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高中說課稿集合3篇

才智咖 人氣:4.15K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高中說課稿集合3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法

五、說學情

六、說教學過程

七、說板書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點

新課程改革之後,《老人與海》安排在人教版必修3第一單元(小說單元)中,它是作為一篇自讀文章出現的。本單元是高中階段的第一個小說單元,在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中共有2個小說單元,必修3和必修5各一個。可見,本單元在整個高中小說教學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國中小說學習的焊接點,又是整個高中小說學習知識技能的伸展點。

二、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

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2.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3.感受主人公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的環境裡抗爭,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2.培養不屈服於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裡進行抗爭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人物形象的精神內涵。

四、教法

1.“情境匯入法”:結合作家本人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及其硬漢形象,並播放電影版《老人與海》的精彩片段,使他們直觀地感受到男主人公桑地亞哥的血性與無畏,從而進入到作者為我們創設的情境之中。

2.“生本探究法”:教師通過問題的設定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探究,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逐步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語言風格的把握。

五、學情

相比較散文、詩歌、戲劇體裁來說,學生對小說的興趣還是比較高的;並且經過國中三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小說閱讀理解能力,但生活閱歷上的欠缺,使得他們在理解《老人與海》這種具有很強象徵性和哲理意味的小說時,很難深入挖掘小說文字表層之下所潛藏的意蘊;於是,我想以《老人與海》為例,嘗試引導學生學會挖掘小說故事情節之外的外延與內涵!

六、教學過程

Ⅰ.情境匯入

Ⅱ.情節簡介

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Ⅰ.情境匯入

他是一個酷愛打獵和釣魚的作家

他曾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衝鋒陷陣

他的身上中過237片彈片

他的頭上縫過57針

他在非洲兩度飛機失事

嚴重的腦震盪使他的視力和健康每況愈下

他用筆塑造了一系列打不垮的硬漢英雄

他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拒絕成為生活的弱者

他就是美國的文壇硬漢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老人與海》

電影海報、播放電影片段

.情節簡介

《老人與海》的情節並不複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著一條魚。後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儘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凶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學生閱讀全文,解讀探究——

學生活動一:速讀課文,並分組思考問題,多媒體課件顯示:

1.選文的主要情節是什麼?

2.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景一共出現過幾次?

哪次給你的印象最深?

3.老人是在什麼情況下與鯊魚接二連三地進行搏鬥的?

4. 老人不顧一切搏鬥的目的是什麼?目的實現了嗎?在這個過程中,老人有沒有動搖過?

學生活動二:投影顯示老人捕魚的畫面

·教師提問1:通過剛才的幾個問題,一個血肉豐滿的老人已經向我們走近了,但畢竟是感性的,誰能用準確的語言將老人理性地展示出來呢?

·教師提問2:大家將最美的花環戴在老人桑地亞哥身上,但也有人說:老人失敗了。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結合老人的內心獨白點評:

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偉大並不僅僅在於事業和業績,人類的偉大應該具有更深的內涵,那就是人性的自信、自尊和自強。

關於失敗,詞典這麼解釋:喪失信念,放下武器。

看看桑地亞哥,他同馬林魚戰鬥了兩天兩夜,又同各種鯊魚進行了五次漫長的戰鬥,在這個過程中,老人喪失過武器,但他從未放下武器。老人留下了血水,卻從未流過淚水。他的身上始終有一種面對困難不服輸的品質。困難、挫折愈大,拼搏勁就愈強。他是意志上的偉人,行動上的巨人。這樣的人頂天立地,他是一個勝利了的失敗者,一個失敗了的英雄。

拓展:

從他身上你獲得什麼啟發?如果有一天厄運來臨,我……

難點探究:

文中的內心獨白有什麼特點,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學生在文章中找出並分小組討論。

教師明確:本文除了有關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鬥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通過自由聯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內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著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牛”,言語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為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課後拓展

在課後的積累閱讀過程中,嘗試對比東西方小說在人物刻畫方面的異同。

推薦閱讀:《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特點分析

形變與彈力的知識跟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習它有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的特點之一是: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直接使學生參與到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體驗學物理的樂趣。特點之二是:先研究比較常見的各種形變,後研究與形變有關的彈力,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特點之三是:基礎概念多,演示實驗多,再加上學生的探究實驗,故容量較大,需仔細安排,做到時間分配合理,條理清晰。

(二)教學目標

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程理念,我設計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形變、彈性形變的概念,理解彈性限度。

