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說課稿七篇

才智咖 人氣:2.87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幼兒園說課稿七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叫仝付旺,來自方城縣趙河鎮第六中心國小。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手工摺紙》。

說教材

首先,我來說一說教材分析:

《手工摺紙》是我自編的勞技課鄉土教材。主要教學生折小房子和小樓房,也可以給自己的作品畫上小門窗。這樣可以開闊思路,加強實踐練習,手腦並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意識。

說設計理念及目標定位

下面我要說的是本節課的設計理念:

緊跟時代步伐,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精心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依託新課標精神,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標指出:勞動技術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勞動,還應當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結合本節教學內容,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在學折小房子的基礎上,學會折小樓房。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 3、拓寬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重點難點]

接下來我要說的就是重點難點了:

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折小樓房,同時它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折小樓房的過程比較複雜,而學生的年齡又小,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相應要差一些,因此,它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說教學方法

下面我要說的是本節課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法:

1、藉助多媒體以及老師的演示操作,直觀感受,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讓學生在探索中思考問題,在思考中感悟知識,啟用學生思維,掌握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法:

1、採用看、聽、議相結合,讓學生在看中思考、聽中感悟、評中體會、議中理解。

2、小組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共同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達成共識。

[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方面包括:

多媒體教學課件,摺好的教具成品及半成品,正方形紙2~3張,

角星若干。另外,每生準備正方形紙2~3張。

各位評委:請看,這是教學課件中主介面效果圖,這上面分佈有很多按鈕。在教學中,教師通過點選按鈕,進行新的學習內容,並可隨時返回主介面,十分方便。

說教學流程

再往下我要說的是教學流程:

根據教材特點,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我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造一種輕鬆、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著力體現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在教學中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尊重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當學生剛接觸到一位新老師,由於對老師不熟悉,學生會從心靈上產生一種距離,這種距離,使老師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與學生溝通交流。為了縮短這種距離,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我在開始時以談話匯入課題,開啟學生的話匣子,縮短師生的距離。

我準備了兩套方案,我的第一套方案是:面帶微笑,檢查同學們準備的正方形紙。可能有個別同學準備的是長方形,就詢問誰能把它變成正方形紙?以此為契機,拉近師生距離。如果每個同學準備的紙張都符合要求,那麼就採用第二套方案:直奔主題,播放多媒體課件,聽音樂,引導學生看動畫彩圖,激發興趣。

同時,在整節課上,我始終保持微笑,並伴以激勵性的話語:“你真棒,你的手真巧,你很聰明!”等評價語言,不斷賞識學生,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課堂中去。

二、鼓勵參與,自主合作

讓學生分組學習,在討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每組評出優勝者,獎勵一顆五角星。在這一環節當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伴隨著柔美的音樂,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進行這一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參照螢幕提示,一步步學習,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必要時進行演示教學。因為這節課的可操作性較強,因此教師側重點在於演示教學。

三、以畫見悟,畫出情趣

國小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強,我讓學生結合教材的內容展開想象的翅膀,給自己的作品添上門窗。以畫促思,並讓學生展示作品,介紹作品的創作過程,通過動口、動腦、動手,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印象,又訓練了說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這節勞技課,鍛鍊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這兩次摺紙的最後一步都是要求學生拿起筆給自己的作品再加上門窗,有畫筆的同學還可以畫成彩色的,在這個時侯要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對於好的創意予以表揚,同時也可頒發小獎品。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有助於明確知識的內在聯絡。課件中的板書以動畫的形式出現,與課堂教學同步進行。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在幼兒園的一些家園合作活動中,我們需要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一些物品和材料,而孩子們都把這些材料物品裝在塑料袋裡帶到幼兒園來,我們讓孩子們把這些塑料袋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櫃裡。在過後的幾天我們奇怪的發現,塑料袋都被孩子們拿了出來當玩具,他們有的把質地比較硬的塑料袋放在頭上當帽子;有的拿著塑料袋跑來跑去;還有的把塑料袋弄平當手帕在折。這個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卻成為了孩子的寶貝,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後,我們開始有目的的觀察孩子的反應,在後來的活動中孩子們對於塑料袋的玩法顯得比較的侷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當孩子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展。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會飛的塑料袋”這個活動。

