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4篇

才智咖 人氣:2.53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4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音樂欣賞歌曲《化蝶》。

我將分“說教材理解—說目標確定—說過程設計”三大塊,進行我的說課。

首先說說我對音樂欣賞歌曲《化蝶》這一活動的理解。音樂欣賞歌曲《化蝶》選自《中國幼兒百科畫冊》課程指導大班(上學期)“有趣的昆蟲”單元活動。同處這一單元的還有《屋裡的毛毛蟲》童話,裝飾畫《蝴蝶》以及“昆蟲運動會”等,這些活動主要就是引導幼兒瞭解昆蟲與植物,人類生活的關係,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從而發揮主體性,發展創造力。音樂欣賞歌曲《化蝶》是音樂劇《梁祝》中最經典的一段音樂,整首曲子共分四個樂句,旋律舒緩,優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昆蟲,結合為此活動設計製作的富有動感的電腦動畫,通過與樂曲內容相溫和的生動的畫面,幼兒喜歡的遊戲化表演等,如此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賞心悅目的音樂視聽覺環境,給孩子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其次,由於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論是欣賞活動,還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器樂活動,對幼兒來說都意味著不同層次的學習。為此,我在為歌曲《化蝶》確定目標時,就是根據新綱要藝術領域中的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三個方面來制定。

1、欣賞歌曲《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過程中分辨樂句,模仿蝴蝶飛以及停止時的動作造型。

3.大膽創編蝴蝶飛舞動作,心情愉悅地與同伴交往。

重點難點定位在第二個目標,通過多種組織形式,雙主體互動模式,使幼兒能充分感受樂曲,在此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想象並嘗試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來表現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來學會分解樂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靜止造型來表現,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這個遊戲我準備設計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有關蝴蝶的前知識準備,通過春遊,蒐集蝴蝶知識圖片,標本。VCD,組織幼兒開展有關蝴蝶的知識討論會等,加深幼兒對蝴蝶這一昆蟲的瞭解,為下一層次的欣賞活動奠定基礎。第二層次即音樂欣賞歌曲《化蝶》,在這一層次中,我將幫助幼兒感受歌曲《化蝶》這首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學會分辨樂句,能大膽創編蝴蝶飛舞的動作,從而活動愉悅的情感體驗.第三層次,就是在活動區角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可以用打擊樂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畫筆塗塗畫畫;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頭飾,兩兩相對地表演,以此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講的是第二層次欣賞歌曲《化蝶》,接下來,我將詳細闡述這一層次的教學流程設計,整個教學流程設計為:

(一)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二)初步欣賞,動畫結合。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四)感悟音樂,創編動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現。一共五個板塊。

一、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1.謎語匯入,師談話: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呢?(集體猜謎語)。給大家一個驚喜喔。

2.大家真聰明,原來這個謎語說的就是美麗的蝴蝶。看(點選電腦動畫)美麗的蝴蝶仙子飛來了。它給我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曲子。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設計意圖: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而謎語式的匯入方式針對大班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由此製造的懸念更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為此,活動一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體溫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電腦動畫啟發幼兒的情感。從而使幼兒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

二、初步欣賞,幼兒結合。

1、聽完曲子後提問:聽這首歌曲《化蝶》,你感覺到了什麼?(幼兒自由表述)

2、談話:這是一首非常優美,抒情的樂曲。我們再來聽聽樂曲中蝴蝶在幹什麼?(邀請個別幼兒講述)

3、師談話:聽這首樂曲,除了能感覺到蝴蝶飛來飛去,還說了什麼事呢?

(播放電腦動畫)

4、師生談話:你感覺到了什麼?蝴蝶在幹什麼?(幼兒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如何讓音樂欣賞活動真正成為幼兒的精神創造活動,使技術含量高。

為抽象的音樂欣賞變得形象生動、富有童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為此,我設計了電腦動畫,在欣賞——設問——再欣賞——再設問——電腦動畫結合這一環環相扣的過程中,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賞活動中,主動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接納,去欣賞音樂歌曲《化蝶》的美。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1、師設問:我們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幾次?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示。

(播放音樂,伸出食指,手劃節奏,由此感知樂曲有四句。)

