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藥說課稿範文「推薦」

才智咖 人氣:2.8W

《藥》是一篇具有強烈時代意義的小說,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介紹高中語文說課稿範文《藥》,希望能幫到大家!

高中語文藥說課稿範文「推薦」

高中語文說課稿範文《藥》【1】

一、說教材

《藥》是一篇具有強烈時代意義的小說,作者魯迅以辛亥革命為背景,描寫了幹革命者夏瑜的鮮血這被當成了平民華老栓為兒子治病的“藥”這一發人深省的典型事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利用鋼刀鎮壓革命和利用“軟刀”愚弄人民的反動本質,表現了群眾的愚昧和辛亥革命嚴重脫離群眾的弱點。這篇小說主題深刻,人物形象鮮明,情節安排精巧,環境描寫典型,既是魯迅短篇小說的代表,更是作為小說教材的典範。編者把它放在教材小說單元的第一篇對於教會學生如何讀懂小說,如何欣賞小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說目標

教學《藥》這篇小說必須實現以下三方面的目標:一是知識目標,職高學生在本學期第一次接觸小說這種文學樣式,要求學生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比如小說的三要素;識記有關文學常識,比如作家作品;積累字詞。二是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欣賞小說的能力,通過分析主人公的言行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小說的主題。三是情感目標,體會作者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對作品中人物的複雜感情。

三、說重點、難點

《藥》是一篇揭露封建統治者鎮壓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動本質的小說。重點確立在對這個雙手沾滿了革命者鮮血的劊子手康大叔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上。作者通過對康大叔的肖像、語言、動作的個性化描寫,充分表現了康大叔凶狠、殘暴、貪婪、無恥的性格特徵。醜陋的外衣裡包裹著一個醜惡的靈魂,通過人物的性格認識他所代表的階級的反動本質。教讀本文的難點是作者對作品中人物的複雜情感態度。小說描寫了一群人,是一幅社會眾生相,作者對這些人物的情感態度是不相同的,這跟他所持的立場密切相關,他對當時的社會的認識是入木三分的。作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站到了鬥爭的最前線,用他那支犀利的筆同舊的勢力作不妥協的鬥爭。“橫眉冷對千夫指”,作者在《〈吶喊〉自序》中說,“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突破難點的方法是分析比較法,通過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來比較他們性格的異同,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之前,要求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職高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閱讀能力較弱,沒有課前預習,會浪費很多課堂教學時間,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完成以下任務:利用校園網瞭解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瞭解作家生活時代的特徵,利用工具書識記文字的字詞並積累部分詞語,瞭解小說的中心事件和主要人物,在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並寫出你的猜想。在課堂教學中不必面面俱到,可採用長文短教的辦法,檢查學生預習後,交流一下學習心得,師生之間共同解答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疑難,然後就抓住重點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突破難點,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就整篇小說而言,作者的情感態度是帶有強烈的批判性的,“恨”是作者的基本態度,但是作者對不同的人物恨是不同的,對康大叔是一種階級仇恨,是憎恨;對華老栓等社會平民是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怨恨,對革命者是一種帶著悲哀的惋恨。小說的主題也能夠通過作者對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態度表現出來。課後,要求學生完成練習,說說以“藥”為題的含義。

高中語文說課稿範文《藥》【2】

一、教材分析

這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小說。本單元是小說單元,著重培養學生欣賞現當代小說的能力,欣賞的重點是小說的主題、結構和人物性格及描寫技巧。

魯迅小說以扶植國民、療救中華為目的,在上個世紀的煙火中完美地體現了政治和藝術的結合,因此要把握它們的主題就不得不聯絡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家的創作意圖,並從感受小說的藝術形象出發進行具體的分析。落實到《藥》這篇小說,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一是主題的深刻性。辛亥革命的志士被殺,他的血卻成了愚昧國民用來醫治癆病的藥引;二是雙線結構中的人物塑造。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華老栓盲目迷信人血饅頭的愚昧,透過血淋淋的饅頭我們看到的是在看客圍觀中的`革命志士的無辜被害。

二、教學方向

據此,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在於探討小說主題的深刻性。而要理解小說主題的深刻性,既要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又要聯絡作者的創作的意圖,還要結合雙線情節中人物的比照描寫。

三、教法和學法指導

學生合作討論,小組代表發言;

教師適當點撥,指導總結;

四、教學過程

因此,安排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如下:

(一)朗讀

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在第一時間內獲得對小說的感性認識。

(二)領會主題

這一階段只是在學生感性認識上的初步鑑賞。

我想,任何原始的、最初的狀態可能比較粗糙比較稚嫩但卻是最新鮮最珍貴的思維火花,這往往是創造性思維的開始。

可以設計成這樣的提問:

“閱讀完這篇課文大家覺得是悲劇還是喜劇?”明確:“悲劇。”

“那麼悲劇的‘悲’體現在哪兒呢?”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以人物為立足點按照不同人物就有不同主題說大膽地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見解。比方:

“表現了華氏夫婦對兒子的愛,儘管可能是錯愛”;

“表現茶客們的冷漠,不僅不對夏瑜的死表示同情反而認為他宣傳革命是‘發了瘋了’”;

“反映了夏瑜的善良和迂腐,竟勸起牢頭阿義‘造反’”;

“表現了康大叔的野蠻凶殘,見錢眼開,發死人財”;

……

通過這種開放的自由的討論發言,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地發揮。

(三)教師總結。提供背景,啟發學生通過課題《藥》理解文章主題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給予積極的評價和鼓勵,出示本文的背景:

1、本文寫於1919年4月25日,同年5月發表於《新青年》上,後收入《吶喊》文集中。

2、它是以1907年秋瑾被害事件為背景的。

提問:那麼這在課文中有反映嗎?

生答:有,夏瑜就是秋瑾的化身。

學生雖然已有所認識但可能對這兩者的聯絡還不是很明瞭,因而教師在這個時候可以適當提示:“夏”和“秋”都是季節名詞;“瑜”和“瑾”都是美玉。魯迅這樣安排不能不說沒有用意。

3、辛亥革命之前之後,資產階級進行了無數次的武裝革命,但是由於中國幾千年封建統治使廣大民眾在思想上麻木、愚昧、不覺醒,民主革命得不到響應,革命總是陷於失敗。在這樣黑沉沉的暗夜中,魯迅“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寂寞裡賓士的猛士,使他們不憚於前驅”《吶喊•自序》。秋瑾烈士的被害,魯迅更感到“提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的必要,魯迅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創作了《藥》。

總結:好,現在讓我們來看到底魯迅先生要通過《藥》來反映什麼問題呢?同學們來看這個標題:藥

設計提問:“藥”是什麼?這個“藥”和誰有最直接的關係?

生答:“藥”就是人血饅頭。華小栓。

教師點撥:不錯。但是華小栓只是個被動的角色,他的意志是由一家之主華老栓決定的,所以我們可以認為“藥”首先和華老栓華家有關。同學們再想想,這個人血饅頭其實就是誰的化身呢?

生答:夏瑜。

教師:很好。這樣“藥”這個題目就和兩個家庭聯絡起來了。華家和夏家。華老栓一心想治好小栓的癆病(肺結核),不惜掏出家底給小栓買來人血饅頭,結果卻治死了兒子(語速放慢,示意學生在課本上找出相關的描述)——在這個事件中,確實表現了華氏父母對兒子的親子之愛,但是讓我們震撼的僅僅是這個麼?

指名持此觀點的學生答:“好像不是。小栓的死更讓我覺得震驚。而且我想如果早去看醫生也許有得救。是他們的父母不懂,愚昧無知才導致了兒子的死亡。”

教師:請坐。答得非常好。這個“藥”就是華家的不幸。我們再來看夏家這一支。夏瑜作為一個資產階級革命者為革命也就是為民眾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他的鮮血卻被革命救治的物件華老栓他們給吃了。這也是夏瑜的不幸。那麼華家的不幸和夏家的不幸就是——

生齊答:華夏的不幸!

教師:華夏就是中國,華夏的不幸就是中國的不幸!那麼,我開頭的問題“這個悲劇”到底是誰的悲劇就應該昭然若揭了。

生齊答:中國的悲劇!

以上是我對主題進行的相關引導。接下去是對主題的書面總結,由學生回答和我的板書集體完成。

華家不幸:群眾的愚昧無知、冷漠

夏家不幸:革命者不被理解的孤獨和悲哀

(可以提問:這些悲哀僅僅是他們個體的行為嗎?下節課我們將就這個問題再做討論)

(四)佈置作業:

1、以課文中的主要人物為原型寫一篇人物漫畫

2、閱讀魯迅相關小說,如《阿Q正傳》

(五)板書設計

華家不幸:群眾愚昧無知、冷漠

夏家不幸:革命者的悲哀

五、結束語

接下去兩節課將學習小說情節、感受人物形象。需要注意的是,魯迅作品中一貫出現的“看客”的形象,將由此帶領學生去品味魯迅作品批判國民劣根性的主題和魯迅作品的民族性。

好,我的課就說到這兒了。

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