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式養老:老人出行難在醫保報銷難

才智咖 人氣:7.8K

“自從老媽選擇了候鳥式生活,至今已在三亞平安健康地度過了六個冬季。北京停暖後室內還是很冷很難過,老人受不了。”北京網友“女猴子”如此描述母親的候鳥式養老。

候鳥式養老:老人出行難在醫保報銷難

候鳥式養老有不少好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外地的門診醫療費沒法順利在京報銷;即便是從事候鳥式養老的機構,也不願“承保”老人出行途中的安全。有關專家表示,候鳥式養老走市場化道路的同時,也需要政府的調控和引導。近日,民政部發文鼓勵養老機構合作開展候鳥式養老,這或許能給候鳥式養老打通更多政策上的卡口。

難題1

短期去外地看病只報急診費

進行候鳥式養老的老人生病了,醫藥費怎麼辦?對此,多家養老院表示,北京老人到外地候鳥式養老,的確面臨報銷難的問題。“如果是慢性老年病的老人,我們都建議他們買好了常備藥帶過去。犯了病最好走急診。方便回京報銷。”

昨日,記者諮詢了東城、大興等多區縣的社保所,工作人員均答覆,依據人社部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相關規定,老人突發疾病看急診,在外埠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北京基本醫療保險藥品、診療專案目錄等要求的急診費用,可到戶籍地社保所報銷。老年人在外埠居住一年以上的,需在戶籍地社保所申請異地就醫登記。然後在外省市選好定點醫療機構,看病產生的符合北京基本醫療保險藥品、診療專案目錄、醫療服務設施範圍的醫療費用,也可以到戶籍地社保所報銷。

“通俗地理解,如果老人短期去外地期間看病,只有急診費用可以報銷,如果在外地居住超過1年,在定點醫院符合規定的門診費用也能報銷。”本市一家社保所的負責人解釋,醫藥費個人先行墊付,老人可以委託代理人報銷,省了本人來回奔波。目前,本市新農合報銷要求基本類似。

其他省市是什麼情況?以冬季候鳥式養老最熱門省份的海南為例,該省跨省醫保結算走得比較快。海南省社會保險事業局異地就醫結算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海南已與14個省(區)市21個統籌區建立了異地就醫結算協作關係,比如山西、黑龍江和天津。參加省本級醫保的老人,在本省辦理異地醫療結算手續後,持海南的異地就醫醫療卡就醫,待遇和在本省一樣,僅支付自費部分。“不過,目前,海南和北京還沒建立異地就醫結算協作關係。”

難題2

老人出行安全存責任真空

豐臺區宛平街道一家社會福利養老院經營10多年,能收住近百名半自理、不能自理、患有痴呆症的老人。這家養老院在三亞有個候鳥式養老基地對接點,10層帶電梯的公寓樓、單間套間都有、獨立衛生間、24小時熱水。北京的老人想去三亞住還能帶家人,也可以買保險,但養老院特別註明:“我們會協助老人購買火車票和飛機票,但來回路費和遊玩門票自理,旅途中安全自負。”

北京一家養老公寓的院長張先生坦言,現在老人在北京和外地養老公寓裡可以購買意外險,政府有補貼,出了磕碰摔等狀況由保險公司理賠,養老機構負責這一環節老人的安全,但是不負責老人來回旅程中的安全。“老年人骨質疏鬆很普遍,磕碰一下有可能骨折。很多老人腰不好,不能長時間坐車。此外,高血壓心臟病的'老人又不敢坐飛機。因此,國內養老機構幾乎都不負責來回旅程的安全。”張院長說。

此外,有些老人水土不服也會造成意外。業內人士介紹,冬天去南方貓冬的老人通常是南北大遷徙,路途遙遠舟車勞頓不說,還有可能因不適應當地的氣候、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而出現水土不服,乃至誘發疾病或意外。“老人候鳥式度假養老前,我們都建議他們做一次全方位體檢,而且儘量選擇自己曾去過的城市。”張院長說。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各地養老機構結成聯盟是好事,但畢竟各地養老服務業標準不夠統一,不同地區養老機構的軟硬體水平參差不齊,這也影響了候鳥式養老服務實現充分的專業化運作。

新聞連結

民政部稱養老機構可合作開展候鳥式養老

去年12月中旬,民政部發布《關於建立養老服務協作與對口支援機制的意見》,被很多從事候鳥式養老的機構看作是利好訊息。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門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在城鄉之間、養老機構之間、跨地區之間建立養老服務協作與對口支援機制。協作與對口支援任務之一就是加強互助合作。包括入住率不同的養老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引導老年人從“一床難求”的養老機構入住床位有空餘的養老機構;公辦養老機構與民辦養老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公辦養老機構為民辦養老機構扶養老年人提供幫助,民辦養老機構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承接公辦養老機構的政府託底物件;以及養老機構合作開展異地養老、候鳥式養老等。

專家說法

對於候鳥式養老目前面臨的問題,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穆光宗對記者說,首先,異地醫保結算是困擾這一養老方式的最大難題之一。按“十二五”醫改規劃,到2015年我國將全面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報銷,初步實現跨省就醫即時報銷,這是一個好訊息。但離“全國一盤棋”還有距離。如果國內跨省就醫無障礙,這一難題才能得到解決。

穆光宗表示,候鳥式養老客觀上存在一定風險,首先是老年人流遷過程中的安全保障問題,其次,老人在異地遠離熟悉的社會環境,缺少代際交流和人文關懷,如老人不能儘快適應,有可能影響心理健康。如果老人到了異地由於水土不服和其他原因發生意外,就存在一個誰來承擔法律責任的問題。

他表示,候鳥式養老是市場選擇和社會選擇的結果,但也需要政府的調控和引導。比如有些私立養老院以營利為目的,不重視護理和服務人員的培訓,老人候鳥式養老反而會受氣,政府應該在候鳥式養老的安全保障和服務保障兩方面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