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高中說課稿集合7篇

才智咖 人氣:1.9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高中說課稿集合7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特點分析

形變與彈力的知識跟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習它有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的特點之一是: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直接使學生參與到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體驗學物理的樂趣。特點之二是:先研究比較常見的各種形變,後研究與形變有關的彈力,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特點之三是:基礎概念多,演示實驗多,再加上學生的探究實驗,故容量較大,需仔細安排,做到時間分配合理,條理清晰。

(二)教學目標

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程理念,我設計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形變、彈性形變的概念,理解彈性限度。

⑵知道什麼是彈力,掌握彈力產生的條件。

⑶知道壓力、支援力、繩子的拉力都是彈力,會確定它們的方向。

⑷知道形變與彈力的關係,掌握胡克定律。

2.過程與方法

觀察演示實驗,把看到的現象與已有的經驗結合起來;經歷探究彈簧形變與彈力的關係,瞭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把親自探究出的規律與平時對彈力的認識相結合,體會物理規律的價值。

(三)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大量的力學現象中都要對彈力的產生條件及其方向進行判斷,並且要明確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產生彈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彈簧所產生的彈力貫穿知識的前後,因此我把重點內容確定為:

⑴彈力產生的條件及其方向的判斷。

⑵探究彈簧彈力的規律。

●由於學生對微小形變難於確定而且對其是否產生彈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斷,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變的方法作為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物理教學是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本節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景──觀察──分析──猜想──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學法: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新課程理念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常見形變,巧用引導性提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鬆、自主、討論的學習氛圍中總結出本節的主要內容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三、說學情分析

學生目前對形變和彈力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不夠深入;知道支援力、壓力都是彈力,但是不能夠概括產生的原因。因此我採取引導、啟發的教學方式。

四、教學用具

⑴演示用具:彈簧、鋼絲、鐳射筆、細竹竿、微小形變放大器一套、已拉壞了的彈簧、鋼尺。

⑵學生探究實驗用具:鐵架臺(帶支架),兩個原長一樣但勁度係數不一樣的彈簧、刻度尺、鉤碼10個、長20cm的細鐵絲。

五、教學設計流程

六、說教學設計

基於以上分析,為使本堂課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同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認識形變

由同學們已有的形變知識入手,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①彈簧的壓縮形變;②彈簧的拉伸形變③視訊播放:竹竿形變、鋼絲的扭轉形變。

得出形變的概念及各類形變。

[設計意圖:我從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課,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學習重點和難點內容作鋪墊。]

設問:摩天大樓在風的吹拂下會不會擺動,發生形變嗎?

演示微小形變放大實驗:

由於這種形變不容易觀察,會使學生產生疑問:到底有沒有發生形變?解決的辦法是微小形變的演示實驗。為什麼光點會往下移?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後得出結論:是由於桌面發生了形變,但是形變不明顯。為後面解決壓力和支援力都是彈力做好鋪墊。

[設計意圖:使學生知道“放大”是一種科學探究的方法。]

(二)探索彈性形變的概念,理解彈性限度

創設物理情景:學生演示彈簧拉伸,壓縮都可以恢復原狀;橡皮泥被壓縮後不能恢復原狀。

學生概括:得出彈性形變和範性形變的概念。

用較大的力拉彈簧和橡皮筋,結果被拉壞了。

學生概括:得出彈性限度的概念。

教師總結規範概念。

[設計意圖:演示生活例子,多聯絡實際,利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物理知識,自主概括概念,最後老師總結;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有利於學生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三)探索彈力

演示實驗:(播放視訊)

1.彈力的概念。

2.常見彈力及其方向的確定。

⑴壓力;⑵支援力;⑶繩子的彈力

讓學生知道桌面受到的壓力是由於拳頭形變產生的,拳頭受到的支援力是由於桌面形變產生的。

接著引導學生探索繩子彈力的產生及其方向的確定。

●判斷如圖所示,相互接觸的A、B兩小球間是否有相互作用的彈力。

採用“假設法”分析,讓學生知道相互接觸的物體不一定有彈力。

3.總結產生彈力的條件

[設計意圖:利用放大法分析壓力和支援力的產生原因,假設法判斷彈力的有無。讓學生學會方法的遷移,同時感受到探索物理問題的成就,從而順利突破重點和難點。]

(四)探究彈簧形變時的彈力跟它發生的形變有什麼關係?