⑵知道什麼是彈力,掌握彈力產生的條件。

⑶知道壓力、支援力、繩子的拉力都是彈力,會確定它們的方向。

⑷知道形變與彈力的關係,掌握胡克定律。

2.過程與方法

觀察演示實驗,把看到的現象與已有的經驗結合起來;經歷探究彈簧形變與彈力的關係,瞭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把親自探究出的規律與平時對彈力的認識相結合,體會物理規律的價值。

(三)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大量的力學現象中都要對彈力的產生條件及其方向進行判斷,並且要明確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產生彈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彈簧所產生的彈力貫穿知識的前後,因此我把重點內容確定為:

⑴彈力產生的條件及其方向的判斷。

⑵探究彈簧彈力的規律。

●由於學生對微小形變難於確定而且對其是否產生彈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斷,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變的方法作為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物理教學是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本節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景──觀察──分析──猜想──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學法: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新課程理念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常見形變,巧用引導性提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鬆、自主、討論的學習氛圍中總結出本節的主要內容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三、說學情分析

學生目前對形變和彈力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不夠深入;知道支援力、壓力都是彈力,但是不能夠概括產生的原因。因此我採取引導、啟發的教學方式。

四、教學用具

⑴演示用具:彈簧、鋼絲、鐳射筆、細竹竿、微小形變放大器一套、已拉壞了的彈簧、鋼尺。

⑵學生探究實驗用具:鐵架臺(帶支架),兩個原長一樣但勁度係數不一樣的彈簧、刻度尺、鉤碼10個、長20cm的細鐵絲。

五、教學設計流程

六、說教學設計

基於以上分析,為使本堂課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同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認識形變

由同學們已有的形變知識入手,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①彈簧的'壓縮形變;②彈簧的拉伸形變③視訊播放:竹竿形變、鋼絲的扭轉形變。

得出形變的概念及各類形變。

[設計意圖:我從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課,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學習重點和難點內容作鋪墊。]

設問:摩天大樓在風的吹拂下會不會擺動,發生形變嗎?

演示微小形變放大實驗:

由於這種形變不容易觀察,會使學生產生疑問:到底有沒有發生形變?解決的辦法是微小形變的演示實驗。為什麼光點會往下移?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後得出結論:是由於桌面發生了形變,但是形變不明顯。為後面解決壓力和支援力都是彈力做好鋪墊。

[設計意圖:使學生知道“放大”是一種科學探究的方法。]

(二)探索彈性形變的概念,理解彈性限度

創設物理情景:學生演示彈簧拉伸,壓縮都可以恢復原狀;橡皮泥被壓縮後不能恢復原狀。

學生概括:得出彈性形變和範性形變的概念。

用較大的力拉彈簧和橡皮筋,結果被拉壞了。

學生概括:得出彈性限度的概念。

教師總結規範概念。

[設計意圖:演示生活例子,多聯絡實際,利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物理知識,自主概括概念,最後老師總結;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有利於學生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三)探索彈力

演示實驗:(播放視訊)

1.彈力的概念。

2.常見彈力及其方向的確定。

⑴壓力;⑵支援力;⑶繩子的彈力

讓學生知道桌面受到的壓力是由於拳頭形變產生的,拳頭受到的支援力是由於桌面形變產生的。

接著引導學生探索繩子彈力的產生及其方向的確定。

●判斷如圖所示,相互接觸的A、B兩小球間是否有相互作用的彈力。

採用“假設法”分析,讓學生知道相互接觸的物體不一定有彈力。

3.總結產生彈力的條件

[設計意圖:利用放大法分析壓力和支援力的產生原因,假設法判斷彈力的有無。讓學生學會方法的遷移,同時感受到探索物理問題的成就,從而順利突破重點和難點。]

(四)探究彈簧形變時的彈力跟它發生的形變有什麼關係?

創設問題情景:學生使用彈簧測力計。

引出問題:彈簧測力計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它是根據什麼原理製成的?

提出問題:彈簧形變時的彈力跟它發生的形變有什麼關係呢?

猜想:根據你們使用彈簧測力計的體驗,對上述關係進行猜想?請同學們討論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使學習更具有目的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探究氛圍;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實驗探究:(由於猜想不一定正確)為了驗證你的猜想,請提出你的設計方案,完成實驗探究。

老師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有些組使用的彈簧是不一樣的)──分析資料──處理資料

實驗次數

物體的重力G/N

彈簧的長度L/cm

彈簧的伸長量x/cm

彈力的大小F/N

利用Excel軟體繪出F—X圖象。

在同一個直角座標,做出兩個不同彈簧的F—X圖象,然後進行比較。

圖象法處理資料更為直觀,更容易得出物理變化規律,且該種方法處理資料能更好地減小實驗的偶然誤差。

最後老師歸納總結:得出胡克定律:F=KX(K為彈簧的頸度係數)

