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模板五篇

才智咖 人氣:2.82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模板五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一、說教材

今天我選定的課題是幼兒園大班語言《七彩世界》主題裡的一個語言教育活動《調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經歷了小班、中班的學習過程,大班幼兒的求知慾更強了,他們不但對五彩繽紛的顏色十分喜愛,而且更對五彩繽紛的自然界充滿了好奇心,他們會由自然界中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藍藍的大海、綠綠的草地等景象的觀察及認識引發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為何會有這麼多的顏色?這些美麗的顏色是怎麼來的?……通過《調皮的七彩光》這個故事就可以讓幼兒知道:色彩來源於光的作用,是調皮的七彩光娃娃從天空來到地上“玩”出來的。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七彩顏色。有了七彩顏色,畫畫更美麗,打扮東西更漂亮,遊戲起來更有趣。本活動有利於幫助幼兒成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發現自然界中的許多奧祕,培養幼兒對自然界探究的慾望和對生活的熱愛,感受生活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題,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標:

1、獲得光與色的感性經驗,初步瞭解光的七色是:紅、橙、黃、綠、青、藍、紫。

2、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理解光與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的關係。

3、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續編故事,充分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讓幼兒在感受作品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時,理解光與環境以及人們生活的關係。

教學難點:在續編過程中,地點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由於大班幼兒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才開始萌芽,極易引起思維上的邏輯混亂。

三、活動準備

為了給幼兒展示優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得以充分的表達和練習,我們作了以下準備:

(一)硬體準備1、彩圖:蘋果、香蕉、彩虹、太陽、沙灘、大海等2、卡紙做的:七彩光寶寶

(二)知識準備課前必須豐富幼兒有關光與色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並加以提取和整理。

四、說教法、學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在活動中通過多媒體演示法、情境教學法,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生動性、寓教育於生活,使主題活動得到深化。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本次活動幼兒採用討論法、嘗試法來理解故事,欣賞故事,創編故事。通過幼兒互補學習,師幼合作來表現主題。

五、說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激發幼兒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漂亮的色彩寶寶。他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以下吧!

2、演示法(欣賞作品)教師逐一出示(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彩寶寶讓幼兒辨認。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後提問:太陽公公有幾個光線寶寶。他們的名字分別是什麼?(紅、橙、黃、綠、青、藍、紫)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有關它的故事3、教師再次講故事。出示彩圖。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完整的作品傳遞完整的畫面展示

(1)在本次的活動中,我們則嘗試了理解在先,欣賞在後的教學策略,我們認為,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完整欣賞,更能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意境。同時,我們還採取了教師設疑――幼兒猜測――揭示答案的手法,緊扣幼兒心絃,引其入勝。

(2)讓幼兒帶著問題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完整的作品傳遞完整的畫面展示,配有優美的音樂,聽覺和視覺的完美統一,把文學作品的形象性和音樂性傳遞給幼兒,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3)啟發幼兒討論光和人們生活的關係幼兒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已初步瞭解光線寶寶由七種顏色組成,教師再次以提問的方式給幼兒設疑,並啟發幼兒進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光會怎麼樣?我們應該為幼兒提供寬鬆自由的討論環境,這也符合《綱要》中“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待幼兒討論完以後,教師小結光與環境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4)接著,教師繼續啟發幼兒聯絡生活中事物的顏色,嘗試續編故事。兒童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在這一環節中,我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他們內部智力活動的機會,這也是體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是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從而增進了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六、活動延伸

幼兒自選方式作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因為一個目標的達成,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來進行,這也體現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本次活動中,我們把教學的意圖、內容、形式有機的交織在一起,通過視聽結合、交流、表達的形式,使幼兒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容,激發起他們進一步對自然界探究的慾望,從而達到我們所需要達到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一、 設計意圖、說教材

磁鐵,作為幼兒科學教育領域的內容之一,歷來受到教師的關注和孩子們的喜愛,幾乎所有的教材中都將探討磁鐵吸引貼這一基本特性作為研究的重點。因此,幼兒對“磁鐵吸引鐵”的基本特性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已經有所瞭解,但是這一基本特性卻遠遠不能滿足大班的孩子對於科學探究的深度和廣度方面的要求。所以,我開展了這節以探究磁鐵其他特性為目地的科學探索課,目地就是培養幼兒科學的態度、精神、品質,使他們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二、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設計意圖,結合大班年齡段幼兒積極探究的特點,確立本次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運用各種感官集中觀察、體驗磁鐵的磁性及磁鐵的用途;