2、師談話:我們聽出來了,這首樂曲共有四個樂句,那除了用剛才的方法,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已經是一個停頓的地方呢?(幼兒探索、嘗試)

3、依據個別幼兒的介紹,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把掌聲送給你。

4、師生談話:為什麼大家用的動作,到樂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來的動作?(幼兒自由討論,瞭解樂句句末用停止動作表示較為恰當。)

設計意圖: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音樂的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較大的感染力。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強烈地需要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動作與音樂的結合一方面增加了音樂欣賞活動的趣味性,動靜結合;另一方面,幼兒能較形象直觀地掌握樂曲四個樂句的結構特點,自由發揮,互通訊息,這種開放性的形式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廣闊天地。

四、創編動作,感悟音樂。

1.師談話:蝴蝶仙子說,它要成立一個舞蹈隊,專門表演歌曲《化蝶》這個舞蹈,誰願意參加?

2.集體創編蝴蝶飛舞動作,並隨音樂表現,師觀察幼兒表現。

3老師:我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結束的時候就用一個非常優美的造型來表示。(個別幼兒示範,擺出靜止造型動作)

4.點選電腦,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蝴蝶仙子是怎麼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紙花),邀請四名幼兒表演。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誰會被蝴蝶仙子選中呢?(根據大多數幼兒的`評判,為表演的幼兒佩帶紅、藍標牌)

6.師談話:祝賀被選中的小朋友,沒有選上的小朋友也別洩氣,繼續努力哦。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輕鬆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採用雙主體湖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幼兒可以用各種動作,隨著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幼兒獲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體現。

1、出示蝴蝶,花朵頭飾,師談話:看,蝴蝶仙子送來了什麼?

2、要求幼兒兩兩相對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頭飾聽音樂,按樂句做蝴蝶或花動作。

3、師觀察幼兒表現,見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與“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活動。

設計意圖:優美的樂曲加上可愛的頭飾,幼兒想象著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或是一朵美麗的花,用舒緩的肢體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這種幼兒喜歡的遊戲方式耳濡目染的薰陶一下子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幼兒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群情激動,氣氛達到了高潮)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2

教材分析:《水仙花圓舞曲》是一首四三拍節奏的樂曲,輕快、俏皮,又不失優雅,具有圓舞曲的典型特點。第一、二次活動時,幼兒學習了樂曲的身體樂譜動作組合,並對樂曲進行了配器和演奏練習。以往的打擊樂活動一般都是重點放在配器和演奏上,幼兒指揮練習很少。我設計的這個活動內容主要是指導幼兒學習指揮。活動重點是指導幼兒學習指揮和看指揮演奏樂曲;難點是讓幼兒在指揮和演奏時都能盡力表現出樂曲的特殊情趣。本次活動為第三課時,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我對樂曲的理解,我設定了以下兩個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學習樂曲的指揮動作。

2、要求幼兒在進行指揮和演奏時,都能盡力表現樂曲特殊的情趣。

活動準備:

1、一幅用來幫助幼兒學習指揮用的假想樂隊排列圖。(馬蹄形排列,左側為三角鐵,中間為鈴鼓,右側為響木)

2、幼兒圍坐成“雙馬蹄形”,每個幼兒椅子下面放一種樂器。(分別為三角鐵、響木、鈴鼓)

3、錄音機和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第一個環節,直接入題:“上次我們學習了打擊樂《水仙花圓舞曲》,現在請小朋友看圖譜,一起來演奏一遍。”這個圖譜是上次活動中幫幼兒學習分聲部演奏的圖譜,由節奏型和相匹配的樂器組成。

第二個環節,重點指導幼兒學習樂曲演奏的指揮動作。首先,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如:“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來當小指揮,你們有沒有信心!”之後,向幼兒出示由各種樂器組成的樂隊排列圖,與幼兒討論指揮方法。引導幼兒考慮:“什麼手勢來表示所有的樂器一起演奏,什麼手勢表示只有左側的三角鐵演奏。”請個別幼兒示範後,總結出較好的指揮手勢。如,雙手從頭上方向下向外劃表示樂器齊奏等。接下來,同樣方法討論空拍怎麼指揮,怎麼表示準備,怎麼表示結束等。下面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聽音樂看圖練習指揮動作,為讓幼兒更清楚的記憶指揮動作,這時老師要背對幼兒,用與幼兒相同的動作方向給幼兒提示和示範。練習幾遍後,請全體幼兒看圖再次練習指揮動作,體驗指揮的樂趣。

