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高中說課稿5篇

才智咖 人氣:4.58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高中說課稿5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精神,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本課以認知規律、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為理論依據,通過教師講解引導,學生體驗,師生共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強調學生的運動體驗、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學生運動的愉快感。從而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1.複習軟式排球正面雙手墊球。2.學習軟式排球正面上手雙手傳球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90%以上的學生對軟式排球正面上手傳球技術建立較深的概念,基本懂得正面上手傳球技術的具體做法和技術要領,激發學生對軟式排球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意識。

2.技能目標:通過軟式排球教學,使90%以上的學生做到在額前上方位置傳球,80%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傳球的手型,70%以上同學能較協調的運用全身力量將球穩定傳出。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思考的自學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合作能力,培養團隊精神。

四、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排球運動的正面雙手上手傳球技術,傳球技術是排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能力發揮及進攻的核心,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也是高中排球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也是進攻的開始,傳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配合的質量。因此,本課著重學習傳球技術中的傳球手型、觸球部位和手指手腕的緩衝控制,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五、學情分析:

本次課教學物件為高二學生,學生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同學怕自己動作做不好而難看,練習時可能出現比較被動,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技術特點安排練習,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利用高中生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自學能力,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採用多種練習方式,提高學生積極性,發掘學生的潛力,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六、教學重難點

重點:傳球手型、擊球點、手指彈力及身體協呼叫力。

難點:正確運用手型和指、腕、臂等身體協呼叫力。

七、教學方法

講解示範法:講解、示範幫助學生建立完整、正確的動作概念,並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合作學習:在練習中,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探討、評價,讓學生掌握動作;

遊戲比賽法:充分利用遊戲比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身心準備

1.課堂常規: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檢查服裝,教師宣佈課的目標和課的內容及課的要求。要求學生做到集隊快、齊、靜,精神飽滿。

2.遊戲熱身:通過遊戲方法提高學生積極性,同時達到熱身目的。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

(一)鞏固複習,提高興趣

利用遊戲的方式複習墊球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匯入新課,學習新知。

提問:在排球比賽中,哪個位置隊員起關鍵作用?引出傳球的作用。

(三)嘗試練習,體會動作。

1.教師講解示範動作。

2.原地做正面雙手傳球的徒手練習。體會正確的傳球動作和擊球點。

要求:學生想練結合,並注意觀察他人動作,互相提醒和糾正。

(四)合作學習,提高技能。

1.原地模仿練習:兩人一組,一人做好傳球的手型持球於臉前上方,另一人用手扶住球,持球者以傳球動作向前上方伸展,體會身體和手臂的協呼叫力。

2.兩人一組,一人自傳,自傳高度為離手一米左右,體會正確的擊球手型與手指手腕控制球的動作。同伴糾正動作,練習幾次交換。

3.一拋一傳。 二人相隔3到4米,一人丟擲帶一定弧度的球,另一人傳球給拋球的人。著重體會全身協調有力。

4.嘗試兩人對傳,提高每人的控球能力。

(五)展示成果,評價學習

由自願者或被推選者給大家展示學習成果。大家進行討論評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第三部分:恢復身心

採用男女生各圍成一圈,前後站立,幫前面的同學放鬆的方法,同時提倡大家在生活可以幫自己的父母按摩放鬆。另外,師生交流學習心得,讓學生自己體會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到什麼,悟出什麼道理,最後教師作出以表揚鼓勵為主的評價。安排課後練習,回收器材,宣佈下課。

九、場地器材

1.場地:排球場二個

2.器材:排球25只

十、教學效果

預計:平均心率為100-115次/分,最高心率約為120次/分,運動密度約35-40%,運動負荷中。

課後反思:本次課學生練習積極性很高,都能積極參與鍛鍊,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生知道正確的傳球姿勢,能嘗試用傳球動作進行練習,但是練習的效果不好,用力順序和方法有待提高,全身協呼叫力把握不好,有待進一步加強練習。

