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典型事蹟材料

才智咖 人氣:1.0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蹟吧,事蹟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蹟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群典型事蹟材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群典型事蹟材料

社群典型事蹟材料1

團結里社區黨支部在文化路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以起點超越、事爭一流為工作理念,堅持“為居民服務、幫弱勢群體、架黨群橋樑、助政府工作”的宗旨,緊緊依靠社群群眾,始終把提高支部凝聚力、戰鬥力作為黨建工作的著眼點,把熱心社群服務,心繫社群居民作為日常工作的落腳點,創先爭優工作圍繞“建強組織、發揮作用、優化服務”這一目標,努力探索新時期社群黨建工作的新途徑,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黨支部在社群居民中享有較高的威望,得到了全體黨員和居民的廣泛擁護。社群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和獎勵,獲得了“全國青年文明社群”、“特色社群”、文明和諧示範社群、文明社群等榮譽稱號。

一、抓核心、夯基礎,構建黨建工作新格局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為建立一支年富力強、勇於創新、甘於奉獻的黨的基層組織,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社群黨支部三名成員和居委會幹部全部實現了“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學歷均大專以上,平均年齡35歲。新一屆支部成員責任心強、整體素質好、群眾基礎牢,為黨支部開展各項工作打好了堅實的基礎。支部通過發放黨員調查表、慰問信、登門拜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社群黨員、在職黨員、流動黨員進行了登記、造冊,確立了黨員分類管理的“三管”模式,對流動黨員進行“協管”、對轉入黨員進行“接管”、對在職黨員進行“雙管”,建立了黨員資訊庫,完善了黨員管理服務中心,並建立了黨員聯絡工作站,將轄區各類黨員納入到黨組織的管理和活動之中,使黨員流動不流失、散落不散心,教育管理不斷線。

社群黨員鄧侃長年在外地工作,為了讓他及時瞭解社群的各項工作,社群與他經常進行電話溝通和簡訊聯絡,將下崗職工優惠政策、房屋登記、申報社保補貼返還等資訊及時傳送給他。為了適應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需要,社群充分發揮“共駐共建”工作機制,加強社群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和“兩新”組織間的溝通與聯絡,研究探討新形勢下黨建工作方式,通過開展“六聯六共”活動,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拓寬共建渠道、搭建共建舞臺,最大限度地優化整合社群資源,形成共駐社群、共建社群、共享社群資源的勢態,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積極推進區域性大社群、大黨建的黨建新格局。

二、抓創新,細服務,喚醒黨員黨性意識

為提高黨員的管理服務水平,社群黨支部以推進“四項工程”(組織工程、素質工程、陣地工程、民心工程)建設為平臺,在完善黨員管理服務中心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抓好兩項黨建創新:一是在網上進行開博建家——團結里黨建e家,在網頁上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公開社群服務指南、辦事程式,及時更新社群黨建活動開展情況,截止日前上傳創先爭優活動簡報55期。在網上架起一座與社群廣大黨員和居民群眾進行資訊溝通的橋樑。社群黨員和群眾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路給社群工作提建議,對社群工作進行監督,社群黨支部可以在網上對社群黨員提出的熱點問題進行答覆,方便了居民群眾,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部落格的點選率已超過14450餘次;二是開通黨建服務新幹線——“六式”服務,讓黨員找到歸屬感。一是“體貼”式服務。通過為老、弱、病、殘黨員提供關懷式服務;二是“愉悅”式服務。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愉悅居民的身心。三是“幫扶”式服務。

為社群弱勢群體提供各種幫扶救助,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四是“港灣”式服務。不斷完善優化黨員服務中心建設,拓展中心職能,為黨員參加活動、學習交流提供各種方便快捷的服務;五是“風箏”式服務。通過為外出流動黨員發放活動證、保持書信電話溝通、解決家庭困難等方式,確保外出黨員“不斷線”。六是“家庭”式服務。主動與流入黨員取得聯絡,讓他們有話找組織說,有事找組織辦,使其時刻體會到家的溫暖。通過開展“六式”服務,喚起了黨員的黨性意識,讓更多的黨員找到了歸屬感,老黨員李振聲每次在支部去家裡慰問的時候,都感動萬分,他主動為災區捐款;環保衛士郭志華利用作廢的條幅,親手縫製了40餘個布袋,免費發放給了居民,宣傳環保知識。優秀復轉退軍人張士喜、為民服務典範範國成經常活躍在社群文化活動的舞臺;退休教師劉富君長年幫扶弱勢群體,得到了群眾的好評;優秀社群黨員中心戶王汝森,把身邊的黨員聚在一起學政策、講環保、談心裡話,及時反饋社群黨員的需求和資訊,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黨的紅色宣傳員”;愛心媽媽王小建,不僅為貧困居民捐款捐物,還給孤兒院的孩子們親手編織毛衣、帽子等。

社群典型事蹟材料2

建平縣鐵南街道鐵南社群勞動保障秉承著“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宗旨,依託政府的惠民政策,以“創先爭優”為契機,積極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政策諮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受理貼息小額貸款申請、提供就業援助等工作。

劉生,今年53歲,是建平縣第一糖廠一名下崗失業人員,現為建平縣萬壽生才針織品超市法人。

2002年,劉生毫不例外地成了一名下崗職工。作為一家之主,沒有了工作,沒有了生活來源,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急於找一份工作來添補家用。他開始留意各種招工資訊,報紙上、電視上、電線杆上看到的資訊都一一記下,晚上回家用電話聯絡。通過這種方式,他路邊擺過攤,商場門口擦過鞋,養豬廠餵過豬,但這些經歷告訴他,這不能從根本上扭轉目前的`困境,她決定通過再學習,掌握一技之長,重新創業。她連續三期參加就業局免費開辦的麵點製作、烹飪技術,一邊學習,一邊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

後來他在一家針織品批發店打工,由於他細心研究商品的進貨和銷售環節,研究消費者心理,他的銷售業績一直很突出,深得老闆的常識。經過幾年的打工生活,劉生積累了很多銷售經驗,尤其是進貨這一環節,對他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哪裡貨源充足,哪裡貨便宜,哪裡款式新穎、實用,這對他來說已經是瞭如指掌,他結束了打工生涯,在建平縣萬壽西村,開起了針織店,進貨,銷售,他做起來得心應手。很快他感覺到由於流動資金少,週轉不開,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益,他四處籌措無果,急得他吃不好,睡不香。

社群得知情況後,主動幫她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併為其申辦小額貸款。他積極參加了就業局組織的市場行銷專業培訓,三十天的培訓,又讓劉生受益非淺。有了資金,又加強了營銷理念,劉生的超市擴大經營了,銷售業績一路攀升,平均一週就進一次貨,銷量可觀。目前,他又僱用了六名下崗失業人員,主要從事往街邊小店送貨,銷量增大了,增加了收入,又解決了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使他們有了穩定的收入,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劉生失業不失志,相信他的創業之路會越走越寬。鐵南社群幫扶物件劉玉玲,經營的玲玲冷飲的冷庫區由於規模小,需要擴建,但資金不足,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益。她著急上火,但沒有辦法解決。鐵南社群領導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積極聯絡就業局,為劉玉玲爭取貼息小額貸款。報名,培訓、考試,劉玉玲取得了結業證書。就業局領導在鐵南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和鐵南社群有關人員的陪同下,親自到劉玉玲的玲玲冷庫現場勘察,最後通過審批,目前,叄萬元貼息貸款順利撥付到劉玉玲的帳戶上。

望著劉玉玲臉上那由衷的笑容,我們也相信她的前景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