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說課稿模板《我與地壇》

才智咖 人氣:1.69W

 【教材分析】

國中語文說課稿模板《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國現當代散文、外國散文中的一篇,是一篇自讀課文。高中語文分別在第一冊和第三冊共安排了三個單元的散文教學,其中第一冊的散文教學要求要使學生在國中散文學習的基礎上對散文的欣賞能力有所提高。這個單元的散文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在二單元的前兩篇散文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鑑賞散文的基本方法,針對《我與地壇》這篇自讀課文,我將著重培養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文體的能力。抓住核心內容,瞭解文字特點。

《我與地壇》(節選)這篇散文第一部分寫地壇,寫自己在地壇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第二部分寫母親,寫自己感受母愛後對生存有了更深層的領悟。這篇課文最突出的藝術形式是借景抒情。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決定了這篇課文解讀的核心內容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學習並借鑑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與學生的分析,我安排了兩課時完成這篇自讀課文。並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說出作者對生命和生存的理解。

2、找出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的句子若干,品味其中包蘊的情感。

3、學習此文後,能產生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心,有親近關心母親的衝動。

 【教法學法】

教法:啟,拔,導

學法: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練筆強化。

 【第一課時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的'設計:

第一課時:感受生命,品味生存

教學設想:完成教學目標1、3。分四個環節展開。重點放在第三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教學環節:導語引懸念,激發出興趣。學生在大目標的指引下展開與文字的第一次對話。(約11分鐘)

 教學步驟如下:

1、教師導語:“有一位青年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於是,退家靜思,努力讀書,苦練寫作,終於從一個只有國中文化底子的工人成就了一名頗具哲學家氣質的作家。你們想知道他是如何從痛苦中解脫,完成由工人到作家的蛻變過程嗎?”(教師板書課題:我與地壇)(1分鐘)

[設計意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興趣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我設計導語時儘可能引起學生的閱讀文字的興趣。

2、教師要求學生在5到8分鐘內快速閱讀全文,並且用幾個詞歸納出這篇散文的核心內容。(約10分鐘)

[設計意圖]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字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因此,我限定閱讀時間,並要求閱讀後歸納概括。通過課堂上反覆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二個教學環節:在學生初步感知文字的基礎上,出示具體學習目標後,引導學生展開與文字的第二次對話。(約7分鐘)

 教學步驟如下:

3、教師出示具體學習目標:(約1分鐘)

(1)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對生命的理解是什麼?

(2)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在母親的人生經歷中得到的生存啟發是什麼?

4、學生第二次深入文字閱讀。(約6分鐘)

[設計意圖]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問題教學法,認為這種方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有利於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因此,我向學生出示了具體學習目標,引導學生獨立地深入地探究文字。

 第三個教學環節:在學生深入理解探索文字的基礎上,展開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約20分鐘)

 教學步驟如下:

4、逐一落實具體學習目標。

(1)落實具體目標1,並給定學習方法:找,讀、議。(約10分鐘)

教師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深入引導學生談一談“你對生命的理解與史鐵生有無相同之處?你對生命的理解是什麼?”

[設計意圖] 由於學生個人經歷與人生體驗不同,決定了各自對文字的解讀,對生命的理解也不會相同。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人體驗,重在讓每一個學生有所領悟與體會。貫徹素質教育課堂要面向全體的要求。

(2)落實具體目標2,並給定學習方法:說,議。(約10分鐘)

教師設計了兩個小問題,啟發引導學生。其問題依次是:讀了文章的

第二部分,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你從母親的人生經歷中得到的生存啟發是什麼?重點放在第二個問題,根據學生髮言情況,我適時補充三個素材引導學生感受、品味生存。第一個是“夸父追日”的故事,第二個是“西西弗的神話”,第三個是老子的名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設計意圖] 讓學生品味到生存的凝重悲壯,明白生命只有在負重的時候,才能展示出其不凡與可貴,以此消融平時學習與生活中感受到的挫折與痛苦。通過師生對話,展開心靈的交流,提升學生的精神與情感。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哀,產生愛戴母親的情愫。實現情感薰陶和思想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