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女性養生小常識

才智咖 人氣:2.56W

自古就有“秋防燥、冬防寒”的說法,因為冬季寒冷,特別是北方寒風刺骨,如果不注意防寒,那麼,“外寒侵入機體,經久不散,易傷人體的陽氣,導致內寒產生,使人生病”。從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對於女性來說,在此有特別的忠告,告訴女性應該知道的一些養生小常識:

冬至女性養生小常識

 1、注意防寒保暖,穿著暖和:

要把防寒作為養生的第一要務,不可硬撐。特別是那些要風度不要溫度之人,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都要注意穿著暖和。尤其是在處於生理週期的時候,加強頸、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觀而減少衣物,一旦受涼,容易導致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損害健康

2、減少熬夜,早睡早起:冬至夜長晝短,不可過分熬夜。每當到了夜間10~11點就應上床睡覺,到早晨到了6~7點就應按時起床。古人云,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養陰氣,後者對健康不利。

3、少食寒性食物,適當進補: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抵禦寒冷,女性屬寒性體質。因此,日常中應少吃寒性的食物。同時適量進一些肉類食物,可中和寒氣,加快內分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來應對嚴寒,因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補氣活血,溫中暖下的功效,是進補的佳品。

 4、涼水洗臉,熱水泡腳:

冬季天冷,多數人喜歡用熱水洗手、洗臉,這是沒有錯誤的;但採用涼水洗手、洗臉,這卻對身體非常有益。研究表明,冬季堅持用涼水洗手、洗臉,可增強耐寒抵抗力,對適應環境變化有所幫助。中醫認為,人體中的寒氣是由大地經足部進入人體的,因此,多泡腳可有效幫助女性保暖。但泡腳一定要堅持,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晒網,只有長期堅持,才能起到保健養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5、注意開窗通風和運動鍛鍊

寒冷的冬季,人們常常將門窗關得緊緊的,這種做法使得屋子內充滿二氧化碳和廢氣,對人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即便是異常寒冷的寒冬臘月也要注意定時開窗,以便排放二氧化碳和廢氣,提高氧氣濃度。同時,讓陽光照射進來,增加室內負離子含量,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寒冷的冬季使許多人長時間呆在家中,不外出或很少外出參加運動,其結果是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有所下降,經常感冒。因此,冬季也要加強鍛鍊,只要不是颳大風的日子就可外出鍛鍊,這樣對保持健康有益,可少生病或不生病。

6、注意情緒調節,養肝護肝:冬季受到使用火爐、暖氣、氣候乾燥等方面的影響,人容易“上火”,情緒也易發生變化。中醫認為怒則氣上,擾動陽氣。對於女性,肝臟這個器官有著額外的重要作用。中醫認為,女性肝為主,有疏通經血之用。因此,一旦傷肝,女性就會出現婦科方面的問題。因此,冬季要注意情緒調節,平日要注意保持樂觀情緒,而當遇到不順心之事要注意保持冷靜,不要輕易生氣、發怒,以避免焦慮和抑鬱等負性情緒。養肝、護肝,不可動怒。日常應多吃養肝食物,如菠菜、芹菜、萵筍、大蒜等。

7、適量進補,辯體施養:中國有句俗話叫“冬令進補,來年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兩句話說出了冬令進補的重要性。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進補,對於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之人特別適合但需有經驗的醫生辨體施養。首先膏方進補,其是冬令進補的“寵兒”。膏方是一種具有高階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成藥。它是在大型複方湯劑的基礎上,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床表現而確立不同處方,經濃煎後摻入某些輔料而製成的一種稠厚狀半流質或凍狀劑型。大多是調理性的,往往治病中求滋養,攻邪中求補虛,扶正中防斂邪,補虛中防壅滯具有扶正祛邪、攻補兼施,全面照顧的特點。

 8、艾灸三九,夏病冬防:冬至是陰寒盛極之日,也是一陽初生之時。因為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芽,所以選冬至作為三九灸艾灸時間的開始,就是順應這種自然界陽氣初生的作用,以助人體陽氣的生成。三九天在相應的穴位或患處施灸,能達到“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效果。三九天艾灸是對三伏天艾灸療效的補充和鞏固,前者是冬病冬防,後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陽補虛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