指導教師評語:課堂設計很好,學生組織比較到位,器材利用和相互配合練習安排比較合理,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解決,主要問題是學生練習用力方法不當,教師應多示範,講解要領,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技術動作。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為高二哲學第四課的第一框,承擔著與第二、第三課銜接的任務,是第二課和第三課所學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個辯證法知識的最後總結,因此,從理論上講,該部分內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於本節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法論意義,對於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內容結構:

本框是按照什麼是內外-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內外因是任何起到這樣的作用的邏輯組織教材的。

(三)教學目標

國家教育部頒佈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中,把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定性為相互關聯的三個層次,即知識、能力和覺悟。根據這一精神和本節課的具體內容,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針對學生學習哲學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為了落實雙基我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目標有)識記兩個基本概念:內因、外因。

理解一條基本原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掌握一種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分析問題。

2、 能力目標:(新課標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注重探究學習,結合本課實際,我著重培養學生的)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會"和"用".

3、覺悟目標:

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自身實際,學生成長中的內外因問題,主觀努力與外部環境問題,順境逆境問題等。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覺悟。

(四)教學重點

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立為本節課的重點,是因為搞好這一問題的教學,不僅可以為下一框,更重要的是為下冊的教學奠定基礎;它既是這一節課中所學內容的落腳點,也是培養學生覺悟的出發點,放在整個的哲學中,它也是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原理之一;從學以致用,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來看,這一原理是對學生影響極大的基本觀點。所以必須作為重點來處理。

(五)教學難點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定為教學難點,是因為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在理解這一問題時可能會存在許多的疑點,特別是人生前途命運的具體問題,疑點就更多。如果不突破這一難點,下一框關於正確對待主觀努力與外部環境的關係,正確對待機遇等問題的教學,就比較難取得實際教育效果。

二、 學生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總體上看,正處於急劇發展、變化和成熟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不成熟且在變化,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獲得較好的統一。不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就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難以從理性的高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三、教法

根據新課標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的建設,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我從學生身邊是事例入手通過設計提問,創造氛圍,啟迪思維,層層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和歸納,運用各種具體形象的材料將抽象的哲學原理通過多媒體課件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四、學法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俗話說: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作為一堂成功的教學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並熟練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學法指導中我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理論聯絡實際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能從生活中感悟哲理,又會用哲理指導生活。

思維訓練法——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

五、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我首先榮幸邀請到衢州三中的一位老教師來到班級給學生簡單介紹三中發展史。以此來匯入。我認為這樣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來匯入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哲學從生活中來這一新課程理念。

2、講述新課

(1)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老教師介紹完後,我緊接著問:我們衢州三中是在不斷髮展的,那麼三中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呢?這裡我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得出許多原因,這樣也可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髮言後我作適當的記錄,並作相應的補充(教學、內部管理、區政府等)。然後我讓學生區分哪些屬於內部原因哪些屬於外部原因。以此自然得出內因外因的概念和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

在此基礎上我跟蹤提問:內外因共同推動事物的發展,那它們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相同嗎?這樣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繼續以三中的發展為例,並設定幾個問題:學校是什麼樣性質的單位,它是朝什麼方向發展的?為什麼學校會有這樣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這樣層層設問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了讓學生能夠順利回答,我給學生舉了個企業的例子,並分析企業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通過這樣的示範,讓學生舉一反三同樣來說明學校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從而讓學生得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又順利突破了本框題的重點之一。

(3)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

在學生討論過的基礎上,我提出凝問,三中的要進一步發展除了教與學等內因,其他的一些外因又起什麼作用呢?為了引導學生思考,我提示,三中的發展能離開區委區政府、區文教局等的支援嗎?從而讓學生得出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因為這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內容,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確這個"條件"的含義,作為學生幫助者的教師,我為學生準備了一則材料"桔生於淮南則為桔,生於淮北則為枳",並附以地圖說明,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淮南淮北不同的氣候條件,以及這些氣候條件對橘子生長的作用,淮南氣候條件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大又甜;淮北氣候不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小又酸。從而得出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著加速或者延緩的作用。我認為這樣通過和地理知識的結合讓學生來分析外因的作用,既體現了學生主體性地位,又體現了文科綜合的特點,並以此突破本節課的又一重點。