二、本班幼兒的情況

我們中三班的孩子大多都是外地的,在家裡父母由於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來陪他們學習和遊戲,而且父母基本都不會買昂貴的玩具給他們玩,這也許是他們對塑料袋會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在接觸中發現,這些孩子有著同齡孩子所共有的年齡特點,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在平時的“動手做遊戲樂”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剪、折、貼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活動目標與依據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進行裝飾,讓塑料袋飛起來,體會遊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的能力。

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具體活動目標的積累便構成了近期教育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乃至教育總目標。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以上制定的具體活動目標是為教育總目標服務的,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其中目標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目標註重全面性。(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

四、活動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人手一個塑料袋;各類裝飾性材料皺紙、彩紙、玻璃紙、動物紙等;人手一把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線;簍筐;音樂磁帶。

2、對塑料袋的性質有初步的認識。

3、創設較為寬敞的場地,便於來回跑動。

五、重點和難點

重點:裝飾塑料袋,探索能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

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的能力。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塑料袋有一定的認識;分組討論,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創設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範;個別指導。

遵循新綱要中: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六、活動流程

整理塑料袋――故事“塑料袋的夢想”――分組討論,想辦法――幼兒動手製作漂亮的塑料袋,並嘗試讓塑料袋飛起來――塑料袋的其他玩法

七、活動過程

1、整理塑料袋。(兩分鐘;主要教法:教學活動情景化)

師“呀!是誰把塑料袋弄成這樣?”

師“小朋友,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幼“我們一起來把它撿起來吧!”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在活動的開始創設了一個到處丟滿了塑料袋的場面,通過實際的場景,讓幼兒很自然的進入了活動,在現場孩子們撿塑料袋非常起勁,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處理塑料袋,同時引出故事“塑料袋的心願”。(五分鐘;主要的教法:故事教學法)

師“現在我們怎樣來處理這個塑料袋呢?”

師“塑料袋一直有一個心願,它想和小鳥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想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幫幫它”

師“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塑料袋飛上藍天呢?”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剛開始有一個孩子說要扔掉塑料袋,可是好多孩子說要玩塑料袋。大家討論一至通過要玩塑料袋。那麼塑料袋怎麼玩呢?此時教師恰當的運用了“塑料袋的心願”這個故事,引導幼兒想象如何幫助塑料袋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引發了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活動中教師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從以往教師權威的角色轉變到了平等的首席。在這個語言活動的環節中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綱要。語言》)

3、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動手製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25分鐘;主要的教法:操作法)

師“要求幼兒自由分組,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觀察同伴是怎樣完成的,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在活動中,教師做的比較好的方面就是: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能力弱的可以繼續完成他的裝飾活動,中等能力的可以讓他們在追逐跑中尋求塑料袋高飛的辦法,能力強的可引導他嘗試不同質地的塑料袋,不同長短的線,使塑料袋飛起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不同情況。

我們還發現女孩側重灌飾,男孩則偏愛放飛塑料袋。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會尋找老師幫助,而教師則是把這個“包”推給了能力強的幼兒,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我們觀察到了孩子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動腦做出了一些“創新,如:一個幼兒在用繩結塑料袋口的時候,由於小手肌肉群控制能力差不會系,他就把繩字饒在袋口用透明膠把它貼在了一起;一個幼兒用雙面膠直接裝飾,他覺得這樣比較好看,教師對於他們的做法都給予了肯定。“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綱要。藝術》)在探索塑料袋飛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告訴幼兒怎樣讓塑料袋飛高,而是讓幼兒在積極的跑動中,和相互比較中自發的認識到跑的快,塑料袋本身的質地,繩子的長短都會影響塑料袋的飛行。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綱要。幼兒的學習方式》)

4、引導幼兒認識塑料袋的不同玩法。(五分鐘;主要的教法:示範引導)

聽音樂想象塑料袋的不同表現方法。(在頭上變成花結,在嘴巴上變成號,在屁股上變成尾巴等)

師生一起玩充了氣的塑料袋。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幼兒在這一環節跟隨教師和音樂玩塑料袋情緒非常高漲,活動中有模仿有創新,為幼兒進一步的建構有關知識能力打下了基礎。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嘗試塑料袋的其他玩法,對塑料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設計這樣的活動延伸其目的就是為了產生下一個主題,促進幼兒的發展,因為孩子的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有階段性的發展。

