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第17課《麋鹿》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3.25W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語文第十冊《麋鹿》的拓展閱讀主題學習。所謂拓展閱讀是指:就語文閱讀教學某一閱讀素材,圍繞自己判定的研究主題,進行擴充套件與延伸、聯絡與比較、發現與創造,並不斷反思的閱讀過程。 在我國有許多珍稀動物,如大熊貓、揚子鱷、中華鱘、藏羚羊等,需要我們珍惜和保護。麋鹿也是一種,只是相比較前面幾種動物,它甚至有點神祕,命運也更為坎坷。這篇課文以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內容,層次清晰地介紹了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敘述了它們歷經磨難終於回到祖國的坎坷命運,體現了我國政府對於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視。本文在樸素的說明中注入濃濃的情趣和坎坷的史識:“晨霧如清紗般漂浮”“四不像”“當做姜子牙的坐騎”“失而復得的經歷”,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使學習者興趣倍增地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和愛國主義教育。

蘇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第17課《麋鹿》說課稿

鑑於學生對動物的愛好與對世上萬物的好奇,學生學完《麋鹿》後,濃郁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使他們產生了許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我們教師儘可能地獵取這些問題,充分利用、開發這些問題,讓學生圍繞自己制定的有關麋鹿的研究主題,在網路環境下,進行拓展與延伸。對所需要的閱讀素材進行加工整理,產生一些新的想法,並用自己的語言、通過各種形式加以表述,對培養學生眾多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他承擔著學習資源的提供者、課程的開發者。為此,我們有責任在學生強烈的興趣與求知慾望中來開發課程。本教學就根據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以及強烈的探究慾望,就學生在留言薄上留下的問題展開研究性學習而設計。鑑於以上的認識,根據語文新課程要求,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結合課文特點,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說明

認知目標:

1、在網路環境下研究解決學生在學習時發現的新問題,憑藉各類圖片、音訊、視訊等網路資訊進行語文教學的拓展,增強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這個教學目標,實際上是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延伸,使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這裡得到運用鞏固。

2、通過多種作品的展示,培養學生比較概括的、清楚地把研究成果展示給大家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評價別人的作品的能力。

技能目標:

1、 培養學生資訊的檢索、蒐集、篩選、整理、加工的能力,包括會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詢工具,提高學生資訊的綜合素養。

2、 學會研究的方法,滲透大語文觀教學思想,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地拓展學生的資訊源。

情感目標:

1、 通過上網瀏覽,激發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材料以及網路資訊資源,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以及進行人文教育,藝術教育,文化教育等諸多教育。

2、 通過小組協作和主題研究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初步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

3、 讓學生在自主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過程中培養成就感。

重點或難點:

憑藉網路提供的資訊資源完成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麋鹿的相關問題的研究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以及進行人文教育,藝術教育,文化教育等諸多教育,真正體現大語文的教學觀。

教與學的策略與研究 :

本課採用如下教學模式:

教學物件及學習需要分析

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利用網路環境所提供的開放式個性化學習方式,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輔助於網路強大的互動功能,則更促進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拓展了研究學習的廣度與深度,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

(一)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基於我實驗班學生思維活躍,問題意識強,有著獨特的事物分析能力,協作能力強,並已初步具備了資訊的檢索、加工、處理的能力。同時,從心理學角度上看,他們在一種新的學習環境下,利用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學習的熱情高漲,他們善於探索,敢於質疑,敢於創新,因此在網路環境下實施學與教對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建構將起著積極的作用。

由於當今學生對新事物興趣濃郁,探究慾望強烈,因此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創設好具有人文的互動平臺,讓學生在問題導向下,積極主動地攝取各類資訊,構建新知,對學生的發展將起著重要作用。 麋鹿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珍稀動物,學生對此興趣濃郁,好奇心強,鑑於學生對動物的愛好與對世上萬物的好奇,學生學完該課後產生了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為學生拓展知識帶來資源與動力。因此,充分利用、開發這些問題,對培養學生眾多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是大有裨益的。

(二)教師情況分析

設計者兼執教者是市現代教育技術骨幹教師,多年從事高年級語文教學,在現代教育技術上有著一定的研究,並且具有主題頁設計與製作的獨特優勢和網路互 動平臺的操作與調控能力,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保障。

(一)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

學生確立了自己喜歡的研究主題後,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學習,而主題研究學習的方式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彈性的、餘暇的學習環境。教師由教壇的表演者退居為後臺的導演者,承擔著準備、設計、參與等的支援者,通過為學生創設和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間接地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角色是多維一體的。

(二)教師輔導策略

1、資訊資源的導航者,2、協作學習的協調者,3、主題學習的引導者,4、研討交流的組織者

當然,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並不排斥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常要求學習者自己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而教師可以幫助學習者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己的認知資源和知識,作出適當的決策。 同時要加強“非同步”指導。通過Internet上的線上交談方式適時實現。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請教,也可以得到教師的即時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