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有感(合集15篇)

才智咖 人氣:1.92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三字經》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三字經》有感(合集15篇)

讀《三字經》有感1

寒假裡,我學習了《三字經》,從中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作者乃南宋王應麟。此書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一千多字。它共包括6部分內容。第1部分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教育和學習對兒童的重要性。第2部分“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講述要孝敬父母、敬重兄長。第3部分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了一些生活常識。第4部分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了一些古代重要的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式。第5部分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介紹了中國的歷史。第6部分從“口而誦,心而惟”至“戒之哉,宜勉力”,教導我們要從小認真學習。

我發現《三字經》中的很多話都是金玉良言,尤其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等到被窩暖和了,他才請父親上床。這個故事對我觸動很大。於是我就向黃香學習,替媽媽暖被窩。媽媽說:“孝敬父母不僅表現在替父母暖被窩,更重要的是要明事理,讓父母少操心。”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也給了我很多啟發。漢朝人孔融家裡種了一棵梨樹。他四歲的時候就把大的梨讓給兄長,把最小的梨留給自己。我要向孔融學習,像他那樣謙讓同學。

“披浦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這一段話說的好。只有刻苦學習才能扭轉貧苦的命運,我要向路溫舒和公孫弘學習,兒時努力學習,將來成大器。

“頭懸樑,錐刺股。”分別講了晉朝的孫敬在讀書時把自己頭髮拴在屋樑上以免自己打瞌睡、戰國時的蘇秦每當讀書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以免自己睡著的故事。從這句話我想到了讀書不能因為一點疲倦就放棄,疲倦時也要自我督促。

《三字經》真是一本千古名作!它能讓我們的品行變得更完美,怪不得學校要求我們讀這本書。

讀《三字經》有感2

一天,我學著老夫子的樣子,倒揹著書,又津津有味的背起《三字經》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背到這兒,我的眼睛溼潤了,我彷彿看見在大熱天裡才9歲的小黃香顧不得擦去臉上的汗水,正用扇子使勁地給他爸爸扇著枕蓆,想讓勞累了一天的父親回來睡得涼快些;冬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小黃香沒有了媽媽,家裡又沒有火爐,他只能用自己的身體溫暖被窩,讓爸爸暖暖和和地入睡。

“孝於親,所當執。”孝敬父母,理所當然,可我都11歲了,我孝敬過父母嗎?我左思右想,恐怕只有為那次幫媽媽洗碗,勉強算得上“孝於親”。倒是媽媽天天為我洗衣、做飯,忙個不停,碰到天氣變化,不是為我送衣服就是為我送雨傘。一到暑假,為了我這個寶貝女兒,一日三餐都得做可口的飯。我真慚愧呀,我比黃香大兩歲,居然沒有好好盡過一次孝,不行,我得給媽媽放一次假,表現表現!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我口中唸唸有詞,“該準備個什麼節目呢?”看到時間快中午了,“對了,媽媽每天中午為我做飯,還要炒菜,多累呀!我就學做飯!”說幹就幹,我立刻忙開了。

媽媽來到廚房,見我臉上都是汗,心疼地說:“欣茹,天太熱,還是讓媽媽來炒菜吧,你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不。媽媽,我要給你放假!”“放假?”“對!給我一次機會嘛!不就是放一次假嗎!”說服媽媽後,我在廚房裡又忙活起來,一會兒,幾個簡單的菜就做好了,我學著媽媽平時的樣子叫道:“肚子餓了吧,快吃飯!”“遵命!”媽媽笑呵呵的答道。

吃過飯,媽媽剛站起來收拾飯桌,我又趕緊把媽媽按住:“媽媽,我鄭重宣佈,從現在起,我給您放大假了,祝您假期愉快!我上崗幹活了!”說完,我就哼著三字經,收拾起碗筷來。

讀《三字經》有感3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啟蒙教育讀本,大家對它也十分熟悉,“人之初,性本善”,耳邊彷彿迴盪著幾百年前,私塾裡的學童正咿咿呀呀的誦讀聲,我情不自禁地拿起書,有滋有味地看起來。

讀到“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時,我彷彿看到了一塊剛掘出的碧玉,經過工匠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鍊、學習,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可我有時候也不能堅持到底,有些計劃實行兩個星期就以失敗告終。有一次,我計劃每次寫完作業就要檢查,提高正確率。開始時我還認認真真從頭到結尾看一遍,檢查出些小問題。三四天後,

就沒有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兩下,就做別的事去了。湊巧“屋漏又逢連夜雨”,有幾天作業特別多,我一寫完連看也不想看了,熱情從沸點降到冰點,後來幾天又偷懶,隔兩天檢查一次,最後還是沒能持之以恆。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地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裡面還有許多精彩詞句值得我們深思。每天讀一讀,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斷地鞭策自己,讓我們離成功更時一步!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讀《三字經》有感4

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這本書分成上、下兩本。

《三字經》這本書我想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了吧,它是古代兒童必須要學的、要讀的一本書,可見它的重要性了吧!