創設問題情景:學生使用彈簧測力計。

引出問題:彈簧測力計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它是根據什麼原理製成的?

提出問題:彈簧形變時的彈力跟它發生的形變有什麼關係呢?

猜想:根據你們使用彈簧測力計的體驗,對上述關係進行猜想?請同學們討論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使學習更具有目的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探究氛圍;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實驗探究:(由於猜想不一定正確)為了驗證你的猜想,請提出你的設計方案,完成實驗探究。

老師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有些組使用的彈簧是不一樣的)──分析資料──處理資料

實驗次數

物體的重力G/N

彈簧的長度L/cm

彈簧的伸長量x/cm

彈力的大小F/N

利用Excel軟體繪出F—X圖象。

在同一個直角座標,做出兩個不同彈簧的F—X圖象,然後進行比較。

圖象法處理資料更為直觀,更容易得出物理變化規律,且該種方法處理資料能更好地減小實驗的偶然誤差。

最後老師歸納總結:得出胡克定律:F=KX(K為彈簧的頸度係數)

[設計意圖:在探究彈力的大小與形變的定量關係時,由學生進行猜想、實驗和得出規律,並利用資訊科技計算機繪製F—X圖象,充分利用資訊科技資源和物理學科的整合。能較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新的教學理念。對探究實驗過程教師加以指導,使學生學會團結合作、學會探究物理規律;再加上熟練資訊科技,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五)彈力的應用(圖片,視訊播放:射箭)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產品設計離不開物理理論,做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學習過程。]

(六)開放式問題(視訊播放:撐杆跳高、跳水);

提出問題: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請同學們開放式地討論

①從形變與彈力知識去思考,撐杆跳高運動員跳得這麼高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②跳水運動員在空中滯空時間主要由哪方面決定?

課外佈置:自制彈簧秤,並組織評比。

[設計意圖:開設開放式問題,佈置課外自制彈簧秤,並組織評比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知道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七、板書設計

形變與彈力

(一)形變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本課程在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中的地位

課程定位:《安全教育》為公共限選課,適用於全校各專業的本專科及專升本學生。對大學生開展安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知識體系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對於加強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學生人身和財物安全,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二、課程性質與教學目標

(一)課程性質:公共限選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方面:大學生應當瞭解安全基本知識,掌握與安全問題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瞭解安全資訊、相關的安全問題分類知識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

2、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安全教育,大學生應當掌握自我保護技能、安全防範技能、安全資訊搜尋與安全管理技能、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等。

3、情感與態度方面:通過安全教育,大學生應當樹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識,樹立積極正確的安全觀,把安全問題與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社會發展相結合,為構築平安人生主動付出積極的努力。

三、課程設計的觀念與思路

觀念:遵循“以學生為本”和課程“實用”原則,重視能力培養,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社會生活,突出重點,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思路:對當代大學生安全知識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大學生學習、生活、成長、成才的各個方面,簡要介紹校園各種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防範方法和避害技巧,並闡述了相關知識和法律法規,展示了各種安全案例和標誌。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教學內容的特點、生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課堂教授為主、結合案例分析、課堂討論、模擬現狀及社會調查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輔助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安全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有層次地掌握安全知識,從而達到知識的傳遞以及育人效果。

五、學情與學法

學情:教育物件是大一的新生,他們剛從高中進入大學生活,因此從物理環境來看,之前高中的生活相對比較安全,每天除了學習之外沒有其他的事情,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從學生們的心理環境來看,他們認為終於可以“自由”了,再加上安全意識的缺失,對於身邊的安全危機放在了腦後,容易出現問題。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聽講,安全知識掌握的比較好,也能夠很好地樹立起安全意識,因每個班是大班,要想上實踐操作課,不現實,所以在技能方面,學生們的掌握情況不太清楚,總之,學生的學習效果都還不錯。

