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母親事蹟範例

才智咖 人氣:5.98K

篇一:十佳母親事蹟材料

十佳母親事蹟範例

在南堡,人們總能看到一個奔波忙碌的身影和一張笑意盈盈、親切可人的臉龐,她就是人人稱讚的敬老愛幼、善良博愛、教子有方的好母親高子怡。每當提起她,左鄰右舍的群眾總是讚不絕口,敬佩她用自己的摯愛為身邊的人撐起了一片藍天。

一、教子有方,讓子女健康成長

高子怡夫婦生有一兒一女,她雖然沒有高深的學歷,但在教育子女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高子怡知道,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幟,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舉止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她非常注重對孩子們的早期教育,從不遷就溺愛,要求孩子要自覺、刻苦,生活要樂觀、儉樸,做人要寬容、誠實。她總是把孩子們當做朋友,凡事尊重他們,重事實,懂啟發,從不以說教的方式加以強制,總是把最後決定的權利留給孩子。她常對兒子和女兒這樣說:“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自己要學會選擇,媽媽只有告訴你給你引路的權利,沒有替你走路的權利,人生之路還得自己好好把握。”這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的印在孩子們的心裡,一直伴隨著孩子們健康成長。高子怡除了在思想上教育、影響孩子們,在生活上對孩子們照顧的更是無微不至,傾注了無數心血。每天早上,為了能讓大女兒吃上一口熱飯再去上學,當別人還在沉睡之時,她已經早早的起來準備早飯了。女兒晚上放學回家寫作業,一家人連電視都很少看,擔心影響孩子學習。這種習慣從女兒上國小開始,到中學畢業,整整堅持了九年。女兒終於沒有辜負一家人的期待,先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豐南一中,經過三年奮

戰,如今她已是遼寧省重點大學的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與此同時,她還特別注重孩子意志品格的養成。她家的小兒子,與姐姐相差十幾歲,讓外人看來如此優越的家庭條件,都以為會驕生慣養。其實不然,高子怡為了鍛鍊他吃苦、自立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把他送入了一所軍式化管理的私立學校,讓他自己處理自己的事,使他從一個內向、膽小、甚至不太合群的孩子變得和老師同學相處融洽、性格開朗、懂得關愛別人的三好學生。雖然她也捨不得孩子一個人在外,想兒子的時候也是一個人偷偷掉眼淚,但當她看到兒子的點點滴滴的變化時,心裡就有了些許安慰。人們都說,母愛是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這在高子怡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二、 做孝順兒媳,讓老人安享晚年

結婚20多年來,高子怡對家裡的老人更是非常孝順。以前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時候,從沒有跟老人頂過嘴、吵過架、耍過脾氣、紅過臉,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動徵求老人的意見。只要老人說出想吃什麼、想要什麼,她總是想方設法來滿足老人們的心願,看到老人們開心,她總感到無比的欣慰。公婆把她當成閨女看待;她把他們當成親生父母孝敬。現在雖然不住在一起,但每逢節假日或週末休息時間,由於丈夫事太多,有時忙不過來,沒有更多的時間回家看望老人們,她總是自己帶著孩子們去看望年邁的爺爺奶奶,帶去祝福,從小培養孩子們敬老的美德。高子怡知道公婆身體不好,她每年都出錢讓老人們進行一次全面查體,以保證老人們的身體健康。每年冬天集體供暖時,老家取暖不方便,她總是一遍一遍的打電話,催二老早早到開發區和他們一起居住。當老人提出住在一起不方便時,她又掏錢為老人買了新樓房,以便冬天取暖時住。公婆非常感動,逢人就說:“人人都誇我們家有個好兒媳,真不知道哪輩子修來的福氣”。

