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國小說課稿範文合集7篇

才智咖 人氣:1.15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國小說課稿範文合集7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各位專家、領導、老師

大家好!讓學生愉快地、充滿自信地走進我的英語課堂,是我最大的願望,讓學生在我的英語課堂上享受快樂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我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著。今天,借電子白板這一平臺,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說課,讓我們一起探討,共同成長。我說課的內容是牛津國小英語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課時。

一、說教材。

1、教材體系。

我說的是牛津國小英語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課時。牛津國小英語是江蘇省中國小教學研究室和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編寫的。這套教材從視聽入手,注重學生的語言能力訓練,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靈活性強。

2、教材內容。

2B第三單元的核心內容是“你看見了什麼交通工具”,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用英語提問問題“What can you see?”同時引出新的4個交通工具“a plane, a jeep, a boat, a train”並結合單詞用“I can see a …”回答所提的問題。再次基礎上,拓展到學生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靈活運用句型進行操練。

3、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特別是二年級這些剛剛學習英語近兩年的學生,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英語的態度。使他們建立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通過單元中的詞和基本結構句型的操練,提高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際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滿足主體需要,培養創新意識。

(1)認知目標。

a、能夠聽、會說、會讀單詞a plane, a boat, a jeep和a train

b、能夠聽懂、會說、會讀、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並能在適當的情景中自由運用。

c、能夠跟錄音朗讀對話,並能分角色進行表演。

(2)能力目標。

a、學生能自由替換練習句型,能夠在真實語言環境下運用句型。

b、學生能綜合所學內容,根據所提供的情境,進行小組活動,組織對話。

(3)情感目標。

心理學認為:成功感是人的深層心理需要。使學生從“要我說”“要我學”變成“我要說”“我想試一試”。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使學生覺得自己能夠用英語進行真實的日常生活對話,從而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功感,自豪感。從根本上培養和保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4)教學安排。

本單元共安排三課時,我今天所說的是第一課時。

(5)教學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圖片。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愉快教學法。

為了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創設良好的英語環境,同時緊扣see這一主題。我通過放大鏡看鏡下飛機匯入課堂,隨後設計了聚光燈、拉幕、連線等形式使原本枯燥的單詞句型操練變得充滿生機。教學中我用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眼神、手勢、言語與學生進行交流,用恰當的語言激勵學生。創設一種親和的語言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2、情景教學法。

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啟思維的門扉。我在教授單詞和句型時,運用電子白板給學生提供了與生活中相貼切的情景,讓學生進行真實語境下的交際對話,讓學生在聲、文、圖、象的新情境中去學習鞏固,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3、交際法。

整個課堂上的對話要注重語言的交際性,靈活運用語言。通過電子白板所提供的情境,讓學生進行真實的對話,達到真實交際。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通過複習匯入、新課呈現、鞏固操練、拓展延伸、教學反饋以及課後作業五個步驟進行設計。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基礎,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新課匯入的關鍵。”“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複習匯入分兩塊:

① Free talking:先是和學生進行每天都要操練的基本的問候語的問答練習,在此基礎上運用What’s this?句型複習第一和第二單元學習的英語單詞,同時運用圖片複習學過的交通工具bike, bus, car和taxi。

② 聽一聽,唱一唱本單元C部分的英語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這一首優美的英文歌,全班同學在教師的帶領下,邊邊唱邊表演,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使學生能自然地進入到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中。

新課呈現分兩部分:

① 在前面唱歌曲的基礎上,利用電子白板的放大鏡功能,讓學生上臺看一看,教師順勢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讓學生通過觀察,學習新單詞boat,這樣,既緊扣了上一環節唱的歌曲,又緊緊圍繞“看”這一主題,對於第二個新單詞plane,我運用了電子白板的聚光燈功能,讓學生看看,緊緊圍繞see這一主題,同時讓學生保持新鮮感。為了圍繞看這一主題,同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出第三個新單詞時,我運用了電子白板的拉幕功能,拉出吉普車的尾部,讓學生猜一猜是什麼交通工具。在教室前面三個單詞時,教師反覆問,同時學生反覆聽What can you see?句型,為接下來的句型教學打好基礎。