學法:學生主要通過課上討論以及課下實踐的方式進行學習的。

六、教材分析與內容處理

(一)教材:主要參考趙升文主編《大學生安全教育》,人民郵電出版社,20xx年1月第一版,但是這本書的邏輯思路很不清晰,內容比較雜亂系統性不強,因此,在此基礎上參考李玉俠主編《大學生安全教育教程》,地質大學出版社,20xx年 1月第一版。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與總結我把教材內容分為八大塊。安全教育分為心和身兩方面的教育,心方面的教育包括心理安全和戀愛安全。身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用藥及飲食安全、網路安全、旅遊及交通安全、消費及就業安全。層次分明,思路清晰。

(二)重點、難點

1、重點: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用藥與飲食安全、戀愛與性安全、心理安全、網路安全、旅遊與交通安全、消費與就業安全。

2、難點:如何讓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如何讓學生在遇到真正的不安全因素時能很好的化解。

(三)內容處理:

課內學時共16學時,具體分配如下:

1、人身安全(2學時)主要有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身安全的預防。

2、財產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財產安全的預防

3、用藥與飲食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用藥安全以及健康的飲食方式。

4、戀愛與性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戀愛與性安全及預防。

5、心理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心理問題的預防及干預。

6、網路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網路不安全的形式與預防。

7、旅遊與交通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旅遊與交通安全防護。

8、消費與就業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消費與就業安全的預防。

課內練習環節學時共16學時,具體分配如下:

1、人身安全(2學時)

2、財產安全(2學時)

3、用藥與飲食安全(2學時)

4、戀愛與性安全(2學時)

5、心理安全(2學時)

6、網路安全(2學時)

7、旅遊與交通安全(1學時)

8、消費與就業安全(1學時)

9、運動安全(1學時)

10、公共安全(1學時)

七、學業評價方式

本課程考核由兩部分構成: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總成績為100分,所佔比例分別為50%。

其中平時考核主要由學生上課出勤狀況、課程表現(積極回答問題,請假、遲到早退、上課玩手機說話)以及課內練習組成。

期末考核採用隨堂測試的方式,開卷考試,學生自帶紙筆,當堂考試,時間為100分鐘(2課時),成績由開卷考試成績構成。

高中說課稿 篇3

本節內容系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高一政治第一課第三節第一框的內容。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學習的內容是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商品和貨幣的有關知識,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框題在經濟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學好這個框為以後學習經濟常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經濟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識記並理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並能初步運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商品價格波動的原因及表現。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能力,使學生正確認識價格與價值往往不相符這一現象。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明確發展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價值規律,強調學生應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改革開放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價值規律的含義,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2)難點:等價交換的原則。

四、說教法

本課適合採用案例法和討論法。案例教學法將思想政治課的理論性與實踐性有機結合起來。選用案例某學生採訪養豬戶的錄影片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之感受到經濟學原理就在我們生活周圍,每時每刻都在發揮作用。採用討論法能讓學生真正的參與當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能加深對知識本身的理解,深刻領會知識的內涵,而且在討論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五、說學法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通過學生自己觀察、思考、討論、比較、分析等達到認知和行為上的統一。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按照“瞭解案例--分析案例---歸納總結--熱烈討論--大膽設想--總結概括”的模式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深刻領會知識並靈活應用知識。

六、說教學手段:

採用表格、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方法。對教材的表格化處理,既直觀展現教材內容,又培養學生思維的科學性與創造性,採用多媒體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認識,把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深刻認識理論知識。

七、說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注重條理,抓重點,突難點,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分成5部分。)

1、創設情境:(約4分鐘)設計三個問題1紙幣是不是商品?為什麼?它具有哪些職能? 2豬肉是不是商品?3豬肉的價值是用什麼表示的?組織並引導學生回答,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順利匯入新課。

2、探究新知(約32分鐘)

採取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增加課堂容量,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直觀形象作用,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8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環節1從日常生活說起,引出課題 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環節2以熱點問題“豬肉價格上漲了”來探究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它的表現形式。

環節3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價值規律是一切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環節4多媒體展示某同學走訪養豬戶的調查報道,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得出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2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環節5以豬肉價格的變化為例,得出供求關係的變化與價格漲落變動的關係,得到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環節6多媒體展示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圖,利用圖表進行解讀。環節7通過舉例探究價值規律的不變性。

