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地質實習報告

才智咖 人氣:2.52W
煤礦地質實習報告
  實 習 報 告
  姓 名:
  學 校:
  專 業:
  班 級:
  一、實習目的
  通過在白龍煤礦綜二隊10#下-3121工作面的實習,使我對綜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業標準、安全管理和作業組織,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認識,加深了我們對所學課程知識的理解,使學習和實踐相結合。
  二、實習時間
  20xx年6月26日至20xx年7月16日
  三、實習地點
  山西焦煤白龍煤礦有限責任公司
  四、實習單位和部門
  山西焦煤白龍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綜二隊
  五、實習內容:
  一、礦井基本概況
  第一節 自然屬性
  一、地裡位置,企業性質,隸屬關係,地形地貌,交通情況:
  地理位置:白龍礦平峒位於山西省霍州市白龍鎮白龍村,地理座標為:東經111°37′--111°42′,北緯36°36′--36°31′。企業性質為省屬國有企業,隸屬於山西焦煤集團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地形地貌:白龍井田地勢西高東低向汾河河谷傾斜,汾河屬黃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經井田東側,井田內幾條較大的溝谷也由西向東彙集汾河,井田地處低山丘陵地帶。最高地形標高837米,最低地形標高540米。
  交通情況:白龍礦距汾河東岸的南同蒲鐵路霍州站4公里,有鐵路專用線與南同蒲鐵路聖佛站接軌,與南同蒲鐵路相平行的還有大(同)—運(城)公路和霍(州)—侯(馬)一級公路,交通便利。
  二、井田地質情況,地層,含煤地層,構造:
  井田地質情況:白龍井田位於呂梁山和霍山兩個隆起帶之間,西南部出露煤系的基底——中奧陶統馬家溝組石灰岩,東北依次零星出露中、上石炭統本溪組、太原組,下二迭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二迭統上石盒子組。太原組、山西組為主要含煤巖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於上述各不同時期的地層之上。太原組主要含煤5層,至上而下有6#、9#、10#、10#下、11#煤。
  井田構造:井田南部地層走向北西,傾向北東,傾角平緩,一般在10°以下。北部地層走向為北北西至北北東,向東傾斜,地層傾角10°左右。中部F9、F24、F28斷層之間區域性地層傾角較大,在25°-28°左右。斷層是井田內主要構造,包括井田邊界斷層在內共見落差大於5米的斷層45條。地面觀察和鑽孔控制以及在礦井生產過程中發現的褶曲有5個,即賈垣背斜、牛腰向斜、後馬嶺背斜、燕南莊向斜、鄭家莊背斜。白龍礦井柱狀陷落十分發育,生產中已揭露柱狀陷落532個。井田內無岩漿岩。
  三、主要可採煤層情況,煤層賦存條件、煤層層數、厚度,資源儲量,煤質,煤種:
  主要可採煤層情況:平峒的主要含煤地層為上石炭統太原組。太原組主要可採煤層10#、11#煤層。6#、9#、10#下平均厚度在0.7米,區域性可採煤層暫不可開採。主要可採煤層特徵如下:
  10#煤層是個獨立的單一煤層。煤層厚度為0.8-3.0米,平均厚度為1.84米,含夾石1-2層。10#煤煤巖型別以條帶狀鏡煤、亮煤質和木質、絲炭質的亮煤為主。煤層風氧化比較嚴重,在風化帶內,不僅煤質惡劣,厚度也顯著變化。
  10#煤原煤含硫較高,範圍也廣,平均值為3.7%,屬高硫煤。
  11#煤層厚度為1.58-3.19米,平均厚度為2.34米,含夾石1-3層,結構比較複雜。11#煤則為連續的條狀全亮的鏡煤質和半亮的絲炭木質暗煤質的亮煤。本區的變質程度屬於II階段。煤層風氧化比較嚴重,在風化帶內,不僅煤質惡劣,厚度也顯著變化。
  煤中硫、磷含量,各煤層差別較大。11#煤原煤硫分含量在0.36-1.46%,平均0.82%,有個別高達2.59-2.38%之間,屬低硫煤到中硫煤。
  四、水文地質情況,開採技術條件:
  本井田含水層大體劃分為5套,自上而下為:第四系砂礫岩層孔隙潛水中等含水層、第三系泥灰岩砂礫岩層裂隙承壓中等含水層、二疊系砂岩層裂隙弱含水層、石炭系石灰岩裂隙溶隙承壓極弱含水層、奧陶系石灰岩層裂隙溶洞承壓強含水層。
  井田內主要含水層為山西組K8砂岩、太原組K2灰巖和奧陶系O2含水層,O2水的靜水位標高區為+520m,礦井生產水平+525,在靜水位以上,礦井水文地質條件中等—複雜。
  根據礦井採掘佈置及開採情況,結合礦井生產地質報告,平硐正常湧水量80m3/h,最大湧水量180m3/h。
  第二節 礦井建設情況
  一、設計時間及單位
  白龍煤礦是我國同羅馬尼亞兩國政府以補償貿易形式合作開發霍西煤田的專案之一,是中羅合資的.第一座大型礦井。1981年11月,由羅馬尼亞彼德羅山設計院進行了初步設計,1983年5月國家計委、煤炭部在太原組織山西煤炭設計院等單位,對羅方提供的初步設計進行了技術審查。
  二、立項、批准時間及單位,建設期及投產期,設計生產能力,原批准的核定生產能力
  1984年1月3日國家計委以計簽字(1984)003號文批准白龍礦井的初步設計,設計能力120萬噸/年[平硐60萬噸/年、斜井60萬噸/年(現已關閉)],服務年限44年。1985年6月15日由白龍建井工程處施工,正式開工建設。
  三、技術改造、改擴建礦井設計能力及有關立項、開竣工、投產驗收情況
  1983年9月原霍縣大溝、柏木溝兩個地方煤礦接受後進行改擴建,1985年6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礦井1988年12月23日投產。
  第三節 煤礦生產現狀
  一、開拓方式和開採方法,水平、採區劃分
  礦井採用平峒開拓,集中工業廣場的生產方式。現井田沿傾斜方向劃分為:+525一個生產水平,主要開採10#煤層。
  礦井目前3個井口,其中工業廣場內佈置平峒1個井口,平峒承擔525水平的進風,二號風井為迴風井,一號風井為進風井。具體如下:
白 龍 礦 井 各 井 口
井口名稱標高(底板)
(m)
斷面
(m2)
坡度長度
(m)
支護
方式
平峒561.3910.043‰1400砌碹
二號風井6807.0713.5°605錨網噴
一號風井766.757.06立井200混凝土碹 
  礦井不存在下山開採、剃頭開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