三、全心全意支援丈夫的'工作

高子怡和丈夫從結婚到現在共同牽手走過了二十幾年的風風雨雨,雖然沒有那種轟轟烈烈的愛情,但他們彼此相互關愛、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生活得幸福和諧。她和丈夫白手起家,創業一開始,夫妻二人一起研究養殖對蝦的方法,靠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不斷摸索,從沒有因失敗而退縮,而是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如今她的丈夫帶領村民們承包了上千畝蝦池,還有房地產,事業蒸蒸日上。有時由於工作非常繁忙,每天要處理很多繁雜的事務,如果趕上有突發事件,常常連續工作幾天,有時候會把工作中煩悶的心情及暴躁的心態帶回家去,而她總是以一個女性寬廣的胸懷去撫平丈夫的情緒,春風化雨般的溫暖也使丈夫能以心平氣和的情緒、穩健的心態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時她從來不因為丈夫工作繁忙,照顧不了家而拖丈夫的後腿,影響丈夫的工作。他們相敬如賓,對於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她和丈夫一起商量,互相配合,經常受到鄰里的稱讚,成為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妻。

四、用博愛的胸懷回報鄉親

在日常生活中,高子怡從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約、精打細算。可是對於她人來說,她又是一個樂於助人,甘心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平日裡鄰里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情,她都會積極、主動伸出熱情的援助之手,為了幫助村裡的貧困戶,她家一次性拿出了10萬元,令村民們對她們感激不盡。在這幾年的時間裡,她和丈夫一起,為西北街的村民們承包蝦池,傳授經驗,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老百姓們提起她們倆口,無不豎起大拇指,都說他們富了不忘鄉親。去年,當夫妻二人聽說村裡要硬化街道,他們主動找到村支部書記又捐款5萬元,要求為村裡老百姓多硬化幾條街道,以方便村民們出行。自從村裡建立了老年活動中心,為了豐富鄉親們的文化生活,高子怡為村秧歌隊購買了價值1萬元的音響裝置,看到村民們歡天喜地、載歌載舞,高子怡也陶醉在幸福之中。

回顧高子怡走過的人生歷程,有不懈努力的成功和喜悅,有廣大村民對她的讚譽和記憶,她是一位好媽媽、是一位好兒媳、是一位好妻子、是一位好村民,她更是每位女性學習的楷模。她用深情營造出一盤蒼翠的綠蔭,用摯愛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篇二:十佳母親事蹟

張曉蘭,今年53歲,是灤南縣馬城鎮邸莊普通群眾。她沒有工作,靠丈打工夫微薄的收入撫養自己的一對兒女。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她省吃儉用,嚐盡了生活的艱辛。20xx年,張曉蘭家庭遭遇重大變故,32歲的兒子生病去世了,一個女兒也已經出嫁。

邸順亮,是張曉蘭丈夫邸國文的侄子,現年24歲,河北體育學院的學生,一歲半母親病故,20歲又失去父親。家裡除了口糧田再無其他收入。自從順亮失去母親以後,老嬸就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他。父親在去世後,老嬸就毅然讓她侄子搬到了自己家,成了老嬸的孩子。

自從走進了老叔和老嬸家,老倆口就把供順亮上學的事當成了自己份內的事。因為給兒子治病欠下了不少外債,失去父親後大學最後一個學期的學費,成為了這個重組家庭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困難。為了不讓順亮擔心,老倆口總是在順亮幹活的時候私底下商量學費的事。

尤其是張曉蘭,她的生活更加拮据,但她還是想方設法為順亮改善生活,保證他的營養,自己卻經常吃剩飯。

20xx年,河北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運動康復體育教育專業的一份錄取通知書讓順亮圓了大學夢,那一年邸莊村總共考上了三名大學生,另外兩個都是專科,這樣的一個家庭能夠走出一個本科二批的學生,這樣的一份成績全家人都比較滿意,順亮十