環節8回到現實生活,利用價值規律指導實踐,服務社會。

3、課堂小結(約4分鐘)

力求簡明扼要,梳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從四個方面來總結:A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B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C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D利用價值規律指導實踐。

4、閱讀教材,結合實際領悟本節知識。(約4分鐘)

5、佈置作業。(約1分鐘)設計兩道開放性習題:

A淺淡“夏天購買皮衣冬天賣”的說法。

B怎樣做一名有頭腦的養豬戶。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學思想

本節課貫徹執行“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以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發展學生的傳球技能為手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練習為主線,領悟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二、說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籃球運動是《全日制高階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選修教材,是廣大青少年喜愛的球類專案,主要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籃球傳接球是進攻隊員在場上相互聯絡和組織進攻的紐帶,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基本技術。傳、接球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進攻戰術配合質量,也反映一個隊的進攻戰術水平,因此必須重視傳、接球技術的學習。本節課是高二學生學習籃球傳接球技術的複習和新授課。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並不複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快速就比較困難。

因此我將本課的重點設計為:跨步接球,邁步將球傳出。難點: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耐久跑作為副項內容,能夠發展和提高體能,增強心肺功能:能夠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良好意志品質和堅毅、頑強、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耐久跑共4個課次,本課為第3課次,重點是耐久跑的呼吸,通過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

三、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與瞭解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技術原理及其在籃球運動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識。

2、技能目標: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9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中傳球的高度和掌握正確的耐久跑呼吸方法;70%以上學生能結合運球、移動、跑動和雙手胸前傳接球等各種技術進行綜合練習。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團結協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識,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品質。

四、說學情分析:

我們知道,學生喜愛上體育課,尤其喜愛上球類專案的課,但由於高一年級學生在國中的體育課教學中對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有一定學習,但是技術動作不規範,有些同學持球手型也不正確,因此在進行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前,首先要對原地練習進行復習,糾正動作,鞏固技術,再進行行進間的教學。通過多年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耐久跑為鍛鍊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週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在跑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的狀態,從而影響耐久跑的成績。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直觀演示、講練結合、分層次教學法以及遊戲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清楚地瞭解行進間的技術結構,同時簡化技術難點、降低技術規範,使全體學生快速掌握該技術動作。

學法:採用模仿法、合作學習法、自我評價法等,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營造合作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氛圍。

六、說教學過程:(請看教學流程圖幻燈片)

在本次課的開始部分,也就是激發學生活動動機,①集合整隊,宣佈本課內容,②準備活動,調動身心, 通過各種跑和籃球操的方式進行準備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籃球有長時間的身體接觸,熟悉球性,培養球感,提高對球的控制力,但準備活動的強度不宜過大,以免影響以後的學習技術。時間大約控制在8分鐘左右。

第二部分是發展學生活動能力部分。是由兩個教學內容組成,一個是複習鞏固原地雙手胸前傳球、接球技術、學習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另一部分是耐久跑。第一部分又有四個環節組成。時間大約在20分鐘內。

1、練習方法:

(1)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方法包括:

A、兩人對傳

A、兩人對傳

目的:通過練習,複習原地技術動作,糾正錯誤。持球時,兩手五指自然分開,拇指相對成八字形,用指根以上部位握球的側後方,手心空出,兩肘自然彎屈於體側,將球置於胸前。肩、臂、腕肌肉放鬆,兩眼注視傳球目標,身體成基本姿勢。傳球時(圖),後腳蹬地,身體重心前移,同時兩臂前伸,手腕由下向上翻轉,同時拇指用力下壓,食、中指用力彈撥,將球傳出。出球後手心和拇指向下,其餘手指向前。常見錯誤的糾正方法:

(1)手型不對:方法是反覆練習持球動作,並且自己隨時注意糾正

(2)兩肘外張:方法是兩肘加緊垂臂

(3)光兩臂用力:方法是練習全身協呼叫力

動作要點:蹬(地)、伸(臂)、翻(腕)、抖(腕)、撥(指)、動作協調連貫,雙手用力均勻。

B迎面上步接傳球練習

方法:全班分成人數相等的四個隊,參加者排成縱隊,①持球面向縱隊站立相距57m。②上步接①傳來的球,做急停後,再回傳給①,然後跑回原來隊伍的後面。接著③上步接①傳球再回傳給。依次反覆練習。傳一定次數後,輪流替換①。