總的來說“會飛的塑料袋”這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並且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從說教模仿訓練——強調自主探索發現,從重視教的方法——注重學的過程,在相互的觀察,幫助中學會了裝飾,探索到了一些關於塑料袋的祕密。讓我們創設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以適合兒童的方式教育兒童,發展兒童只有適合兒童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這個活動我選了蘋果、梨和香蕉作為主體,因為這三種水果都是秋天常見的,孩子們也比較熟悉,我利用幼兒喜歡玩的捉迷藏遊戲,引導他們對常見水果從整體到區域性地進行認知梳理,從而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整個活動巧妙地運用閱讀大書的'形式引導幼兒從蘋果、梨、香蕉的外形、顏色和從區域性觀察整體來區分三種水果的不同。讓幼兒對三種水果從直觀形象到影子形象逐步昇華。整個活動讓幼兒在輕鬆的遊戲中渡過,並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激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現狀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為此,我們常常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巧妙地將教育目標蘊含其中,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親身體驗的。

4、目標為:

(1)嘗試從整體到區域性觀察常見的水果,提高觀察能力。

(2)樂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5、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這個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及美術領域等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觀察想象、判斷及語言領域的表達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運用語言表達想象結果。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從水果的輪廓——>影子——>顏色——>區域性,去觀察、判斷,從而得出水果的整體。

對於突破重點所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多觀察多實踐,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事物的漸變過程

6、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1)自制大圖書;2)用紙盒做成“蘋果的家”,裡面裝入紅、黃、綠蘋果;3)用多張大圖書的頁面遮擋蘋果、梨、香蕉的圖片,在遮擋的頁面上挖洞,越往後洞越大,露出的水果面積越大。4)幼兒操作材料:①用黑色手工紙做成蘋果、梨、香蕉的影子,放於幼兒身邊的桌子上;②用透明塑封紙做成的蘋果、梨、香蕉,藏於大圖書內的信封裡,多種顏色的底板紙。③活動室一角佈置成“水果樂園”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觀察法

在整個活動中一直都利用捉迷藏的遊戲讓幼兒去認真仔細地觀察,在幼兒觀察的同時教師不斷地用語言幫助幼兒去完成任務,並把觀察與判斷更好地結合起來。

2、直觀法

在活動中有兩處用到了直觀法。在第一環節中出示三種水果目的讓幼兒更有效地建構有關水果形狀的認知經驗;第二環節中出示“蘋果的家”請出三種不同顏色的實物蘋果,拓展了幼兒對水果顏色的認知,教師出示實物進行小結,既讓幼兒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也起到了小結的作用。

3、談話法

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4、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始終以水果寶寶和我們捉迷藏為主線,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5、操作體驗法

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體驗活動:第一次是用捉迷藏的方法讓幼兒把找到的影子與相對應的水果聯絡起來,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主要是讓幼兒從直觀形象轉變成影子形象,並大膽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二次是讓幼兒尋找三種水果的顏色,為水果寶寶找衣服的顏色,從而提升了對顏色的鞏固;通過展示“蘋果的家”拓展了幼兒對水果顏色的認知,並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探究水果與顏色之間關係的願望。第三次通過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讓幼兒從區域性到大體再到整體來提高幼兒的觀察、判斷能力。

此外,我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

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動一動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判斷,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表現。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體驗法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活動中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共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

尋找蘋果、梨、香蕉的影子。幼兒對操作性較強的遊戲活動較感興趣,尋找水果影子的環節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操作機會,使幼兒在找一找的過程中將影子形狀與水果形狀一一對應,以外形特徵為依據區分蘋果、梨、香蕉。

第二個環節:

尋找蘋果、梨、香蕉的顏色。小班幼兒在思考問題時缺乏全面性,這一環節讓幼兒在為蘋果、梨、香蕉尋找顏色的過程中喚醒已有經驗,搭建有效的交流平臺使他們在充分互動中產生認知衝突。

第三個環節:

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這個遊戲是在幼兒對水果的形狀、顏色有了一定的認知經驗後進行的,具有挑戰性。三扇門中分別出示三種水果的區域性,讓幼兒通過推理猜測是什麼水果,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解決問題。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本課程是以現代幼兒數學教學理論為基礎,吸收了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科學領域(包括數學部分)的教育要求。整合我國傳統幼兒數學教育的經驗,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研究開發而成的。本次活動主題是對幼兒幾何概念的發展,認識的探索。幾何圖形有平面和立體兩種,今天活動要講的是平面圖形:圓形。

二. 說活動目標

1. 認識圓形,能在生活中辨認出圓形。

2.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生活中包含圓形的物件。

三. 說活動準備

1. 知識經驗準備:認識了幾種基本顏色,能區分大小。

2. 教具、學具準備

(1) 教具準備:神祕袋1個(布袋)(袋內有各種圓形的物體,如:圓鏡子,手鐲,圓盤子等)

