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才智咖 人氣:3.1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感受其優美、童趣的語言和意境。

2、學習象聲詞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感受象聲詞的韻律美。

3、嘗試大膽想像、創編散文詩。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圖譜、樂器

活動過程:

一、在雨聲中,帶領幼兒園進入活動室。

1、集體表演"歡樂雨點"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2、師:喜歡下雨嗎?為什麼喜歡下雨?

3、師:小雨會唱什麼歌?

二、欣賞散文詩、能找出小雨滴好聽的聲音,感受象聲詞的韻律美。

1、幼兒看課件、欣賞師朗誦詩歌

2、提問:小雨滴發出了哪些好聽的聲音?

三、幼兒再次欣賞散文詩,感受小雨滴的童趣,理解散文優美的意境。

1、師:小雨滴的聲音真好聽,頑皮的小雨滴到處去到找朋友,小雨滴你們找到了哪些朋友?

2、帶著問題欣賞作品

(1)小雨滴找到了哪些朋友?和朋友們在幹什麼?(幼兒自由討論)

(2)結合圖譜、身體動作分段理解散文優美童趣的意境

(3)完整欣賞,提升幼兒對作品的理解

(4)幼兒有感情的完整朗誦,表現散文優美的意境

五、幼兒嘗試創編散文,大膽表達

1、幼兒討論,嘗試創編

2、師即興將幼兒創編內容簡筆畫記錄

3、完整朗誦創編後的作品!

六、延伸活動:小雨音樂會

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小樂器,聽聽他像小雨發出的什麼聲音?我們把小樂器留給你們,回到教室裡和你的朋友一起開一個小雨音樂會吧。

(2)小雨滴落在傘頂上,發出什麼聲音?(引導幼兒用手邊拍打滴滴答的節奏邊去朗誦,鼓勵幼兒學習老師和同伴發出歡快的聲音)

(3)小雨鑽進花蕊,發出什麼聲音?為什麼會發出吱溜溜的聲音呢?教師向幼兒解釋花蕊的意思,並幫助幼兒理解小雨滴從花的花瓣上慢慢地滾到花蕊裡的。引導幼兒用動作來朗誦吱溜溜的聲音。

(4)小雨落在窗玻璃上,發出什麼聲音。(引導幼兒用手邊拍打叮叮叮的節奏邊去朗誦,鼓勵幼兒學習老師和同伴發出清脆的聲音)

四、第三次欣賞散文詩,感受小雨滴的童趣,體現散文優美的意境

師:小雨滴唱著好聽的歌,隨風飄呀飄,在雨中和自己的好朋友在幹什麼呢?幼兒欣賞

小雨落在樹葉上,唱著沙沙沙的歌,它在和樹葉幹什麼?幼兒回答後看圖片。師:老師用簡單的符號把他們記錄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X代表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說一說。提問:猜一猜,頑皮的小雨滴和樹葉會跳什麼舞蹈呢?

說課

設計意圖:我選擇的是一首非常有童趣、很優美的散文詩,"頑皮的小雨滴",選擇以雨為題材的內容,也是因為發現在生活中孩子們很喜歡下雨,一下雨幾乎沒有一個孩子不興奮的,他們都迫切地想衝出教室去聽雨聲、看小雨打在地上、樹上、花上、屋頂上、馬路上、池塘裡的雨景,如果穿著雨衣,打著雨傘在雨中踩著水瑭,對孩子們來說更是一件無比興奮的事情了。所以選擇孩子們有經驗的和感興趣的的內容,一定會受到孩子們的喜歡。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我去欣賞這首散文的時候,發現散文的意境很美,語言更美,整齊的段落結構,文中的象聲詞和動詞,充滿著童趣,把我也帶入了美的意境中,所以也想讓孩子們一起來享受這首優美的散文詩。

說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2、學習象聲詞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

3、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像、創編。

重點:

1、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2、學習象聲詞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

難點:

1、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像、創編。

說活動的主線:喚起已有的經驗——經驗的遷移——經驗的表達——經驗的提升——經驗的創新。

說過程:

一、通過師生律動"下雨歌"喚起幼兒對下雨的已有的經驗。

二、充分欣賞,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活動的重點)

1、在這個重點的環節,我利用了自身語言的感染力,和散文中優美的象聲詞和富有童趣的動詞,結合自己製作的PPT,視聽同步,把平面的散文轉化成立體的多角度的散文欣賞,把孩子們帶入優美的意境中,孩子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散文中小雨的聲音美,從而學習象聲詞。

2、多次利用PPT讓幼兒充分地感受和欣賞散文詩,知道小雨落在了什麼地方,感受散文中的童趣,同時利用簡單易懂的圖譜幫助幼兒感受散文中整齊的段落結構,併為接下來的有感情地朗誦和創遍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三、幼兒朗誦(經驗的表達、提升)

結合孩子們對散文的感受和理解,啟發孩子們找到合適的方法如:輕輕的聲音和跳躍的方法來集體朗誦散文詩。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他們對周圍一切新鮮事物都感興趣,好奇好問、想象力豐富,尤其喜歡聽童話故事,喜歡看動畫片。於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心理特點選擇了語言活動《小狗抬轎》,並精心設計製作了cai課件,利用多媒體聲音、影象、視訊等各種媒體資訊,集圖文聲像於一身,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效果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真正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小狗抬轎》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童話故事,在這節語言活動中,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將重點放在想象講述故事內容和創編詩歌上,根據動感的畫面,我提出開放性問題,激發幼兒去創造、去想象,培養幼兒的求異思維,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和求知慾,真正發揮現代教學手段在活動中的輔助作用,通過觀看和操作cai課件,幼兒能迅速進入故事情景,激發學習熱情,深入突破重難點,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

二、說教法:

在此活動中我設計了較多的動感畫面,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逐幅出示圖片的形式,這樣製造了一種神祕感,情節緊張有趣,扣人心絃,能不斷引起幼兒懸念,然後逐步引導幼兒觀察、思考、討論、分析、判斷。在逐幅出示的過程中,每出示一幅圖對幼兒均可產生特別的吸引力,不斷激勵幼兒探究的興趣,此活動的目的重在激發幼兒想說、敢說、要說的慾望,於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不斷地讓幼兒看—想—說,在這樣的有機迴圈下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第一部分看圖片講故事;第二部分看圖片編兒歌;第三部分幼兒自編兒歌;第四部分創編表演兒歌。整個活動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緊緊抓住幼兒的興奮點,至始至終遵循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充分發揮了幼兒的創新精神。

三、說學法:

《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教育活動的成功開展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那麼如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恰如其分,最大程度地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呢?“瑞吉歐專案教學法”給予了我啟發,在活動中,我始終與幼兒之間是一種投球和擊球的關係。我注意抓住幼兒的興趣,將問題“拋”給幼兒,並及時捕捉幼兒的反饋資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提高“投球”的難度(即啟發的挑戰性及深度),引導幼兒始終興趣十足地主動探索畫面。開始出現一頂轎子,讓幼兒猜這是什麼?緊接著提問轎子裡坐的是誰?誰來抬轎子,一系列的問題圍繞著轎子展開了。接著由坐轎子的老虎延伸到抬轎子的小狗,將幼兒的注意力由物移到了角色的身上,教師在有效的時間內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始終保持著較高的學習慾望。幼兒根據故事內容的不同體會不同角色的變化,感受不同的心理,使其思維和感官在興奮與敏感的狀態,最終使幼兒的情感表現,感知效果都達到比較理想的境地。