(二)、能力目標:、學習通過預測、實驗的方法探索磁鐵的各種特性(兩極性、穿透性、磁化性、磁力大小等)。

(三)、情感目標:培養樂於探究的品質,體驗探索的樂趣 。

根據目標及幼兒特點,將重難點定位於:

學習通過預測、實驗的方法探索磁鐵的各種特性(兩極性、穿透性、磁化性、磁力大小)。

三、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節課、一個活動就可以了,而是與其前延後續密不可分,所以作了如下經驗準備:

在活動前讓孩子明確“任務”,請孩子猜想“磁鐵有什麼本領?”並將自己的猜想畫在記錄紙上表述自己猜想的理由。孩子將磁鐵和記錄紙帶回到家中進行觀察試驗並記錄。為了保證孩子的探究是自主的,教師提醒家長尊重孩子的猜想和發現。開展活動前將孩子們玩磁鐵的記錄張貼在主題牆上請幼兒介紹,為活動向深度、廣度發展打下基礎。

(二)、物質準備

學習的最大動力就是對所準備材料有興趣,做了如下豐富的準備工作:小動物圖案若干 (背面粘著鐵製品或不是鐵製品的物體)、紙板、大小標記紙若干、彩筆若干,大小磁鐵若干、有標記的磁鐵若干、回形針、螺絲、碎紙、棉花、塑料、玻璃、木頭、水、沙盒、鐵製品、陶瓷、毛巾等

四、 教法學法

在活動設計中運用先預測後實驗、先試驗後總結的嘗試性原則組織教學,先預測可能性——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後實驗——讓幼兒通過看一看、試一試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試驗後再總結——是教師給予幼兒操作者的正確指導、啟發、評價與鼓勵。

五、 活動過程

根據幼兒經驗準備的結果(在家中觀察記錄的結果),教師從中發現幼兒記錄中反應的問題,根據幼兒在試驗中的認知情況和活動目標設計活動內容、準備材料。活動時讓孩子自己動手實驗,親手驗證猜測結果並記錄下來——讓幼兒在完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學習。根據以上思路將本節課設計如下:

分為三步:

( 一 ):激發探究慾望、瞭解磁鐵基本性質;

( 二 ):先猜想後動手實驗,驗證猜測的結果;

( 三 ):展延拓伸,探索磁鐵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具體詳案如下:

出示磁鐵、海洋背景畫和小動物(背面粘有鐵製品和非鐵製品),向孩子介紹:我有一幅神奇的畫,我想讓畫中的小動物動起來。請利用老師給的工具讓小動物動起來。(邀請孩子觀察、使用工具,利用磁鐵讓小動物動起來)

引導孩子回答磁鐵能吸引鐵製品

可是有一條小魚卻不肯動,小朋友發現了麼?為什麼有的小動物能動,有的卻不能動?

引導孩子觀察魚的背面有什麼不同(鐵製品和非鐵製品)強調:非鐵質的金屬不能被磁鐵吸引。

小結:讓孩子根據已有的經驗總結鐵質東西能被磁鐵吸引,非鐵質的東西不能被吸引。

(二)、先猜想後動手實驗,探究磁鐵的其他特性,驗證猜測的結果;

讓孩子自由發言、討論、猜測磁鐵的其他特性,由於孩子們在家中已經進行猜測和實驗,因此這一部分就較容易向預設方向展開(在磁鐵各個磁性特徵和日常應用等方面,都會產生有深度和廣度的見解)。根據幼兒的猜測方向和結果在大標記紙上做結果,用實驗驗證猜測的結果並記錄,自主選擇材料和夥伴做實驗:

1、磁鐵的兩極性

材料:標有n級、s級的磁鐵若干、筆、記錄紙等

2、磁鐵力量的大小

材料:回形針 、大小不同的磁鐵、筆、記錄紙等

3、磁鐵的穿透性

材料:磁鐵,若干紙板、木頭、塑料、石頭、沙盒、水杯、回形針、筆記錄紙等

4、磁鐵的磁化性

材料: 磁鐵 、回形針、不帶磁性的鐵製品、筆、記錄紙等

根據實驗和記錄結果 驗證猜測結果 並做大標記(在全體孩子面前做,方便總結磁鐵特性)和小標記(將孩子的標記展示以便鼓勵他繼續探索)

和全體孩子一起根據大小標記總結磁鐵的各種特性。

(三)、拓展延伸

啟發幼兒繼續探索磁鐵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交待任務:磁鐵能幫助我們做什麼事情?請小朋友將所觀察到的內容做成圖片帶來,我們一起分享。

六、 活動延伸

啟發幼兒繼續探索磁鐵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將小朋友蒐集的圖片展示出來。大家一起探討這些圖片中的內容分別應用了磁鐵的那些特性。對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鞏固、提高。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

2、主要從服裝上嘗試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瞭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培養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準備】

1、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國地圖,四個民族娃娃(彩色圖片),居住地標記(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圖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掛圖,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中國地圖,複習兒歌“中國地圖”,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

2、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第一次嘗試: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請幼兒說一說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圖上的什麼位置?

幼兒討論。

3、出示朝鮮、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四個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麼地方,並將民族娃娃與他們居住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

二、基本部分

1、放映投影片,並出示掛圖,認識四個民族的服飾特徵並瞭解其生活習慣。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讓幼兒通過觀察、討論,瞭解蒙古族人的服飾特徵與主要生活習慣。

第二次嘗試:幼兒觀察討論蒙古族人穿什麼樣的衣服?他們的服飾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他們愛好什麼?……

(2)出示蒙古族的掛圖,深入引導幼兒觀察,並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其服飾、生活、樂器等部分特徵。然後由老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教師小結:蒙古族人身穿長袍,斜開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戴著皮帽子,腰間束絲帶,腳穿皮靴。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裡,他們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3)用同樣的方法,介紹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

2、利用投影片,組織添色遊戲“為民族娃娃穿花衣”,讓幼兒再辨認不同的民族服飾及居住地,鞏固所學知識。

遊戲規則: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飾,然後請小朋友辨認所出示的民族娃娃並送到相應的佈景下。(在教室四周準備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園的佈景)

3、欣賞四個民族的音樂,嘗試創編民族舞蹈。

第三次嘗試:幼兒根據平時的知識與上課的認識邊聽音樂邊跳舞,區別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風格,鼓勵幼兒創編。

三、結束部分

1、培養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幾個少數民族,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多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2、(放映民族大團結的投影片),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結束。

【說課稿】

我選擇的是一節常識課,如何擺脫枯燥、單調的形式,讓幼兒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識、開闊眼界,我便在活動的設計、教具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動腦筋。

具體地說,認識少數民族這樣一節常識課,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

開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兒的以往經驗,從複習兒歌認識中國地圖開始,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重點是讓幼兒知道除了漢族外,其他的各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教師用意在使幼兒理解民族大團結),引入本課的具體內容,(請來四個做客的民族娃娃,讓幼兒猜一猜他們來自哪裡,客人說出自己從哪裡來)認識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大概位置。這樣通過大地圖(中國)→許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課題,吸引幼兒,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

基本部分是讓幼兒認識各民族的服飾特徵與生活習慣,通過認識、鞏固加深幼兒印象。可以先讓幼兒觀察幻燈片,由教師的導語讓幼兒嘗試,進一步仔細觀察掛圖,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由教師小結,由此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然後是複習鞏固,通過自制幻燈片的添色遊戲,調動幼兒興趣,快速辨認並參與遊戲,這樣幼兒既動手參與了遊戲、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複習了新課。最後為了豐富知識,讓幼兒大致瞭解他們的音樂及舞蹈,這樣滿足孩子愛唱愛跳的慾望,培養音樂的感受力及欣賞、創編的能力,老師應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風格,用情緒與動作感染幼兒,活躍課堂氣氛。

