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精選12篇)

才智咖 人氣:2.77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蹟了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精選12篇)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 篇1

看完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儀式,不由引起萬端感慨,他們讓我感受到平凡中的愛和奉獻亦是同樣偉大。而這其中,我更願進一步看清我的前輩朱彥夫那平凡可愛的面龐。

“冰雕”戰士、“時代楷模”“感動中國人物”,他身上的光芒,樸實而耀眼,讓人沐浴其中。

回顧朱彥夫偉大又艱辛的人生,我一路震撼,一路感動。我從他身上感受到一個平凡人發出的無限光芒,他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指引著我們向光前行。他不追求令人豔羨的權利財富,不向往萬眾矚目的地位榮耀,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他始終默默奉獻,完成著自己樸素又崇高的使命。

身邊的偉人,使我在震撼之後倍感自豪,在自豪之後,更會以踔厲奮發的姿態,篤行不怠的意志,深耕三尺講臺,託舉更多孩子的未來。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 篇2

看完節目之後,內心十分感動,尤其是朱彥夫同志以無手之臂書寫人生傳奇,以堅定信念創造人生輝煌,以實際行動踐行誓言,為黨、為人民揮灑熱血的光輝事蹟,感動人心更鼓舞人心。

感動更要見行動,南麻作為“西部宜居新城”“南部產業新城”建設的主陣地,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向朱彥夫同志學習,高舉理想信念的大旗,不畏艱難、不懈奮鬥,按照縣“66966”工作體系,緊緊圍繞“五個進位攀高”目標定位,聚力打造“六個高地”,實現“六個走在前列”,單項工作爭第一,全面工作創一流,始終保持一往無前的幹勁、衝勁、闖勁,在產城融合上拼突破,在城鄉建設上拼發展,在果業振興上拼創新,在平安建設上拼落實,在隊伍建設上拼作風,爭做“沂源鐵軍”的排頭兵,拼出南麻新高度,以奮鬥致敬楷模。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 篇3

一幅厚重長卷被徐徐展開,紅底灑金紙上,啟功先生親題的“感動中國”四個字緩緩出現。緊接著,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一張張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畫面,書頁猶如片片“龍鱗”,記錄了《感動中國》創辦以來留下的感動瞬間……這是《感動中國2021》宣傳片中的畫面。

不知不覺間,這檔欄目已陪伴觀眾走過20年,那些平凡英雄的精神事蹟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開篇人物將目光聚焦在歸根清華、為中國科學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百歲物理學家楊振寧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間長達20餘年的僵局,當美國剛釋出公告解除外國人訪問中國的禁令時,思鄉的楊振寧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歸途。在受到阻礙沒能回國的歲月裡,楊振寧用無可辯駁的學術實力取得了多項頂尖的科學成果,使他背後的“中國”二字越發熠熠生輝。回國定居後,楊振寧為吸引中國頂尖科學人才傾盡心血,始終關心中國重大科學工程及科技決策,繼續用他的科學精神和學術人格,在中國科學界起著顯著的引領作用。

從中華少年,到愛國遊子,到歸根老人,歲月須臾而過,楊振寧用50年的時間迴應鄧稼先“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約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動容、引人落淚。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與祖國同心同向,一起向未來是本次感動中國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國核動力事業的奠基者彭士祿“深潛”一生,只為永遠守望祖國海洋;超越年齡、傷病、體能侷限,被稱為“中國飛人”的運動員蘇炳添,始終堅信“我們中國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餘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讓青藏鐵路14萬築路大軍免於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愛國精神之外,自強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顯著特點。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 篇4

夫妻二人加起來只有一隻手、兩條腿,面對這樣的狀況,生活該怎樣度過?《感動中國》講述了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堅強、自信、樂觀的故事,他們依靠僅有的勞動能力,讓一兒一女考上大學,讓全家人徹底告別了貧困。