(2) 學具準備:“漂亮的向日葵”

四. 說教法

1. 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中我設計了幾個遊戲,目的是給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標,又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2. 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慧,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五. 說學法

1. 操作體驗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和幼兒通過遊戲操作,更直觀的學習,鞏固所學知識。

2. 討論法: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經驗,回答問題。從而鞏固所學知識。

六. 說教學過程

1. 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遊戲:拉個圈圈走走。在線上,教師與幼兒手拉手朝一個方向邊走邊說:“拉個圈圈走走,拉個圈圈走走,走呀走,走呀走,手拉手快站好。”第二遍玩時最後一句為“快坐下”。(每次都引導幼兒看看是否組成一個大的圓圈。)

2. 師生共同尋找生活中的圓形。

(1) 遊戲“神祕袋”。幼兒坐好後,聽音樂依次傳“神祕袋”,音樂停時,口袋

在誰手裡誰就從裡面摸出一樣物品,說一說是什麼。然後把物品放好,遊戲繼續,進行三、四次後,遊戲結束。引導幼兒發現摸出的物品都是圓圓的。

(2) 請幼兒發言,說說生活中見到的含有圓形的物品。

(3) 找一找,說一說,幼兒自己或他人的身上含有圓形。如衣服上的圓形圖案,圓釦子等。

3. 遊戲:圓形娃娃找家

用粉筆在地上畫四個顏色分別是紅、黃、藍、綠色的圓圈,每位幼兒從“漂亮的向日葵”中任選一個圓形,拿在手裡,讓幼兒邊念兒歌邊走:“跑跑跑,找找找,紅的圓,黃的圓,藍的圓,綠的圓,快快跑進我的圓。”當最後一個“圓”字說完後,讓幼兒立即進入與自己手裡圓形相同顏色的圓圈裡。

4. 分組活動

第一組:圓形寶寶找朋友。幼兒拿出學具“漂亮的向日葵”,將裡面的圓形花心找出來放在一起,分出大小。

第二組:描圓形。教師給每個幼兒一個畫虛線的圓形,讓幼兒用彩筆瞄一瞄。

七. 說活動延伸

1. 完成《作業紙》中的活動。

2. 在班級其他活動時也可讓幼兒找找什麼是圓形的。如瓶蓋,杯蓋等。

說課人:賈靜琳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活動目標:

1、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謙讓,懂得謙讓的重要性。

2、願意謙讓別人,會說謙讓的話。

3、培養幼兒互相謙讓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在教室的地上貼上幼兒人數一半的橋。

2、ppt《小羊過橋》。

活動過程:

一、遊戲:過獨木橋。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引出主題。

1、 觀察發現。

師: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吧。看看,在地上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2、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3、師:藍色彎曲的波浪線表示水,那長長的表示什麼?(獨木橋)

4、 師:今天我們來玩“過獨木橋”的遊戲。

5、 介紹遊戲名稱及規則。

師:怎麼玩呢?兩個孩子分別站在橋的兩頭,走到對面橋頭,在過橋的時候,不能掉到河裡,看哪兩個小朋友能順利過橋。

6、幼兒兩個兩個自由選擇站在橋頭,老師說開始再進行遊戲。

7、師:給你們半分鐘的時間玩這個遊戲。

8、介紹。

師:你們順利過獨木橋了嗎?

先請沒有過橋的孩子說說,為什麼過不了?

再請順利過橋的孩子說說,是怎樣過的?你們用了什麼方法?

9、總結:原來謙讓一下就能順利過橋,謙讓別人是多麼的重要啊。

二、觀看ppt《小羊過橋》。

1、師:兩隻小羊也來過獨木橋,看看它們過橋了沒有?

2、播放ppt,講述故事。

3、提問

(1)兩隻小羊有沒有過橋?

(2)為什麼他們沒有過橋?

(3)如果他們怎樣做,就能過橋,你能告訴它們嗎?

三、學習謙讓的話。

1、師:有一天,小兔子和山羊伯伯在橋上遇見了,看看小兔是怎麼做的。

2、播放ppt,教師講述故事。

3、師:小兔怎麼做的,說了什麼?

4、學一學小兔說的話。

5、播放ppt:小兔揹著書包要到橋的另一頭上學,兔挑著籃子和兔寶寶要到橋的另一頭摘水果,猜猜它們會怎麼做?