結束部分既要與開頭呼應,又是全課的“點睛之筆”,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團結”的含義,通過淺顯的講解與歡快的動作,讓幼兒感受“團結”、“歡樂”的氛圍,由此完成教學目的。

環境創設能夠吸引幼兒,活躍課堂氣氛。我首先引導兒童在地圖上找位置,複習所學過的地理知識,也可以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其次在認識幾個民族時我運用幻燈片與圖片相結合,因為一組反映一個民族的幻燈片內容雖然豐富、認識全面,但細節不夠突出需要圖片的補充認識。最後在課中游戲時,需要彩色的民族娃娃,居住地的佈景,這樣才能吸引幼兒參與遊戲,複習知識,並且加深印象。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我選擇了“嘗試教學法”,因為通過平時的實踐我認識到孩子先說先做、多動手、多嘗試比老師教一句幼兒跟一句效果會好得多。這節課讓幼兒三次嘗試,首先說一說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什麼位置居住,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家庭、社會不時地會聽到、看到、學到一些知識,讓幼兒說可以滿足他們表達的慾望、激發他們以後有求學的情趣。其次通過觀看幻燈片、觀察圖片,幼兒第二次嘗試,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與表達能力,說一說自己所看到的。最後讓幼兒第三次嘗試,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後,創編舞蹈,培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創造力、鑑賞力。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認識少數民族的社會活動,主要通過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萌發幼兒熱愛祖國大家庭的情感。引導幼兒在比較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不同之處中,促進幼兒觀察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初步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服飾,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知道他們是我國的少數民族。

通過課後自己的反思,這次活動孩子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兩個少數民族的名稱。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服飾,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知道他們是我國的少數民族。整個活動幼兒的興趣都很高,通過圖片讓幼兒直觀的認識、瞭解了維吾爾族和蒙古族。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說課內容是大班語言活動,題目叫《想吃蘋果的鼠小弟》。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描述的是:鼠小弟為了吃到樹上的蘋果,極力模仿身邊的動物。矮小的鼠小弟想盡各種辦法也摘不到蘋果,但它依然堅持著,最後在海獅的幫助下摘到了蘋果。簡潔的畫面,誇張的神態動作,勾畫出妙趣橫生、情節曲折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環環相扣,反映了鼠小弟遇事肯動腦筋,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與海獅之間合作分享的情感。大班幼兒正面臨著步向國小的大門,對於遇事要有責任心,合作分享的情感還不是很深刻,為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希望藉助本次活動的學習,培養幼兒遇事肯動腦筋,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與同學之間合作分享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為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價值,在教學中把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和活動性有機地結合,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通過觀察與猜測,想象故事情節,激發閱讀繪本的興趣。

2.體會到小老鼠想吃蘋果的心情,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達出來。

3.學習鼠小弟與海獅成功摘得蘋果的過程中所蘊含的合作、分享與謙讓以及鼠小弟堅持不懈的精神。

活動重點和活動難點都是感受鼠小弟與海獅成功摘得蘋果的過程中所蘊含的合作、分享與謙讓以及鼠小弟堅持不懈的精神。

三、活動準備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除了完整的《想吃蘋果的.鼠小弟》繪本課件,我還根據活動過程設計將課件做了一些調整。例如:在幼兒自主閱讀後,製作同時出現四種動物,點選哪個動物就出現相應的繪本畫面,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看圖講述的能力,又能激發幼兒閱讀興趣,使整個教學過程有了變化。

四、教法下面說教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動作輔助法②心理暗示法。③提問講述法等。

五、學法再來說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觀察法②分段閱讀法③討論評議法④猜測、想象法。

六、活動過程本次活動有五個環節:

(一)出示圖片,興趣匯入出示鼠小弟和封面的圖片,通過提問引起幼兒興趣,進行匯入。重點讓幼兒感受蘋果樹的高大與鼠小弟的矮小。

(二)觀察分析小鳥猴子兩組圖,讓幼兒描述圖片內容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小鳥和猴子這兩組畫面,我首先通過提問鼠小弟“它在想什麼?它會怎麼做?”留給孩子一定的思維想象空間,通過猜測鼠小弟的心理活動和大膽的講述,增強了閱讀活動的趣味性,同時培養了幼兒的推理能力。再通過講解,幫助幼兒較全面地理解畫面,並用較規範的語言講述這一組畫面。細緻引導,對幼兒閱讀其他畫面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每當幼兒講述到鼠小弟的模仿動作時,我就請大家一起來學一學鼠小弟的動作。這樣大大增強了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興趣,調節了課堂氣氛,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動作表達能力,加深了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三)播放結局前的繪本內容,描述圖片內容

(1)在播放圖片前先提要求,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想一想圖畫書中說了什麼?

