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1.35W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說課稿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說課稿

一、教材目標

1. 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浙教版八年級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講讀課文,是學生進入國中階段初次接觸小說閱讀。新《語文課程標準》認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依據此標準,通過本課教材的學習,應教會學生體會小說描寫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在本單元中,本課教材應完成的目標是:使學生了解小說中外貌描寫和行動描寫的特點和作用,提高閱讀、欣賞小說的能力;同時,學習這兩種描寫方法,訓練記述人物的能力。針對以上分析,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 教學目標

① 瞭解《水滸》的時代背景和作者。

② 理解兩種描寫方法對錶現小說人物的性格特點的作用。

3. 教學重點、難點

① 本課教材後半部分(10——21段)是重點。

② 魯達三拳打死鎮關西這部分是難點。

二、教法闡釋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課程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根據本課教材篇幅長,難度大的特點需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按照小說特點(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簡要複述故事情節,尤其是對課文前半部分(1——9段)在檢查時要祥於“前因”,將前半部分的內容理清;略於“後果”,因後半部分還要深入學習。

處理好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小說中的難點,教師需要做適當的講述;重點部分,易於理解,側重引導學生思考,以學生分析為主;小說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教師應把啟發與講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三、學法指導

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歷來是一對矛盾。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是為了以後的不教,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根據新《語文課程標準》,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教材的特點,重要的`是通過分析人物的行動,培養學生篩選重要資訊、歸納思維的能力。通過體現學生認知主體的作用,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參與意識,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四、教學程式

1. 匯入新課

播放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主題歌。

同學們對這首歌都非常熟悉,那麼你們知道這部連續劇是取材於我國的哪部古典名著嗎?(明確:《水滸》)教師板書《水滸》。請同學介紹這部名著。(明確: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描寫農民革命鬥爭的著名章回體小說)《水滸》這部著作塑造了許多搖曳生姿的人物形象,你們最喜歡哪個人物?(林沖、武松、魯智深)順勢匯入魯智深。你們都知道關於花和尚魯智深的哪些英雄故事?(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順勢匯入,我們一起來學習其中的一段故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板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設計意圖:通過同學們熟悉的《水滸傳》主題歌,順勢引入《水滸》,並介紹;另外,觸擊學生的敏感點,通過學生講述梁山好漢的英雄故事,感受梁山英雄的俠義精神,再順勢匯入教材。)

2. 整體感知課文

根據課前預習,會按照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複述故事情節。

(設計意圖:掃清語言障礙,把握全文脈絡線索和基本內容,理清作品結構,初步瞭解作者的意圖。)

3. 對教材深入分析

問題一:魯達見到鄭屠後,是不是上去就是三拳?為了拳打鎮關西,魯達是怎樣“消遣”鄭屠的?

問題二:魯達“消遣”鄭屠的目的何在?這表現了魯達具有怎樣的鮮明性格?

(設計意圖:這部分是重點,但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思考後,獨立解決問題,所以,只需設計幾個恰當的問題是可以解決這部分重點內容的。)

問題三:本文描寫魯達的方法,突出的是行動描寫,對其行動的描寫,又集中在“三拳”的描寫上,請同學畫出精彩語句,分析三拳的描寫角度是否一致?這樣描寫有何好處?

行動描寫 比喻 人物性格

第一拳 鼻子 油醬鋪(味覺)

第二拳 眼眶際眉梢 彩帛鋪(視覺) 疾惡如仇

第三拳 太陽穴 水陸道場(聽覺)

問題四:“疾惡如仇”是否是魯達性格的全部?

問題五:文章對反面人物的描寫也很生動,試分析鄭屠人物性格。

(設計意圖:人物的性格通常是由行動來表現的,所以重在分析“三拳”,歸結出人物性格。問題四、五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分析問題。)

問題六:魯達為什麼不把鄭屠扭送到衙門裡,交給官府去處理?

(設計意圖:感受封建社會的黑暗,並叫學生懂得在我們的法制社會,政府是為民做主的政府,適時進行法制觀念的教育。)

五、教後感想

課上,有學生問我,所謂的梁山好漢,大都是“殺人放火”之徒,又怎麼能稱之為英雄呢?的確如此,現今的學生都生活在法制昌明的社會,自然體會不到封建社會的黑暗,所以,才有了問題六的設計。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探索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我們的教育者經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問自己,只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就足夠了嗎?事實上,學生的能力的培養還是需要一個鍛鍊的舞臺,所以,授人以漁還要授人以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