《三字經》被錢文忠分成了三個部分來講,第一個部分講的是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規律。第二部分講的是史,即歷史,《三字經》從三皇五帝一直講到了清朝。第三個

《三字經》開頭的六個字,我想大家都知道,“人之初,部分講的是學,即勤奮好學的重要性。性本善。”就是這六個字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它講的是一個關於人性本質的哲學問題。也就是說,人性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也就有了“性惡論”與“性善論”。

在《三字經》中,講了一個很有趣的學說,那就是五行學說,“曰水火,土木金,此五行,本乎數。”五行分別是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剋。

《三字經》第二部分講的是史,《三字經》有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因為它可以用兩句話講完了三、四個朝代,幾百年,比如“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樑陳承”這一句話裡講了三國、兩晉、宋、齊、樑、陳這麼多的朝代,牛吧1

《三字經》第三個部分,講了許多古代人勤奮讀書的例子,也是激勵我們要好好讀書,比如:頭懸樑、錐刺股、映雪、負薪、掛角等等、、、、、、

接著又講了一名才女,名叫蔡文姬,她非常會彈琴,她也寫下了著名的《悲憤詩》。

《三字經》雖人只有幾千字,但它所講的內容是非常值得人們學習的,是一本值得我們看的書。

我喜歡《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5

文章介紹了歐陽修的讀書方法——“計字日誦”。歐陽修每天讀,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將十部書讀完。然後,他又每天背誦150個字,這樣只用了七年時間就全部背誦完畢。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我也正用類似的“讀”字法來背古詩。這種方法第一天要讀十遍,第二天讀五遍,第三天讀五遍,第四天讀兩遍。假期我就用這種方法來讀《桃花源記》。因為沒有“背”的要求,所以我減輕了許多壓力。四天後,我不但輕輕鬆鬆地背誦下來,而且記得很牢固。直到現在我仍然堅持每天用這種方法背誦古詩。

“堅持”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它容易,是因為只要願意,人人都可以做到;說它難,因為能夠真正堅持下來的,卻往往只是少數人。

千里之程,在腳下,不在眼前。

讀《三字經》有感6

我讀了三字經以後,我才知道,原來三字經有那麼長。我們原來只是學了一小部分,我還以為三字經就是我們學的那一點呢。在這裡面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就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因為,他讓我知道了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讀《三字經》有感7

在暑假裡,我做了一件錯事,媽媽就讓我看《三字經》,讓我懂得多一些道理,不再做這些愚蠢的事情。一開始,我就想:“看這本書有什麼用呀?”看了之後,我真的學到的了許多道理。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從那以後,我就發奮起來,對自己說:“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做個沒用的人。”還有這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所以,我就又對自己說:“一定要勤勞,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不要浪費時間,否則,就會後悔,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吃的'。”

它雖然短小的篇幅,卻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讀《三字經》有感8

最近正在讀《三字經》,頗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緒萬千,五更時分輾轉難測,披衣起早,寫出心得。

《三字經》成書於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時期,自問世以來,就作為兒童的識字教材,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它與《百家姓》、《千字文》合成"三百千",被視作傳承儒家思想和修身勵志的啟蒙教材;此經雖短,短短千餘言,但卻能流傳至今,一直被世人傳誦至今,它的生命力是什麼,它的魅力何在?

本書雖短,但很有特點。從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讀來朗朗上口,易於記誦;品來意味深長,文化濃重。古代的兒童,入學的第一部書就是它。孩子們一邊吟唱,一邊搖頭晃腦,韻味十足。

這部書不光形式上易於記誦,內容也很豐富。它以精悍的"關鍵詞"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經》雖然是兒童啟蒙教材,但其講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是難以改變的。它適合於任何年齡段的人去閱讀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運用它。孩童時代的人讀它記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讀它記它,有著不同的意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講的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習性卻各有差異;假如不去教導他,習性就會發生變化,轉變,所以要重視教育,持之以恆的教導。

