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範文錦集九篇

才智咖 人氣:8.46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範文錦集九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 篇1

題目: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以時間為主題設計的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時鐘》

一、教材分析

大班幼兒思維特徵已經從具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逐步轉化,而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因此必須密切聯絡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是無直觀形象較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如:7:00起床,8:00入園、11:00吃飯,12:30午睡,2:30起床,4:00離園……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

幼兒情況分析:在時間概念中,小班幼兒對一年四季有了較初淺的感知,對早上、中午、晚上三個時間概念也有了清晰的感知;中班幼兒則對昨天、今天、明天掌握較好,而大班幼兒則對時間更加敏感,對於大人手上的手錶更加感興趣,總是會提出怎麼滴答滴答的響,為什麼這個細細的針會動呢等等。而現今每家每戶都配有時鐘,幼兒則更加嚮往瞭解時鐘和時間的關係並希望能讀懂時鐘。而大班幼兒對時間的瞭解掌握也可為入國小幼小銜接做好準備。因此我以時間為主題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時鐘》

二、說目標

目標是教學活動起點和歸宿,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規律,結合科學領域中數學教學活動目標特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並從情感、認知、能力三方面入手分別制訂為:

1.知識目標:認識時鐘,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能叫出名稱。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記錄、交流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情感目標:感知時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難點: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初步掌握整點、半點記錄的方法。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大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大班幼兒理解水平方面,對時鐘的半點整點運轉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分針和時針之間的運轉規律是非常重要。而記錄時間則又為幼兒提升了一個高度和難度。

四、說教學準備

準備分為前期知識經驗準備和物質準備,教學準備

一)前期知識經驗準備:

1、首先教師設計一份科學的作息時間表發給每位家長,在這張表中有如下內容:幼兒起床時間、早點時間、入園時間、中餐時間、午睡時間、午睡起床時間、晚餐時間、晚上入睡時間。並按照科學的作息時間進行相應的一日活動。

2、指導家長作好幼小銜接工作,初步的帶領幼兒感知時鐘的整點和半點。

3、班級主題牆飾中佈置有各種各樣的鐘已經進行展示(可用蛋糕盒製作)

二)物質準備:

1、ppt幻燈片“我的一天”從小明起床到晚上入睡的作息活動情況,在每張幻燈片上都畫有相應的時鐘和記錄的時間(如7:00用數字7、冒號兩點和00數字來表示和記錄)

2、我提供了幼兒人手一隻操作鐘,讓幼兒在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教師自己使用的示範鐘錶。

3、操作記錄表一:這份操作記錄表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突現(如在半張a4紙上畫有時鐘已經顯示好的時間,又有小明起床或者進餐、午睡的圖畫)請小朋友記錄時用文字表示,在這張圖的右下角有—:—的圖示,意思是讓幼兒記錄數字即可。

4、操作記錄表二:這份記錄表上有圖片,只有記錄時間—:—的圖示但沒有時鐘做襯托,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記錄自己午睡的時間等

三、說教學流程

設疑激趣,引入主題——觀察操作,分享交流——合作探索,記錄驗證——遷移經驗,生活引用

四、說教學環節

一)、設疑激趣,引入主題(提問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

播放幻燈片1,你看到了什麼(小朋友、鍾、記錄的數字)小明在什麼時候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出活動內容,然後出示實物鍾,請幼兒說說鐘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二)觀察操作,分享交流

環節分析: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

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在活動中我避免了“一言談”和“自問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兒主動的觀察,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和自我實踐操作。主要運用直觀演示法、操作法、觀察法和遊戲法。

1.讓幼兒觀察鐘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小朋友,看,鐘面上有什麼呀?”“這鐘面上都有那些數字?”“這些數字都是怎麼排列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等,來引導幼兒初步的認識時鐘。

2.認識整點、半點,瞭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在本環節中,我先出示了紅、黃、綠三隻鍾,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小朋友們,誰能看出這三隻小時鐘上面有什麼一樣的地方?”讓幼兒觀察,比較,最後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糾正幼兒用寧波方言說的幾點,正確的書面用語是幾時,如:7時半;八時等)緊接著又出示了幾隻動物鍾,讓幼兒說說幾點鐘,使幼兒所學知識能馬上得以鞏固。接著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以我在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2點到3點分針時針是怎麼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著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突破重點。