② 創設相應的情景。前面涉及的都是單詞的教學,句型只是讓學生反覆聽,有最直觀的印象。在教第四個新單詞時,我為學生創設了相應的情景,警察叔叔問小朋友:“What can you see?”小朋友通過放大鏡找一找,回答:“I can see a train。”這樣,既引出了新單詞train的教學, 又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本節課的句型“What can you see?” 及其回答“I can see a …”

鞏固操練分四部分:

① 讀一讀,利用電子白板,讓學生跟著電腦讀一讀單詞,要求學生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

② 做一做,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如何讓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身上是教師始終要考慮的問題。為此,我利用電子白板的鋼筆設計了讓學生上臺把單詞和圖片匹配的練習,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③ 練一練,前面都是針對單詞進行的練習,接下就是操練句型。利用電子白板的容器功能,讓學生來點一點,練一練。

④ 演一演,讓學生同桌之間自主選擇想說的一個單詞,讓上臺自己操作電腦,在電子白板上點選自己要說的圖片,並把它表演出來。

拓展延伸分兩部分:

1、在電子白板上出示鉛筆盒的圖片,問學生在鉛筆盒裡看見了什麼。然後過渡到在課桌上看見了什麼。

2、拓展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問學生在教室裡你能看見什麼?學生用“I can see …”回答問題。

教學反饋部分:

利用電子白板,讓學生做一做聽錄音,排序號的題目,及時反饋所學內容,讓其中一個同學利用電子白板的鋼筆功能上臺做,其他學生在下面獨立完成,做好教師當場批閱,反饋。

佈置課後作業部分:

讓學生課後與同學把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用所學句型練一練。

四、教學總結。

這節課不論是新知識的呈現,還是單詞和句型的操練形式,都能緊緊地抓住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用,提高了課堂實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充分讓學生主體參與、情景體驗、遊戲鞏固,是一定能圓滿實現課堂教學任務的。

國小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特點及編排意圖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略讀課文。這個單元圍繞國際理解和友誼,側重從各國人民之間的和平相處、友好幫助和深情厚誼入手,強調全球如家的意識。前兩篇課文《一面五星紅旗》、《賣木雕的少年》都是寫外國人幫助中國人的故事,《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加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採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並有適當的議論。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相互的;二是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瞭解阿爾及利亞地震受災情況和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救援情況。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瞭解課文內容。

(2)通過收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知道各國人民之間要和平相處,友好幫助。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中國國際救援隊對阿爾及利亞受災人民的幫助。

教學難點: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

(四)課前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

2.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二、說教法

1.資料蒐集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蒐集相關材料,既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打好了基礎,又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2.讀書指導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識其真。”(葉聖陶語)如何帶領學生走近文字、感悟文字、超越文字,讀書指導非常重要。本課,根據略讀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朗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默讀,一邊讀一邊思考,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讀,探究熱點問題。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指導,逐步讓學生學會閱讀。

3.多媒體輔助法

利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說學法

陶行知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祕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本課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憑藉閱讀提示,自讀自悟,再重點探究學生關注的或不理解的問題。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做到自讀為主,略而不簡,教略而學豐。

四、多元閱讀說教學程式

(一)交流資料匯入新課

1.同學們,在去年5月12日中國四川遭受了8級強地震,傷亡很多,損失慘重,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關注。中國派出了大量的人員進行抗震救害。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紛紛前來支援,再現了一幕幕的感人的場面。我國也有一支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關於中國國際救援隊,你還了解什麼,誰來把你瞭解到的內容向大家介紹介紹?

