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化學上冊《空氣》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1.97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中化學上冊《空氣》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化學上冊《空氣》說課稿

國中化學上冊《空氣》說課稿1

各位評委好,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題目是《空氣》這一課題的第一部分《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根據新課標理論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一、說教材

《空氣》是新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教材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本課題是繼“什麼是化學”、“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實驗室常見知識”等基礎內容後,第一次學習和研究物質,包括物質的組成,物質的性質,物質的分類等常見的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

空氣在國小科學已有接觸,避免重複。課題開篇安排了實驗2-1,一則可以學習實驗操作,培養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二則通過領會該實驗設計的意圖,以便加深體會二百多年前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時的實驗思路。認識了空氣的組成後,教材結合空氣的例子,給出了純淨物和混合物的初步概念,由於學生還沒有學習元素、分子等概念,因此這裡只能給出最基本的一些知識,教學時不宜擴充套件。到學習分子時,再從組成上進一步認識這兩個概念。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說學情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對空氣已經有了常識性的瞭解,知道空氣有體積,有質量,有浮力,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知道動植物離開空氣便不能生存等。但從化學學習要求的角度看,學生僅僅知道這些科學常識是不夠的,需要系統地掌握空氣的組成和重要性質,需要系統地學習對物質進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由於空氣是學生在化學課上系統地學習的第一種物質,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讓學生循序漸進,逐步形成完整的空氣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感覺到化學就在身邊,學化學並不難。另外,由於學生尚不完全具備相應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對“測定空氣裡氧氣含量”實驗的全面認識會存在障礙。教學力求避免過度重視記憶和過度拓展。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初步認識純淨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一些常見的純淨物和混合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測定空氣裡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瞭解空氣的組成。

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瞭解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得到培養。

通過人類認識空氣的簡史介紹,學生認識到進行科學探索,必須具有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用探究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難點】

純淨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區別;空氣成分測定實驗中的誤差分析。

過渡: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我採用瞭如下幾種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實驗探究法、教授法等。本節課主要是實驗探究法,通過設計實驗,提出問題,觀察現象,分析討論,概括總結等基本環節循序漸進學習本節課。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節進行,匯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投影圖片,匯入新課

教師投影一段身邊美麗的自燃環境:藍天、白雲、溪水、綠樹、陽光,引出我們離不開空氣的觀點。進而提問“請大家做個深呼吸,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例項來說明無色無味不易察覺的空氣確實存在嗎?”引發學生討論發言:比如“拿一個食品袋,將其自由放置,欲將其密封,發現裡面有氣體使其膨脹”等等。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鬆心情,暗示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引導學生探究,激發探究慾望,啟用學生的思維。

過渡:既然空氣無處不在,我們又離不開它,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由什麼組成的呢?

第二環節:觀察探究,學習新知

投影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並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26頁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設計實驗測定空氣裡氧氣的含量。意在讓學生知道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

做實驗前,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實驗2-1並搶答以下問題“1.有關儀器的名稱。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然後演示實驗2-1,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作好記錄,得出空氣中約含有1/5氧氣。學生通過觀察具體操作(注意細節,先後順序,速度等),分析討論如果我們做實驗時減少的體積小於1/5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讓學生在觀察和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範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教師補充為什麼這個實驗用紅磷不用白磷、Mg,S、C等其他物質。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實驗,以及實驗的嚴謹性,並體驗很多理論都是在不斷實驗不斷總結中最終得出正確的答案的。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討論,分析,最終得出空氣的主要成分是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組成。那麼根據已有的知識我們知道剩下的氣體中含有氮氣,那麼還有其他氣體嗎?學生閱讀課本第27頁歸納總結空氣的成分,意在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範嚴謹的表達能力。

第三環節:自主學習,鞏固提高

通過閱讀課本第27頁,學生得出空氣的成分(按體積算)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進而引出物質的分類:像空氣這樣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叫做混合物,組成混合物的各種成分保持著它們各自的性質。像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分別只由一種物質組成,它們都是純淨物,可以用化學符號表示。然後多舉幾個例子讓學生加深印象,順便做幾個小練習鞏固一下以上所學。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課後探究

最後,通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師生共同總結所學內容:(1)測定空氣裡氧氣的含量的實驗中應理解每一步操作及注意事項,會做誤差分析;(2)空氣的成分(按體積算)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3)物質的分類: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以及會判斷一些常見的物質的類別。

國中化學上冊《空氣》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氣體,教材選擇了空氣作為國中化學接觸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承接了國小對空氣知識的介紹,更重要的是它與人類的生活關係最為密切,是人類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通過對它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祕。而且,選擇以空氣為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的。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身邊最常見的`物質──空氣,並瞭解空氣的組成;

(2).能從生活經驗出發,對空氣的成分進行合理的推測,並能利用教師提供的簡單儀器和藥品,對空氣的成分進行科學的探究。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方法,在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探究過程中,能提出問題,並設計簡單實驗解決問題;

(2).初步學會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獲取資訊,並從實驗資訊中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欲,進一步發展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2).初步樹立科學的物質觀,科學的看待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及結論;

(3).發揚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3.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空氣的組成

難點: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的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國中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方法基礎,可以開始嘗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等活動過程,師生雙方相互配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學習化學的快樂,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本節課我利用學生分組準備實驗,分組討論,使學生在溝通中創新,在交流中發展,在合作中獲得新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學會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安排了下面幾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播放觸目驚心的大氣汙染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空氣汙染帶來的危害,深刻體會到了解空氣的成分以及進行汙染治理的必要性。

(2)、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實驗裝置的圖片。並以故事的形式介紹拉瓦錫是如何發現空氣成分的。

設問:利用我們實驗室的儀器能做這個實驗嗎?