環節分析: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藉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標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3.看圖撥時間

考考小朋友,看誰把剛才的知識學會了。”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後運用圖片上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幼兒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於理解,並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最後請幼兒講講自己是幾點睡覺的,讓活動滲入到常規習慣的培養,使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三)、合作探索,記錄驗證

環節分析:這個環節主要是突破難點解決目標2記錄的方法,在上一環節的鋪墊下,幼兒已經對時鐘的分針和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理解的比較透徹,在此基礎上深化幼兒對時間的概念性的記錄從而突破難點。我園一直以來以數學活動為特色幼兒在對數學的掌握較好,但記錄時鐘上的整點和半點還是第一次,所以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本次環節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主要運用合作法、實踐操作法。

1、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了三種操作卡片一種是上一環節中能力較弱的幼兒還未掌握的運用圖文並茂的操作卡片進行操作;一種是有圖沒有時鐘標誌,但卻有記錄標誌的;一種是有圖片指示既無時鐘指向又沒有記錄時間標誌的操作卡片。

2、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孩子自由選擇操作卡片

3、操作前出示操作卡片請幼兒說說記錄的正確方法,在操作時可以和好朋友說一說,你在一天當中都做了一些什麼事情分別在什麼時候。(教師詳細介紹記錄的方法:時間的記錄用數字表示:如7時半,用數字7、冒號和30表示,而7時則用數字7、冒號和00表示)

4、幼兒自由選擇操作材料,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互相交流互相感知時間的重要性)引導幼兒學習記錄的方法。

5、將記錄的結果以自由講解的方式在集體內互相交流。

四)、遷移經驗,生活引用

1、小朋友知道時間對我們生活和學習的重要,除了以上的這些生活中最常用的時間,你還會在哪些時間做什麼事情呢?比如遊戲、玩玩具、做客。

2、你還將用寶貴的時間做哪些事情。時間很寶貴,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要做一名優秀的國小生了,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也希望小朋友們像小明一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一名能幹的孩子。

五、說本次活動亮點

1、數學活動生活化、數學活動遊戲化。幼兒的一切學習都來自於生活經驗的積累。大班幼兒的數學學習並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自主建構過程。數學活動的建構,其活動設計必須貼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2、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體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堅持師幼互動原則。整個活動創造良好的師幼互動環境,教師在活動中一直以引導者、支持者、鼓勵者的角色身份進行數學教學活動。

3、,注重個體差異性,通過幼兒自我操作實踐建構知識經驗。通過不同的操作卡,讓每位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 篇2

一、說教材

此次活動《圈裡圈外》來源於一次晨間活動套圈遊戲中,當時有兩個小朋友的圈重疊套住了同一輛小汽車,在計算兩人各自套了幾輛小汽車時,這兩位小朋友為同時套住的這輛小汽車到底應該歸誰發生了爭執。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非常具有探究價值,於是設計開展了"圈裡圈外"活動。根據幼兒思維數學的教育教學目標:大班下學期應培養幼兒尋找物體明顯和不明顯特徵進行多重分類,繼續學習交集分類,交集的概念。例如:大班主題"旅遊商品店"中有一個活動"放蘋果",旨在通過這個活動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提高幼兒的計數能力。但是僅僅通過這樣一次活動,幼兒對於自己空間的方位感和逆向邏輯思維的培養還不夠深入,於是我設計了"圈裡圈外"的數學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交集的意義。在設計本活動時,我考慮了以下幾個的要點:

1.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的思維正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萌芽狀態。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知、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所以,本次活動的環節安排是從具象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逐步過渡,層層遞進。

2.體驗數學學習對促進幼兒多元智慧和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數學學習並不僅僅是發展幼兒的數理邏輯智慧,本次活動的第三個環節"站圈樂"需要幼兒以商量、協作的方式來學習,是一種小組合作學習,正符合新《綱要》中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要求,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以此來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智慧。根據以上情況的分析,及"情感與態度"、"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三個緯度,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圈裡圈外標記圖,學會正確判斷物體在圈裡圈外的空間位置並計數。