要求:上步接球手法正確;接球后要平穩,①傳球的力量要柔和。

目的:為行進間的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教學做鋪墊。

(2)行進間傳接球

A、兩人行進間傳接球(幻燈片)

我將先配合學生做完整的示範,再進行簡明的講解,講解時主要解決三個問題:1、側身跑。

2、重點:跨步接球,邁步將球傳出去。

3、球的落點:在體前一臂距離左右。

目的:通過該練習,使學生初步體會行進間傳接球技術動作,並且注意手型和傳球高度。

B、拓展:兩人行進間傳接球+上籃。

這個練習我將進行分層次教學。首先我將要求學生兩個人推進到籃下後右側的同學進行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也可以直接投籃,或是運球后再投籃。但是前提是不能走步。而對於部分層次較差的學生我對於她們的要求可以不投籃。

在學生練習時,對學生掌握的傳、接球技術動作應及時做出評定,肯定正確動作,對錯誤動作採用預防和糾正錯誤法。還應注意因材施教,普遍的錯誤集體糾正,個別的錯誤單獨糾正。

目的:通過練習,提高學生對技術動作的進一步掌握以及提高學生在移動中對球的判斷和對周圍環境的觀察。

另外耐久跑階段,通過多年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耐久跑為鍛鍊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週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在跑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的狀態,從而影響耐久跑的成績。所以本次課我的設計是採取遊戲形式的教學方法,這個遊戲跑就是“傳遞火炬”練習,因為今年是奧運年,這段時間各大城市又是在傳遞奧運火炬,所以設計了這個“傳遞火炬”的練習。主要方法是全班分成人數兩等的兩個隊,有①隊排頭手拿火炬開始饒籃球場地的端線、邊線或中線慢跑,②隊排頭饒另一方向慢跑前進,若兩隊交叉,則①隊排頭將手中的火炬交給②隊排頭,①隊排頭交接火炬後則跑到隊伍的尾端,①隊的第二個同學則變成①隊的排頭,②隊排頭與①隊再一次交叉後將火炬交給①隊的新排頭,以次類推,直至所以的同學都交接火炬。

第三部分是課的結束部分,也就是身心調整階段,包括:集合整隊,放鬆練習。主要是調整學生的身心,使心律趨於平緩,採取舞蹈形式的教學方法,就是簡單的街舞,引用典型的句子“踢石頭、砸兩下,推牆門、頂寬上”使課堂氣氛輕鬆活潑,身心也得到了調整。另一方面是師生評議,講解本次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七、說教學特色

教學特色有四:

1、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構建快樂體育的和諧效果。

2、以遊戲“傳遞火炬”的形式,來完成耐久跑的練習,這也是本次課的最大亮點,利用當前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利用形象的句子來完成街舞的教學,使課堂氣氛輕鬆活躍、身心也得到了發展。

4、由於學生的層次有明顯的差距,所以採用分層次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說教學目標達成度與教學效果的預測

教學目標基本實現,學生不論是在生理還是在心理上都得到了滿足,預計課的平均心率135-150次/分,練習密度40-45%。

九、場地器材:

1、籃球:17個

2、籃球場1塊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從教材上說,《江南的冬景》屬於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模組一第四專題“像山那樣思考”。本專題分為“諦聽山籟”“感悟自然”“湖山沉思”三個板塊並分別側重了欣賞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三部分。

本課是第一板塊第一篇,大綱對本板塊的要求是感受鑑賞,把握文章本身的審美韻味,培養學生的審美探究能力。

《江南的冬景》一文明顯地體現了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點即“行文如行雲流水,自然有致,筆隨意轉”。本課用美麗的江南冬景激發學生在親近自然中陶冶性情,培養學生感受和欣賞自然之美的能力,併為後面兩個板塊打下基礎。

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思考,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分為:

從知識與能力上說,引導學生掌握本文引用詩句、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從過程與方法上說,讓學生通過品味散文語言,感受和欣賞散文意境之美。