第二個環節:設問答疑提高興趣

本環節是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空氣的成分,由於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科學實驗探究能力比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經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因此要做好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仿照拉瓦錫這個著名實驗的原理,展示實驗所需的儀器,並設定下列問題組織學生搶答。

(1)說出各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

通過學生搶答,既鞏固舊知識,又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活動一:演示實驗

在實驗過程中:要做到1、引導學生規範的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知道哪些是不規範的操作。2、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實驗結束後提出兩個問題: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麼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進行交流。

第三個環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動二: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注意:1、每個小組必須有一個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便於小組實驗的展開。2、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老師要做好指導,不斷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

3、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以免不當的操作給學生帶來傷害。

實驗結束後分析實驗結果:

實驗成功,出現了哪些現象並描述;

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科學觀察、規範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討論與思考下列問題

(1)、該實驗裝置中,如果燒杯中的水足量,請問水會充滿整個集氣瓶嗎?為什麼?由此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2)、根據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佔1/5,如果實驗時集氣瓶中的水面小於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得出空氣的組成。

第四個環節: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九年級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可以開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現在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還不夠,學習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的嚴格要求。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組成。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

第五個環節:自主學習提高認識

活動一: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有關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總結空氣中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和空氣中的汙染物與防治汙染的方法。

活動二: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是:破除書本知識的桎梏,構築具有生活意義的課程內容。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播放酸雨危害的錄影片,介紹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的成因及危害,焚燒秸稈、露天燒烤等現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不便,講述有關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的內容等,使學生深切的感受到環境汙染就在我們身邊,保護環境勢在必行。從而培養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利用班班通在中國環保總局網站上找到當天各大城市的空氣質量日報,讓學生分析各城市質量情況、分析原因並思考大氣汙染防治的具體措施。

第六個環節:拓展延伸鞏固提高

(1)、利用家中現有的物品設計一個實驗來測一下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

(2)、通過網路、電視、報刊等媒體調查有關室內(尤其是新裝修的房間)汙染的來源、危害及防治辦法。培養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

四、說板書和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綱要式的板書設計,直觀清晰的向學生呈現了本節課的知識點,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節課的知識脈絡,構建起相應的知識體系。

作業:課後題和從參考書中選取的習題。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次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有能力的同學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撥尖和減負的目的。

國中化學上冊《空氣》說課稿3

一、說教材分析

從知識結構來說:空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氣體,教材選擇了空氣作為國中化學中接觸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承接了國小對空氣知識的介紹,更重要的是它與人類的生活關係最為密切,是人類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通過對它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祕。而且,選擇以空氣為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的。

從能力培養來說:從看圖瞭解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開始,到做仿照實驗來測定空氣裡氧氣的含量,再到看圖片認識空氣的主要用途和保護空氣,可以說教材深入淺出,為以後的學習提供一個合理的思維方式。

從感情培養來說: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使學生又一次認識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方法基礎,可以開始嘗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現時的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調控能力還不夠,學習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的嚴格要求。

國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可以藉助實驗或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是上好本課題的關鍵。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初步認識純淨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一些常見的純淨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標

初步瞭解空氣汙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標

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並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空氣的組成、各成分的用途,並認識空氣汙染的危害。

難點:如何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的方法。

五、學法指導

1、收集有關材料,對有關知識有初步瞭解。

2、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如何觀察、描述實驗現象,並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六、說教學方法的確定

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內容的安排既不能與國小自然課中的知識重複,又應以此為基礎。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由什麼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絡,並逐步深入。

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

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

保護空氣(汙染與保護)

總的來說,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

所以,本節課題採用自主學習和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1、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可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題,並以仿照實驗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2、讓學生事先收集資料和圖片,並根據收集的資料歸納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

3、讓學生收集有關空氣汙染的照片、漫畫、短文等資料,完成有關空氣汙染的調查報告,並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收集本地的空氣質量日報,繪製圖表。

我把本課題分為兩節課,下面主要講述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七、說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內容: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並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

提出問題: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現氣體減少1/5的?

2、通過搶答,鞏固舊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內容: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裡氧氣的含量。

展示實驗所需的儀器,並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線裝置並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3、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範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內容: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麼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由於紅磷燃燒消耗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4、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討論與思考下列問題

(1)、該實驗裝置中,如果燒杯中的水足量,請問水會充滿整個集氣瓶嗎?為什麼?由此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2)、根據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佔1/5,如果實驗時集氣瓶中的水面小於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個問題的結果:不會,因為空氣中含有不能支援燃燒的氣體存在。

第二個問題的結果:水面上升不滿1/5的原因有:

①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等;

②當氧氣含量低時,紅磷不能繼續燃燒。

5、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6、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淨物?

小結: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這樣的物質叫做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於純淨物。

7、作業:完成課本有關練習。

板書設計

課題1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