2)會按數卡和標記圖,在圈裡圈外正確擺上物體數量,初步學習逆向思維方式。

3)積極參與遊戲活動,體驗合作活動的樂趣。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概括歸納能力、逆向思維能力和主動探索精神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新《綱要》要求:幼兒能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以及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根據這個要求,我將目標1設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重在發展幼兒表達交流資訊的能力。將目標2設為本次活動的難點。培養幼兒從不斷探究及體驗中獲得逆向思維的發展。因為逆向思維是人類思維發展過程中一種加成熟的表現;而大班幼兒的思維具有語言在前,動作在後,思維主要依靠語言進行,言語計劃行動,動作實現計劃的特點,尚處於發展過渡階段。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本次活動能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語言討論法、遊戲法、總結歸納法、遷移法、嘗試操作法。

1.語言討論法:在數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通過不斷的交流討論,加上教師的幫助歸納,使幼兒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交集的概念。培養了幼兒的表達交流的能力。

2.遊戲法:通過套圈樂、站圈樂的遊戲,高度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實行"做中學"的教學方法。體現了教育家韋鶴琴先生"活教育"的教育原側,讓兒童積極活動,主動地掌握知識,並發展智力。

3.總結歸納法:在數學活動中總結歸納法是教師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是對每個科學依據的.小結。在整個活動結束後也要為這次活動的設定的目標做歸納總結。

4.嘗試操作法: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真實地得到知識經驗。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嘗試問題。嘗試過程中幼兒的嘗試和教師的指導是互相依存、親密聯絡的。也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遷移法:在第三個環節中能運用前一環節學過的內容來探索解決眼前的問題,體現經驗遷移的過程。讓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學會遷移,掌握知識,發展抽象思維。

三、說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為了更好的開展好本次教學活動,我做了以下課前準備:

1.教具。標記圖(物體在圈裡圈外標記圖,綠圈裡綠圈外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黃圈裡黃圈外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兩圈交叉部分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綠圈裡黃圈裡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0~9磁性數字卡若干,綠色、黃色小圈共7個,綠色、黃色中圈各一個。紅圓片若干,綠色、黃色大呼啦圈各4個。

2.學具。

①看圖判斷圈裡圈外點子數量的作業單。彩旗4面。

(二)教學過程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認識標記圖——套圈樂——站圈樂——操作練習。

認識標記圖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幼兒認識物體在圈裡圈外的標記圖。教師先出示兩張標記圖,再提問"誰願意來說說它的意思?"在讓幼兒充分看懂、討論之後,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理解,最後教師做總結。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 篇3

目標:

1.理解加號、減號、等號的含義。

2.學習5以內的加法。

準備:

1.5以內加法題卡,加、減、等於符號,動物卡片圖等。

2.教室的地上畫一個圈。

過程:

1、介紹新朋友:教師出示+、-、=符號。“+”表示一個數與另一個數合起來。

教師示意:兩個幼兒分別站在教師左右兩邊,“+”表示兩個幼兒分別從教師的左右兩邊走到一起並擁抱。

“-”表示原來的總數中去掉一個數。

教師示意:原來擁抱在一起的兩個幼兒,走開一個。

“=”表示它兩邊的數量相等。

教師示意:教師的左右手分別攙著兩個幼兒。

2、學習加法:

教師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題:

——“河裡有2只小鴨,游來了只小鴨,現在河裡有幾隻小鴨?”

教師演示算式:

——“原來的2只小鴨用數字2表示;游來了一隻小鴨用數字1表示;現在河裡有幾隻小鴨?在數字2和數字1之間用+,表示這兩個數字合起來是3。

2+1=3。”

“等號兩邊的數字有什麼特點?”(兩邊的數量相等。)

以此類推,學習5以內數的加法。

3、遊戲:奇妙的口袋:

教師在教室的地上畫一個圈。

幼兒參加遊戲,看教師出示的符號,立即做出反應:

——“看到‘+’號你們趕快從外邊站到圓圈裡去;看帶‘-’號你們要從圈裡出來;看到‘=’號表示圈內圈外的人數一樣多。”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 篇4

一、說教材

1、說教材中的地位《8的組成與分解》這一課是幼兒在學習了2、3、4、5、6、7、的分解和組成和7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幼兒的好奇心較強,對新事物的探索慾望較強,由此,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年根據《新綱要》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環境中,積極地,主動地去探索各種事物,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

2、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在對教材和本班幼兒的學習情況有一定了解後,我制定出本次活動目標:

(1)學習8的分解和組成,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中兩邊數列分別是遞增、遞減的關係。讓幼兒能夠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到實踐中去。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與同伴交流的興趣。