幾年的努力上學沒有白費。和許多貧困的家庭一樣,考上好的大學,是改變命運的機會,但也同樣都面臨著籌集大學學費的困難。每年學費6125元,500元住宿費,將近7000元的學費成為了順亮每個暑假都面對的難題。眼看離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張曉蘭抽空兒來到老伴打工的地方,和老闆商量預支學費。為了增加收入,她給鄰村收玉米、栽白菜打零工。好在鎮政府啟航助學基金給了順亮雪中送炭的溫暖,讓張曉蘭長長地鬆了口氣。

為了讓孩子能夠自立、成才,生活中,張曉蘭注重培養順亮自立自強的人格,教育他對人生充滿信心、不屈不撓;注意培養他尊老敬老美德,注會主動關心別人、照顧別人。她沒有多少文化,但堅信身教重於言傳,其堅韌不拔、艱苦樸素、自立自強、樂於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染激勵著順亮。在她的悉心培養和教育下,邸順亮已經成長為一個自強自立的陽光大男孩,他說畢業後要好好工作,回報社會,好好孝敬老叔老嬸。他週六週日、每年寒暑假在省城藥廠或電子廠打工,回家也積極幫著老嬸幹家務,減輕二老的負擔,一家人並不富裕,但過得其樂融融。

張曉蘭老人就是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無私的愛譜寫了一位優秀母親的讚歌。

篇三:十佳母親事蹟材料

她——眾所稱道的賢妻良母,桐柏縣吳城鎮第一中心國小教師。

作為新時期的女性,肩負著工作與家庭兩副重擔。她以滿腔的熱情對待工作,用自己的愛來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把工作與家庭的關係處理得協調有序,在家她不愧為賢妻良母,相夫教子,敬老愛幼;在學校她無愧於優秀教師和省級骨幹教師的光榮稱號,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

熱愛工作,樂於奉獻。走上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來,她始終把“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憑著“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人”的人生信條,一步一個腳印地工作著。工作中,時時處處以人民教師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勉勵自己,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肯定。

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習困難,生活困難的學生,她總是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幫助那些殘病兒童、單親孩子、留守兒童樹立起信心,資助貧困生,讓他們都能健康成長。作為中隊輔導員,她能結合實際,積極創新,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讀書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開拓學生視野,發展能力。工作之餘,總不忘給自己“xx”、“充電”,積極參加專業培訓和學歷進修,把終生學習貫穿於一生。“先當學生,後當先生”,這是她教書育人的準則;“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是她當教師的本色。二十年的數學

教學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多次參加縣課堂教學比武活動,多次在聯誼活動上上公開課,多次送教下鄉,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業務水平。由於出色的工作,她榮獲省級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優秀教師等光榮稱號;教學論文獲市級、縣級多篇;多年任畢業班數學課,有了一套教學經驗,所任六年級數學每年升國会考試,均在全縣前列。

關愛孩子,以身示範。一份愛心,一份責任心,始終用自己的“正氣”去影響孩子、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她既是一位慈祥的媽媽,又是一位嚴格的教師,還是一位親切的大姐姐,與孩子同喜同憂。教育孩子,她始終認為從小事抓起,寓教育於日常生活之中,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如:孩子每天回家看書,做作業時,她從不外出,從不看電視,而是同樣坐在一旁靜靜地看書,營造安靜、勤學的氛圍。孩子國小六年上學,她堅持與孩子一同步行上班。晚飯後堅持與孩子一起散步,邊走邊交流,教給他文明的舉止和良好的習慣。節假日休息時間,總不忘帶著孩子去看望年邁的父母、公婆,帶去祝福,從小培養孩子敬老的美德。在教育孩子友愛他人時,自己首先做到尊重團結同事,樂於為鄰居服務,在母親的感染下,孩子團結同學,待人誠懇,總是面帶微笑面對學習、生活。當自己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能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想方設法去解決,毫不氣餒。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他總能伸出援助之手,積極捐款獻愛心。在濃濃的慈愛滋育下,孩子健康成長。