6、引導幼兒講述他們誰會謙讓以及會說些什麼話。

四、再次玩“過獨木橋”的遊戲。

1、師:現在如果讓你們再來玩一遍過度木橋,你們能順利過去了嗎?

2、幼兒遊戲。

3、師:順利完成遊戲,開心嗎?

4、師:在遊戲中你學會到的什麼?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綱要》在幼兒健康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要求我們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幼兒需要知道必要的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隨著幼兒身心的發展,中班幼兒對周圍環境充滿著好奇,他們總是不停的看、聽、摸、動,見到新奇的東西,總會伸手去摸、去拿,他們會積極運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感興趣的事物。在戶外踢球的時候,常常聽見幾個孩子討論到各自小腳的本領,如“我踢的球很遠”“我的指令碼領大,會騎自行車”“你看,我還會用腳尖走路呢”。。。。。孩子們對腳的興趣十分濃厚。由此,一方面我結合《指南》中“強調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探索意識,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軸心展開活動”的指引,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並根據該年齡段幼兒的活潑好奇、喜歡積極動用感官探索周圍世界的特點,設想通過《小腳丫》這一活動,讓孩子們對腳有個初步的瞭解。另一方面這一選材注意了情趣性、遊戲性和幽默感,避免簡單的說教和操作,進一步增加幼兒瞭解小腳丫的特點,也給幼兒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間。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的作用,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標,本節課三個目標,1、觀察小腳丫,瞭解腳的結構。2、知道小腳丫的作用,懂得保護腳。3、發展腳部動作,體驗探索身體奧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嘗試有創造性地用小腳丫進行遊戲並練習小腳抓(夾)東西。這時需要老師鼓勵他們勇於挑戰、提醒他們用不同的方法(抓、夾)把物品放到籃子裡。鍛鍊小腳的肌肉力量和協調,同時鼓勵幼兒用小腳丫來撕紙和夾球跳,鍛鍊小腳丫的靈活性、協調性。由易到難,逐層深入。使活動呈現出挑戰性和活動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

(三)幼兒年齡特點分析

1、心理特點:本班孩子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樂意遵守體育活動的規則和要求,初步嘗試與同伴合作遊戲,有一定的運動意識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穩定。

2、運動能力基礎:本班孩子基本運動能力,在小班階段已初步得到鍛鍊和發展,但多是模仿或自發形成的,對於動作還沒有形成比較正確的理解。

(四)說活動準備:

1.地毯、墊子、瓷磚若干,小樹兩棵。

2.足球、小車、繩子、沙包、小棒若干,紙團30個,大灰狼頭飾一個。

3.音樂磁帶、錄音機。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體現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原則。激發幼兒學習和鍛鍊的興趣。活躍幼兒的思維,發展其能力。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1、提問法:鼓勵幼兒自己去發現探索,從而啟發他們積極,大膽想象。

2、自主嘗試法;活動安排了三次嘗試,第一次,分散練習嘗試不同的方法,能夠選擇合適的方法把物品放到籃子。第二次嘗試,著重練習一種方法(抓)懂得用自己的小腳丫來撕紙。第三次嘗試,嘗試雙腳夾球向前跳。三次探索的活動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在對保護的要求上也逐層深入,體現了一節課中層層遞進的要求。

3、觀察法:教師通過觀察幼兒分散練習,糾正部分幼兒不到位的姿勢,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方法。及時有創新玩法的幼兒加以鼓勵。

4、對比法:在集中展示的時候,教師通過邀請幼兒逐個示範,通過對比展示,讓幼兒發現能幹的小腳丫,使幼兒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經驗。

(二)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設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採用了以下學法。

1、嘗試法: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嘗試有創造性地用小腳丫進行遊戲,發展幼兒腳的小肌肉力量和協調能力。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想這次健康活動“小腳丫”一定會對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快樂,和勇於挑戰的精神也將會永遠讓他們回憶。與此同時他們不僅學會了用小腳丫取物的方法,也會回憶與同伴老師一起遊戲的情景,從而進一步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說活動程式

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活動目標,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熱身運動:在開展體育鍛煉必不可少的環節。我讓幼兒在的音樂聲中開始學做小腳操。使幼兒的小腳關節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鬆。為活動能夠安全的開展提供了生理上的準備。

第二個環節是嘗試用小腳丫進行遊戲。通過這環節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把物品夾起,從中感到成功的樂趣。