3、說重點難點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學習8的分解和組成,難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歸納出分合式中兩邊數列的關係。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關於教法本節課屬於數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口難點,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愉悅的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結合活動室裡的環境,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為幼兒展現一環環的活動過程,引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情感投入,啟用幼兒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

2、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現在的的教學需要轉變幼兒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於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二)關於學法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在本節課中幼兒的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動,通過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遊戲,鞏固新舊知識,提高計算技能。

4、通過觀察直觀的表格,進行歸納和推理,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程式

1、律動

2、學習8的分解組成

3、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係

4、遊戲:拍手歌

5、遊戲:鞏固8以內數的組成規則,並能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

6、放音樂出教室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 篇5

一、分析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絡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為籠統的因此,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如: 8 00 入園, 3 30 離園 … 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和接受。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為:

1 .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 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識別整點、半點。

3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協助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為此,提供了幼兒人手一隻鍾,讓幼兒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之間的運轉關係。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協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藉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標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 7 00 時,提醒幼兒分針在 12 上,時針在 7 上。

四.教學準備 小兔木偶,動物鍾若干只(小老鼠、小豬、小猴、小牛、小狗等)圖片若干張,紅、黃、綠鍾各兩隻,幼兒人手一隻鍾,實物中一隻。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區域性

二)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一隻木偶小兔,以小兔開了家鐘錶點引出活動內容,然後出示食物鍾,請幼兒說說鐘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時間,人們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三)基本區域性

活動中我防止了一言談 ” 和 “ 自問自答 ” 注重幼兒主動的觀察,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

1 .讓幼兒觀察鐘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 “ 看,鐘面上有什麼?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 12 個數字是怎麼排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

2 .認識整點、半點,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本環節中,先出示了紅、黃、綠三隻鍾,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發現這三隻鐘有什麼祕密?讓幼兒觀察,比擬,最後得出分針指向 12 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 12 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接著又出示了幾隻動物鍾,讓幼兒說說幾點鐘,使幼兒所學知識馬上得以鞏固,而且通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鍾,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 2 點到 3 點分針時針是怎麼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著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3 .看圖撥時間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請幼兒看幾張照片,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運用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幼兒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於理解,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請幼兒講講自己是幾點睡覺的讓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使活動滲入了慣例習慣的培養。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 篇6

說教材

《6的分解組成》是大班的一節數學活動。幼兒園的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對周圍環境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6的分解組成》是在幼兒學習了2、3、4、5的分解組成和5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基於幼兒對數的概念不理解,所以活動中我以遊戲為主體,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自然的掌握重、難點。"

說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主導作用,我根據大班幼兒特點制定以下活動目標,分別為

1、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組成,說出6的5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陣列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記錄能力,並通過遊戲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說活動重難點

本著對《剛要》的理解和幼兒學習基礎情況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為: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組成。

難點是:幼兒能夠大膽地參與活動,並主動探索發現6的分合規律。

說活動準備為了更好地進行活動,我做了如下準備:

1、數學卡片1--6,每人一份。

2、熊貓圖案圓片,背景色一面是紅色,另一面是綠色,每人6個。

3、"撒圓片遊戲"記錄單。

說教法

本節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節課我十分重視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掌握數學知識,在活動中得到發展。通過遊戲教學使比較抽象的分合較好的融入具體實物當中,在生活中掌握數學。

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最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因此本節活動課我採用遊戲的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探索6的分解組成。

說學法

1、多種感官參與法:幼兒好動愛玩,注意集中時間短,數學課堂需要教師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使幼兒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2、在前面已經學習了2、3、4、5的分解,所以幼兒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學習新知應比較輕鬆。

3、自由討論法:在教師提出問題後,給幼兒時間和空間,進行和夥伴自由討論的機會,也培養了幼兒分享自己想法和成功的樂趣。

說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師:秋天來了,大樹媽媽寫信忙,寫給這寫給那,紅葉黃葉都寫光。

許多小動物都收到了樹媽媽的信、你們猜樹媽媽的信上寫了些什麼呀?(告訴小動物們要準備過冬)師:小動物們收到了樹媽媽的信,蓋了許多新房子,準備在新房子裡暖暖和和的度過冬天。

