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4篇

才智咖 人氣:6.97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4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歌詞,學會演唱這首歌。

2、掌握一些簡單的合唱技巧,體驗與同伴一起合唱的樂趣。

重點難點:理解歌詞,學會演唱這首歌。

環境與材料:

1、活動前反覆播放歌曲錄音,請幼兒熟悉這首歌的旋律。

2、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體驗與同伴一起合唱的樂趣。

一次備課

一、欣賞歌曲

1、播放歌曲錄音,幼兒欣賞。

2、提問:歌曲裡唱了些什麼?

3、教師總結幼兒的發言,引出歌詞。

4、再次欣賞歌曲,請幼兒聽一聽,這首歌曲一共唱了幾遍?(四遍)每一遍有什麼不同?(第一遍齊唱,第二遍領唱加伴唱,第三遍朗誦加伴唱,第四遍齊唱)

二、整體學唱

教師放歌曲錄音,請幼兒整體跟唱,跟唱

聲音先小後大,引導幼兒用自然、優美的聲音演唱。

三、合唱

1、將幼兒分為兩組,先嚐試由一組幼兒唱歌詞,另一組幼兒用"啦……"伴唱。

2、請一名幼兒朗誦(開始時也可多請幾名幼兒一起朗誦),其餘幼兒用哼鳴伴唱。

3、與幼兒一起回憶四遍不同的演唱方法和演唱順序。播放歌曲錄音,由教師指揮,在音樂伴奏下,進行合唱。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2

【設計意圖】

一個音樂活動如何吸引孩子,如何體現孩子的參與性和創造性,這是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設計這一音樂活動,意在讓孩子在輕鬆自然的狀態下感受不同的聲音效果。活動以故事為線索,循序漸進地開展,發展幼兒對聲音的感受力與想像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樂器表現不同的聲音,促進幼兒對圖形記譜形式的基本理解。

2.通過對動作的體驗,幫助孩子瞭解不同的聲音效果。

【活動準備】

1.樂器:大鼓、手鼓、響板、木琴;手偶:灰老鼠、藍老鼠、小貓、大狗熊、馬。

2.畫有一些藍色腳印的圖形記譜,製作圖形譜的材料:大圓點、小圓點、折線、波浪線。

3.音樂:《哈巴涅拉舞曲》《快快告訴你》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快點告訴你》,拉開《動畫城》節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快點告訴你》,幼兒隨音樂入場“小朋友們,咱們去動畫城吧!”

教師:動畫城節目要開始了,今天播放什麼動畫片呢?請小朋友們仔細聽,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2.故事導人:

(帶手偶)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有一隻灰老鼠住在橋底,一天,它在橋下等它的客人。等著等著,突然它聽到橋上有“咚咚、咚咚”的聲音(雙手有節奏地拍膝蓋I××l××l,模仿大狗熊走路的聲音),“哦,原來是一個大狗熊從橋上經過,他不是我的客人。”過了一會兒,灰老鼠聽到一個很輕的聲音(雙手在地板上輕輕拍打,模仿小貓的腳步聲),“噢,是一隻貓,它可不是我的朋友。”又等了一會兒,灰老鼠聽見“滴答、滴答”的聲音(搓手模仿馬跑的聲音),“這隻馬也不是來看我的。”灰老鼠繼續等,這時候它聽到了“吱吱、吱吱”的聲音(用指尖在地板上輕輕地敲,模仿老鼠的腳步聲),“嗯,我的朋友來了。”(教師出示另一隻藍老鼠手偶。)

(二)感受聲音與動作的關係。

師:故事裡有誰?誰第一個過橋?誰走路輕?誰又過橋了?誰是灰老鼠的朋友?請幼兒用手、腳和聲音表現。

教師再講一遍故事: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故事,同時請小朋友分別扮演大狗熊、小貓、馬、小老鼠,用手、腳和聲音模仿他們從橋上經過的情形,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故事情節。

(三)續講故事。

師:故事還沒結束,咱們繼續聽下去。

灰老鼠問藍老鼠在路上看見了什麼,藍老鼠說:“我看見有人在橋上灑了油漆,所有過路的都留下了藍色的腳印,有胖子的、小貓的、球的,還有我的藍腳印,我把這些腳印畫下來了。”

1.引導幼兒看“大橋上的藍腳印”圖,理解圖形記譜的形式。

教師拿出一幅“大橋上的藍腳印”圖,讓孩子們描述,說說都有誰的腳印。

●●●●●●●●●●●●

○○○○○○○○○○○○

﹏﹏﹏﹏﹏﹏﹏﹏﹏﹏﹏﹏

/\/\/\/\/\/\

2.教師:我們給腳印配上好聽的音樂,請樂器朋友來幫忙吧!