(4)外因是通過內因的來起作用的

明確了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後,此時學生也還是停留在知其然,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既不知道外因是如何起作用的,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為此我為學生選擇了一副漫畫:一個人想跳崖,但是又不敢跳,後來獅子的出現,這個人就跳過去。我讓學生分析為什麼剛開始在猶豫,後來又為什麼跳過去了。說明外因是如何其作用的。學生分析後我總結:想條和不敢跳是內因的兩個方面,開始時想跳這方面小於不敢跳,因此這個人處在猶豫階段,既沒跳;當他後面出現了一頭獅子,既外因,獅子的出現加強了想跳這一方面,從而使想跳大於不想跳,於是這個人一躍而起。從而得出:外因是通過加強或削弱內部矛盾一方面的力量,使得內部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從而推動事物變化發展的。

這樣通過漫畫材料的分析既形象又直觀且有趣味性,使學生學的快,達到輕鬆學習愉快學習的目的。而本節課難點也突破了。

至此課的內容上完,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也為了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我準備了一個思考題:讓學生從內外因角度來談談神舟六號成功發射的原因。學生討論發言後,我進行總結。

3、課堂小結

我用課件展示內容框架,總說分說一目瞭然。這樣可以從整體上掌握本框內容

五、作業

為了培養學生運用哲學原理來指導生活,我為學生設計的課後作業是:通過分析上次階段性考試成敗的原因,談談如何為下次階段性考試作準備。這樣也體現了生活中的哲學這一理念。

六、板書設計

整堂課的板書,主要內容由課件展示,板書主要用於記錄學生討論的結果。

高中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參加這次說課大賽,藉此機會與老師們共同交流國中資訊科技教材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計算機硬體系統》。下面我就從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難點與重點、教法與學法、教學程式設計、教學反思幾個方面進行簡單地闡述。

一、 說教材

教材內容及物件分析

《計算機硬體系統》是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本課主要介紹計算機硬體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的發展概況、計算機硬體系統的組成及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學生在以前的上機操作中對計算機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他們認識了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行硬體裝置,還學習了Windows XP作業系統。但是學生對計算機的發展及計算機的硬體認識還不是很清晰。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將進一步瞭解計算機硬體知識,學生進一步瞭解計算機主機的外觀及內部組成與儲存裝置及輸入、輸出裝置。

國中生對電腦的好奇心很強,並且對電腦這門課有很大的興趣。但由於以往只注重軟體的應用,對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卻不十分了解。因此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及如何區分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就成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觀察多發現問題,多與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發現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

設定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內容與學生特點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2、過程與方法目標3、情感與價值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觀察實物及動手實踐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硬體系統有直觀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 概念和實物的對接。

(2)、通過觀看光碟,培養學生獲取資訊、加工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綜合素養。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分組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競賽分組答題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和概括表達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協作和競賽研究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競爭參與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我校多為農村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瞭解不多,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計算機硬體裝置的組成及各部件的名稱與實物的對應;難點設定為:主機中各部件的名稱及作用。

二、說教法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滿足不同認知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資源學習法、創設直觀的實物情境法、帶著問題學習的任務驅動法和自由討論學習的分層教學法及最後評分所採用的競爭激勵法。

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實踐操作、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綜合素養。

媒體手段

1、多媒體課件教學

2、教材光碟

3、教學演示

三、說教學程式設計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趣味匯入課題。 (5分鐘)

(二)出示教學目標,引導探究新知。(10分鐘)

(三)學生自主學習,展示學習結果,分組評分。(20分鐘)

(四)分組討論 ,做課後自我檢測題。 ( 5 分鐘 )

(五)總結歸納(5分鐘 )

