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實踐社會總結

才智咖 人氣:1.87W

這一段支教一共18天,9天在何屋村,9天在愛心之家,支教的圓滿結束給予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段實踐經歷,更是一份內心清明的獨特感受。

支教實踐社會總結

初見。在何屋村初見孩子們,從那一聲聲“老師”開始,我們那時的角色就已經不再是優越的大學生,而是期望能給孩子們帶去更好成長的老師們。從一年級到八年級,在何屋村來報名的孩子們有120多人,第一天比上課時間早1個小時就已經在上課的祠堂門口圍了一大群孩子。他們說“起得早,今天要上課所以就早點來”。孩子們的質樸和天真,沒有多麼華麗的衣服,甚至會有些汙垢,但是總是喜歡帶著笑容喜歡親近老師,喜歡繞著你跟你說話。他們這裡沒有太多攀比,相反的可能由於家庭原因可以感受到更會尊重人照顧人,會很聽老師的話可有時也有小孩子脾氣。第一次見面我們是陌生的哥哥姐姐,我們開始把孩子們擺在心裡面,當成自己的可愛弟弟妹妹,希望更他們帶去快樂的成長。

責任。自此次支教實踐,我們所感受到的作為一名老師的責任。在何屋村和愛心之家,我們全天的重心都在孩子們身上,如何能讓孩子們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如何給予他們良好的積極的改變,授予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生活態度。無論是課堂上的集體授課還是課後生活中的單獨引導,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眼裡都是一樣的需要被關愛,或者說在他們這樣並不優越的條件下,如何帶給他們最適合的教育,給他們的生命力增添真正受益的東西,是我們的責任。無論是每晚的總結分析,熬夜備課甚至於出現的分歧,我們在摸索中深深體會到一名教師的辛苦與驕傲。這一段支教經歷,教授學生擁有責任感的同時,也是給予我們支教老師對責任更深的理解,更是讓我們對教師這一職業深深崇敬。

獨立。在何屋村的支教,感受到的是我們老師的獨立。自己走20多分鐘到集市買菜,一天8 個人一共10塊錢的伙食費,去找柴火生火做飯,打地鋪睡地板,洗清涼的井水,到河裡洗衣服,佈置祠堂改造的教室,完成新生登記和安全教育,和家長們交流,處理各種緊急狀況。在何屋村這邊,因為偏遠和師資缺乏,所以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安排,幾乎沒有外來幫助,所有問題自己解決。

在愛心之家的支教,感受到的是孩子們的獨立。在愛心之家,50多名學生,分為孝、恭、禮、悌、勇、義、忠、智、仁、信十個小隊伍,每隊由一名支教老師帶領。每天的值日分為衛生、洗碗、廚房、食堂、熱水、潔衛、宿舍7組。各項事務主要都是分小組完成,看著國小年級的孩子們5、6個人洗50多個碗,用柴火燒50多個人的熱水,挑糞水去倒打掃衛生間……看著他們平時從起床的疊被子,衛生的打掃,內務整理,洗衣服等等每一天每一件事情都是自己獨立完成,這也是我們對這些家境和心裡特殊的孩子們的培養目的,至少讓他們儘早的學會獨立能照顧好自己和身邊人,學會真正依靠自己去解決問題,他們的未來可能會比其他人更加艱辛,所以他們必須從小就比他人鍛煉出更強的能力和意志。

團隊。老師們的團隊。我們立信一行4個人,在支教過程中認識了南康義工聯合會的會長、監事,認識了全國優秀志願者候選人何叔,認識了很多默默奉獻的義工叔叔阿姨。認識陸續而來的志願者們,美國的沛燊,海大的許楊,諾丁漢的小白,贛師的晶晶,天津警官的笑笑,認識了華僑大學一行9人,南京財經一行9人。在整個支教過程中,我們的隊伍不只4個人,我們這裡所有人都是一個團隊的,一個為孩子們的未來而組成的團隊。We are a team,那種在朝夕相處而培養的友誼也是珍貴的禮物。