第三個環節,請幼兒練習指揮樂隊演奏。首先請出一位自願當小指揮的幼兒到前面,其餘幼兒取出椅子下面的樂器,隨音樂開始演奏。演奏完後和幼兒討論:“小指揮怎樣才能讓演奏的人很高興、很投入、很認真的演奏呢?”和幼兒一起總結出:“小指揮要看著演奏的小朋友的眼睛,用自己的表情、眼睛提示演奏的小朋友,並且演奏的人要認真看指揮,才能演奏的準確、好聽。” 接下來,老師指揮大家演奏,給幼兒一個良好的示範。然後再請全體幼兒看假想圖進行演奏練習。

最後一個環節,利用舉行音樂會的形式,激發幼兒的演奏興趣。如:“大一班小樂隊要開始演出了,哪個小朋友來給我們當小指揮?”將幼兒的演奏和指揮熱情推向高潮。邀請2――3個幼兒分別當指揮,其餘幼兒演奏樂器。

整個教學過程中,為讓幼兒感受並表現出樂曲的輕快俏皮的特點,老師始終用眼神體態等感染幼兒,讓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激發他們的活動熱情。通過學習指揮和演奏,幼兒也學習瞭如何與人溝通、與人合作,以及如何在情感上、行為上與人相協調。此外,活動中還注意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鼓勵幼兒自己去解決問題,如讓幼兒討論各種指揮動作等。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3

設計意圖:

大家好,我上的這次活動是大班音樂活動《狐狸和小鳥》,其實它也可以說是一次音樂欣賞活動,因為整個活動過程都是引導幼兒在傾聽的基礎上進行遊戲。那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題材呢?主要是考慮到本班幼兒音樂學習的水平。首先這首樂曲《狐狸和小鳥》運用了4中樂器(鼓、笛子、口哨、鋼琴)老演奏,這樣可以加強幼兒對樂器音色的認識和辨別;其次,考慮到我班幼兒欣賞的能力較差,而這首曲子輕鬆活潑,節奏鮮明,每個樂句特點突出,句與句之間變化豐富,能夠更吸引幼兒,便於幼兒理解音樂內容。因此本活動理念是運用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通過師幼互動,貫穿遊戲情境,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 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道整個活動中。

說目標:

幼兒學習音樂的目的使培養他們的審美感受,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正如《綱要》所說,應支援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因此 我定目標為:

1、通過傾聽,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和樂曲的情節變化。

2、大膽表現和創編樂曲中的遊戲情境,培養幼兒對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興趣。

那麼我考慮到我設計的音樂情節較簡單,而幼兒平常較少接觸樂器,因此我定活動的重點是:在傾聽中大膽表現和創編樂曲中的遊戲情節;難點是:能根據音樂中樂器音色的變化來猜想角色的出場和情節的發展。

說教法: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師本活動教學發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師音樂活動的學習者和創作者,幼兒帶著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指導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並主動與老師溝通,活動教師的支援、幫助和鼓勵。另一方面,教師師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學習者。教師帶著資訊、期望自覺不自覺地巴暗含的期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和探索的當即,從中體驗學習和表達帶來的快樂。

在師幼互動的基礎上我運用了欣賞、圖譜教學、遊戲等教學方法:

1、欣賞法:師音樂活動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活動中我 先引導幼兒完整欣賞,其目的是保持樂曲的完整性,讓幼兒完整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為活動的 開展做情感鋪墊。而奮鬥欣賞是為了突出樂句音色變化與節奏特點,引導幼兒辨別音色更好地感受樂曲情節的發展,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2、圖譜教學法:是從幼兒認識食物的特點出發。在幼兒園音樂教育重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而圖譜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它一形象生動的圖案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在活動重我通過樂器圖片、狐狸小鳥圖片加上老師的語氣、神態、體態的變化進一步引導孩子們進行體驗和感受。