第三個環節是遊戲活動:練習用小腳丫撕紙的方法,並雙腳夾球跳。在此基礎上對幼兒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嘗試雙腳夾球跳。整個活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層深入

第四個環節是放鬆運動:教師帶領幼兒走小路做放鬆運動(印腳印),教師在地板上鋪上報紙,隔一段放一盆顏料,讓幼兒小腳丫醮上顏料慢慢走在報紙上做放鬆運動。這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幼兒的小腳得放鬆,在前一系列的活動後,幼兒的小腳已得到一定的鍛鍊,這時在讓幼兒小腳丫醮上顏料慢慢走在報紙上做放鬆運動,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整個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幼兒大膽嘗試、發現、感知,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本次活動能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及初步瞭解小腳丫的重要性。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一、說設計意圖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非常適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寶寶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寶寶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寶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並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二、說目標定位

從中班寶寶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奏,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並初步學習對唱。

2.進一步感知夏天的有關特徵,懂得夏季衛生的重要。

3.激發寶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活動的難點是:能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對唱。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作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開展《快樂的夏天》主題活動,瞭解夏天的主要特徵。

2.物質準備:關於歌曲的圖片、歌曲磁帶。

三、說教法學法

新的《寶寶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寶寶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根據寶寶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寶寶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採用視聽唱法,引導寶寶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寶寶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據“先行組織者理論”,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引導寶寶感知歌曲的強弱節奏,並分段學唱。從寶寶熟悉的雷聲、蛙聲入手,引導寶寶感受三拍子的強弱節奏,同時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3.根據寶寶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寶寶傾聽同伴的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寶寶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寶寶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為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寶寶自身的學習和體驗,採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寶寶在體驗中學習,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演唱歌曲。

四、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一,引導寶寶談話。(圖片內容:夏天的風景——雷雨過後,青蛙呱呱叫)

教師:什麼季節到了?

寶寶:夏天到了。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幼互動的關鍵是為寶寶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寶寶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寶寶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夏天的知識。在這個問題中,隱含了前半段歌詞的內容,巧妙地藉助圖片所展示的影象,幫助寶寶理解並熟悉前半段歌詞。同時,也為寶寶熟悉歌曲節奏做了鋪墊,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動的重點內容:通過模仿雷聲和蛙聲感知三拍子的節奏強弱。

(二)欣賞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師以清唱的方式提問:“夏天到了怎麼知道?”(即歌曲第一句)

展示雷聲和蛙聲的節奏圖譜,鼓勵寶寶按圖示有節奏地念出後半句歌詞,並用動作區分強弱的節奏。

2、欣賞歌曲前半段,教師清唱

提問:夏天到了,你心裡覺得怎麼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寶寶對夏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歌曲的前半段與後半段節奏相同,但歌詞內容、歌曲旋律有明顯的區別,所以我先讓寶寶熟悉前半段。

提問: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綱要》中指出,寶寶園教育應尊重寶寶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寶寶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寶寶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寶寶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3.教師與寶寶用問答的方式練習歌曲前半段

(三)整體學唱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後半段,提問:歌曲裡還唱了些什麼?

出示圖片,提示寶寶學念後半段歌詞。後半段歌詞比較多,寶寶記憶時相對要困難一些,因此,除了圖片的提示之外,我還採用教師語言暗示、動作暗示等方式幫助寶寶熟記。

2、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寶寶學唱的興趣。如:教師領唱寶寶用單音字哼唱旋律;教師和寶寶互相接唱;邊做動作邊唱等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同時,寶寶在學習前半段歌曲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已經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師的領唱。

3、分組對唱歌曲(問答式對唱前半段、集體合唱後半段)

問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適合孩子們進行對唱。在這環節中,我先採用老師與寶寶問答對唱的方式,再請寶寶自由分組進行對唱,隨後請個別寶寶與集體對唱……儘可能多地為寶寶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寶寶在不同的演唱過程中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以及三拍子的強弱節奏。《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寶寶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寶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採用多種對唱的方式鼓勵寶寶表演歌曲,這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昇華,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四)活動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們特別高興,因為夏天有許多與春天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去找找看,把夏天的這些特別的地方編進歌詞裡,唱給大家聽。

活動的延伸是為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們在夏天的主題活動中積累了很多有關夏天的知識,也一定能夠創編出很多新的歌詞,我鼓勵他們相互做小老師,學學別人編的新詞,既滿足了寶寶充分表現自己的需要,也為孩子們鞏固歌曲旋律、節奏提供了反覆的練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