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就業局就業和失業保險工作總結示例

才智咖 人氣:2.72W

今年以來,我市勞動就業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人社局的要求,緊緊圍繞省、市勞動就業工作目標,以推進全民創業爭創國家創業型城市和百萬職工技能培訓工作為重點,實施66321工作思路,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勞動就業局就業和失業保險工作總結示例

一、基本情況

(一)完成和超額完成主要目標任務工作進度

1、新增就業穩步增長。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23萬人(市直2.85萬人),佔年計劃62.3%(市直63.3%);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7048人(市直 7751人),佔年計劃65.6%(市直67.4%),其中就業困難人員8239人(市直1032人),佔年計劃的63.4%(市直68.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3%(市直3.52%)。共開發公益性崗位1884個,佔年計劃的62.8%(市直631個,佔年計劃的63%)。

2、轉移就業有序流動。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92萬人,佔年計劃的65.3%,其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1.5萬人。

3、就業培訓紮實推進。全市組織城鄉勞動者就業培訓33965人(市直9225人),佔年計劃的67.9%(市直57.7%);培訓創業者8319人(市直2682人)。

4、創業促就業成效顯著。全市新增各類創業主體27346個,佔年計劃的96%。市級以上創業示範基地達到12個,佔年計劃的60%,面積31.78萬平方米,佔年計劃的63%。創業帶動就業35207人,佔年計劃的70% 。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96筆,金額11551萬元(市直317筆,金額6500萬元),其中個體經營968筆發放貸款5801萬元(市直196筆,金額 1350萬元),合夥與組織起來創業123筆發放貸款5250萬元(市直121筆,金額5150萬元),勞動密集型小企業5筆500萬元。

5、失業保險擴面徵繳迎難而進。截止6月底,全市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75160人(市區294410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9%(市區 100%);失業保險費核定6744.17萬元(市區5004萬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56.2%(市區55.2%);徵收失業保險費6840.97萬元(市區5073.92萬元), 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62.2%(市區61.1%),其中清收往年欠費897.51萬元(市區640.4萬元);新增接納失業人員2873人(市區2168 人),發放失業保險金2143.88萬元(市區1987.77萬元),失業保險金髮放率達100%。為享受失業保險金人員繳納職工醫療保險費和大病救助保險費572.1萬元(市區550.46萬元);有6090人次(市區5419人次)享受了價格臨時補貼,發放補貼19.09萬元(市區16.8萬元),實現了享受物件全覆蓋。

(二)就業扶持政策落實到位

全市使用就業專項資金7189.49萬元(市直3005.06萬元),其中用於職業培訓補貼142.3萬元(市直0萬元),職業介紹補貼93.55萬元(市直0萬元),社會保險補貼2981.03萬元(市直1753.73萬元),公益性崗位補貼1731.21萬元(市直0萬元)。全市為從事個體經營的 14953人減免稅費1149.63萬元(市直8263人862.78萬元);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173.52萬元(市直0萬元);為13戶企業減免稅費 3.90萬元。

二、主要做法

(一)著力“四個戰略”,大張旗鼓開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

1、實施高位推動戰略,構建“網格化”爭創工作格局

—— 構建組織領導體系。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市長別必雄掛帥,人社部門牽頭,市直43個相關部門參加的“襄陽市爭創國家創業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市)、區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實行部門一把手負責制。在全市形成了以市直為龍頭,縣(市)區為支點,輻射鄉鎮(街道)、社群的爭創工作網路。

——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建立了聯席會議、通報和檢查監督三項制度,成立了爭創工作辦公室,印發了爭創國家創業型城市工作方案、成員單位職責、工作路線圖、爭創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和成員單位工作臺帳等,形成了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

——建立督辦評估機制。將建立指標納入政府考核體系,形成了上下級政府、同級政府與部門之間“縱橫交織”的考核體系。印發了爭創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了爭創工作報表統計和績效評估制度,達到了在爭創中提升、在提升中推進的工作目的。

—— 營造輿論宣傳氛圍。分別在襄陽日報、襄陽晚報、楚天快報等平面媒體上開闢了“推進全民創業 實現富民強市”等專欄;在電視臺《襄陽新聞》、《今日播報》等欄目播出了“創業培訓幫你創業”系列節目;在襄陽電臺開通了“創業直通車”節目;在“襄陽就業資訊網”增加了“創業資訊模組”。高新區管委會在入口網站上開闢了“創業在高新”專欄,通過上傳培訓視訊,直播創業案例等形式,打出“創業不難”的口號,受到網民熱捧。3月28日,開展“12333諮詢日”活動,為市民講解創業政策1500人次,接受創業培訓現場報名390人次,發放創業培訓宣傳資料 6000餘份。

