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外來人員戶籍新政策

才智咖 人氣:1.01W

關於上引進人才落戶的政策各地都有不同,如下為社保網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17外來人員戶籍新政策,僅供參考!

2017外來人員戶籍新政策

  2017外來人員戶籍新政策【1】

海市人保局於4月15日釋出的《上海市引進人才申辦本市常住戶口》公示名單中,可以稽核同意辦理本市常住戶口,予公示人員,也就401個主體人員,下一次還不知道要等多久。

首先說一些關於上海市引進人才落戶上海的一些看法,就目前形勢而言,通過引進人才直接落戶上海的高階人才,每個月報進上海各個公安派出所的人,是少之又少,上海市人保局於4月15日釋出的《上海市引進人才申辦本市常住戶口》公示名單中,可以稽核同意辦理本市常住戶口,予公示人員,也就401個主體人員,下一次還不知道要等多久。通過公示名單人員中,幾乎都是大型集團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小型公司幾乎全軍覆沒啊,所有引進人才落戶上海的外地高階人才,如高階工程師、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在小型企業想直接落戶的概率越來越低,那要怎麼樣可以獲得上海戶籍?小編認為還可以通過下面的第二類。

現在來說說我們的第二類,也就是上海市釋出的120分積分的上海居住證轉上海常駐戶口相關政策,也就是我們以前常說的人才引進居住證,該政策於2013年7月已經更改至今,也有不少外地持有上海引進人才居住證的朋友,通過該居住證落戶政策成功和子女一起落戶上海各個公安派出所,但是,每個月的`審批人數和辦理上海居住證滿7年的總數來比,還是不多的,有不少上海緊缺人才,因為各種原因,而被拒之門外,

如:外地職稱、違法生育、簡歷虛假、社保基數、稅單為0、離婚再婚、單位誠信、個人誠信等問題造成無法通過初審,甚至不少人通過了區縣人才中心的視窗,在上海市人保局的人才開發處被拒,各種情況都有發生,最近還發生一起所有遷移證和準遷證都已經辦理好了,在公安派出所落戶的時候,被派出所戶籍科落戶民警在最後一個環節,發現因為隨遷子女是領結婚證之前出生的獨生子女被拒絕落戶的事情,理由也是違法計劃生育,所有想通過上海居住證滿7年落戶上海戶口辦理的外地人才,要在一開始申請辦理120分積分上海居住證,就要注意小編說道的問題,不然最後很大可能被拒絕落戶上海,這樣,你就和上海戶籍新政策擦肩而過。

  2017外來人員戶籍新政策【2】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提出要全面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切實保障每個公民依法登記一個常住戶口,禁止設立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任何前置條件。

《意見》明確了不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無戶口人員,未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無戶口人員,未辦理收養手續的事實收養無戶口人員等八類無戶口人員依法登記戶口的具體政策。

《意見》還提出哪些任務和目標?這些無戶口人員的戶口問題將如何具體解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如何配合落實?中國政府網新媒體為你一一梳理。

為什麼要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依法登記戶口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但是,由於一些地方和部門還存在政策性障礙等因素,部分公民無戶口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不利於保護公民合法權益,並直接影響國家新型戶籍制度的建立完善。

任務目標是什麼?進一步完善戶口登記政策,禁止設立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任何前置條件;加強戶口登記管理,全面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切實保障每個公民依法登記一個常住戶口,努力實現全國戶口和公民身份號碼準確性、唯一性、權威性的目標。

(一)不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無戶口人員。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憑《出生醫學證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戶口簿、結婚證或者非婚生育說明,按照隨父隨母落戶自願的政策,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申請隨父落戶的非婚生育無戶口人員,需一併提供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鑑定證明。

(二)未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無戶口人員。在助產機構內出生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向該助產機構申領《出生醫學證明》;在助產機構外出生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需提供具有資質的鑑定機構出具的親子鑑定證明,向擬落戶地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委託機構申領《出生醫學證明》。無戶口人員或者其監護人憑《出生醫學證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戶口簿、結婚證或者非婚生育說明,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2017外來人員戶籍新政策【3】

2016年國務院釋出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型別,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我國自1958年開始劃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由此帶來權益、保障和待遇的不同。農業戶口的權益主要是集體土地承包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而非農業戶口的權益主要是依附在戶籍上的一些社會公共服務,包括教育、醫療就業、保險、住房等方面。

專家分析,取消農業戶口,並非農業戶口全部統一轉為非農業戶口,只是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為今後逐步打通城鄉二元鴻溝,實現社保、教育、醫療等方面公共服務均等化打下基礎。因此,農民實際權益並不會發生變化。

“農民和城鎮居民的身份統一後,沒有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之分,只有地域區別。”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周運清說,目前各地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正在陸續並軌,未來全國居民有望享受平等的身份和待遇。

隨著城鎮化推進,不少地區城市教育、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也已向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開放。國家發改委公佈的資料顯示,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367.1萬,入讀公辦學校比例達80%。除義務教育外,四川、重慶、浙江等地,已將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