像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這樣的,還有被譽為“中國的保爾”的朱彥夫,槍桿子、鋤杆子、筆桿子,每一段人生都書寫精彩;從小几乎完全喪失聽力的大學生江夢南,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讀脣語學會了“聽”和“說”,不僅沒有失學,還走出了偏遠的瑤族鄉鎮,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這些“平民英雄”彰顯的堅強、自信、樂觀精神,為社會前行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2021年是中國航天的豐收年,本年度《感動中國》的特別緻敬環節聚焦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中國航天人。

從197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今天,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從近地走向深空、從無人走向有人、從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蒼穹攬月,不畏艱險啟航,豪情問天,壯志報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道路上,中國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強,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把夢想化作現實。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 篇5

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名單: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

吳天一

1958年,吳天一跟隨部隊來到了青海。那時,大量來支援高原建設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飽受折磨痛苦離世的模樣,讓他深受觸動……於是,他開始了長達60年的高原病學研究,當時中國的這項研究,還是一片空白。2001年,青藏鐵路修建,吳天一擔任醫學專家組組長。5年裡,14萬築路大軍無一因高原病死亡,這是吳天一用畢生的心血,創造出的醫學奇蹟。

陳貝兒

2021年,由香港媒體人拍攝的紀錄片《無窮之路》“破圈”。主創陳貝兒深入熱帶雨林、戈壁沙灘,跨越6省10地記錄下脫貧地區的真實面貌。再次回想這條“無窮之路”時,陳貝兒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許他們可能就是一個老村民,一個扶貧的書記,他們碰到困難時的那種堅持跟他們對於生存下去的那種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強的”。

陳貝兒頒獎辭: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顧誦芬

顧誦芬,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他在7歲時,曾親眼目睹日本的轟炸機從頭頂飛過,於是從小就立下了“保衛中國的藍天”的志願。長大後,他報考了浙大、清華、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錄取。畢業後,他就投入了祖國航空事業的建設當中。1967年,顧誦芬擔任殲-8戰鬥機的總設計師,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他,瞞著愛人親自坐上飛機上天觀測。

顧誦芬頒獎辭:像靜水深流,靜水裡湧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朱彥夫

朱彥夫——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他參加了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戰役,是他們連的唯一倖存者。經過47次手術、93天的昏迷,朱彥夫失去了雙手雙腳,僅剩下一隻0.3視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勞簿上度過一生。他回到家鄉,用殘肢夾著粉筆,教鄉親們認字;他拄著拐、拖著假肢,一步一步帶村民們走向致富之路。60歲時,他執筆寫下《極限人生》,將他和曾經戰友的故事捧給了世人……

朱彥夫頒獎辭:生命,於你不只一次,士兵,於你不只是經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一直在戰鬥,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蘇炳添

作為第一個跨入男子田徑100米9秒區的亞洲人,蘇炳添的歷史性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當他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遇上了“世界第一飛人”博爾特,這次的經歷讓他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他下定了決心:過10秒進9秒區。2015年世錦賽,他又一次和博爾特站在了同一起跑線,而這一次,他與博爾特僅差0.03秒。但這一年,蘇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齡……

蘇炳添頒獎辭: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衝出亞洲的速度。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後,有強大的祖國。

張順東

張順東6歲時被高壓電擊傷,失去右手,雙腳嚴重受傷;李國秀生來就沒有雙手。這樣一對身體殘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張順東說:“夫妻同心,黃土才能變成金”。為了美好生活,他們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張順東的雙腳也因過度勞累潰爛,不得不接受截肢。儘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難,但這對夫婦卻沒有向命運屈服,把日子過得像花兒一樣。

李國秀

李國秀頒獎辭:山對山來崖對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順風順水出山來。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繡出幸福花。

楊振寧

因核輻射早早離世的鄧稼先曾給楊振寧寫過一封書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隔著幾十年的歲月和生死,已經百歲的楊振寧對兒時的同窗深情喊話:“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後50年,適合了你‘共同途’的囑望,我相信你會滿意的。”

