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數學不等式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2.55W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不等式及其解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數學不等式說課稿,希望大家喜歡。

國中數學不等式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了等式,方程,方程組的概念,重點研究瞭解方程及方程組之後面臨的一個新問題,不等式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等式的延伸,而在此之後,我們所要學的很多知識,比如,不等式的性質,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甚至以後的高等數學中所涉及到的優化問題都要用到本節課的內容,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中學數學乃至整個數學領域都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思維變得更開闊,也對以後更好的學習各種科學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2、教學目標

新課標下的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及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必須體現三維目標,因此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會用不等式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及歸納能力。

(2)、過程與方法:經歷由具體例項建立不等式模型的過程,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自發的尋找不等式的解

(3)、精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不等式類數學問題的討論,逐步培養他們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存在,並能將他們應用到生活的各個領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多讓學生交流合作。引導學生動腦筋思考,協助學生歸納總結知識重點,最終達到教學相長。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討論、交流合作等方法為輔。先複習了已有的等式、方程的有關知識,然後舉兩個不能用等式表示的數量關係,接著讓學生聯想生活實際中的一些不等關係並舉例,最後選擇教材上的問題1讓學生分組討論,各組找出幾個能滿足該問題中未知數的值學生會發現各組所選數值的差異,緊接著引出解集的概念。這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也給了更多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舉例、思考、討論、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充分體現老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三、說學法

按照新課標的精神,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提倡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本節課上,我一開始就讓學生舉例,然後分組合作找出滿足問題1中不等式的未知數的值,通過學生交流發現他們所找的值不完全相同,引出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最後加以適當的練習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這樣將大量時間還給了學生,讓他們在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自覺實現知識的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豐富學生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而這正是我們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目標,為了更好實現我們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首先,引導學生回憶等式、方程及方程組的概念,然後提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問題並不能簡單的用等式或者方程來描述。比如,古代的舂米的方法,小時候玩的蹺蹺板的兩端的力量如果都一樣大,它還會翹來翹去嗎?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不等關係的廣泛存在,然後讓學生獨立思考,舉出一些不能用等式表示的例項,(物理課上用到的天枰,兩個人的身高等),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新授:

(1)、要求學生完成P123第2題,使學生能夠熟練的用不等式表示一些數量關係。

(2)、選課本上的問題1,讓學生獨立理解題意後分組討論,得出能夠表達題意的不等式,並加以指導和更正,這樣不僅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而且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分組合作,交流得出新知識(不等式的解)。

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組經過討論找到一個或幾個滿足問題1中的X值,推出一個代表說出並講明理由。讓大家發現問題:各組給出數字可能不一樣,但它們都能滿足問題1中的條件。老師給予表揚並肯定他們所給的都是問題中1不等式的解。

學生歸納不等式的解的概念: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同時他們會發現,前面學的方程的解都只有一個,為什麼今天所學不等式的解不止一個呢?引出解集的概念: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這樣設計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體現自己的價值。也正是新理念下的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3、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通過列不等式,找不等式的解,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梯度訓練。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進一步理解並掌握。這樣安排,符合學生接受新事物的水平層次。從易到難,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課堂小結

(1)、讓學生談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他們學到了什麼?

(2)、根據學生所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對本節課的重點加以強調,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

以這種形式的小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每一位學生都提供了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