(2)接著通過集體講述和個別講述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幼兒連貫完整地講述一組畫面。如當幼兒講到犀牛一組畫面,首先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犀牛和鼠小弟的動作、表情和神態,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引導其他幼兒相互補充和完善。教師再用規範的語言進行提升,並引導幼兒模仿講述。同時體驗鼠小弟不放棄的精神。

(四)觀看結局,對比體會精神播放繪本結局圖片,引導幼兒瞭解繪本的結局。在理解“海獅與鼠小弟”畫面時又與前面幾組有所不同,理解畫面的時間要多一點,通過提問:還發生了什麼?海獅和鼠小弟會說些什麼?他們是怎麼做的?這三個問題層層遞進,充分挖掘畫面內容,引發幼兒的想象和表達。並採用師生互動講述的方式,體驗鼠小弟和海獅合作的快樂。

(五)完整閱讀,加深理解。

從頭到尾完整的觀看一遍繪本的ppt,引導幼兒認真體會其中鼠小弟遇到困難不放棄的精神以及鼠小弟與海獅成功摘得蘋果的過程中所蘊含的合作、分享與謙讓。

七、活動反思整個過程中,只是使用ppt有些單調,應該再加入音訊,使幼兒視聽結合,更加利於課堂效果。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一、教材分析

現實生活中轉動的現象隨處可見,風車的轉動、水車的轉動、車輪的轉動、在成人看來是理應如此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卻深深吸引著我們的孩子。

許多轉動現象幼兒雖然能接觸到,但往往被他們所忽視,這些極易被忽略的轉動現象卻對人們的生活有著極大幫助和用處。 轉動的奧祕讓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綱要》中指出: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為了解決孩子心中的疑惑,抓住教育的契機,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從而並培養幼兒一種運用科學的態度、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選擇了《什麼東西會旋轉》這一科學活動。

二、分析幼兒發展水平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去探索求知。幼兒有關科學領域的探究和學習,往往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可以說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我們從培養幼兒愛科學、學科學,激發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入手,開展多種形式的科學活動。

通過本節課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的能力。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感受轉動對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保護自己的身體。

三:說活動目標

怎樣使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感性經驗?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以及《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發展目標為依據,我確立了以下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2、在操作活動中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的能力。

3、讓幼兒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感受轉動對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保護自己的身體。

四、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操作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同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在活動中通過讓幼兒看課件、利用大量的材料幫助幼兒探索轉動,激發幼兒對探索轉動現象的興趣。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五、說活動準備:

為了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並順利開展探索活動獲得豐富知識經驗,我做了以下準備:

1、陀螺,可轉動的玩具用具等。2、課件。3、繩子、筷子、牙籤、橡皮泥、雪花片、紙板等。

這些準備能使幼兒理解轉動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快樂,突破活動的難點。

六、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我採用了啟發提問法、課件展示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來進行教學,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幼兒在探索操作中獲取知識經驗。

課件展示法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法,在活動中讓幼兒觀察課件回憶生活中見過的轉動的物品讓幼兒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轉動是來自某種力量。

2、學法:本次活動從幼兒角度出發主要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分類法等。操作法是幼兒運用最多也是最感興趣的一種方法,幼兒在操作中體驗轉動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操作法中幼兒能通過親自動手而獲取知識經驗。

其次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讓幼兒有意識有目的的通過視覺器官來感知事物。通過幼兒對生活中見過的轉動物品來理解轉動。

七、說教學流程:

(一)通過操作陀螺和其他玩具用具引發幼兒探索轉動的興趣。

1、幼兒自由玩桌面上的物品並仔細觀察會發現什麼?