3、遊戲法:遊戲給幼兒的感受帶來無限的樂趣。本活動重 ,我設定的音樂情境本身就是“狐狸和小鳥”在森林裡做遊戲主要一個過程。其中我引導幼兒猜想兩隻動物會做什麼遊戲,遊戲結束後會幹什麼,並結合音樂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巴活動推向高潮。

說學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欣賞活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活動中,我充分運用聽一聽、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身體體態的表現等手段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們區感受、體驗音樂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快樂的遊戲,這正是體現了《綱要》所說的讓幼兒大膽得運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說教學程式:

1、以去森林引題,讓幼兒初步感受旋律(主要讓幼兒感受旋律活潑歡快的特點及其中所包含的樂器)。

2、在傾聽中辨別笛子的音色。(這個環節主要是想讓幼兒聽辨四種樂器的音色,從而分辨出笛子的音色)。

3、在傾聽中理解與表現音樂中的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難點,採用邊傾聽邊遊戲的形式,通過圖譜、分句欣賞,引導幼兒聽聽樂句音色、旋律的變化,讓他們猜想角色的出場順序和情節的發展,創編遊戲情境,體驗遊戲、表演帶來的快樂

4、遷移遊戲經驗(結合音樂和“小熊和小猴”的角色特點,引導幼兒想象情節發展,並進行遊戲表演)。

感悟與反思:

本次活動給我帶來最大的愉悅就是小朋友們很快樂,在活動中很投入,而且在“想象力啟迪”這一點我做得較成功,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想法很獨特,表現力也很強,因此師幼互動的效果也較好,個別孩子的表現還超出了我預期的想象,比如說,在提問幼兒"狐狸小鳥做完遊戲會幹什麼"時,一個孩子會想到狐狸會和小鳥對話,問它"小鳥小鳥你累不累","狐狸狐狸我很累"等等。

那活動中我比較遺憾的是在孩子們遊戲這個環節,我對他們干預得比較多,他們在遊戲時我一直問他們你是怎麼玩的,你玩什麼遊戲,我想這裡應該先讓小朋友跟著音樂盡情地遊戲,不要打斷他們,等音樂結束後我再和他們交流,會比較好,孩子們在遊戲中玩得肯定更過癮。

今天的課我簡單說這些,希望大家能給我寫意見和建議。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2、愉快的學習歌曲《刷牙歌》。

3、讓幼兒瞭解怎樣保護牙齒以及健康的牙齒能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愉快的演唱歌曲。

3、根據內容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

電子琴、光碟、DVD、電視、牙刷實物、圖片、課件。

活動過程:

(一)學唱歌曲。

1、在本次活動中,我先課件出示了懶羊羊牙痛的表情,來吸引他們的眼球,以談話的方式引出活動。提問:“你們看,圖片上懶羊羊怎麼了?”讓幼兒通過想象思考。

2、接著我完整的演唱歌曲《刷牙歌》來驗證他們的猜想,原來懶羊羊難過的原因是因為他長蛀牙了!

3、接著進行進一步的提問:“你們聽到歌詞裡面唱到了什麼內容?”通過提問讓幼兒初步瞭解歌詞的內容。

4、接著播放光碟《刷牙歌》,同時依次放歌詞內容圖片(牙刷/一隻手拿著一把牙刷/大嘴巴/沒有蛀牙的牙齒)再次激發他們的興趣點,讓孩子藉助圖片來熟悉歌詞,這樣孩子一目瞭然就會記住歌詞的內容,並且對這樣的圖片對唱的方式感到非常有興趣。

5、接下來我就輕聲的藉助圖片帶著孩子一起熟悉歌曲。

6、待整首歌曲的歌詞內容孩子們都記得差不多了,最後完整進行演唱,讓幼兒進行學習。

(二)自編動作律動表演。

師電子琴伴奏,幼兒表演。這樣不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加深了對歌詞的記憶。

(三)教師總結:我們要養成每天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要不然就得象懶羊羊一樣,再也不能吃好吃的東西了。現在誰能給老師演示一下應該怎麼樣刷牙呢?請幾位小朋友到前面來演示。

(四)延伸環節:課件出示動畫片懶羊羊吃零食的場景,讓幼兒自己來說吃完東西應該怎樣做?怎樣保護牙齒?有一口健康的牙齒我們會非常快樂。

(五)結束環節:全體演唱《刷牙歌》邊唱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