師:熊貓家分到了兩座房子,熊貓家一共有幾隻熊貓(和幼兒一同點數共六隻)出示"6"的數字卡。

師:6只熊貓兩座房子怎樣分,熊貓們犯了愁,不知該怎樣分,有幾種分發。請小朋友們說一說。

(二)遊戲:撒圓片,幫熊貓分家。

1、每名幼兒取6個圓片,引導幼兒玩撒圓片遊戲。

教師請小朋友把6個圓片輕輕撒在桌子上,看看有幾個是紅色的,幾個是綠色的,把不同的發現記在記錄單上。

2、幼兒操作並記錄撒圓片的不同結果。

3、將幼兒分成小組,根據記錄結果進行討論,熊貓分家一共有多少分法?以組為單位歸納總結出以數字方式表達的6的分解組合式。

4、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記錄整理。

(三)探索:觀察6的分合規律為了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聲音變化的方法進行結束部分,有利於幼兒鞏固所學知識,在自然狀態下結束本次活動。

觀察左邊是12345,右邊是54321,左邊的數越大,右邊的數越小。

教師小結:一個數可以分成兩個較小的數,一個數一個一個的減小,另一個就會一個一個地增加,合起來總數不變。

幼兒認讀:讀6的分解式(6可以分成1和5、……)

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對幼兒能力、習慣的培養,活動的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採用把數字卡和圓片投放進科學活動區域,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操作的方法進行活動延伸,幫助幼兒把本次活動中學到的知識繼續延伸。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 篇7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個能動的個體,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也強烈需要幼兒有主動性和競爭意識。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我選擇的"玩骰子"這個數學活動時,我考慮到教師們習慣於僅以幼兒認識數學,單一的合成、分解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常運用教具演示,並以此為基礎講解基本的教學概念,而實際,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的,必須通過幼兒自己主動地參與,瞭解活動過程,孩子們在先前已學習了10以內的組成,進一步學習數的加法運算,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計算能力,為了更進一步的提高他們這種能力,為進入國小做好準備。在"玩骰子"時,我注重從感知入手,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通過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玩耍過程中發現數的合成的樂趣。

因為從中班下學期開始孩子們特別喜歡玩各類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們競爭意識強,好爭不怕輸得精神時時激勵著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對書的概念薄弱,能力強的孩子帶動能力弱的孩子,讓我好感動。他們互相交流、互相配合,這次我們大班提倡了學習合作化精神,使我們班合作氛圍日日俱增。如:戶外跳長繩(孩子們排隊有序,不推不擠。)、玩貼大餅遊戲(互相協作,3~4人共同努力,獲得快樂。)、鑽圈遊戲(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現在孩子們口說出了:大班真好,玩的東西真多、幼兒園真好,朋友真多,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他們叫著跑著,彷彿我們老師也回到了童年時代,家長們也共同參與,我們大(一)班就象一個和睦的大家庭。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我班中班時期初步學習珠心算,大班上學期學習了數的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個加數和一個加數之和的運算,但個別幼兒還存在運算速度慢,容易錯的壞毛病,而且幼兒對大數字的運算也不成熟,有時也很難轉化過來,所以通過這次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這些好的運算方式與平時課間玩耍相結合,使他們能進一步提高,為入國小打好基礎。

三、目標確定: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孩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在接觸中發現,大班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玩玩,非常感興趣,還會合作著自己找朋友玩,於是我啟發他們在操作後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現玩棋學運算的樂趣。因此,根據《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他們觀察、思維、運算能力。

2、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說出相應的答數,並會一一對應擺放棋子。

3、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遊戲活動使孩子認識到數與棋類的關係。

4、通過幼兒操作、探索、親自嘗試,提到孩子們競爭意識。

目標分析:

1、能力目標,認知目標:使幼兒學會運用兩個數字進行組合運算。

2、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激發幼兒對數的運算的興趣以及大膽表現,積極交流的良好習慣。

3、發展目標:能分析問題,有一定的競爭意識。

四、教學要點:

1、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學習兩數間組成進行加法運算。

2、教學難點:本課難點是學會謙讓,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五、教法:

採用展示教具嘗試發現,綜合瞭解規律對比,帶問題自由組合,動手操作配合完成遊戲活動。

六、學法:

以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讓幼兒看看、想想、練練、玩玩,一玩為主,以親自實踐,積極動腦,動手來學習新知識。按照心理常識,幼兒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v,就能自覺地排除內外主客觀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把學習當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課通過各類棋子進行操作,來感知加法運算;然後通過數的組成來理解得數;最後通過練習,讓學有餘力的幼兒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嚐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大班數學活動《玩骰子》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他們觀察、思維、運算能力。

2、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說出相應的答數,並會一一對應擺放棋子。

3、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遊戲活動使孩子認識到數與棋類的關係。

4、通過幼兒操作、探索、親自嘗試,提到孩子們競爭意識。

教學準備:

大骰子兩個、五角星若干、各類遊戲棋若干、小骰子若干。

教學過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東西?(小骰子)你在哪見過?

