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優秀教師事蹟材料範文

才智咖 人氣:5.85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蹟材料的經歷,對事蹟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蹟材料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寫事蹟材料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優秀教師事蹟材料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2021優秀教師事蹟材料範文

優秀教師事蹟材料1

劉燕,女,中山市石岐楊仙逸國小副校長,廣東省國小數學特級教師。

老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一位模範履行教師職責,既有高尚師德又具備精良業務素質的教師。

她具有系統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精通業務,嚴謹治學,教育教學效果特別顯著,課堂教學體現了個人獨有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參加全國、省、市教學評優課多次獲獎,曾獲全國一等獎2次、二等獎1次;獲全省一等獎7次。她不斷加強理論修養,在被選派參加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期間,表現突出,被評為優秀學員。所撰寫的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發表,並有多篇獲得省、市的一、二等獎。

劉燕老師具有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她主持的科研課題——“構建和諧教學環境中的國小教學質量發展性評價研究”榮獲廣東省教育創新成果三等獎。該課題探索出了一套合理的、發展性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通過該體系的實施,學校營造出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了每個老師的教學積極性,促進了教師團隊成員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團隊合力,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提高。

她還主持了中山市規劃課題,“家庭教育與國小生創造個性關係研究”,通過對學生家庭教育狀況和創造個性的調查,探討家庭教育狀況與國小生創造個性之間的關係,發現有利於國小生創造個性發展的家庭教育方法,對指導家長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建議。該課題獲中山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優秀論文獎。

目前,劉燕老師正在主持開展“國小數學前置性探究學習研究”。該課題初步探索出了有利於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該方法受到數學老師的好評。課題還沒有結題,老師們已經開始採用該方法實施和組織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學生歡迎。

劉燕老師在培養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文化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方面做出顯著的貢獻,她指導的青年老師在全國、省、市各項數學教學評優活動中多次獲獎,她本人也被評為省的優秀指導老師。她帶領的數學科組教學成績優異,被評為市的先進數學科組,他們多次接待香港和外省市的教育考察團,獲得極高評價。2008年五月份,香港中文大學組織十九所香港國小的校長、數學課程領導到楊仙逸國小進行數學教學交流。之前,他們在多個場合直率的表示:香港的數學教學比內地的強。可是當他們聽了仙小數學科組劉燕老師指導的兩節數學課後,連連讚歎:“太精彩了!”。他們坦誠地說道:“這兩節課改變了長久以來對內地數學教學的偏見”。香港及外地市學校的數學教師紛紛慕名前來聽課和學習。

從教21年來,劉燕老師始終走在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教學改革的前列,承擔實驗探索、示範指導等工作,成為了教師隊伍中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在省、市國小數學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她被中山市教師進修學院聘請為客座講師,每學期均為中山市教師進行專題講座和課堂教學觀摩示範,她的講座及課堂教學受到了教師進修學院老師和進修教師的高度評價。做為中山市國小數學中心教研組成員,她積極承擔教學研討、送課下鄉、試卷編寫、課外習題集編寫等工作,工作質量高,效果好。擔任石岐區國小數學中心教研組組長,劉燕老師積極組織和開展有實效的教研活動,促進區內各學校國小數學教學均衡發展。她還親自到其它學校進行教學指導,為老師上示範課。劉燕老師以精湛的教學藝術、高尚的師德獲得了同事、家長的好評和學生的歡迎。她倡導的“和諧教學,快樂課堂”活動,引導老師以快樂、健康的心培養快樂、健康的人,引導教師、學生共享情感和智力發展的雙重喜悅。

由於教學業績顯著,劉燕老師先後被評為中國國小數學專業委員會“先進工作者”,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崗位能手”,市“先進工作者”,市“教育名師”,市“優秀教師”,市“優秀班主任”,區“名教師”,獲“吳桂顯教育基金優秀教師”