2、實施政策扶持戰略,完善“普惠化”創業政策體系

——強化政策支援。創新、創造性地配套出臺了一系列推進全民創業爭創國家創業型城市的扶持政策,各部門相繼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措施、工作方案45個,各項補貼、補助、獎勵等配套檔案或辦法達12個。截止6月,落實創業扶持政策達到8項。

—— 強化資金扶持。各級財政建立了創業扶持資金,目前已為全市1.47萬名創業者發放各種創業扶持和補貼、補助、獎勵資金0.81億元;工商、稅務等部門堅持 “放水養魚”的方針,全面落實支援創業的優惠政策,減免稅費1821萬元。高新區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專門為湖北省留學人員襄陽創業園的近百名創業人員提供幫助;襄樊學院設立100萬元創業基金,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

—— 強化信貸投入。通過搭建擔保平臺,優化貸款流程,擴大信貸規模,全面為創業者提供有效的擔保貸款支援。小額貸款擔保機構在貸款額度確認上,實行按所需資金、經營規模和帶動勞動者就業人數來確定。在貸款發放時限上,實行50萬元以下額度的貸款隨到隨放,5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最長不超過15天放貸。在貸款模式上,通過建立中小微企業服務網,大力推廣“擔保基金+銀行”的辦法,有效促進了銀企對接,擴大了創業信貸規模。截止5月,全市為創業發放貸款 33.32億元,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擔保機構發放貸款0.7879億元,農業產業化中小擔保機構發放貸款4.275億元,商業銀行發放小微企業貸款 28.25億元。

—— 強化市場融資。組織100多家企業與國內外50多家知名的風投公司、創投公司和私募基金公司對接,達成投資合作協議80多億元。通過爭取實施國家和省級創新創業專案,10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無償資助5000多萬元。高新區已啟動了中小微型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等辦法。

3、實施能力提升戰略,健全“專案化”創業培訓機制

—— 做好四個謀劃。一是謀劃培訓總量。會同有關部門,通過調查、統計、分析和專題研究,擬定5年培訓160萬人、百人創業培訓教師和百人創業導師團培訓計劃、千名企業家和創業成功者帶教千名創業學員計劃、創業培訓“進校園、進企業、進社群、進農村”工程。二是謀劃工作方案。會同統戰部、農委等部門擬定《襄陽市百萬職工技能培訓工作方案》、制定了2012年至2016年培訓工作路徑圖。三是謀劃實施措施。印發了《襄陽市就業創業培訓實施細則》等培訓配套檔案,指導培訓機構和企業開展培訓工作,建立健全培訓制度、培訓人員、各項資金補貼、職工教育經費提取使用等臺帳。四是謀劃專案化管理。指導有關部門和企業與培訓機構簽訂培訓合同,實行培訓專案化管理,建立開班確認、檢查驗收、臺帳登記、陽光公示、監督審計等管理制度,規範培訓行為。

—— 實現四個聯動。通過下達培訓計劃、召開專題會議等方法,實現上下聯動推進;會同市委統戰部將在崗就業人員培訓、崗前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培訓任務分解到相關部門牽頭負責,實現部門聯動推進;通過組織各縣(市)區培訓機構開展送資訊、送技能、送崗位、送服務等“四送”活動,實現城鄉聯動推進;依託國有企業、規模以上企業,通過辦培訓班、夜校、技術交流、學術討論、行業論壇等形式提升員工管理能力和實用技能,實現企業聯動推進。

—— 抓好兩個建設。一是加強培訓體系建設。建立了以湖北文理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技師學院為龍頭,中職培訓機構為依託,民辦培訓機構為補充的培訓體系。通過招標,人設部門公開遴選了29家創業培訓定點機構承擔全市培訓任務。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除繼續實施職業培訓教師培訓計劃外,重點加強創業教師的培養。從襄陽職業技術學院、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校、襄陽技師學院和各縣(市)區勞動就業訓練中心等公共培訓機構中選拔了20名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較強的教師,參加省廳組織的“創業培訓師資班”學習。正在與國家人社部教育培訓指導中心、中國職業教育組織研究會協商,專門在襄陽舉辦創業培訓教師培訓班2期、高階創業指導師培訓班1期。目前我市已有經人社部授證認可的創業培訓師42人。