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說,使學生學會感受和表達自然之美,提高對自然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從語言特色、修辭技巧、文章意境三方面賞析散文。

教學難點:

學會虛實結合、引用詩句、營造意境這些藝術技巧。

二.說學情

從學生方面看,我們北方人沒見過江南冬景,但此陌生感帶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經過上個專題“月是故鄉明”的學習,學生已具備欣賞品味散文的能力。

三.說教法學法

從教法上說,本課將採用新課程提倡的教學模式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舊模式。用問題引領學生朗讀課文,通過品讀完成教學目標。

從學法上說,本課將創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採用分小組合作探討的學習模式,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

綜合以上所有分析,我把教學過程分為情境匯入、整體感知、品味鑑賞、寫作探究、拓展延伸五個過程。

(1)情境匯入:

用課件在螢幕上展示“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方冬景圖,引導學生思考江南冬景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郁達夫的寫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發現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板書課題和作者)

這樣匯入本課,並快速介紹作者,處理預習字詞。

(2)整體感知:

用課件在螢幕上展示“作者描寫了江南哪些冬景,並給每幅畫加個標題”,要求學生先讀5分鐘課文,之後展開小組討論。此處要注意分組方法:一要明確分組人數;二要選個組長,讓他負責組織討論、組織展示討論結果。

等小組討論之後,老師示意各小組積極主動展示本組討論成果。若在一小組展示成果時,其它小組有疑問可以提出來讓學生討論。老師注意引導點撥,多表揚學生。

經過討論會形成以下內容:

曝背談天圖、冬郊植物圖、寒村微雨圖、江南雪景圖、冬日閒步圖五幅畫面。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整體上感知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為下一步品味鑑賞作好鋪墊。

(3)品味賞析:

用課件在螢幕上展示“你們組最喜歡哪幅畫,為什麼?”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找到自己喜歡的段落繼續品讀課文。之後進行小組內部討論。

此時在螢幕上展示欣賞提示:從品味語言、寫作技巧、感受意境三個角度欣賞段落。這樣就給學生鑑賞本文指明瞭方向,有利於完成教學目標。

這樣形成小組討論成果之後,各組選一人把他們的賞析分享給全班同學。當這一組的成果不全面時,請另外一組補充,當其它小組有疑問時就讓全體小組討論研究。當學生不會時,老師適當引導點撥,注意調動積極性。

這樣就可以完成本文教學重點,提高了鑑賞散文能力。

(4)寫作探究:

用課件在螢幕上展示“作者所寫之景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為什麼引用詩句”問題,讓組內同學展開討論,稍後展示討論成果。

本設計意圖在於引導學生掌握引用詩句、虛實結合的寫作方法。

(5)拓展延伸:

用本文所學寫作手法,描寫自己家鄉之景。寫完之後讀給全體同學。

此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完成教學難點。

王立新,樑秀英,教師,現居山東滕州。

高中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立定跳遠》是水平二跳躍動作的重要內容,它是在跳躍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雙腳跳的練習,是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和彈跳力量的重要方法,主要使學生學會兩腿用力蹬地跳起,腳跟著地、落地平穩的動作方法,並能熟練地進行跳躍。這部分教學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各種方式的跳躍,如模仿小兔子、大青蛙、袋鼠等動物的跳躍動作的基礎上進行的,使學生身體得到全面的鍛鍊,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得到提高,並且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促使學生認識與能力的提高。

2、教學目標

我這一堂課所教物件是高一的學生,學生已有較好的學習習慣,能自覺的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結合本課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預設以下教學目標:

認識目標:熟練掌握雙腳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

技能目標:

1、通過小青蛙學本領的故事情景教學,使95%左右的學生能夠做出雙腳起跳、雙腳落地的技術動作。

2、瞭解立定跳遠的健身價值,發展彈跳能力和有氧耐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練的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集體活動,使學生體驗群體學習的興趣。培養集體意識和責任感。

2、通過主題式教學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練,積極參與教學活動,100%的同學能積極主動投入本課時教學活動。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的重點為:擺臂與蹬地的配合、落地屈膝緩衝。

難點是:抬腿收腹、擺臂與蹬地的配合;