(一)、創設情境,趣味匯入課題。

計算機的硬體就像人的大腦一樣,沒有了大腦,人就沒有了思維。所以說硬體提供了軟體執行的環境,沒有了硬體軟體程式將無法執行。從媒體學的角度講,計算機是人腦的延伸,它具備人腦的功能,在某方面比人腦在功能更強大。在計算機已經應用到各個領域的今天,計算機的強大功能是靠什麼硬體支援的呢?引導學生聯想與思考。

(二)出示教學目標,引導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了解這節課的學習目的,並給學生展示教學目標。為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激發他們本課的學習興趣,我這節課安排在電腦室裡,讓學生們直觀感受計算機的組成。學生了電腦的組成與名稱後,再主要了解主機的構成。讓學生分組拆機,說出所認識的機箱裡部件名稱。

在此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儘快進入本節課的主題:計算機硬體。這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的接受任務,從而樂學,然後讓學生按照教學目標結合教材自主地學習。

(三) 學生自主學習,展示學習結果,分組評分

讓學生自學教材,瞭解書中的理論知識,然後分組展示自學的結果。為了培養學生們的競爭意識,檢驗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完成的效果,在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分組競賽的方式,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兩種。並且給各小組計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們在競爭與合作中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四)分組討論 ,做課後自我檢測題。

為了充分實現分層次教學,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給學生5分鐘左右的時間做課後的自我檢測題。在這一環節中通過知識的回顧、體驗、收穫,自主參與,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個新層次。

(五)、總結歸納

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讓學生找出本節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然後請同學們說出自已在本節課的收穫。最後我對本節課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做以簡單的總結,並鼓勵學生全面發展,更好的學習資訊科技課。

第六部分、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有3個特點。

第一、教學流程設計上符合認知規律。

我採用先介紹主機然後引出外設這一順序,使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動手操作。

通過參與,學生對計算機的硬體特別是主機部分的裝置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第三、分組競賽答題,體現分層次教學。

通過提問解決了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在競爭中合作意識,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瞭解自傳的語體特徵。

2. 學習運用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格特點的寫法。

3. 體會母愛的偉大,感受作者對母親無限的懷念之情。

二. 教學重點、

難點: 1.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能說出文章寫了幾件事來刻畫母親,歸納出母親的性格特點。

2. 品味具體語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體詞語在文中的作用。

三. 教學安排:2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從古到今,都有很多關於母親的作品,歌曲詩詞等。讓學生回憶有關母親題材的作品。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位母親,對別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對自己的孩子卻十分嚴厲,有時鞭打孩子時,還不允許孩子哭出聲音來,對這樣的母親,他的孩子會怎樣評價她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

整體感知: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2.“嚴”表現在哪些方面?“慈”又表現在什麼地方?(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並概括)

明確:嚴(1)學習方面(第5段)(2)做人方面(第6.7段)慈 (第7段,用舌頭舔我的眼翳)

3.文章除了些母親對“我”的管教之外,還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麼品性?

明確:

a.如何在除夕之夜對付敗家子大哥的債主,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b.受了兩個嫂子的氣,她只忍耐著,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 c.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說,寫了母親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我的管教;二是作為當家的後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的人格侮辱。通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慈母嚴父,對我諄諄教誨;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活。 (通過具體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的品格特徵。) 合作探究:課文標題是“我的母親”,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親(學生齊讀課文第一部分,分組討論:1.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小結:枯燥無味、沒有樂趣,不快樂,傳統教育方式約束了我的發展。

2. 作者為什麼要用大量的筆墨寫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這對母親的形象塑造有什麼幫助?

明確:這些段落寫作者的性格特點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寫出自己童年的愛好、快樂,另一方面也寫出兒童好玩的天性;既寫出童年的單調和失落,也寫出環境與教育對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總的來說,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書之外,是貧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母親給我的一點做人的訓練和教誨,這不僅珍貴,讓我永銘於心,而且與文末相呼應。

3. 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麼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她與家人相處有哪些特殊的困難?

