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小組長先進事蹟材料範文

才智咖 人氣:1.93W

村民小組長先進事蹟材料

村民小組長先進事蹟材料範文

一、 抓產業,爭當致富“領頭雁”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和完善,他敏銳地感到,傳統的種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要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就必須打破常規,理清思路,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找準具有比較優勢和廣闊發展前景的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輻射、帶動農民發家致富。2000年,他捕捉到退耕還林所帶來的市場契機,果斷地引導村民投身闊葉林苗木繁育中去,為村裡帶來每年30多萬元的收入;村裡黃梔子產業紅紅火火,可山地面積的有限制約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在充分徵求群眾的意見後,出面向村委會承包別村閒置的山地370畝,然後按股份制發包到村裡個人,村裡統一種植,分戶經營、統一安排銷售、黃梔子效益逐年攀升,每年有幾十萬元的進賬。如今,該村已形成黃梔子面積600畝、苗木繁育300畝的規模,每年的收入達七八十萬元,成為村裡的兩大支援產業。2005年,他意識到藥材、苗木發展空間有限,將發展的思路轉到以工業促進村級經濟進一步發展的軌道上來,引進了“德隆”服裝分廠,目前已正式投產經營,解決了村裡20多個剩餘勞動力,不出遠門月工資收入就有七、八百元。

二、 抓基礎,夯實發展平臺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垃圾亂倒,雜物亂堆,牲畜亂放,房屋亂建,是過去樑坊橋村的真實寫照。面對這不堪入目的現狀,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下定決心要引導、動員全村群眾,改變農村普遍存在的“髒、亂、差”現象。如今走進樑坊橋村,首先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優美的自然、人文環境,新建農舍座落有致,水泥小徑曲折幽深,房前果樹交相掩映,清轍小溪繞村而流……。而真正有特色的,還是在於樑坊橋村實現的“五通一新”:“五通”即:一是水泥路家家通。修建了2000多米長的水泥路面,改變了“行路難”的狀況;二是自來水家家通。過去,地下水是樑坊橋村的主要飲用水源,但近年日漸乾旱,水井榦枯,鑑於此種情況,他發動村民們集資8萬餘元,從離村五華里遠的一個天然山泉池取用飲用水,使家家都喝上了潔淨甘甜的山泉水;三是手機、電話家家通。據統計,目前該村有固定電話28部,手機65部。如今,村民就是去田間地頭都帶著手機,再也不用擔心資訊閉塞而錯失商機了;四是有線電視家家通。與縣有線電視臺聯網,在增收了二十多套電視節目的同時,又能及時地瞭解發生在身邊的'一些真實新聞;五是沼氣池家家通。形成了農民生活——沼氣發酵——生態農業的模式。“一新”即95%以上的農戶家都建了新房。

三、 抓協會,形成文明新風

為最大限度地激發村民的積極性,讓更多的村民廣泛地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在他的倡導下,成立了村落社群志願者協會,他親任協會理事長,協會成員德高望重,以身作則,熟悉情況,和風細雨,村裡每遇大事、要事、難事,都由協會出面協調解決。2004年適逢大旱,村裡的排灌站年久失修,而村裡無力維修。他得知情況後,連夜召開協會會議,動員村民捐款,他和協會其他成員帶頭捐款500元,在他們的帶領下,村民們紛紛解囊相助,在2小時之內,村民就捐款11000多元,兩天之內就修好了電排,使大旱之年用水無憂。村民洪朝兵因患腦瘤,治療花去家裡所有積蓄,死時連安葬的錢也沒有,他連忙發動村民捐款2000餘元,解了孤兒寡母的燃眉之急,也讓死者入土為安。志願者協會本著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開展便民、利民、助民、育民、富民、安民服務,在這些服務中,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基本實現“民困我幫、民幫我辦,民求我應”的目標,誰家有困難了,志願者協會記在心上,鄰里之間有了小摩擦,志願者協會前來調解。村民對村幹部有什麼看法或意見,對村裡的發展有好的建議,都會找志願者協會成員聊聊,通過志願者協會參與村裡的民主管理,充分發揮主人翁的作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村裡的事當作自家的事,成為新農村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