自由的玩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幼兒會有安全感,愉悅感,有了心理上的放鬆幼兒會全身心的投入到觀察探索中去。

2、通過親自觀察,探索,體驗幼兒具備了大膽自信講述自己的發現。所以這一環節就請幼兒說說桌面上的物品都是怎麼運動的。怎樣才能使他們轉動起來呢?

(二)課件展示再次提起探索興趣。請幼兒觀看課件,根據轉動需要的力量來源進行分類。

藉助電力旋轉:電風扇、洗衣機、錄音機、電吹風、VCD機

藉助風力旋轉:風車、風力發電機

借住水力旋轉:水車、磨面機

(三)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根據做中學的要求我首先讓幼兒進行猜想,怎樣才能使它們轉動起來呢?(可以兩件物品合作)

請幼兒自由操作探索,用親自實驗來驗證剛才自己的猜想。教師為幼兒投放豐富的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探索操作並做好記錄,記錄形式沒有過多要求只要幼兒自己能看懂就行。此時有的幼兒在尋找材料,有的幼兒在與夥伴商量使其轉動起來的方法,有的幼兒邊做實驗邊記錄,教師也參與其中作為他們中的一員跟幼兒一起探索討論,可適時的給予幫助和支援。

最後,請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並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用大記錄表來幫助他們總結:能轉動的用笑臉表示,轉不起來的用哭臉表示。如果實驗有疑義可以共同驗證一下,允許孩子有不同的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幼兒自己驗證得到的答案,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讓幼兒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哪些部位能轉動起來,然後讓幼兒交流你讓身體的哪個部位轉動起來了。

這個環節滿足了幼兒好動的慾望,在動動、玩玩中,充分調動幼兒全身的感官直接認識和感受轉動帶來的有趣感覺,讓幼兒的探索更深入,更貼近幼兒的生活。

(五)活動延伸部分:."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了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請你到周圍去找一找哪些東西能轉動,找到了,想一想,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幼兒自由地尋找、探索、發現、交流。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培養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能使一個好的科學活動成功需要不斷的嘗試探索,為此我將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教案:大班科學活動 《什麼東西會旋轉》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2、在操作活動中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的能力。

3、讓幼兒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感受轉動對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保護自己的身體。

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操作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同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活動準備:

1、陀螺,可轉動的玩具用具等。2、課件。3、繩子、筷子、牙籤、橡皮泥、雪花片、紙板等。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陀螺和其他玩具用具引發幼兒探索轉動的興趣。

1、幼兒自由玩桌面上的物品並仔細觀察會發現什麼?

2、通過親自觀察,探索,體驗幼兒具備了大膽自信講述自己的發現。讓幼兒說說桌面上的物品都是怎麼運動的。怎樣才能使他們轉動起來呢?

(二)請幼兒觀看課件,根據轉動需要的力量來源進行分類。

藉助電力旋轉:電風扇、洗衣機、錄音機、電吹風、VCD機

藉助風力旋轉:風車、風力發電機

借住水力旋轉:水車、磨面機

(三)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根據做中學的要求我首先讓幼兒進行猜想,怎樣才能使它們轉動起來呢?(可以兩件物品合作)

請幼兒自由操作探索,用親自實驗來驗證剛才自己的猜想。教師為幼兒投放豐富的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探索操作並做好記錄,記錄形式沒有過多要求只要幼兒自己能看懂就行。此時有的幼兒在尋找材料,有的幼兒在與夥伴商量使其轉動起來的方法,有的幼兒邊做實驗邊記錄,教師也參與其中作為他們中的一員跟幼兒一起探索討論,可適時的給予幫助和支援。

最後,請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並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用大記錄表來幫助他們總結:能轉動的用笑臉表示,轉不起來的用哭臉表示。如果實驗有疑義可以共同驗證一下,允許孩子有不同的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幼兒自己驗證得到的答案,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讓幼兒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哪些部位能轉動起來,然後讓幼兒交流你讓身體的哪個部位轉動起來了。

(五)活動延伸部分:

"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了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請你到周圍去找一找哪些東西能轉動,找到了,想一想,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幼兒自由地尋找、探索、發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