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說課稿《爺爺和小樹》

才智咖 人氣:1.01W

本文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說課稿《爺爺和小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說課稿《爺爺和小樹》

今天有幸在灘子口國小聽了羅嬋老師執教的《爺爺和小樹》,收穫頗多,現談談自己對這兩節課的一些看法。

首先談談羅嬋老師執教的《爺爺和小樹》一課。《爺爺和小樹》是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羅老師的教學主要分為四個版塊:一、談話匯入、二、生字複習、三、感知理解課文、四、總結,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的設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整堂課最大的閃光點是老師親切的.教態和對學生的關注。但就細節上我想提出自己一點看法與羅老師商榷。

1、這篇課文是以孩子的口吻講述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非常適宜孩子的朗讀,那麼我個人覺得朗讀是本課的重點,也是理解課文,感悟課文的根基。

羅老師的這堂課也重視了學生的讀,但從效果上看,讀得還不夠,讀得沒有明確的目的,讀得還缺少層次。在學生還沒能很好的讀通課文的情況下就開始講解課文,學生當然一頭霧水,當然不能回答老師的提出的“小樹長在哪裡”等問題。羅老師很好的抓住了本課的一些關鍵詞如: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但理解詞語後若能帶上感情再讀讀課文不是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課文嗎?在有感情地朗讀句子後,若能變瑣碎提問為語言訓練讓學生用綠色的(   ),暖和的(   )說話,不是更符合課標的要求,效果也會更好嗎?

 2、羅老師在理解課文上提出讓學生就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問,

這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對於剛剛接觸到課文的孩子,似乎拔高了要求,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提問僅僅停留在字音上,最終的學生提問變成了老師提問,而一年級的孩子又不認識字,要學生就大螢幕上一下出現的幾個問題討論交流,最終導致大多數學生不清楚到底討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