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拍手歌》說課稿模板

才智咖 人氣:1.9W

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小班語言活動《拍手歌》說課稿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語言活動《拍手歌》說課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

這首兒歌非常熟悉,因為它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童年。我們之所以到現在還深深地記得“拍手歌”,並且一代一代傳下去,是因為它有很強的知識性嗎?不,是因為它念起來琅琅上口,有很強的趣味性,是一首遊戲兒歌,可以邊吟邊唱邊玩,非常有意思。

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娃娃開飛機。

你拍二,我拍二,兩個娃娃打電話

你拍三,我拍三,三個娃娃吃餅乾……

二、目標設定:

正因為這首遊戲兒歌的趣味性很強,沒有多大的記憶負擔,特別適合邊玩邊學,所以活動的目標

1、在遊戲中學習兒歌,充分體驗兒歌的趣味性、節奏感和韻律感。(這同時也是活動的重點。)

2、願意和同伴一起友好合作,邊念兒歌邊愉快地開展拍手遊戲,充分體會吟唱的快樂。

3、在快樂吟唱、遊戲的基礎上,嘗試加快速度說,體會快速說兒歌的趣味性。

加快速度說對於大班孩子來說難度比較大,因為不單是說的速度加快,拍手的動作也加快了,而且還要配合起來。(所以,加快速度說是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一)首先請孩子們觀看兩位老師表演“拍手歌”,調動起他們學兒歌的積極性。

拍手歌的特點適合兩個人合作邊玩邊說,而兩個老師示範的'拍手遊戲正好把這個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娃娃開飛機”,一下子就激起孩子們想學想說的興趣,孩子們一定會躍躍欲試。

(二)藉助動作,引導孩子們理解、掌握兒歌內容。

兒歌中每一句的前半部分很簡單“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孩子們很容易理解、記憶。記憶的難點就是後半句“一個娃娃幹什麼,兩個娃娃幹什麼……”而藉助拍手,加上動作(比如開飛機、打電話)來記憶,這個問題就迎仞而解了。

拍手的動作是貫穿全過程的。因為拍手歌如果離開了拍手坐著說會非常枯燥,就失去了遊戲兒歌的趣味性。而拍手說不僅有趣,而且可以幫助孩子們掌握兒歌的節奏,體驗兒歌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一開始是自拍,速度可以由慢變快(示範一下),然後模擬對拍獲手腿對拍(示範一下),為後面的兩人拍手遊戲做好準備。

自拍和對拍的過程中,最初都是老師孩子一起說,熟悉兒歌內容。然後在練習過程中老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說出後半句的內容,促進記憶難點的解決,也為活動難點“加快速度說”做好鋪墊。因為只有對兒歌內容非常熟悉才能加快速度練習。

(三)引導孩子開展“拍手歌”遊戲。

在對兒歌內容和對拍的方式非常熟悉後,接下來就是增強遊戲的趣味性。其實,前面的練習實際上始終是以拍手遊戲的形式開展的,但要使孩子們對遊戲始終有新鮮感、有興趣就必須變換多種遊戲的形式,循序漸進地進行,難度可以逐步提高。

1、把所有的孩子分兩組,採取輪流說的形式。一組欣賞,一組練習,然後互換。這樣,無形中又鞏固了對兒歌內容的記憶,也可以使孩子們輪流休息同時注意傾聽同伴時怎麼說的。

2、兩兩結伴遊戲:鼓勵孩子們兩兩自由結合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玩拍手遊戲。在孩子們自由練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有意識地注意指導和發現練習速度比較快的小組,請他們進行展示,同時也讓其他孩子感覺加快速度說的趣味性。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還會注意鼓勵兩個孩子游戲時動作的創編。

最後,兩個老師可以示範再加快速度玩遊戲,在讓孩子得到休息的同時,進一步激起他們練習加快速度說的慾望。

(四)小結與延伸。

這種傳統的趣味歌謠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兒歌的趣味性,這一點在綱要中也有體現。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邊玩遊戲邊學兒歌,始終是積極投入的,充分地體驗遊戲兒歌的趣味性。遊戲法也是貫穿整個活動的主要方法。在以上活動後,可以將兒歌的仿編活動作為延伸繼續進行下去,發揮孩子的想象和創造力,使孩子們更充分地體驗到趣味歌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