此次活動中,幼兒編兒歌是一個難點,對於幼兒來說兒歌念得多,但是對兒歌的格式、創編的方法並不瞭解,在教師提出編兒歌的要求後,幼兒不一定能較好把握,更不可能很好地去運用,怎樣能讓幼兒較容易上手,並能很好地表現出來呢?教師的提問是一個關鍵。我通過指向性提問,給幼兒一個兒歌的模式,如:八隻小狗在幹什麼;老虎坐轎在幹什麼?幼兒回答時兒歌自然而然就編出來了。幼兒感受到了成功的體驗後表現出了較強的慾望,教學難點很快就不攻自破了。在掌握了編兒歌的方法後,我又鼓勵幼兒將自己想象的故事內容創編到兒歌的後半部分之中並將之表演出來,不拘一格,真正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教學中我靈活運用了集體活動、小組討論、與個別活動的形式為每個幼兒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由於幼兒經驗與能力上存在差異,不宜求得同一時間內同樣的發展水平,因此,對能力較差的幼兒我會在他們有把握的時候給予他們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培養幼兒敢與大膽地進行口語表達的能力,而對於能力強的孩子則鼓勵他們大膽創編自己設計的兒歌和合作表演兒歌內容。活動中,我把自己看作是他們遊戲的朋友、夥伴、支持者、傾聽者。真正體現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四、說教學程式:

1、第一部分通過觀看畫面,想象和講述富有童話情趣的故事內容:(1)出示轎子,啟發幼兒想象坐轎子和抬轎子的分別是誰?引出老虎和小狗。(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想象並講述小狗摔跤後發生的事情,擴散幼兒思維發揮幼兒的想象力。(3)鼓勵幼兒大膽想出各種對付老虎的方法,培養幼兒同情弱小團結友愛的情感。

2、第二部分引導幼兒根據圖意,試著學編詩歌,激發幼兒創編詩歌興趣。(1)提出編詩歌的具體要求。(2)教師運用提問形式,引導幼兒試編頭兩句詩歌,這部分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完成充分體現師生之間的互動。

3、第三部分鼓勵幼兒自己編詩歌的後半部分。(1)幼兒根據圖片或自己設計的對付老虎辦法自編詩歌后半部分,採用了幼兒自由討論,充分體現生生互動。(2)請幼兒將自己編好的詩歌念給大家聽,給幼兒一個充分表現的機會。

4、第四部分,請幼兒為兒歌取一個名字,再一次將幼兒的大腦引入了思維狀態。

第五部分的角色表演,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在表演遊戲過程中幼兒完全拋開自己置身到扮演的角色中去感受角色的喜怒、哀樂,他們自願結伴,自由選擇所需道具大膽表演創編兒歌內容,在高潮中自由結束整個活動。

接下來的延伸活動中,我們將角色遊戲作為語言活動的延伸,讓幼兒保持對創編兒歌、表演兒歌的熱情。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篇3

第一個方面: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蒲公英》這篇散文應用了兒童的`視角來描寫,它應用了生動形象的詞語來形容蒲公英,如有趣的、雪白的、輕盈的等詞語,這些詞語把蒲公英的形象寫活了,它用生動活潑的語句是的這篇散文如同一幅幅畫卷跳躍在幼兒面前,充分引起了幼兒對散文的興趣。

2:學情分析

蒲公英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植物,這篇散文用了生動的語句描寫了蒲公英從開花到結出種子的過程,使幼兒對蒲公英產生濃厚的興趣。本教材採用從在生活中來的知識,它接近幼兒的實際感受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也容易讓幼兒所接受。

第二個方面:說活動目標、教學準備

(一)活動目標:《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的語言關鍵是創設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散文內容,和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鍛鍊幼兒的語言能力。於是我從能力、認知、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能夠初步感知散文內容,並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能力)

2:通過散文閱讀,感知散文的優美,並會用動作來表達(認知)

3:通過認識蒲公英的美,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情感)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指出:要讓幼兒充分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實質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加深幼兒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所以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設為:通過散文閱讀,感知散文的優美,並會用動作來表達(認知)難點是:能夠初步感知散文內容,並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能力)

(二)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

蒲公英花的圖片、蒲公英種子圖片、圖譜、輕柔音樂

2:經驗準備:

幼兒見過蒲公英知道蒲公英的外形,知道蒲公英種子會飛

第三個方面:說教法學法

根據單板幼兒語言學習的特點,我運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視聽講結合法、動作表演法、圖譜演示法等來引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這部分內容將在教學過程中體現。