2、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有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玩骰子。

1、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麼看的?(看骰子應該看最上面)。

2、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和在一起數出來)。

3、老師示範寫出合成式,並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45=9

4、瞭解合成式的概念,請一個小朋友來像老師一樣擲骰子,二位小朋友上來書寫合成式,大家檢查他寫的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勵一顆五角星。

5、自由組合,分四組合作擲骰子和記錄合成式,教師巡迴指導。完成後,交是把它貼在黑板上讓全體孩子們檢查書寫是否正確。並用五角星做以鼓勵。

三、玩棋子。

1、今天,我們學會了兩個骰子來算數,本領真大,每組還獲得了五角星,為小組爭光,現在我們大家是使用這種特殊的方法來玩棋子好嗎?

2、想想用這種特殊方法玩棋子有什麼優點嗎?(棋子可以做快些、平時下課時可以多走幾次棋、學會了算數)。

3、說說遊戲規則:按先後順序走,合起來是數字6了就可以多拋一次多玩一次,誰先到終點誰就是贏家,還可以獲得一顆星--

4、幼兒遊戲,合作互相參與,教師給於一定的指導。

5、結束。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作為幼兒大班的學習內容——排序。排序這部分知識已經安排學習過大小、粗細的教學內容,在這基礎上再繼續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教材要求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進行自主發現其規律特徵。I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為:1)過操作活動,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繼續排序。2)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感受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為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懂得發現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會畫出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

二、說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活動中通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的士製作過程。

三、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思路意圖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在幼兒學習按大小、精細的規律特徵排序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境為主線、活動為梳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小品表演”、“觀察圖形”、“動手畫圖”、“製作頭飾”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於發現與眾不同的現象。

(二)、教學方案

1、以淡話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小品表演)

2、學習發現有規律的排序。(1)引導幼兒學習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出示範例圖: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案的排序規律。(2)完成的排序掛圖,與幼兒一起尋找掛圖中的排序規律。(3)幼兒動手操作,按順序有規律進行繼續排序,教師觀察、指導。

3、製作頭飾(1)提供材料,讓幼兒為自己設計一個頭飾,要求幼兒要按一定順序有規律的排序。(2)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和別人做的不一樣。

4、活動延伸,讓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排序。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匯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且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的現實起點,直接了出示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的掛圖,然後讓幼兒觀察尋找圖中的規律,順著幼兒的“學”來“導”,在“導”中讓幼兒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圖形,建立知識表象使幼兒得到啟迪,悟到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相信課堂能夠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舞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課中我設計“製作頭飾”,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體驗和鞏固,一定會加深幼兒對排序的認識,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會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 篇9

目標:

1.複習10的分解

2.進一步理解5以內各數加減含義

3.發展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義與能力,體驗成功的愉悅

準備:數字胸飾,泡沫板,式題拼圖,紙箱

過程:

一、談話引出

今天,王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不知如何來拼搭機器人,你們可以幫我一下嗎?不過拼搭機器人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任務,需要與人共同合作,在拼搭機器人之前,我們還需要學許多本領,每學到一種本領就貼上一個標記。

二、尋找合作伙伴

講解遊戲方法

教師出示數字卡10,根據自己胸飾上的數字去尋找合作伙伴,要求合起來是10。例:2和8,3和7。

三、智拼泡沫板(2人合作)

教師講解玩法(5以內加法)

根據泡沫板上圖片的意義找出相應的式題拼起來

四、智力大沖浪(4人合作)

講解:根據底板上圖片的意義找出相應的式題。(5以內減法)

五、巧拼機器人(4人合作)