我覺得,這本書中所講的道理,95%還能在現在社會中適用。作為教師,更要認真拜讀拜讀。"教書育人",我認為育人比教書更重要,我準備利用寒假認真地學習本書,開學以後結合學校工作,把這些道理加以運用,我想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讀《三字經》有感9

今年暑假,媽媽指導我背誦《三字經》,還給我講了裡面的故事。讀完《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孝順是我最大的收穫。

在這本書裡,有“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它講的是東漢時期,有個小女孩叫黃香,她九歲就幫父母溫席,讓他們能睡得好。還有“首孝悌,次見聞”,說得是一個人首先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擴大自己的見聞。

以前,有時候我喜歡在父母面前生氣,做什麼事都喜歡依賴父母。自從讀了《三字經》以後,我下定決心做一個孝順的孩子。爸爸媽媽工作那麼辛苦,還要輔導我的學習,我又怎麼不為他們多想想呢?於是,我就開始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澡,倒垃圾,掃地等等。有時候,我看媽媽改作業辛苦了,就幫媽媽倒杯水,媽媽可開心了,我也很高興!

今後,我要繼續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讀《三字經》有感10

朋友們,你們聽過“三百千”嗎?它是三本中華第一啟蒙讀物,分別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而《三字經》又位居其首,自然是最重要的了。令人發笑的是我第一次見識這本偉大的書,既不是在學校,也不是在家裡,而是在暑假的英語夏令營中接觸的。老師告訴我們《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了廣大人民,這不止是因為它有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四句一組。讀起來琅琅上口。 它的詞藻樸實無華,並能夠深入淺出地瞭解到我國的歷史、文化和禮儀。

在文學講座課上,我們拜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其中一些句子的印象特別深刻,比如說 “首孝弟,次見聞。”,它的意思是: 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我認為,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否則,你就不是一個大寫的人,而是一個外表是人,內心冷酷的冷血動物。還有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包含的意義是: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玉器;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我想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就像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在告訴我們蠶吐絲來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製蜂蜜,給人們吃。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來體現自己的價值,那就連小動物也不如了。

《三字經》告訴我們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和風、雷、雨、電,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鳥獸蟲魚,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這個世界。人類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掌握前人留下來的知識,並以此來開拓更深、更廣泛的知識領域,不斷地改善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環境。《三字經》讓我懂得了為人處事的道理,瞭解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與濃郁的文化底韻.在同時也讓我結識了五千年來的名人。《三字經》包羅永珍,真不愧為中華兒童第一啟蒙讀物!

朋友們,如果你還沒有拜讀過這本著作的話,趕快到書店解解眼饞吧!

讀《三字經》有感11

一天,老師要我們買一本《三字經》讀,這時我心裡想《三字經》有什麼好讀,還不如動畫片好看呢!放學後,我無奈的來到了書店。

來到書店後,我找到了《三字經》,翻開一看,我的眼睛頓時定住了!我輕聲吟誦起來,人之初,性本善……讀起來朗朗上口,讀著讀著,我的肚子開始鬧起了空城計,我這才回家。從這以後,我每天寫完作業都不會去理會動畫片了,而是看《三字經》。我最喜歡“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這句,這是講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個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而我呢?要大人說才會讓,我真慚愧。以後我也要做一個有自知之明的好孩子。

《三字經》不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國小生必讀的金典書呀!我也要刻苦學習,為著我的理想奮鬥!

讀了《三字經》後,我覺得它裡面含有一種要為學習“更上一層樓”、尊敬長輩、友愛互助的道理,從小就要立志進取、明理、有德、將來就會成為優秀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12

從小父母就告知我:中國是文化禮儀之邦,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沉澱了太多的文化。《三字經》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它使我更懂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讓我知道了人人都是好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從而讓我懂得要以一顆珍藏和善良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昔孟母,擇鄰處”讓我瞭解了我們的父母真是為我們操了很多的心,體現在生活、飲食、學習等各方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從而讓我更加的知道要體貼和關愛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未來。

“融四歲,能讓梨”讓我知道做人要懂得尊重和團結兄弟姐妹,要懂得血濃於水,兄弟情深。特別是作為我們小男子漢更要做到這點。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讓我知道了民以食為天,吃是第一等大事。同時更讓我明白了要愛惜每一顆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因為粒粒皆辛苦。

通過學習《三字經》,我知道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關愛手足、珍惜糧食。同時要珍惜時間,好好對待愛我和我愛的人。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讀《三字經》有感13