第四個方面:說活動程式

第一部分:匯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興趣。這部分我用到了圖譜演示法來吸引幼兒。引起幼兒的興趣。

1:先出示蒲公英花圖片匯入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是什麼?”(蒲公英)

師:“你們在哪裡見過蒲公英呀?(田野裡,公園裡,幼兒園裡等)

師:“你們覺得蒲公英花像什麼?)(像太陽,像雞蛋黃等)

2:出示蒲公英種子的圖片

師:“那小朋友們看看,這個又是什麼?”(蒲公英種子)

師:“小朋友們看一下蒲公英種子像什麼?”(像小傘、羽毛等)

師:“你們知道蒲公英種子會幹嘛嗎?”(它會飛,分到哪裡,哪裡就會長出新的蒲公英)

第二部分:匯入散文。這部分我用到了圖譜演示法,和視聽講結合法。

師:“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篇好聽的散文,名字就叫做《蒲公英》,我們一起來行上一下吧》(出示圖譜,教師朗誦散文,配輕柔音樂)

朗誦一遍完後

師:“小朋友們,你們從散文裡聽到的蒲公英是什麼樣的呀?”(有黃色的小花,花朵凋謝後,花托上會結出雪白的球,雪白的絨毛會飛揚起來,比柳絮還要輕等)

2:教師再次朗誦散文,幼兒輕輕跟著老師朗誦。

師:“老師在給小朋友們朗誦一遍,請小朋友們輕輕地跟著老師朗誦,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蒲公英的美。”

第三部分:散文表演。這部分我用到了動作表演法。

1:教師朗誦,並請幼兒聽著散文進行表演。

師:“現在老師邊朗誦散文,請小朋友們學學蒲公英的樣子表演一下。”

下面老師請幾個小朋友起來,表演給大家看。(播放輕柔音樂,教師朗誦,沒請到的幼兒也跟著老師看著圖譜朗誦)

2:幼兒朗誦,並請幼兒聽著散文表演。

師:“老師現在不幫小朋友朗誦了,老師請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來幫你們朗誦。”(播放輕柔音樂,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

4:幼兒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表演。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散文中的哪一句呀?老師請小朋友上來告訴大家,我們還可以用好看的動作表演給大家看。”(請幼兒上來,朗誦自己喜歡的句子並加上動作要求幼兒做的優美點)

第四部分:結束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了一篇好聽的散文《蒲公英》還學會了聽著散文學蒲公英的樣子表演,我們還可以下課後和別的小朋友比比看誰的蒲公英開得最美麗。

第五個方面:說活動延伸

在區域裡投放表演材料供幼兒表演

請幼兒回去表演給爸爸媽媽看

一節課的結束不一定是教學的終結,有可能是新的教學的開始,所以我設計的這節課有可能是新的一節課的開端。

以上是我對這節活動的理解分析和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篇4

預設目標:

1、激發創編詩歌的願望,嘗試使用詩歌的語言創編《雲彩和風兒》,並能自信地講述創編內容。

2、培養幼兒想象的豐富性,思維的獨創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情感。

3、通過感受詩歌優美地意境,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準備:

1、物質準備:多媒體教具一套。已運用多種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表現了雲的形態,並製作成雲彩壁畫。

2、知識準備:活動前,幼兒已多次觀察過雲彩的變化,對雲的形成有了初步的瞭解。

已欣賞過散文《雲彩和風兒》

過程:

1、談話:我製作的雲彩。

――觀看雲彩壁畫,幼兒介紹自己前段時間製作的雲朵,說說製作的雲朵像什麼。

2、運用多媒體教具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雲。“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千變萬化雲,看一看這些雲像什麼?”(配樂欣賞詩歌:雲彩和風兒)

3、討論:雲彩變了些什麼?雲彩為什麼有趣?為什麼雲彩會變?