明確:在文中,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較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這看似遊離“母親是我的恩師”的主旨,其實不然。我們常說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這主要不是體現在母親如何訓導上,而是更多地體現在母親平時怎樣待人接物對自己的影響上。因此,可以說,寫母親如何與家人相處的情形,是寫她以身示範對我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也就是不僅寫了母親對我的.言教,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

重點探討:1.朗讀最後一段,母親對我的影響是怎樣的?作者想起母親時,有著怎樣的感情?

明確:學生討論,好脾氣、能寬容人、體諒人。感謝母親。(插入胡適簡介,引導學生從“混、如果、一絲一毫、一點點”等詞思考)

2.文章主要寫母親,卻寫了大哥,大嫂,二嫂,五叔等人,他們對母親的品格呈現有什麼作用?

品味語言:文章寫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抒情的語句,那種感情是如何體現的?

文章中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母親的愛戴、感激之情,這種感情表現在樸實的語言之中。對文章採用這種樸實的語言,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首先,文章質樸、真切的敘述語言和自然流暢的結構與作者真摯、發自內心的情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憶童年往事的,毫無成人的姿態,亦無學者的深沉,如實道來,真誠傾吐,甚至可以說,作者是掏出“心靈”來寫母親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著對母親的敬愛之情。(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母親在自己成長曆程中對自己的影響而說說自己的母親。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對愛我們的父母應多些理解和體諒。我們應有一顆感激的心,並好好珍惜身邊的親人和朋友。) 拓展延伸:你們的母親在你成長道路上給了你那些感動呢?你是否也能像胡適那樣讀懂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呢?(學生講故事,交流)

課文小結:課文記敘了我小時侯九年裡的生活,回憶了母親對我的教育和母親與家人的和睦相處,字裡行間全是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文章通過具體的事例,展示了母親對我的愛和

母親善良、寬容、有剛氣的性格特徵。同學們,掩卷遐思,我們不能不說:是母親,托起我們成長的藍天麗日;是母愛,伴我們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是母德,塑造了我們的頂天立地。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道出了天下游子的念母之情。讓我們帶著濃濃的母愛奮力前行!

佈置作業:推薦閱讀書目:老舍《我的母親》 鄒韜奮《我的母親》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豐子愷《送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2、領會作者在《送考》一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3、瞭解豐子愷的人生態度和為文態度。 教學重點: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 教學方法: 閱讀、賞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匯入新課:上到了高中,同學們當然有過多次參加考試的經歷,我們回憶自己的考試情形,何人送考?當時情景給你留下最深的一點是什麼?思考三分鐘,口語表達。(這樣的話題,學生有生活基礎,大部分覺得有話可說,很多學生能細緻入微、情真意切地再現當時情景。)咱們看看豐子愷《送考》中所寫三十年代的學生參加考試的場景與我們的經歷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整體概括:瀏覽文章並思考在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幾個場景,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場景的內容。

投考途中見聞:村民與自然的奮鬥,學生只顧埋頭讀書。

考前考後旅館小憩:考試之前氣氛緊張,談論考試內容 心存顧慮。

出榜前茶飯不思:顧慮重重 心存僥倖 看榜時坐立難安:神情專注 精神扭曲 得知結果後茫然若失:神情各異 手足無措 精神麻木 錄取時的忙忙碌碌:幾家歡喜幾家愁

上學時無限的期望:行程艱難 無限後望

文章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安排這些場景的,把不同的考生不同時間裡的不同的神情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

合作探究,體味人物形象

1、劃出描寫人物的神情舉止句子,仔細體味,談談你喜歡哪個場景,為什麼?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愁容滿面,精神焦慮——看似如釋重負,實則心事重重——寢食不安,茶飯不思——異常緊張精神扭曲——晴天霹靂,茫然若失

整個過程可以說考生的情感是跌宕起伏,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倍感心情沉重,讓我們感受不像是十二三歲的小孩普通的考試,而是讓人心驚肉顫的夢魘式的經歷。