楊振寧頒獎辭: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豔。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 篇6

英雄王鋒的故事,要從2016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災事故說起。

那天夜裡,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預見,危險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點多,因一樓電動車短路失火,繼而引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最先發現火情,帶著女兒第一時間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鋒一邊大聲呼喊,一邊折回頭衝進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兒子。

“你打電話報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樓裡還有很多人。”王鋒安頓好妻子潘品後,便轉身第二次衝入火海。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樓東間的兩名學生和一名託教老師的生命。

此時,樓內已火光沖天,還不時響起爆炸聲。“裡面還有人,我還要去救人。”說完這句話,他第三次衝入火海。

這一次,他挨門挨戶敲門示警。鄰居聽到咚咚的敲門聲,趕忙起床逃生。樓裡二十多個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個逃出去的王鋒,第三次從火海中出來時,已被燒成了“炭人”,全身烏黑,神志已經不清醒,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邊跑邊喊,奔走呼號。住處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鋒帶血的腳印。

整棟樓的鄰居無一傷亡,但王鋒全身的燒傷總面積達到98%,命懸一線。

雖經多方救治,但因嚴重感染,在頑強堅持了136天后,王鋒於2016年10月1日因多臟器衰竭不幸離世。

英雄王鋒當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是對他英勇事蹟的高度認可。

如今,王鋒事蹟已在全國發酵,關於他事蹟的電影也感動了無數觀眾。

就像“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王鋒的頒獎詞寫的一樣,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 篇7

氣動力是飛機設計的靈魂,空氣動力學的發展推動了飛機的跨代發展。我國開始飛機設計之初,氣動力設計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蘇聯在當時對我國進行的援助僅限於製造,關於設計方面的技術堅決不提供。

顧誦芬參加工作後接受的第一項挑戰,就是我國首型噴氣式飛機——殲教1的氣動力設計。他在大學學的是螺旋槳飛機,現在需要設計噴氣式飛機,而且徐舜壽提出要採取兩側進氣,不能用機頭進氣,國內沒有先例。

當時聽說北航圖書館有一份相關的國外文獻,他便動身從瀋陽來到北京,借一輛舊自行車,天天晚上跑北航查詢抄錄資料。他潛心學習研究國外資料,最終提出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引數設計準則和氣動力特性工程計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殲教1飛機的氣動佈局設計。

顧誦芬隨後又完成我國首型初級教練機——初教6飛機氣動佈局設計,建立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初教6飛行品質出色,為我軍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飛行員。

一刻不停,顧誦芬轉身又投入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研究。當時國內一無超音速風洞,二無工程適用的數值計算能力。他依靠紮實的理論功底,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實現了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計算、試驗與試飛的閉環。他所創立的飛機氣動力設計方法體系至今仍被國內飛機設計採用,為後續殲擊機設計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 篇8

顧誦芬對航空的興趣始於燕京大學附屬國小讀書時期。當時,哥哥顧誦詩就讀於市區裡的崇德中學,學校裡的學生用硬一點的紙板做滑翔機,用橡皮筋彈射。哥哥把學校裡做好的滑翔機拿回家裡,帶著弟弟顧誦芬在空曠處放飛。在天空中翱翔的飛機模型吸引了年幼的顧誦芬,他以極大的興趣與哥哥一起開始製作,一起在外放飛。入讀中學後,他又從父親那裡得到了一本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傳記——《一個飛機設計師的故事》。這是蘇聯飛機設計師雅科夫列夫的自傳。

“1937年七七事變,有天早上把我炸醒了,日本飛機排得很整齊往西邊去,緊接著就是炸彈響。1939年我們到上海,二戰快結束的時候上海(日軍駐地)經受了美國飛機的轟炸,所以我知道二戰美國人之所以佔優勢,就是他們的空軍厲害,所以航空非常重要。”