4、教師與孩子一起隨著音樂朗誦《雲彩和風兒》。

5、遊戲創編詩歌:會變的雲彩

――幼兒用動作來表現雲彩。老師扮“風兒”,幼兒扮“雲彩”。“風兒”一吹,“雲彩”就變出不同造型來,用詩歌的語言表達雲彩的變化。

6、幼兒分組進行創編詩歌活動。

延伸活動:

――在語言角定製一本詩歌本,供幼兒繼續詩歌的創編。

――在表演角活動時,可以繼續進行遊戲,表演雲彩的變化。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故事《菸斗薩克斯》描述了“一個老爺爺有一個心愛的菸斗,由於抽菸而病倒了,小老鼠把老爺爺家的菸斗變成薩克斯,吹出美妙的音樂,從而使老爺爺的病好了,全世界變得更加美麗”這樣一個故事。通過故事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刻畫,惟妙惟肖的描述,用老爺爺抽菸後痛苦的生病場景與小老鼠改編薩克斯後吹出優美音樂的對比,深刻的讓孩子們感受到吸菸的害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訴我們:從幼兒的生活中挖掘有價值的經驗。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與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體現生活。《菸斗薩克斯》選材來源於生活,雖然吸菸並幼兒園的孩子們直接經歷的,但是在孩子們生活中,有許多吸菸的人無時不刻在危險著孩子們的身體健康。他們用二手菸的形式使孩子處於二手菸煙霧繚繞的環境。意在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能意味到吸菸的害處,把學到的知識帶給身邊的人。大班孩子正是個性初具雛形的時期,這個時期幼兒可塑性強,老師通過有益的教材加速他們情感形成的步伐,從而養成孩子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本故事蘊含了多領域的教育價值,有語言領域的“感受故事內容,理解故事情節,”,有社會領域的“知道吸菸的害處”等。

二、活動目標的制定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分析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現從以下幾方面制定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內容,理解故事情節,初步學說故事內容。(重點)

2、樂意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感受音樂的美妙,知道音樂能使大家變得快樂,同時懂得環保從身邊小事做起。

難點:能比較菸斗與薩克斯之間的相同點

難點解決策略:

(1)表揚鼓勵法,積極的情感是活動開展的動力,情感和技能同樣重要

(2)圖片比較法,《綱要》中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用圖片法,既形象鮮明,又能引起幼兒興趣

(3)多渠道參與法,大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讓幼兒通過看、聽等培養語言活動的興趣、習慣。

(4)音樂渲染法

三、說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圖片、音樂、多媒體

經驗準備:認識菸斗;感受薩克斯美妙音樂;開展一系列環保活動

四、活動過程

1、充分想象,激趣引題

提問:出示菸斗,讓孩子們看看菸斗像什麼?

2、兩方比較,初賞作品

提問:

(1)他們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

(2)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3、分段欣賞,理解作品

分段:第一段到…“有個薩克斯”;第二段到“老爺爺病了”;第三段到最後。

4、兩條線索,講述故事(結合圖片)

5、表演拓展,萌生情感(美妙音樂)

6、進行小結,遷移生活

7、活動延伸,變廢為寶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彩色的雨》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它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散文中形象的把小雨點比喻成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那黃色的、藍色的雨衣,象一片片彩色的雲,那綠色的、紫色的傘兒象一朵朵彩色的花,那一雙雙紅雨鞋象一艘艘小紅船,這些生動的比喻構成了一組組排比句,增添了散文的韻律美。同時,散文中把構成彩色的雨的雨衣、傘兒、紅雨鞋在雨中的動態都描繪的有聲有色,作品不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音樂性,即樂意躺幼兒欣賞彩色的雨的美麗景色,又可以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在這同時又能激發幼兒動手製作彩色的雨的強烈願望,因此這篇《彩色的雨》適合大班幼兒進行教學。

(二)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大班以來已學會了一些散文,如《雲彩和風兒》、《叮咚叮咚的琴聲》等,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習散文有一定基礎,但由於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尤其對散文中的精練的語句所表達的畫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讓幼兒學會用散文中的優美語句來回答問題,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同時,我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比較協調,為突出幼兒的動手能力也書記了動手操作的內容,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會恰當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彩色的雨",展現雨中即景來符合散文優美的意境,因此我設計了這節綜合教育活動課。

