醒,見樑灝還在抄寫,就對他說:“天這麼冷,你抄了一天了還是明天在抄吧。”

樑灝說:“我答應明天要將書還給人家,做人一定要守信用的。”

叔父笑了,說:“人家書很多,不急著用這本,遲一天沒關係的。”

樑灝嚴肅地說:“我向別人借書一向守信,如果這次違約了,今後就沒有人肯借書給我了!”等樑灝抄完書,天都亮了。當他如期把書還給主人時,主人很驚訝,同時也為他這種刻苦的精神所感動。

TAGS: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