4、實施平臺支撐戰略,打造“全程化”創業服務模式

—— 搭建“一網兩庫”創業資訊服務平臺。通過設立網站和簡訊服務平臺、服務專欄、服務熱線,搭建互動交流和資訊分享平臺,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創業政策和資訊服務。目前全市已建立創業服務網站12個,開設各類服務專欄6個,設立服務熱線電話198個。面向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建立全市資源共享的創業指導專家資源庫和創業專案庫。採取政府購買、個人和單位捐贈等辦法,開發了一批投資少見效快、發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創業專案,目前入庫專案已達2300餘個。篩選了180餘個投資回收期短、創業風險小的精品專案編印成《創業專案指南》。截止目前,已有350餘名創業者通過該專案庫成功實現了創業,帶動就業3000餘人。

—— 搭建“一站式”創業指導服務平臺。構建了市、縣(市)區、街道(鄉鎮)、社群四級創業服務網路。在人力資源市場綜合場所、街道(鄉鎮)、社群設立創業服務視窗和“創業超市” 30個,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專案推介、政策諮詢、創業見習、小額擔保貸款等 “一站式”服務;組織創業專家志願團,“一對一”免費為培訓學員提供專案論證、開業策劃、營銷宣傳、創業諮詢等後續支援服務;定期舉辦創業沙龍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及創業成功人士分析點評學員創業案例、分享成功經驗和創業歷程,激發學員創業熱情;建立了“襄陽就業創業資訊網”、“襄陽市siyb創業qq 群”、開通了12333諮詢熱線等互動交流和資訊分享平臺。

—— 搭建“一條龍”創業實訓孵化平臺。開通創業“綠色通道”,提供開業指導、小額貸款、稅費減免、法律援助和後續扶持相結合的 “一條龍”創業孵化服務。XX縣依託其全省旅遊強縣品牌,建立了以農家樂休閒娛樂為特色的“迴歸創業園”,以其優惠的入駐條件,吸引1000多名返鄉務工人員回鄉投資創業。截至5月底,全市已新建、擴建各類創業基地12個,吸納創業主體2290個,帶動就業14986人。

(二)進一步強化就業服務,千方百計為擴大就業提供保障

1、加強基層平臺建設。

—— 狠抓基層平臺資訊網路建設。今年將投入160多萬元,為城區50%以上的基層所(站)(今年擬配備74個社群)配備室內電子顯示屏及觸控式查詢電腦,併力爭用三年時間全部配齊全部所(站)。使各基層所(站)與鄂西北人力資源市場實現聯網,實現就業與社保資訊的互通及共享,提升基層平臺現化化服務水平。目前此項工作已進入政府招標採購階段,預計將於7月份全面實施安裝配備到位。

——推行村級平臺建設實現新突破。為所有行政村配備了膝上型電腦和印表機。XX區利用公益性崗位公開召聘村級勞動保障協理員,通過考試、體檢、公示等程式,層層選拔,擇優錄用了81名村級勞動保障協理員,實現了該區每村都有一名專職工作人員,達到了村級平臺全覆蓋。

2、著力開展就業培訓。

——認真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對勞動者技能培訓的總體要求,繪製就業培訓工作目標路徑圖,召開全市就業培訓工作推進會,對全市就業培訓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並敦促各定點培訓機構加強自身建設,圍繞我市產業發展需求,優化專業設定,突出辦學特色,努力提高就業培訓質量。

—— 突出特色。圍繞“產業襄陽”建設,大力開展訂單和定向技能培訓,如市就業訓練中心與蘇寧電器等企業簽定訂單培訓協議書,已為其培訓員工331餘人,高新區就業局為湖北駱駝集團、萬洲電器等多家企業培訓員工2451名,開展職業鑑定767人;圍繞農業現代化、產業化建設和發展農家樂,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如XX市對300多家農家樂業主和服務人員開展了免費培訓,XX區將80家農家樂扶持經營戶作為首批創業培訓物件免費集中培訓等等;圍繞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開展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和雙技能培訓;圍繞發展創業型經濟,全力推進創業培訓,實現了培訓專業與產業發展、培訓與就業、培訓與轉移、培訓與創業、培訓與職業技能鑑定“五對接”。