[設計意圖:在探究彈力的大小與形變的定量關係時,由學生進行猜想、實驗和得出規律,並利用資訊科技計算機繪製F—X圖象,充分利用資訊科技資源和物理學科的整合。能較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新的教學理念。對探究實驗過程教師加以指導,使學生學會團結合作、學會探究物理規律;再加上熟練資訊科技,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五)彈力的應用(圖片,視訊播放:射箭)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產品設計離不開物理理論,做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學習過程。]

(六)開放式問題(視訊播放:撐杆跳高、跳水);

提出問題: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請同學們開放式地討論

①從形變與彈力知識去思考,撐杆跳高運動員跳得這麼高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②跳水運動員在空中滯空時間主要由哪方面決定?

課外佈置:自制彈簧秤,並組織評比。

[設計意圖:開設開放式問題,佈置課外自制彈簧秤,並組織評比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知道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七、板書設計

形變與彈力

(一)形變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地位、作用:

《資訊的管理》是高中資訊科技課本第一冊(必修)的第四章“資訊的管理”的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第3章《資訊的加工》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資訊處理的概念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後面學習資訊資源管理、資料庫打下基礎,所以資訊資源管理以及資料庫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資訊資源管理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管理大量資料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學習這部分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表現在:利用資訊科技工具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資訊的能力;對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在熟悉並利用技術條件和環境的基礎上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積極探究技術應用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1)知識與技能

a. 瞭解資訊資源管理的目的和當前常用的管理方法

b. 瞭解日常生活中的資訊管理內涵

c. 瞭解影響資訊資源管理的三個領域

2)過程與方法

a. 感受利用資料庫儲存、管理大量資料並實現高效檢索方面的優勢

b. 初步掌握利用網上資料資訊進行資料分析與比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 瞭解使用資料庫管理資訊的基本思想與方法

b. 能根據應用要求從網上資料庫中搜索相關資訊,並作出正確的情感與價值分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教學重點:

a. 資訊資源管理的內涵

b. 日常生活中的資訊管理方式

c. 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

d. 欄位的各種資料型別

4、教學難點:

a. 利用網上資料資訊進行資料分析與比較

b. 根據應用要求從網上資料庫中搜索相關資訊,並作出正確分析

c. 能根據要求建立資料表

d. 初步掌握利用Access管理資料的基本方法

二、說教法:

基於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啟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一是創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慾,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二是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一組織運用於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最佳效果。另外還注意獲得和交換資訊渠道的綜合、教學手段的綜合和課堂內外的綜合。並且在整個教學設計儘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觸發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三是注重滲透數學思考方法(聯想法、類比法等一般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資訊科技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性素質。四是注意在探究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利於開放學生的思維。當然這就應在處理教學內容時能夠做到“教就是為了不教”。因此,擬對本節課設計如下教學程式: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儘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化教學程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教師通過列舉具體事例來進行分析,歸納出資訊資源管理的目的和當前常用的資訊管理方法,並依據此知識與具體事例結合,推出當前常用的資訊管理方法,這正是一個分析和推理的全過程。

2、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索的過程。主要是努力創設應用科學方法探索、解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科學方法,如在講授資料庫的基本操作時,可通過在Access中建立的資料表進行管理,通過對資料表中的欄位、記錄的編輯以及簡單查詢的演示,創設探索資料庫管理的情境,引導學生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揭示內在規律,從而使學生領悟到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特點。

3、讓學生在探索性實驗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現象,從而發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動力。在實踐中要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啟發、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4、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猜測、嘗試、質疑、發現等探究環節選擇合適的概念、規律和解決問題方法,從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中,蘊含的本質差異,從而擺脫知識遷移的負面影響。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養成認真分析過程、善於比較的好習慣,又有利於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發掘知識內在本質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創設情景:A、教師演示實驗。B、使用多媒體模擬一些比較有趣、與生活實踐比較有關的事例。C、講述數學科學史上的有關情況。)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設計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通過動手探索有關的知識,並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新知,並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

2、組織學生進行新問題的實驗方法設計—這時在設計上最好是有對比性設計實驗,指導學生實驗、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顯示學生的實驗資料,模擬強化出實驗情況,由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知識的結構。

(三)、實施反饋:

1、課堂反饋,遷移知識(最好遷移到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分析有關的問題,實現知識的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新。

2、課後反饋,延續創新。通過課後練習,學生互改作業,課後研實驗,實現課堂內外的綜合,實現創新精神的延續。

五、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例項應用。

六、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資訊的管理》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資訊的概念的知識,並把它運用到對資訊的管理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並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