講解:"機器人"材料,由頭,身體,兩隻手,兩條腿組成。拼接時,按頭部上的數字找出相應的有算式圖形,拼成機器人,看哪組拼得又快又對。《巧拼機器人》說課

設計意圖:

近段時間來,我班的孩子們對拼圖很感興趣,這源自於主題活動"愛我中華"中的拼中國地圖而來。我想何不把數學活動體現在拼圖中呢?讓孩子們在玩中得到知識可能比較容易接受。於是,我就設計了《巧拼機器人》這個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綱要》中指出:遊戲時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兒園各種活動的基本。我們都做到"玩是孩子的天性",因為玩是一種沒有負擔的,愉快的活動,在玩中既能滿足幼兒對周圍現實世界探索與認識的特殊需要,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因此,我把原本枯燥的說教數學活動充分運用各種遊戲手段,設定遊戲場景,提供遊戲材料,採用遊戲情景,使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得以瞭解,掌握知識。在遊戲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探索精神,促進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隨著現代社會對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良好的合作意識與能力是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的基本條件之一,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特別注意培養幼兒與人交往,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如"尋找合作伙伴"就是與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第二,三個遊戲活動中就強調如何與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引導孩子們怎樣做才可以做得根豪根塊。總之,整個活動都讓幼兒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強調團隊的合作精神。

2。說活動目標

目標有3個:第一。複習10的分解

第二。進一步理解5以內各數加減的含義。

第三。發展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與能力,體驗成功的愉悅。(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要)

3.說教材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發展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體驗成功的愉悅,整個活動自始自終圍繞著這個目標一點一點突破重點。從活動的一開始,老師的談話引出,就讓幼兒瞭解遊戲任務,使幼兒有了最初的合作意識(需要與人共同合作),然後通過"10"的分解來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這時就培養了幼兒與人交往的意識。接著遊戲二,"智拼泡沫板",遊戲三"智力大沖浪"都需要與同伴合作,協商共同解決問題。其中"智力大沖浪"學習5以內的減法為本次活動的難點,雖然本班幼兒在珠心算方面已經學過10以內的減法,但對減法的含義是不理解的。因此,我在設計時考慮孩子對拼圖較感興趣,藉助拼七巧板的方法,讓孩子去理解減法題意,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最後一個環節"巧拼機器人"孩子的思維從圖片到符號,也就是說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給你一個答案可以列出不同的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孩子思維的積極性。怎樣拼搭機器人?是平面的好還是立體的好?這都考驗了幼兒的合作,協商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活動準備

這個活動我為幼兒準備的都是一些操作材料,數字胸飾,泡沫板,式題拼圖,紙箱。

三.說教法

講解示範法

四.說活動流程

1.活動以談話的形式,遊戲的口吻引出,使幼兒瞭解這次遊戲活動的目的。"巧拼機器人"方式,與同伴合作完成。

2.尋找合作伙伴

通過遊戲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來複習10的分解,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合作伙伴是誰,而且幼兒間相互檢查,我們兩人合起來是不是10。

3.智拼泡沫板

這第三個環節是在第二個環節的基礎上讓幼兒知道有了合作伙伴該如何合作來完成遊戲,兩名合作伙伴先要看懂泡沫板上的意圖,再根據題意來選擇另一塊泡沫板上的式題,反過來也根據式題來選擇圖意。這一遊戲考慮孩子已有認讀加法式題的經驗和能看懂簡單圖畫的認知水平,採用圖片式題找朋友的活動,建立具體事物與抽象的式題之間的聯絡,促進幼兒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如:樹上有兩隻小鳥,又飛來了兩隻.......幼兒在尋找的過程中就是把用數字符號組合成的抽象題-----直觀的具體化的內容。多次尋找圖片式樣配對的過程就是對加法意義的逐步理解過程,擯棄了傳統教育的弊病,就像會算32=5,但不理解是什麼意義。

第四個環節也就是5以內的各數的減法。

孩子學習減法比加法難些,也體現在意義上的理解。所以,同樣採用圖片式題找朋友,配對活動來寓教於樂中,而且在設計圖片上,我更加註意內容的簡潔明瞭,讓孩子們易於接受。這樣,幼兒的興趣就更加濃厚了。

最後一個環節,是以數為單位,把答數是該式題找出來。如:把答數是6的題目讓孩子們找出來。這樣孩子們必須在眾式題中搜索,最後整個機器人就完整地拼搭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