孩子們的團隊,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教授“團隊”這一現代社會非常重要的概念。即使他們還小,但是這是對於他們來講未來成長非常有作用的一項能力。我們的課程裡有團建課,平時分成小組小隊進行,給他們授予主動貢獻、協作互助、團結共贏的思想,引導他們在遇到自身無法完成的任務或者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通過團隊與合作去使力量最大化,實現目標。在一個團隊裡,是具有一定引導性的,更容易讓孩子們提高自身與身邊人的交流能力,提高孩子們理解自身力量的侷限和主動合作實現共贏的能力。對於可能家庭具有相似環境或者相同遭遇的孩子們,讓他們也在這樣一段時間的生活中交到真心的朋友,感受到同齡孩子的友誼和關愛。

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從何屋村孩子們見到我們第一面起喊的“老師”開始,從我們前期關於支教老師形象的界定與調整開始,相互的尊重開始。從教師而言,作為在校大學生前往比較落後的村子支教,對於一名教師的形象尤為重要。首先我們不能對孩子們造成負面的影響,我們不能常使用電子裝置,不能言語隨意,不能在生活上邋遢不檢點等,我們需要以身作則,需要保持微笑和親近的語氣,需要常和孩子近距離溝通玩成一片,需要在點點滴滴的事情中抓住重點給孩子們正確的習慣的引導。這些都是對孩子們的尊重,對支教這一事業的尊重。

從學生而言,尊重老師並且尊重同學。我們第一天到愛心之家,那天的晚飯前,當所有孩子整齊列隊,雙手抱拳,閉眼低頭齊聲念感恩詞時“感恩天地滋潤萬物,感恩祖國培養護佑,感恩……請老師用餐,請大家用餐。”深深被打動。這麼一群各色的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用同樣的虔誠感恩。這是我們需要學生們掌握的必要素質,就像我離開的時候說的“無論如何,一定要堅持做一個好人。”這是我對孩子們的期望,最低也是最高的期望。我們都知道短短的十幾天時間並不能給與他們多少知識技能的教育,更多的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對於孩子的品質有好的引導,就像我們每天6:30起床必須所有孩子一起念“弟子規”裡的內容那樣,我們要授予的是對於他們個人而言為人處事上的正確價值觀。雖然這些孩子們身上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家庭異常貧困,雙親殘疾或者去世,父母打工孩子留守,先天的身體或智力上的缺陷,但是孩子們需要學會尊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平等,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我們更多地是應該給予幫助。在支教過程中,我們看到的年齡大的孩子照顧年齡小的孩子,孩子們的相互鼓勵,生活上毫無芥蒂快樂遊戲,深感欣慰。

成長與快樂。在之前,我們沒都並沒有支教經驗,可以說我們在陪伴孩子們成長的同時,我們本身也在成長。這麼一些孩子們陌生的哥哥姐姐,曾經也是嬌生慣養的少年。我們在這裡一天一天地與孩子們彼此熟悉,成為課堂上正正經經的老師,課下陪孩子們打鬧遊戲的孩子王,成為洗菜、燒火、做飯、洗碗樣樣精通的大廚。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學會禮貌,尊重,關愛互助,學會主動學習,學會感恩。他們會一下課就上來好幾個拉住你的手,後面跟著一群,然後就一人一句的和你聊天開玩笑,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把你當成他們的哥哥姐姐一樣。會主動要幫你盛水,教你疊衣服,問你吃的飯飽不飽,沒課的時候叫你快回去休息,除了滿滿的感動以外,不知道怎麼表達。有些自閉的孩子學會接納身邊人,可以一起做遊戲一起笑,大家不會介意誰的出身怎麼樣,都像親密的一家人。我從未想過這一趟支教給予那麼大的感觸,我們沒有城市裡的繁華燈火,卻總是在孩子們身上感受到那種自然和寧靜,簡簡單單的生活中每個人都在不斷改變不斷成長,孩子們給我們的心底保留的那一份清明,那種不需要手機電腦遊戲機,卻是真實的有質感的觸碰心靈的快樂,感謝這一段成長和快樂讓我們明白其實即使孩子們生活的環境制約,但是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應該擁有一樣平等的成長與快樂。