不久後,顧誦芬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

1951年,顧誦芬大學畢業。因為抗美援朝,我國急需建立自己的航空工業。上級組織決定,這一年的航空系畢業生要全部分配到中央新組建的航空工業系統。面對母親的不捨,懷揣著航空夢想的顧誦芬,踏上了北去的火車。與他同一批的畢業生都被分配到飛機設計和航空技術研究部門,唯有他被留在了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機關。一心想設計飛機的顧誦芬,因此還有一點小小的不開心。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 篇9

1930年2月4日,顧誦芬出生於江蘇蘇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那時的飛機轟炸聲成了顧誦芬兒時印象最深刻的聲音。日本飛機頻繁在頭頂上空盤旋,炸彈爆炸震得家裡的玻璃窗都發顫。經歷過這樣的日子,顧誦芬說:“沒有航空的話,我們國家將來還得受人欺負,我以後想造飛機。”就這樣,報國的種子在他心裡埋下了。

顧誦芬10歲生日時,叔叔顧廷鵬買了架航模飛機送他,他視若珍寶。父親見他這樣喜歡航模,便也買了一架給他。最初的航空夢想,便從小小的航模上誕生。此後,他先後求學於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

沒有制空權的軍隊就要被動挨打,航空武器裝備是現代戰爭的首戰裝備、決勝裝備。建立獨立完整並能與西方列強比肩的航空工業,是中國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1951年,顧誦芬畢業後分配到航空工業局。當年正值抗美援朝的困難時刻,黨中央做出重大決定,國家拿出“60億斤小米”建設航空工業,航空工業局成立,新中國航空工業艱難起步。這一年,21歲的顧誦芬便將自己的一生與祖國的航空事業緊緊聯絡在了一起。

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機構——瀋陽飛機設計室於1956年成立,顧誦芬作為首批核心成員,擔任氣動組組長,在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等開拓者的領導下,開啟了新中國自行設計飛機的征程。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 篇10

1980年,殲8Ⅱ飛機立項研製,其作戰效能要求遠超殲8飛機。顧誦芬任該型號總設計師,是航空工業第一位由國家任命的型號總設計師。他制訂了兩側進氣的氣動佈局方案,解決了二元超音速可調進氣道設計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他作為型號總設計師,組織和領導軍地多個部門、上百個單位高效協同工作,僅用四年就實現了飛機首飛。

殲8系列飛機共衍生16種型號和技術驗證機,裝備部隊350餘架,一直是我軍20世紀的主戰裝備。殲8系列飛機的研製,牽引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航空工業體系,促進了冶金、化工、電子等工業的發展。顧誦芬被譽為新中國傑出的飛機設計大師、飛機氣動力設計第一人。

大飛機是國之重器,是國家意志的體現。顧誦芬先後擔任國家大飛機重大專項論證組副組長和大飛機方案論證委員會主任委員。2003年,他牽頭論證並提交了《關於把發展大型飛機列為國家標誌性重大專項工程的建議》。他基於對軍用、民用航空技術相通的規律性認識,提出“軍民統籌、大客大運並舉”的大飛機發展思路,並得到採納。2007年,國家批准設立大飛機重大科技專項。2016年,運20列裝部隊。2017年,C919成功首飛。

顧誦芬在航空事業耕耘70載,由於國防與航空工業的特殊性,直至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以後,因國家、軍方、航空工業系統、地方政府多次的獎勵、表彰,顧誦芬的名字才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

顧誦芬還十分重視人才培養,他帶領的團隊走出了一位科學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兩位型號總指揮。他主持編纂了70餘部航空科技書籍,主編的《飛機總體設計》一書,已經成為我國航空院校飛行器設計專業的必修課教材,主編的《現代武器裝備知識叢書——空軍武器裝備卷》《大飛機出版工程》等多個系列、數十種航空專著與圖書也都產生了巨大而廣泛的影響。

如今,年過九旬的顧誦芬仍不斷思考著中國航空工業的未來。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 篇11