—— 創新模式。一是創新培訓內容,增強培訓實用型。今年以來,首次將iyb(改善你的企業)、eyb(擴大你的企業)納入創業培訓內容,將培訓物件由準備創業人員延伸到已創業人員,將培訓範圍由創業前培訓延伸到創業後知識更新。二是創新培訓模式,增強培訓實效性。實行統一安排教學計劃,統一派遣培訓教師,統一制定教學大綱“三統一”,探索創業理論培訓與實習操作、基地見習、創業實戰、創業孵化、個性服務相結合等模式,開展創業者創業能力培訓。截止6月底,全市參加創業培訓中的5826人成功創業。三是創新培訓物件,擴大培訓受惠面。通過“四進”工程,將創業培訓向高校、廠礦、社群、農村延伸,將所有創業人群納入培訓範圍。湖北文理學院結合學生學科專業,對在校生實施創業意識教育,目前已有60個在校生創業團隊、240多名大學生創業骨幹在該校創業基地創業,湧現出曹玉傳、徐小瑩等一批在國內較有影響的“80後”大學生創業精英。

3、有效拓展公益性崗位。

一是協調相關公共職能部門開發公益性崗位。如聯絡市急救中心,將急救擔架員36個崗位開發出來,面向就業援助物件進行公開招錄。二是通過落實相關扶持政策,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將空缺後勤服務崗位納入公益性崗位範疇。三是結合城市管理需要,開發公益性崗位。如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加強城市交通管理的要求,與市交警支隊聯絡面向社會招聘,開發180個協警員崗位。四是結合城市居民生活發展需要,開發公益性崗位。例如根據部分養老院的要求,為其提供了27個公益性崗位,用於為居民養老服務,獲得了社會好評。

4、指導轉移就業有序化。

—— 打造勞務品牌,促進異地轉移就業。在原勞務品牌的基礎上,繼續打造“襄陽月嫂”、“棗陽電焊工”、“老河口電子工”、“南漳保安”、“保康製茶工”等勞務品牌,大大提高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化程度,不僅提升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技能,還增加了農民的就業收入。

——大力發展農家樂,促進就近轉移就業。利用財政補貼和小額擔保貸款扶持政策,鼓勵發展農家樂。XX市將發展“農家樂”作為一個新星產業和新的就業增長點給予重點扶持,並對其中195家示範效應比較好的`“農家樂”按照每戶1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

5、堅持開展專項活動

通過舉辦“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隨軍家屬專場招聘會、大學生就業月等大型就業服務活動,認真開展就業服務,積極落實相關優惠政策,為下崗失業人早搭建就業平臺。相繼舉辦了春季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大型招聘會、應屆畢業女大學生專場招聘會、機加工企業專場招聘會、餐飲服務類企業專場招聘會、微型企業專場招聘會、紡織類企業專場招聘會等等。為武漢富士康集團公司、湖北新日電動車有限公司舉辦專場招聘會。邀請XX市22家用工企業和XX市18家企業到襄進場招聘,讓外出務工人員在家門口找到自已合適的崗位。今年以來,僅鄂西北人力資源市場就有8740家用人單位進場招聘,舉辦各類招聘會153場(其中大型招聘會12場),釋出各類用工資訊17772條,提供就業崗位171102個,143727人次求職,求人倍率1.19,崗位供給大於求職人次。

6、不斷提升服務就業能力

推行全市業務軟體、辦事指南、工作流程、辦事資料、業務臺帳和工作路徑圖“六統一”工作模式,實施大就業、大培訓、大創業、大擴面、大貸款、大服務“六大” 工程,開展發展家庭服務業、發展微型企業和發放小額擔保貸款促進就業問題研究“三項”調研活動,夯實就業資訊網路建設和業務基礎臺帳“兩項”基礎工作,創新週報“一項”工作制度的“66321”工作措施。深入開展讀書活動,為每位幹部職工購買了《你在為誰工作》、《幹部是幹出來的》等書籍,採取集中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幹部職工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三)抓好“四個措施”落實,確保失業保險擴面徵繳

1、完善內部管理,建立社保擴面的長效機制。在建立擴面徵繳責任制度、通報制度、督辦檢查制度,強化依法擴面的同時,積極探索建立擴面的長效機制。建立了社保專管員制度、稽核監督制度、執法保證制度、目標責任制度,逐步形成了經費支援機制、統一協調機制和部門聯動資訊共享機制。

2、堅持“五險一單”,保證失業保險核定和核定準確率。保證基數申報核對率達99%以上,確保了繳費單位繳納失業保險基數的準確性,有力促進了失業保險費的收繳。

3、加強部門協調,形成整體聯動機制。定期與財政、工商、地稅、國資委等部聯絡,及時交換資訊,爭取支援和配合;勞動保障監察隊根據工作需要,對單位實施重點監察;定期與報社、電視臺、電臺、政府網站、就業網等媒體加強聯絡,開闢版面、專欄,以多種形式宣傳失業保險政策。