出示大鼓、手鼓、響板、木琴,請小朋友幫助老師確定大狗熊、小貓咪、馬和藍老鼠分別適用哪些樂器來表現。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樂器給動作伴奏。

4.幼兒選擇合適的樂器,聽老師指揮,看圖譜,並用樂器模仿胖子、小貓、球和小老鼠從橋上經過的聲音。

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用樂器表現胖子、小貓、球和小老鼠從橋上經過的聲音,另一組用動作表現大狗熊、小貓、馬和小老鼠從橋上經過的聲音,交換遊戲。

(四)創作“橋上的音樂”。

請小朋友結合圖譜欣賞創作的“橋上的音樂” ——《哈巴涅拉舞曲》。聽老師的指揮,結合自己凳下的樂器扮演角色,看圖譜用各種樂器嘗試演奏這段“大橋上的音樂”《哈巴涅拉舞曲》。

(五)遊戲:音樂和動作。

通過遊戲《找老鼠》,一起去找橋下的灰老鼠,請幼兒運用動作表演,完整的表現音樂《哈巴涅拉舞曲》,感受音樂所帶來的喜悅,結束出場。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摘草莓》是一首活潑、抒情的兒童歌曲,以流暢跳蕩的旋律、輕盈靈活的節奏和生動細膩的歌詞,刻畫了小姑娘的可愛形象。第二聲部中間的襯詞“呦喂”力度由弱到強,節奏由鬆到緊,又拉寬,這既是對小姑娘美好心靈的讚美,也是小姑娘心裡活動的表露。這首歌曲我們和小朋友已經學習過,所以本次活動把學習第二聲部作為難點也是重點學習的部分。

2、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運用氣息的控制,較有彈性的演唱歌曲,表現出歌曲輕快、歡悅的情緒。

(2)遷移兩個聲部念歌詞的經驗,並在圖譜和老師的幫助下演唱兩個聲部。

(3)知道在兩個聲部的演唱中,必須邊聽邊唱才能保持美好的聲音效果。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歌曲演唱表現出輕快、歡躍的情緒來。能較好地表現力度與速度的變化。

(2)難點:在圖譜老師的幫助下演唱兩個聲部。

二、說課前準備

1、幼兒已經學會歌曲摘草莓,因為只有熟練地掌握第一聲部的歌曲演唱,才能更好地進行兩聲部的合作演唱。

2、圖譜兩份,給幼兒更直觀的視覺幫助。

三、說活動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準備按照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活動。

一、發聲練習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小鈴鐺

(將幼兒的聲音開啟來,為唱歌活動做好準備。)

二、複習歌曲

1、幼兒自由演唱

2、教師範唱

3、幼兒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通過對比發現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要好聽一點。並進行嘗試用輕柔的聲音演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演唱。

1、幼兒用聲音為歌曲伴奏,老師範唱第二聲部的歌詞。

小姑娘在上山摘草莓的時候會發出什麼聲音呢?(等幼兒說什麼就讓他們用什麼詞來伴奏)那請你用啦來為歌曲伴奏,在聲音伴奏時聲音也要輕柔,還要請你用手摸好自己的肚子,要感受到肚子在一鼓一鼓。(掌握歌唱活動中氣息的運用。)

2、幼兒練習運用氣息的'控制,較有彈性的演唱歌曲旋律。

3、還可以用什麼聲音來伴奏,喲,注意你的氣息摸好肚子。這是老師有意識地配上第二聲部的歌詞。(老師運用無意識教學讓幼兒學唱二聲部歌曲。)

4、剛才你在演唱的時候聽見老師在唱什麼,什麼時候唱的?

5、出示第二聲部的圖譜。

看看圖上有什麼?畫圈的地方表示什麼?(空拍)除了用剛才的聲音,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空拍,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圖譜上的內容唱一下。提醒幼兒用輕柔的聲音演唱。

6、教師和幼兒合作演唱幼兒先用聲音伴唱,教師唱第二部分的內容。

下面我們一起來進行合作,你們還是用剛才的聲音來為歌曲伴奏,我就唱這一個部分的內容,你們可要注意力集中,唱好你們自己的伴奏。

7、交換,我來為你們伴奏,你們來唱這部分的內容。

8、現在我們要將第一部分的內容也唱出來了,再配上第二部分的內容,聽聽老師是怎樣唱的,現在我請周老師和我合作一下。

9、小結:像有兩個部分的內容,有的人唱一部分,另外的人唱另外一部分這種演唱方式就叫做合唱。

(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讓幼兒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方法。)

10、你們也想來試一試合唱這首歌嗎。

那你們先唱第一部分,我唱第二部分,注意用輕柔的聲音來演唱,還有注意不要被別人的聲音吸引過去。

11、交換老師唱第一聲部,你們唱第二聲部。

12、現在老師不唱了要你們自己來唱了,在演唱的時候你可以看老師的指揮。

13、交換演唱內容多次練習。

(在多次練習的基礎上鞏固二聲部的演唱方法。)

