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解集》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2.77W

說課其實就是說說你是怎麼教的,你為什麼要這樣教。說課也是教師資格證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中必需的環節。下面是國中數學《不等式的解集》說課稿範文,歡迎借鑑!

《不等式的解集》說課稿

  《不等式的解集》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華東師大版國中數學七年級(下)第八章第二節《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第一節《不等式的解集》,下面我從教材分析等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研究的是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解集在數軸上的表示。這之前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不等式和不等式解,這部分在本章中不但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為今後學習函式的應用奠定了數形結合的基礎,因此它在教材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是前面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擴充套件,兩者存在區別與聯絡。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學生學習數軸之後,又一次接觸到圖形與數量的對應關係,同時為今後函式的學習提供了方法和依據。

二、目標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本科教材的地位,由於數學教學不僅是知識的教學,技能的訓練,更能重視能力的培養及情感教育,因此確定教學目標1,2,3。

即:

1.知識目標:瞭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和不等式的解集在數軸上的表示。

2.能力目標:建立圖形與數量的對應關係,能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與問題的討論,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和表示。

教學難點: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意義和不等式解集在數軸上的表示。

教學難點突破辦法: 通過觀察,分析、概括過程,使學生對不等式的解集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後通過數軸直觀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

三、教法分析

為創設寬鬆民主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引導發現法,計算機輔助教學。將學生個體的自我反饋,小組間的合作交流,與師生間的資訊及時聯絡起來,形成多層次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發現知識,獲取知識。學生知識掌握過程離不開學生自身的智力活動,因此,在教學中,突出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以舊探新,猜測論證等方法,揭示數學問題,並採用個人思考,分組討論,彙報結果等多種形式,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悟出道理,得出結論,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學法分析

1.學生要深刻思考,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養成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2.合作類推法:學習過程中學生共同討論,並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學習。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通過實際應用問題讓學生在解決的過程中先找出幾個符合題意的解,然後發現問題,這樣,既複習了不等式,又給新課做好了鋪墊,由此可以發現,不等式的解有許多個,他們組成一個集合,稱為不等式的解集,這樣既符合認知規律,又能找到最佳切入點,使學生產生探索的慾望,從而引出不等式的解集。

2.探究新知

通過討論、交流、歸納得到:大於3的每個數都是不等式x+2>5的解,而小於3的每一個數都不是不等式x+2>5的解,因此不等式x+2>5的解有無限多個,它們組成集合,稱為一元不等式x+2>5的解集。即表示為x>3。

由例項概括出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的概念:一個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為這個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我們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個別解,而應求它的解集.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個數或幾個陣列成的,而是由無限多個數組成的,如x>3.那麼如何在數軸上直觀地表示不等式x+2>5的解集x>3呢? 不等式解集x>3,在數軸上可以直觀地表示出來。如圖8.2.1

如果某個不等式x≤-2,也可在數軸上直觀地表示出來,如圖8.2.2

說明:8.2.1在表示範表演的點畫空心圓圈,表不包括這一點,表示大時就往右拐;圖8.2.2在表示-2的點畫黑點表示包括這一點,表示小時往左拐。

3,講解補充例題,

例1:判斷:

①x=2是不等式4x<9的一個解.( )

② x=2是不等式4x<9的解集.( )

例2、將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1)x<2

(2)x≥-2

(設計意圖:例1是讓學生理解不等式的解與不等式的解集。聯絡與區別,例2揭示不等式的解集與數軸上表示數的範圍的一種對應關係,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以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到數形結合的方法具有形象,直觀,易於說明問題的優點)

4.鞏固練習:課本44頁練習2,3題

5.歸納總結,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自我總結,重點知識和學習方法,達到掌握重點,順理成章的目的。

6.作業:課本49頁習題1,2題

設計意圖:促進學生及時地複習課文,鞏固和強化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附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