敬愛公婆,相助丈夫。她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與丈夫結婚22年來,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她的家庭條件較好,而丈夫家在農村姊妹多,家庭經濟收入少,條件較差。結婚後,她對公婆敬如父母,對丈夫的弟妹親如兄妹。20多年來,堅持每月給公婆家裡送錢,從無怨言。公公患心腦血管病,婆婆身患高血壓,幹不了活,她主動把公公婆婆接來和自己同住,每天買許多營養品為公公、婆婆調理身體,下班後陪婆婆散步,鍛鍊身體。經過細心照料,公公、婆婆身體有了很好的恢復。

甘心付出、不求回報、母愛勝天 。任何一位母親對自已的孩子都會不計得失、不求回報,可以犧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愛是一種勝於一切的感情,可是一種甘心付出、蠟炬成灰的思想境界。當子女取得成績的時候,母親會感到高興和欣慰,當子女有不開心的事時,母親會感到焦急不安。

做為母親,她對孩子的關懷和教育的過程,也一個自我鍛鍊和提高的過程,為孩子今天取得的成績而開心、而自豪。同時,她也將繼續去努力、去付出,去踐行“母愛”的真諦。

總之,她是一位好教師、好妻子、好媽媽、好兒媳、好公民,是每位女性學習的楷模。

篇四:十佳母親事蹟材料

姚桂娣,女,xxxx年7月出生,現為歙縣鄭村鎮鄭村村黨總支書記,xxxx年結婚,愛人餘金根,鄭村村民,育有1男3女。

一、她把青春和熱情奉獻給了事業

姚桂娣這個名字不僅僅所有鄭村鎮的人知道,就是全縣乃至全市知道她名字的人也不少,這是因為她在農村基層崗位上默默耕耘了40多年,鄭村村的各項工作在她的領導下開展的有聲有色,經常在縣裡乃至市裡做經驗交流。

由於種種原因,1966年中學畢業後,姚桂娣沒能繼續深造。但她卻很有抱負,決心要為家鄉辦點事,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當時,村裡面缺一個婦女幹部,村黨支部書記找到姚桂娣,要她出來支援村裡的工作。在農村,一個小姑娘,做計生工作總是顯得很彆扭,然而,看到村裡的計生隊伍青黃不接,業務水平達不到要求,影響計劃生育國策在本村的執行,姚桂娣勇敢的站出來,接受了這個艱鉅的任務。計劃生育工作,被稱為“天下第一難事”,農村裡面千百年來形成的“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的根深蒂固觀念阻礙著國策的推行。一時間,家人不理解,親朋罵絕情,個別物件戶甚至揚言要打擊報復。對此,她沒有退縮,而是忍辱負重,主動深入物件戶家庭做耐心細緻的疏導工作,以最大限度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功夫不負有心人,姚桂娣通過幾年艱苦努力,群眾的生育觀念得到明顯增強,生育秩序有了明顯改善,本村的計生工作走在了全縣的前列,多年未出現過計劃外生育。一位昔日辱罵過她的人,在做了村幹部之後深有感觸的說:“姚桂娣心胸真寬廣,被我罵得狗血噴頭,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門做工作,我當時不能理解,如今自己也要抓計劃生育工作,也被罵的有苦說不出,終於體會到她的心情了。”

xxxx年,姚桂娣當選為村支部書記,從專門分管一項具體工作變為協調全村的全面工作,她熱心公益和協調能力強的優點被充分發揮,在她的團結和帶領下,村兩委各自發揮主觀能動性,工作熱情空前高漲。全村水泥路澆注、水利興修、路燈、電改、稅費改革、飲水工程等等各項惠及全村的“民生工程”逐年逐項實施,得到了全體村民的交口稱讚。同時,她求真務實和剛柔相濟的工作作風,知難而上和敢於創新的工作魄力得到了領導和組織的充分肯定。