四、討論用什麼辦法才能使歌聲好聽

知道在唱歌時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通過討論瞭解怎樣才能使歌聲更好聽,豐富幼兒的演唱技能)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音樂 篇4

設計意圖:

大家好,我上的這次活動是大班音樂活動《狐狸和小鳥》,其實它也可以說是一次音樂欣賞活動,因為整個活動過程都是引導幼兒在傾聽的基礎上進行遊戲。那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題材呢?主要是考慮到本班幼兒音樂學習的水平。首先這首樂曲《狐狸和小鳥》運用了4中樂器(鼓、笛子、口哨、鋼琴)老演奏,這樣可以加強幼兒對樂器音色的認識和辨別;其次,考慮到我班幼兒欣賞的能力較差,而這首曲子輕鬆活潑,節奏鮮明,每個樂句特點突出,句與句之間變化豐富,能夠更吸引幼兒,便於幼兒理解音樂內容。因此本活動理念是運用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通過師幼互動,貫穿遊戲情境,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 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道整個活動中。

說目標:

幼兒學習音樂的目的使培養他們的審美感受,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正如《綱要》所說,應支援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因此 我定目標為:

1、通過傾聽,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和樂曲的情節變化。

2、大膽表現和創編樂曲中的遊戲情境,培養幼兒對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興趣。

那麼我考慮到我設計的音樂情節較簡單,而幼兒平常較少接觸樂器,因此我定活動的重點是:在傾聽中大膽表現和創編樂曲中的遊戲情節;難點是:能根據音樂中樂器音色的變化來猜想角色的出場和情節的發展。

說教法: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師本活動教學發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師音樂活動的學習者和創作者,幼兒帶著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指導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並主動與老師溝通,活動教師的支援、幫助和鼓勵。另一方面,教師師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學習者。教師帶著資訊、期望自覺不自覺地巴暗含的期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和探索的當即,從中體驗學習和表達帶來的快樂。

在師幼互動的基礎上我運用了欣賞、圖譜教學、遊戲等教學方法:

1、欣賞法:師音樂活動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活動中我 先引導幼兒完整欣賞,其目的是保持樂曲的完整性,讓幼兒完整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為活動的 開展做情感鋪墊。而奮鬥欣賞是為了突出樂句音色變化與節奏特點,引導幼兒辨別音色更好地感受樂曲情節的發展,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2、圖譜教學法:是從幼兒認識食物的特點出發。在幼兒園音樂教育重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而圖譜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它一形象生動的圖案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在活動重我通過樂器圖片、狐狸小鳥圖片加上老師的語氣、神態、體態的變化進一步引導孩子們進行體驗和感受。

3、遊戲法:遊戲給幼兒的感受帶來無限的樂趣。本活動重 ,我設定的音樂情境本身就是“狐狸和小鳥”在森林裡做遊戲主要一個過程。其中我引導幼兒猜想兩隻動物會做什麼遊戲,遊戲結束後會幹什麼,並結合音樂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巴活動推向高潮。

說學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欣賞活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活動中,我充分運用聽一聽、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身體體態的表現等手段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們區感受、體驗音樂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快樂的遊戲,這正是體現了《綱要》所說的讓幼兒大膽得運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說教學程式:

1、以去森林引題,讓幼兒初步感受旋律(主要讓幼兒感受旋律活潑歡快的特點及其中所包含的樂器)。

2、在傾聽中辨別笛子的音色。(這個環節主要是想讓幼兒聽辨四種樂器的音色,從而分辨出笛子的音色)。

3、在傾聽中理解與表現音樂中的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難點,採用邊傾聽邊遊戲的形式,通過圖譜、分句欣賞,引導幼兒聽聽樂句音色、旋律的變化,讓他們猜想角色的出場順序和情節的發展,創編遊戲情境,體驗遊戲、表演帶來的快樂

4、遷移遊戲經驗(結合音樂和“小熊和小猴”的角色特點,引導幼兒想象情節發展,並進行遊戲表演)。

感悟與反思:

本次活動給我帶來最大的愉悅就是小朋友們很快樂,在活動中很投入,而且在“想象力啟迪”這一點我做得較成功,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想法很獨特,表現力也很強,因此師幼互動的效果也較好,個別孩子的表現還超出了我預期的想象,比如說,在提問幼兒"狐狸小鳥做完遊戲會幹什麼"時,一個孩子會想到狐狸會和小鳥對話,問它"小鳥小鳥你累不累","狐狸狐狸我很累"等等。

那活動中我比較遺憾的是在孩子們遊戲這個環節,我對他們干預得比較多,他們在遊戲時我一直問他們你是怎麼玩的,你玩什麼遊戲,我想這裡應該先讓小朋友跟著音樂盡情地遊戲,不要打斷他們,等音樂結束後我再和他們交流,會比較好,孩子們在遊戲中玩得肯定更過癮。

今天的課我簡單說這些,希望大家能給我寫意見和建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