1950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研究我國航空工業建設問題時提出,國家準備5年內拿出60億斤小米用來支援發展航空工業。60億斤小米,按當時的物價算大約是5.35億元人民幣。對百廢待興的中國來說,這絕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沒有制空權的軍隊就要被動挨打,沒有制空權的國家必然遭受侵略”,就算一窮二白,中國航空工業還是在抗美援朝的硝煙中艱難起步了。

1951年,剛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顧誦芬來到北京,加入剛剛組建的航空工業系統中。1956年,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機構——瀋陽飛機設計室成立,顧誦芬繼續北上。在瀋陽,他作為首批核心成員,在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等開拓者的領導下,開啟了新中國自行設計飛機的新徵程。

對年輕的顧誦芬來說,離家北上建設航空工業,不僅是響應國家號召,也是在踐行他從小的理想。多少年過去,“七七事變”爆發後頻繁出現的飛機轟炸聲,總是在他的耳邊迴盪。“沒有航空的話,我們國家將來還得受人欺負,我以後想造飛機。”顧誦芬堅定地說。從此,他在大學聯考志願上填報3所大學的航空系,是因為這份初心;大學畢業後,投身航空工業一線,也是因為這份初心。

到瀋陽後,顧誦芬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設計一架亞音速噴氣式中級教練機——殲教-1。在這之前,中國航空曾迎來一批蘇聯“老師”。可他們的“課程”裡,只有如何製造飛機,並不教我國如何設計飛機。仿製而不自行設計,就等於命脈在人家手裡,這怎麼能行?但自行設計,就意味著一切從零開始。

按照時任瀋陽飛機設計室主任徐舜壽的方案,他們要設計的噴氣式飛機需要從兩側進氣,而不是用機頭進氣。這在國內根本沒有先例。準確說,那時我國在氣動力設計方法和手段上完全空白。而作為氣動組組長,顧誦芬在大學時就沒接觸過噴氣式飛機。因此,在聽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圖書館有一份相關國外文獻後,他立刻動身來到北京。為了不影響學生白天使用資料,他借了一輛舊自行車,天天晚上跑北航查詢抄錄資料,整整跑了一個星期,自行車前叉在土路上都顛裂了。就這樣,靠著硬“啃”國外資料,顧誦芬最終提出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引數設計準則和氣動力特性工程計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殲教-1飛機的氣動佈局設計。

殲教-1首飛成功後,幾乎是無縫銜接,顧誦芬又通過完成我國首型初級教練機——初教6飛機氣動佈局設計,建立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隨即又在國內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實現了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計算、試驗與試飛的閉環。他所創立的飛機氣動力設計方法體系至今仍被國內飛機設計採用,為後續殲擊機設計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但在1978年之前,顧誦芬的名字並不為人所知。雖然我國第一架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教練機殲教-1,早在1958年7月26日就在瀋陽飛機廠機場首飛成功,但考慮到當時的國際環境,首飛成功的訊息並沒有公開。周恩來總理知道後還託人帶話,“告訴這架飛機的設計人員,要他們做無名英雄”。

顧誦芬和他的同事們從不畏懼做無名英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這是他們共同的追求。到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以後,因國家、軍方、航空工業系統、地方政府多次的獎勵、表彰,顧誦芬的名字才逐漸進入世人的視野。他卻總是說:“黨和人民給了我很多、很高的榮譽。這些榮譽應歸功於那些振興中國航空工業的領導和默默無聞、頑強奮鬥的工人、技術人員。”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作文 篇12

張超,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

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鬥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杆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事故發生後,張超在送往醫院的過程中,團長張葉一直陪在他身邊,清楚記得張超說的最後一句話:“團長,我還能不能飛”。

張超走了,留下剛剛滿兩歲的女兒和妻子,帶著深深的遺憾走了,再有半個月就要著艦飛行了,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願。

面對張超,《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時文潮說,我們必須牢記每一位軍人的犧牲,都是在為國家換來更多的安寧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