溝通。溝通是在支教中老師和孩子們的生活的主線。由教學的性質決定,全天的密切接觸也是最重要的授課環節。很多時候更多的是生活中通過一對一、一對幾的個別接觸去鼓勵和引導孩子們。有些孩子自閉,離群,老師們要不斷不斷地主動接觸,要耐心地接近,要讓孩子們認同老師。有些孩子性格暴戾,就需要軟硬兼施,需要鼓勵也需要斥責。做好溝通的挑戰性才是真正的此行的關鍵。每位隊員的角色都是老師,但是教育的方式都不同,溫柔還是凶,白臉還是黑臉都在不同的`時候不同情境下對不同的人。最終真正有效的溝通方式是耐心和愛心,主動和孩子們接觸,有時候可能有些孩子特別自卑,但是相信愛是可以融化堅冰的,把孩子們都當成是自己的親弟弟妹妹。對於有特殊問題的孩子們,都會安排特定的老師去開導,重點去接觸孩子,讓孩子慢慢地接納你,讓孩子們感覺到你是親人一般,他們就會很聽你的話。很多時候,孩子們更需要的是鼓勵和誇獎,在指出他們問題之前,先說你哪裡哪裡做的不錯,如果這裡能這樣……那就更好了。這些都是在實際接觸中與孩子們溝通所應該學會的,但本質上講還是耐心與愛心讓我們與孩子之間更親近。

生命。這並不是一個關於多大多小的話題。在我們的支教過程中,生命這個詞帶給我們很多很多思考。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問“你們為什麼回自己花錢來這麼不好的地方教我們,給我們上課?”,我一直沒法當面回答他們。為什麼?每個人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但是從物質上而言每個人的出生都是不公平的,孩子們生在村子裡,可能沒有多好的物質條件,生下來就決定了成長會與家裡那畝田息息相關,更有甚者家人的殘疾啊,離世,都是誰越不願意去承受的。我們這些大學生能夠做這樣一件事情,能夠來教書是因為我們還有一定可支配的物質條件,出生在城市相對生活比較好。但是我們授課的他們,真的大部分是無法選擇自己的一生的,我們來到這裡給他們上課,不奢望我們去改變誰的一生,但是期望是我們教過的的孩子,能從這次支教中多少得到一些對人生有益的因素,對於他們的成長起到好的影響。生命開始或許是不公平的,但是我們希望他們的未來是公平的,是能夠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去改變去打拼出來的。

在愛心之家的伍華蘭給我的感觸最深。她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卻有先天性神經纖維癌,已經晚期。家裡條件非常差,在之前,她已經在地上爬了10年,手腳的傷痕都已磨平,11歲的生日禮物是一對柺杖,終於可以依靠柺杖站起來。腳因為疾病已經化膿穿孔了,但她每天像正常孩子一樣自己吃飯,自己洗衣服,她沒上過學不會寫字,但我們佈置的作業,她從未落下過。她會請人幫忙,她口述別人記下。夢想是成為一名畫家,可她的生命並不長。你無法想像她每天要經受多麼巨大的疾病痛苦,可她臉上只有一種表情,笑容。無比陽光的笑容從來沒有消失過,她是那麼可愛,有禮貌,認真,那麼好的一個女孩。在她身邊陪她聊天所感受到的那種寧靜,自然的氣息,她不是張海迪,可她我的生命裡標榜著樂觀、堅強,她只是個11歲渴望快樂的孩子,她是柺杖上的天使,告訴我們生活的一切都可以變得很美好。

TAGS:實踐 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