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大暑

才智咖 人氣:1.3W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的一篇“二十四節氣——大暑”,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十四節氣-大暑

介紹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在小暑尾到大暑,長江中下游雙季稻產區,便在強烈的陽光或者陣陣“南洋風”的鼓譟下,由熱浪掀開了“雙搶”的序幕,吹響了“早稻搶日,晚稻搶時”、“雙晚不插八月秧”等令農家奮進的號角。建議既要有九成以上完熟才可收穫早稻,又要加快農事步伐使雙季晚稻適時早栽,使之爭取足夠的營養生長期,並躲避“秋寒”的危害,安全齊穗奪高產。

在這暑氣軒昂的時節,防暑降溫可要納入議事日程,農民朋友要科學運籌作息時間,尤其是在午後不要在強光高溫下作業。當然在這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上可實施“冬病夏治”,對於冬季多發慢性病,如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溼痺症等陽虛症患者,莫要放棄這最佳治療時機。

由來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習俗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大暑也是農作物生長最快,各地旱、澇、風災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等農業活動較為繁重的時節。

這一時期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湘東南地區則流行一句廣東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即“涼粉草”,有神奇的消暑功效,用它做成的“燒仙草”在外觀、口味、療效上均與龜苓膏類似。臺灣則有大暑吃鳳梨之俗,乃是因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

與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們大暑時節偏要吃熱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來“過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湘東南還有大暑吃薑的風俗,“冬吃蘿蔔夏吃薑,不需醫生開藥方”。

下面看看各地的大暑節氣飲食習俗

山東:“喝暑羊”,魯南地區有在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山東省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台州: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後建造,長8米、寬2米、重約1.5噸,船內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後,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後,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後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穀豐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的風俗,薑汁能去除體內溼氣,薑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莆田:我國莆田人在大暑節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槽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節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嚐。這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於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蔘一樣高;溫湯羊肉是莆田獨特的風味小吃和高階菜餚之一。把羊宰後,去毛卸髒,整隻放進滾湯的鍋裡翻燙,撈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鍋內的滾湯注入,泡浸一定時間後取出上市。吃時,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鮮可口;米糟——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說的是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節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廣東:廣東有大暑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脣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為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晒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本身也可入藥。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是臺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這款食品孕婦忌吃。

深圳:深圳人在海邊度過炎熱的大暑日。

臺灣:大暑節臺灣周圍的海域大多佈滿暖水魚群,東北海域有魷魚,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則有黃鰭鯛等。臺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節”,由於農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後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嚐,象徵意義是團圓與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