(三)重點、難點

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感受比喻、排比的生動韻律,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成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能力。

(四)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為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

3、通過講講、做做的活動,會恰當的運用各種草料製作"彩色的雨",展現雨中即景,體驗同伴相互合作的快樂。

(五)教學準備

1、教具;《彩色的雨》圖片一幅,錄音機。

2、學具:油畫棒、紅豆、綠豆、黃豆、掛曆紙、皺紋紙、臘光紙、火柴棒、膠水、剪刀等。

二、 說設計

(一)教法

我採用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比喻、排比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通過動手操作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二)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通過"晴天、雷雨"的天氣變化來到如課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啟發引導--分段理解";"激發願望--大膽製作"的學法,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議議、做做,讓幼兒能輕鬆的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三)教學程式

1、匯入活動:師生律動出場

(1) 教師:小朋友們,美麗的春天到了,我們一塊去郊遊吧!你們聽什麼聲音,呀,下雨了,我們趕快找個地方坐下來躲躲雨吧。(放音樂進場)

(2) 教師:外面下雨了,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雨嗎?雨是什麼樣子的?雨又是什麼顏色的?

教師總結:雨是透明的、無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2、請幼兒欣賞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教師: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別,你們想知道嗎?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娃娃眼中的雨是什麼顏色的。

幼兒欣賞散文,教師提問。

(1) 這篇散文的題目叫什麼?(《彩色的雨》)

(2) 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聽到了些什麼?

(讓幼兒初步感受散文的內容)

3、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 教師:雨衣、雨傘、雨鞋它們象什麼呢,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彩色的雨》這篇文章。

(2) 幼兒欣賞散文。

(3) 教師提問

*教師:雨衣象什麼?為什麼說雨衣象雲?

*教師:雨傘象什麼?為什麼說雨傘象花?

*教師:雨鞋象什麼?為什麼說雨鞋象船?

(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優美的句子來回答)

*教師:雨衣、雨傘、雨鞋還象什麼呢?

(4) 教師:小朋友,你最喜歡散文中的哪句話?

(5) 再次完整的欣賞一遍散文,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教師:《彩色的雨》這篇散文很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散文,大家一邊聽一遍跟著錄音機朗誦。

4、幼兒動手操作,會恰當的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彩色的雨景圖,體驗合作的快樂。

(1) 教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用你們那靈巧、能幹的小手相互合作把彩色的雨和美麗的雨景做出來、畫出來吧。

(2)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 師生共同對作品進行評價並展示作品。

(4) 請個別幼兒紡編《彩色的雨》這篇散文。

教師:小朋友做的雨景圖真漂亮,誰願意來學著《彩色的雨》這篇散文來說說你做的美麗的雨景圖呢?

(教師請個別幼兒紡編散文《彩色的雨》)

5、活動結束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幼兒中班語言課《小兔子開鋪子》。

首先我對本教材進行分析:

一、說活動教材《小兔子開鋪子》是幼兒中班一首具有較多量詞、非常富有童趣的傳統兒歌,以兔子、猴子這些可愛的形象,桌子、椅子、襪子、瓶子、帽子等有趣的物品,通過買東西的形式,組成了一首富有動感的、具有濃濃生活情趣的兒歌。活動過程通過"小兔子開鋪子"這一情節,將一、二、三、四、五等數詞與一些約定俗成的量詞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兒歌整體節奏明快、韻律優美,語言琅琅上口,非常適合誦讀。《小兔子開鋪子》這節活動課我認為最大的亮點是能讓幼兒通過開鋪子來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幼兒在開鋪子的遊戲活動中感受遊戲帶給他們的快樂!