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見媽媽說過,《三字經》這本書是一本老少皆宜、膾炙人口的好書,書中包含了我們國家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和豐富哲學道理,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三字經》這本書。 我牢牢地記住了媽媽對我說的話,默默地記住了《三字經》這本好書,我平時聽別人讀到“人之初,性本善”等《三字經》裡面的一些句子,但是沒有完整地讀過一遍,所以,我在寒假裡的一天中,我就上網查了一些《三字經》中的語音版,聽著孩子們如天籟之音般的聲音朗讀《三字經》,我深深地被陶醉在其中。 我一口氣聽完之後,我才發現了媽媽說的那樣,《三字經》不過簡單上千字,其中的內容卻博大精深,有一些句子的意思我還是能明白的,有的道理我卻是一解半知。其中有兩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深深地打動了我。東漢時期的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順自己的父親,冬天,天冷的時候用自己的身子幫父親暖身;孔融四歲出去摘梨,把大梨全讓給了自己的哥哥,而自己卻挑了一個最小的梨。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國小生從小就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要時刻懂得謙讓。 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所有的事情都要爸媽幫我們安排好。我知道了這兩個故事後,覺得十分慚愧,所以,我決定了,我要向他們兩個好好學習,不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還要幫父母、大人做一些家務事,並且還要好好地孝順父母、長輩,和同學們、朋友們在一起時,不要逞強,要時刻記住禮讓。 當然,《三字經》這本好書中值得我們學習的道理還有很多,當我讀完《三字經》之後,讓我明白了很多的知識和道理,《三字經》這本書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本好書呀!

讀《三字經》有感14

中華民族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成就的民族,這個民族所創造的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詩詞歌賦是一顆璀璨的明珠。讀過這本被稱作“千古一奇書”的古代文化經典,感觸很深。

《三字經》這一書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深得世人所珍愛,其中我也是它的忠實支持者。

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朽。”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等,使我明白了為人父母和嚴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我明白了爸爸媽媽的用心良苦,也明白了爸爸那次對我不好的原因: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爸爸早已坐在那兒,黑著臉。我便已知大難臨頭,準備想溜走。爸爸叫住了我,問:“怎麼,心虛了嗎?“我的臉刷地一下紅了:“什……什麼?”“老師向我反映了情況,她說你考得不好,還冒充簽名,是不是有這一回事?”我結結巴巴地回答:“誰……誰叫……你整天黑著臉,弄得……我不敢向你說簽名的事。”那晚,我被狠狠地批了一頓,我很恨我的爸爸。

但現在我總算明白爸爸的苦心了,心中後悔萬分。

因此,我們在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一定要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瞭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從小紮下中華文化的根。同學們,讓我們誦讀經典詩文,做個文雅的東華人!

讀《三字經》有感15

讀了《三字經 》後,發現裡面有許多經典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 " 昔孟母,擇鄰處,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500字》。子不學,斷機杼 " .這一段經典名句,讓我很是感動!孟子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能有這麼大的成就跟他母親很有關係。

孟子小時候,住處附近有個墳場,每天都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從家門中經過。孟子覺的好玩,也學著玩起出殯的遊戲。孟母發現後,擔心孟子不安心學習就決定換個地方住。當他們搬到鎮上後,沒想到附近住著一位屠夫,孟子又不安心學習了,學著屠夫拿起刀子,玩起剁豬肉的遊戲。孟母決定再次搬家。這次,她帶著孟子住到學校附近,這裡書聲朗朗,學習氣氛濃厚。從此,孟子專心致志地讀起書來。

孟子稍大些,拜了大學問家子思為老師。起初,孟子學的很專心,過了一段時間,就變的很懶散了,有一次,趁老師不在時,同學們拉著孟子偷偷地溜出去捉迷藏,摸小魚,直到天黑才回家。

孟母問孟子為什麼回來這麼遲,孟子咕噥著說讀書沒意思。孟母聽了非常生氣。她拿起剪刀,一下子就剪斷了快要織好的整匹布,問孟子: " 布斷了,還能繼續織下去嗎? " " 不能。 "" 你正在求學,如果中途停學呢? "" 我明白了,我再也不貪玩逃學了。 "" 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如果半途而廢,終將一事無成。 " 從此,孟子發憤讀書,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看了以後,覺得這位母親很偉大,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厭其煩的三次搬家,當看到孩子逃學回家時,孟母不惜割斷快要織好的布,教育他學習不能半途而廢。

回想自己現在,有很好的學習環境,豐足的學習用品和幸福的生活,我就更應該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