二、說教法

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方法上我嘗試運用自主教學策略,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創新,在活動中享受,在活動中合作,在活動中健康成長為了遵循運動技能學掌握的規律性,為了緩解學生長時間用雙腳跳的練習,於是在課中我分別安排了模仿人物練習、動物模仿操的練習、小青蛙捉蟲子等過程。本節課我設計為三個環節:一、情境激趣。二、激勵參與。三、舒緩身心。其目的是為了給體育課堂營造出一種平等互助,自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並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三、說學生:

高一學生在學習該內容之前已經學習過兔跳,青蛙跳的動作,已經對雙跳雙落的動作有了初步的概念,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該年級的學生具有鮮明的年齡特徵: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強,但他們的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功能還沒有完善,所以難度不宜過大,以免影響學生的健康和練習的積極性。

四、說學法

本節課在學法指導中,我從“簡明扼要的講解”、 “標準的示範動作”入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思考、自練、討論的學習過程,弄清跳躍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到“學會”和“會學”的雙重樂趣,收到魚漁兼得的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很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我準備分三個階段去進行教學:

(一)、情境激趣階段

在這個過程中,我安排了熱身操和《傳遞實心球》的活動。這些活動的設計,有利於學生從下課時的興奮狀態轉化到上課時的注意力集中,不僅有利於學生進入到上課狀態,而且把這個部分放在開頭,更有利於學生集中注意力。

(二)、激勵參與階段

這個階段是本課的重點部分,在這個部分中,我安排了動物模仿操、換物賽跑等專案。動物模仿操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複習各種動物的形態到重點模仿小青蛙的跳躍練習,激發了學生上課時的參與積極性。同時,進一步安排了遊戲:小青蛙捉蟲子的比賽。在比賽場地的設計上,我特地畫了不同路徑與不同大小的荷葉,不僅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體能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跳躍能力的荷葉,並通過動腦筋,看誰先到達對岸。於是,我組織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在語言的提示下進行各種動物的模仿練習,緊接著在複習完小青蛙跳之後,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個小組練習小青蛙捉蟲子比賽。在比賽過程中,教師注重觀察學生的跳躍細節動作,並隨時做好學生跳躍動作的指導。這樣更有利於幫助學生共同完成本課的比賽活動。同時使本課的重點得解決,難點得以突破。

(三)、舒緩身心階段

劇烈活動後,做好放鬆活動是不可忽視的環節,根據運動生理學的特點,我引導學生慢慢將自己的呼吸調整均勻。在音樂的氣氛中使身體由緊張的運動狀態逐漸過渡到比較安靜的狀態,使心跳逐漸緩慢下來,呼吸漸漸恢復正常。結束部分的小結,除教師要對本節課進行講評外,還要求學生個人蔘與,總結自己的學習體會。最後教師佈置好課外練習作業,學生解散。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力爭使整個教學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學得活潑,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愉快,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生物》第二冊第8章第3節第2課時。本節課內容是第8章的一個重點,是銜接生態系統型別與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 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觀唸的很好素材。

二、學情分析

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學習了《生態系統的型別》,老師佈置了課前預習,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生態系統的成分已有了初步的瞭解。但對各成分的細化和相互關係並不十分清楚。

三、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應用)生態系統的成分 食物鏈和食物網

(2)情感目標: 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

(3)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思維遷移能力

(二)教學重點:

(1)生態系統的成分

(2)食物鏈和食物網

(三)教學難點:

(1)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係

(2)生態系統實際例子的理解和運用

四、教法、學法

教法:體驗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傳統傳授法結合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法: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五、教學程式(以40分鐘計算)

(一)匯入

①複習上節課的重點知識,讓同學們回憶起生態系統等概念,從而為新課的匯入做鋪(3min左右)(教學方式:師生共同回顧)

②給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現有以下幾種生物:青草、吃蟲鳥、蝗蟲、細菌、貓頭鷹,請運用所學知識,用箭頭的形式反映它們之間的關係。(特意給出 “細菌”,為強調“這裡的食物關係是捕食關係”埋下伏筆。)學生分析並展示分析結果: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其中的各個成分及其作用(因佈置了提前預習才可以做這一步)(5min左右)(教學方式:學生分組討論後派代表回答)

(二) 新課教學(20min左右)(教學方式:教師講授)