為了加強黨的各項政策宣傳,姚桂娣牽頭組建了“鄭村村婦女文藝宣傳隊”,宣傳隊成員全部是由土生土長的鄭村村村民組成。文宣隊結合黨不同時期的政策,自編自排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宣傳諸如計劃生育、改革開放、反邪教、新農村建設等有關政策和法規。其中謳歌改革開放以來鄭村巨大變化的“八女唱鄭村”獲得了省、市、縣的多項表彰,並接受了全國16家新聞單位的採訪報道,中電視臺和韓國二臺做了專門報導。文宣隊中,姚桂娣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從寫詞、編曲、錄卡帶等前期工作,到組織人員排練、負責後勤保障,再到場地佈置、演出,她總是跑前忙後,樂此不疲。姚桂娣在協調全隊的同時,自己還要努力排練節目,以防宣傳隊隊員請假時候,能隨時補缺。只要你看過文藝宣傳隊的表演,一定會頷首微笑說“棒”;只要你見到姚桂娣忙前忙後,客串角色的勁頭,就會豎起大拇指說“老當益壯”。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點在鄭村村體現的尤為突出。姚桂娣兼了鄭村敬老院院長一職達10年之久。xxxx年,歙縣爆發大洪水,豐樂河畔的鄭村村大部分地方浸了水,姚桂娣顧不上搶救自家被水浸泡的傢俱、被褥,首先想到的是鄭村敬老院裡面幾個年老體弱的老人,一馬當先、奮不顧身的一頭衝進敬老院將幾位老人安全的轉移出來。由於抗洪搶險成績突出,姚桂娣獲得了“抗洪搶險先進個人”光榮稱號,獲得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如今,姚桂娣是鄭村老年協會會長,該協會至今已走過了10個春秋,也是歙縣農村裡面為數不多的老年協會之一,更難能可貴的是每年都舉辦一些適合老年人的活動:諸如慶祝

老年節、組織體檢、短程踏青等等。其它的如辦老年證、調解家庭糾紛、勸導年輕人贍養老人,維護老年人權益,姚會長更是義不容辭、仗義執言。由於成績突出,鄭村村被縣老年人工作委員會表彰為“尊老敬老”模範村。

二、她把道德和責任教給了子女

姚桂娣不但是工作上的女強人,更是家庭中的賢妻良母和村裡的好鄰居。她家祖孫三代同堂,夫妻相敬如賓,長幼和睦相處。1967年姚桂娣與餘金根結婚後,工作上相互支援,生活上相互尊重,他們用寬容和理解組建了一個和諧的家庭。在他們的精心培育下,子女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工作崗位,都積極要求上進,先後入團,2人還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子女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父母的精心培養是關鍵。

姚桂娣常說的一句話“子女是家庭的希望,子女的成長更是父母的責任”。姚桂娣在孩子身上傾注了無數心血。孩子上學時,一家人連電視都很少看,擔心影響孩子學習,同時,姚桂娣對孩子也是嚴格要求,從不遷就溺愛,要求孩子要自覺、刻苦,生活要樂觀、儉樸,做人要寬容、誠實。對孩子存在的缺點和錯誤,姚桂娣從不袒護,並能用合適的方式和思路加以引導和糾正。子女成家以後,姚桂娣總是要教導他們要孝敬公婆,與妯娌和睦相處,她常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是“人不要怕吃虧,吃虧是福”。在她的諄諄教導下,幾個子女家庭和諧,事業小成。

姚桂娣有三個妯娌,以前生活條件不好,一大家子人住在一個老房子裡,按說難免磕磕碰碰,然而,在她的精心協調下,大家從來沒紅過臉。在人際關係上,她對己嚴格,對人寬容,親戚朋友、左鄰右舍有大小事,她總是樂此不彼給予幫助。鎮裡、村裡開展公益活動,她總能積極參與,用積極樂觀的思想和實際行動引導和影響著他人。

回顧姚桂娣走過的人生歷程,可能沒有豐功偉績,但她有在自己崗位上不懈努力的成功和喜悅,有廣大村民群眾對她的讚譽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