4、做好就業動態監測。今年以來,確定了60家企業進行失業動態監測,並對新增納入失業動態監測的30家企業聯絡人員進行軟體安裝、建立基礎資料庫等專項培訓。為切實落實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的參加職工醫療保險和物價補貼待遇,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分別制定了《襄陽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職工醫療保險工作方案》、《襄陽市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工作方案》,確保了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職工醫療保險參保繳費和物價補貼及時足額到位。設立諮詢電話,接受企業和失業人員的諮詢、查詢。在《襄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資訊網》和《襄陽勞動就業資訊網》中開發需求模組,並上線執行,使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及時瞭解我市政策和注意事項,做到了政策落實公開、透明,讓失業人員放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 ,我們將繼續以推進全民創業爭創國家創業型城市和百萬職工技能培訓工作為核心,積極落實各項就業政策,紮實開展就業服務和就業指導工作。

(一)繼續落實好各項就業扶持政策

繼續宣傳貫徹促進就業扶持政策,改進操作程式,完善操作辦法,充分發揮政策促進就業的效應。加強跟蹤檢查和綜合分析,建立以資金使用社會效益指標、資金使用指標和資金管理指標為主體的資金績效評價體系,提高就業資金使用效益。

(二)進一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

1、從有利於提高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有利於增強勞動者的創業意識、有利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有利於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四個方面,進一步加大推進全民創業爭創國家創業型城市宣傳力度,努力提高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對推進全民爭創國家創業型城市重要性的認識。

2、從加強思想引領、促進勞動者要創業,強化政策落實、鼓勵勞動者能創業,提升培訓質量、幫助勞動者會創業,搭好服務平臺、引導勞動者易創業,建好創業基地、促成勞動者在創業五個方面,努力優化推進全民創業爭創國家創業型城市的環境。

3、健全聯動機制、落實機制、督辦機制,建立推進全民創業爭創國家創業型城市工作新機制,使爭創工作取得實效。

(三)進一步統籌做好各類群體的就業工作

1、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實施“崗位拓展計劃”、拓展重點產業、各類企業、基層崗位、科研專案等就業渠道。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綜合運用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創業指導、創業基地、創業政策等手段,在優先和重點發展的產業或行業引領一批高校畢業生成功創業。繼續開展“校企對接”活動,舉辦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

2、大力促進農民工創業就業。認真做好新生勞動力進入市場就業的培訓和服務工作。鼓勵扶持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森林旅遊和家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健全服務、培訓、維權三位一體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機制,引導和幫助農村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

3、做好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工作。不斷健全就業援助制度,運用就業扶持政策,重點做好零就業家庭、長期失業人員、殘疾人、低保物件、獨立工礦區及破產企業失業職工和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繼續開展建立“充分就業社群”活動,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銷零。

4、做好其他各類群體的就業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協調做好婦女、復員退伍軍人、刑滿釋放和解除勞教人員的就業工作。

(四)進一步提升就業培訓能力和質量。積極配合人社部門建立和完善職業培訓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定點培訓機構監管制度。引導定點培訓機構加強實訓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採取多種培訓方式,緊密圍繞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創新思路,按照“先招工、後培訓、再上崗”的訂單、定向、定崗培訓模式大力開展就業培訓,突出工業園區用工培訓,突出市內就業培訓,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

(五)進一步做好失業保險擴面徵繳工作

1、強化擴覆力度。對來參保的單位要督保,對斷保的單位要續保,對拒保的單位要以法促保。逐步將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及外來務工人員全部納入對失業保險參保範圍。

2、加大稽核力度,確保失業保險費應收盡收。強化稽核力度,充分利用擴面專班對各參保單位進行拉網式稽核,特別是對繳費不正常企事業單位進行重點稽核,徹底摸清參保單位基本情況,確保參保單位如實申報、如實繳納失業保險費。

(六)進一步強化公共就業服務能力。

著手“就業創業資訊網”的升級改造工作,著手就業專項資金管理模組的開發和招聘平臺改造建設,力爭打造資訊準確、業務規範、方便操作的資訊系統,同時,下半年力爭實現全市各(縣、區)與市中心資料庫聯網,實現同城同庫、流程統一的資訊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