在上述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評,並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共同歸納:

①生態系統的結構

1、非生物物質和能量:光、熱、空氣、無機鹽、水分等系統

2、生產者:能利用太陽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製造成有機物的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但光合細菌也是)的結構

3、消費者:初級、次級、三級……

4、分解者:(一般為微生物)

【過渡】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生態系統的各成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絡的。 由此我們需要引進兩個新的概念:食物鏈與食物網

②食物鏈(學習重點與難點) 學習要求:

1、概念上的理解

2、食物鏈中非生物物質、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辨別 3、實際例子的分析

【分析】:青草、蝗蟲、吃蟲鳥、貓頭鷹間的食物關係為捕食關係,而與細菌間則不是。 同時特別指出:這是一個食物鏈,細菌在這種食物鏈中沒有佔據相應位置。並寫出一條完整的食物鏈:青草→蝗蟲→吃蟲鳥→貓頭鷹。 說明:食物鏈的起點、終點

在上述討論基礎上,結合老師講解,共同歸納:

③食物網(學習重點與難點) 學習要求:

1、概念上的理解

2、食物網中食物鏈的尋找以及各食物鏈中非生物物質、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辨別

3、食物鏈與食物網的區別與聯絡

4、實際例子的分析(教學方式: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三)鞏固所學知識,同時為下節課“能量流動”內容埋下伏筆(10min左右)(教學式:師生共同回顧)

提問:1、生態系統的組成有幾個?分別是什麼?

2、食物鏈與食物網有何關係?

『例題』如圖是一個簡化的食物網圖解,請據圖回答:

(1)該食物網中共有幾條食物鏈?

(2)魚與貝類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3)生態系統的成分中,該圖未體現出來的成分還有哪些?

(四)作業佈置(2min左右) 課後作業:

1、P88複習題,

2、自己運用所學,設計一個“微型生態系統”

預習:下節課要講的內容: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六、板書設計

(一)生態系統的組成

1、非生物物質和能量:光、熱、空氣、無機鹽、水分等生態系統

2、生產者:能利用太陽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製造成有機物的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但光合細菌也是)的組成

3、消費者:初級、次級、三級……

4、分解者:(一般為微生物)

(二)食物鏈與食物網

1、食物鏈的概念:在生態系統中,各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係而形成的一種聯絡,叫做食物鏈。

2、實際例子的分析:草→蝗蟲→食蟲鳥→貓頭鷹

3、食物網的概念: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結的複雜的營養關係,叫做食物網。 4、實際例子分析

七、教學反思

7.1以學生為主體,圓滿完成各項教學目標。

本課的設計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努力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本節課從一個實際例子引出所講內容,在講解知識的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幫助學生思考問題,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與食物網的關係等。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學習了相關知識,而且在討論中充分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學生參與度高,學習興趣濃,很好的完成了三維目標。

7.2 倡導探究性學習。

《生物課程標準》指出生物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探究性學習是貫穿於依照課程標準編制的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設定的各個欄目之中的,因此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應該落實好探究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求得結論。因為提供給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題目,其結論在科學上已有定論。之所以還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讓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本節課從一開始就通過提出問題產生了懸念,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又引出一個新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循循善誘,幫學生將複雜的實驗簡單化,是他們在探究中學到知識,培養能力,在快樂的活動中輕鬆的解決問題。 7.3充分整合不同版本教材中的課程資源。

關於生態系統的結構的內容,國中教材、原來高中人教版教材、現在新人教版教材等,每一版本的教材都有其長處,我在教學準備過程中整合了各個版本教材的優點,儘量將知識和實際例子結合,使其直觀化,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7.4不足之處。

本堂課由於相對來說知識點較為分散,而且多為靈活運用性的知識,在學生理解和老師教授過程中均存在一定難度。在選擇教授方法時還有待改進。另外還要更注重時間的合理安排。由於教學過程中受課堂教學時間和班級較大的限制,難以組織學生進行室外的調查、探究過程等活動。若有條件,應該組織全班同學把課堂搬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就能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更深刻、更真切的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意義,提高生態意識。另外,如果時間充裕,老師對各小組討論結果進行詳細點評,教學效果將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