教育扼殺了他們的童真童趣,使得他們本該在無憂無慮的年紀裡體味到了競爭的殘酷與無情,過早得承受了生活的壓力。

2、作為送考者之一的豐子愷先生在文章裡對孩子態度怎樣? 閒散的心情

惱羞不成怒 笑著 管自看踏水 ——無奈;看了有些可憐——同情

覺得看榜時心情緊張想出調劑緊張的辦法,我抽了口大氣想法子安慰哭的人——安慰 關心他們的疾苦,同情他們遭遇,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 3、對於這種考試的態度又是如何呢?

這些考生和送考著的觀念中,都把杭州的學校這樣的排列高低省字彷彿對他們發散著無限的香氣。

考取省立學校的人尤加起勁,跑路不嫌勞苦,置備入學的用品也不惜重金。彷彿考進去,便有無窮的後望,可以一輩子榮華富貴、用不盡似的。 不久所有的學生都撈地一個學校。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58頁到59頁。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學生在一年級學習用前、後、左、右、上、下來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基礎上,繼續學習使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來描述事物的位置。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與以前所學過的前後左右上下位置關係有一些區別,也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通用。本節課並非單純進行知識點的講授,而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要讓學生通過親自實踐來體會和掌握知識,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辯認方向,建立東、南、西、北的方位觀念,感知方向的相對性。

2、認識在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並應用四個方位詞來描述物體的位置關係。

能力目標:1、在指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的條件下, 會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

2、培養學生的方向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

情感目標:以小動物迷路為線,教會學生辯認方向方法,用所學的知識幫助小動物回家。讓學生學以致用的同時,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精神,建立自信。

4、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能在給定一個方位的情況下辨認出其它三個方位。

5、教學難點

從實景中的方位感轉移到紙面上的方位感。

6、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校園平面圖表等。

二.說教學流程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小動物迷路的情景)

問題:怎樣才不會迷路呢?

引入課題:東南西北

(二) 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活動一 由學生介紹辨別方向的方法

(在這個環節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充分彙報,交流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使體會到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方向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例如:根據指南針指標所指的方向來辨別南方。根據北斗七星來辨別北方等等。

活動二 辨別生活中的東南西北

創設情景:今天我們坐在教室裡,你能辨別教室的東南西北嗎?

問題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個方向,用的是什麼方法?

2、你是怎麼根據這個方向辨別出另外的三個方向的?

3、你知道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些什麼嗎?

( 通過兒歌來幫助學生找到南北兩個方向:早晨起來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創設遊戲:讓學生邊示範邊說一說。

當你面向南方時你的前面是( ),後面( ),左面是( ),右面是( )。

當你面向北方時你的前面是( ),後面( ),左面是 ( ),右面是( )。

當你面向西方時你的前面是( ),後面( ),左面是( ),右面是( )。

當你面向東方時你的前面是( ),後面( ),左面是( ),右面是( )。

活動三 辨別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課前,我帶領學生進一步熟悉了校園,讓學生說說校園中的學生以升旗臺為中心,先確定操場四周的四個方向,再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物體補充完整。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動手繪製學校地圖,由於繪製的地圖方向不一致,同學們難以根據地圖找到要去的地方而產生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得出;必須有統一的方向才使人們看的懂地圖,不會混亂。在這一問題矛盾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觀察、討論,最後得出:地圖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明白了地圖的規定,再讓學生根據這一規定對自己繪製的地圖進行修改,實現了從實際方向向地圖方向的遷移,注重了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探究。

升旗臺

第三個環節 前後呼應 學以致用

幫助小動物回家

我的家在蘋果樹的北面面。

我的家在蘋果樹的西面面。

我的家在蘋果樹的南面面。

我的家在蘋果樹的東面。

(四)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問題: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繼續蒐集辨別方向的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採用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等。在合理選用教法的同時我還會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注重讓學生體驗從實景到紙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四.說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