二、說活動目標根據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兩個目標:

1、嘗試根據圖夾文的提示,學習和記憶繞口令,感知繞口令的格律和押韻。

2、能正確掌握兒歌中出現的一些量詞,並在遊戲中學習接觸新的量詞。

三、說活動準備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兔子、猴子頭飾2、小兔子、小猴子手偶、數字卡片3、為仿編兒歌準備的相應物品圖片、購物清單等;四、說活動重難點重點:能有節律地進行誦讀兒歌。

難點:能正確掌握兒歌中出現的一些量詞,感知數量詞的運用。

五、說教法學法根據我班幼兒學習情況,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運用瞭如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我提供大量的有關仿編內容的操作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學習仿編兒歌及感知量詞。

2。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喜歡的遊戲方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聽聽、看看、講講、讀讀等多種方式的參與,學習、朗誦、創編兒歌。

六、說教學過程結合幼兒學習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以看圖片猜謎語的形式引出小兔子,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二)、看看講講:小兔子的鋪子開張啦出示小兔子鋪子圖片直接切入主題,"小兔子的鋪子開張啦"!

(三)、認認數數:小兔子鋪子裡都有什麼東西?每樣東西有多少?

帶領幼兒逐一認識鋪子的東西,並在認識了小兔子鋪子裡賣的東西后,和幼兒一起數一數:每樣東西有多少?如:一張小桌、兩把小椅子、三雙小襪子、四個小瓶子、五頂小帽子,目的是學說量詞,初步感知量詞的運用。在這一環節中,量詞的準確運用是個難點。

(四)、看看說說:誰來買東西了?買走了什麼?引出小猴子購物單,根據清單內容帶領幼兒有節奏的誦讀兒歌。

首先,我會完整的朗誦一遍兒歌,一邊朗誦一邊看著清單表演示範,讓幼兒對於整首兒歌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併為接下來的自由表演做鋪墊。接著,我通過:"你記住小猴子要買什麼了嗎?"這一問題,勾起幼兒表演興趣。在讀的過程中讀到數詞、量詞時我會特別注意聲音可以大一點,繼而引起幼兒的注意。

七、活動延伸為小兔子進貨通過課件、圖片,指導幼兒遊戲,出示一些兒歌中沒有的物品,引導幼兒用"我要買××的句式"並能正確使用量詞來參加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操作要求。

大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篇8

一、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難免會聽到:老師,某某把我的玩具弄壞了:某某把我的書本撕破了等一系列的告狀聲,有的還會吵著鬧著要賠。大班幼兒已懂得分享,通過精悍。簡短的小故事《禮物》,可以進一步讓幼兒學會懂得去原諒別人的過失,增強幼兒之間的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

目標可以分為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目標,根據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目標:

1、 通過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並懂得“原諒”的含義。

2、 通過體驗他人的情感,懂得去原諒別人的過失,增強幼兒間的感情。

三、說教學準備

故事的圖片;幼兒在生日時有收到禮物的經驗;活動前對“原諒”這一詞彙有初步的理解。

四、說教學法

本活動我運用到的教學方法有:觀察法(觀察圖片講故事,理解故事內容);移情體驗法(欣賞故事中體驗情感);提問法(通過提問加強對故事的理解);

五、說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故事。

你在什麼時候可以收到禮物?收到過什麼禮物?收到禮物開心嗎?

(通過簡單的提問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鞏固幼兒的對已有經驗的提升,簡單的提問,可以照顧到語言能力較弱的小朋友,做到面向全體幼兒)

2 分段看圖片欣賞故事,並提問。

1、 貝貝的生日禮物是什麼?

2、 她跟好朋友分享玩禮物了嗎?

3、 小豆子把小斑馬摔破了,貝貝會怎麼樣呢?

4、 貝貝最後怎麼做了?

(邊講故事邊提問,可以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並想象下面會發生什麼,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3、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並提問。

1、 你收到了生日禮物會跟好朋友分享嗎?

2、 如果別人把你的禮物摔破了,你會怎麼做?

3、 老師是怎麼做的?你會原諒小朋友不小心的過失嗎?

(通過本環節的提問,進一步讓幼兒得到了情感上的體驗,目標二在這一環節得到落實)

4、 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我們要學會去原諒別人的過失,才會得到更多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