優秀教師事蹟材料2

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神聖的職業。從事這一職業需要我們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質,優秀的職業道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這一特定的內涵,決定了它終生都要像燃燒的蠟燭一樣向世人承諾著光明與奉獻的坦蕩胸懷,一旦投入其中,奉獻精神將成為生命的主旋律。我自1999年任教以來,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工作中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勤奮努力,不斷完善自我、增強課改能力、提升課改實效,積極探索新課程改革教學之路。

一、轉變觀念

有人說,教師的職業生命是需要付出艱辛、耐心和熱情的。其實,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為,當一名教師在研究性狀態下工作的時候,他就是幸福的了。他就會感受到教育並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並不是重複,而是創造。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是實踐的先導,教育觀念的轉變是課程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正確、先進的教育觀念,就不會有自覺而有效的實踐,一切先進的教育改革都是從先進的教育觀念中生髮出來的,而先進的教育觀念來自不斷的學習,因此,我把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作為我自己進行新課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課程理念作為一切工作的指導。我對照新課程的要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討論反思。通過學習、討論和反思,提高了認識,俗話說:“理清則明”。我明白,只有自己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擺脫舊的束縛,走出創新教育的新路。否則就只會“出新鞋走老路”。新課改培訓的時間大多安排

在假期或雙休日進行,我為了跟上課改步伐,不惜一切休息時間,積極參加每一次的課改培訓學習。通過培訓,我摒棄了舊的觀念,樹立起新時代的教育觀念,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我從中深刻地感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徑,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

二、轉變角色

新課程改革在教學中的實施,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起碼要做到兩點:首先,變權威者為組織者,擔負著學習、探索的重任,不再有“經驗”可談。教學工作,工作特點和職業要求,決定了教師在課改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根據課改的需要和學科特點,積極參加各種集中學習、教材培訓、集體備課、召開教學研討會,共同探究提高教學水平的方法和途徑,為廣大教師展示才華、相互學習,提供機會,構建平臺。其次,變指導者為參與者。新課改中,傳授給學生多少知識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和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師從舊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學習,著眼於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問題情境—共同探究—多項交流—實踐應用的課堂教學的結構模式,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例如:為了便於學生多感官接受和傳遞資訊,增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便於學生之間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學習互相交流。

三、轉變方式。

新課改帶來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為適應新課改,教育教學方式也必須轉變。我和其他教學一線的教師一起學習、一起切磋,平等交流,並虛心向他們學習,甚至向學生學習,並且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使教研工作理論聯絡實際,才能使我的教學紮實有效。其次,我還積極參加一系列的活動,引領課、示範課等。學習專業理論,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確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並內化為指導自己行為的思想。這樣不僅可以鞭策自己努力學習,不斷提高專業水平,還能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成為學生的朋友,更能促使自己在實踐中成長,與新課改同步前進。

再次,必須透徹瞭解學生,不斷反思教學常態下的師生活動,課改實驗工作尤為如此。幾年來,課程改革使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教育意識對新課程的作用。實踐中我能在有意識的繁衍教學經驗的同時進行理性思考,在總結中有所發現。教學之餘,我堅持質疑反思,尤其善於走進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內心世界,去關注學生,研究學生。我還不時地把自己在教育教學、課改實踐中的點滴感悟流淌於筆尖,不斷促進自身的專業化成長。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在快樂中學習。我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握方法的過程。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要走下高高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我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合作的師生關係,在與學生交往互動、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積極拓寬渠道,讓學生走出課堂,觀察校內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走上社會,觀察外面多彩的世界。在課堂教學中,我秉承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前沿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努力營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的學習氛圍。學生們都愛上我的課,教學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啟用學生經驗、貼近現實生活、追求真實有效”獨特的教學風格。

一路耕耘,一路收穫,我在課改研究方面,勤于思考,不斷創新。多次獲得優質課教學比賽一等獎,撰寫的論文《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省級刊物上發表。並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獲得市,縣級一,二等獎。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理想就在於使所有的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在課程改革實驗工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學生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情不自禁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在課改的春天裡,我願與學生們一起感受生命的靈動,體味求真與創新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