2.這支救援隊也協助過其他國家地震搶險,他們表現出色,受到了聯合國官員的讚揚。20xx年5月,中國國際救援隊赴阿爾及利亞,參加國際地震災害搶救任務,以出色的表現贏得了當地人民的一片讚譽。

你知道媒體是怎樣報道這件事的嗎?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課文。(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多媒體出示閱讀提示,指名讀,讓大家明白閱讀要求。

2.分小組讀課文,相互評價指正,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請用跳讀的方法瀏覽課文,說說課文寫的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哪些人、主要寫了什麼事。

[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體的瞭解,並引導學生用跳讀的方法抓住課文中最主要的資訊,潛移默化地學習通訊的閱讀方法,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在不理解的地方做符號,儘量運用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的方法把它弄明白。

2.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的?請寫在紙條上交給老師。簡單的立即解決,然後歸納出普遍的問題。

3.多媒體出示可能提出的問題:從哪些地方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請四人小組,再讀課文,並討論。

4.分組彙報,互相補充。可以從嚴重的災情、艱難的救援、高超的救援技術等方面適當點撥。

①談到嚴重的災情時播放課件:地震後,殘垣斷壁,一片廢墟,屍體發臭,在劫難中逃生的人無家可歸。通過真實的畫面和哀輓的音樂,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無情,現實的殘酷。然後課件出現寫災情的句子。你覺得該用怎樣的語氣讀這段話?指導用低沉、舒緩的語氣朗讀:

來到這座城市,展現在救援隊員面前的是一片悲慘景象:房倒屋塌,失去親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氣中瀰漫著屍體腐爛後散發的臭氣。倒塌後的房屋大都呈“疊餅狀”,加上餘震還在不斷髮生,給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

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隊員仍然堅持工作。請找出兩個帶有關聯詞“一……就……”的句子:

他們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布邁爾代斯。

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什麼?(為了救災,隊員們分秒必爭,速度快。)

多媒體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

當時氣溫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隊員們仍然堅持戰鬥。

你覺得哪些詞應重讀,請註上重點符號,試著讀一讀。然後指名讀,齊讀,讓學生從“高達34攝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詞語中領會隊員不怕困難,不怕危險,堅持戰鬥。

③救援隊在搜尋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交口稱讚”、“聞名遐爾”的理解。從而瞭解是高超的救援技術使救援獲得成功。

5.學生可能還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要派人援助阿爾及利亞?在以上的學習之後,這裡可以讓學生聯絡課文或生活實際來談自己的看法。師適時板書。

[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只是積極的引導者、組織者,在這個環節中,我努力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學習方式來學習。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提出疑問,並根據問題深讀課文,再以重點詞句為突破口理解全文。]

(四)激情朗讀積累語言

1.在阿爾及利亞參加國際救援工作的38支隊伍中,只有中國和法國救援隊各救出一名倖存者,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高度讚揚,請你們也來稱讚我們的國際救援隊,請大聲地說出來。對說得好的,全班跟著誦讀。

2.孩子們,請帶著對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敬佩、讚美之情齊讀課文。

3.自主選擇喜歡的詞語句段,進行摘抄。

[讓學生由衷讚歎,既是思想感情的昇華,也是能力的應用和拓展。第二學段目標明確規定,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時時引導學生,養成積累的習慣。]

五、聯絡生活,拓展延伸

讓我們最後再回到現實生活中,在我國四川5.12大地震中,遇難:69229人,受傷:374643人,失蹤:17923人,經濟損失8451億元人民幣。但是面對災難,我們不必害怕和恐慌,因為我們有著強大的祖國做後盾,因為我們有著這麼一支優秀的國際救援隊,我們的救援隊以他們的頑強的毅力,高超的救援技術拯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世界人民的愛心是相通的,在汶川地震中,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很多國家都派來了他們國家的救援隊,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出示課件,播放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同學們,世界各地的人雖然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讓世界充滿愛,讓人間充滿信任。讓我們牢牢地記住這每一個感人的畫面,我想此刻,同學們肯定有很多話要說,那就請拿起手中的筆,記下對他們的祝願,送上你最真誠的祝福吧

六,說板書

本課板書設計力求體現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並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附:板書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全世界人民是一家

一速度快八

方不怕危險方

有救援技術高超支

難援

阿爾及利亞

國小說課稿 篇3

一、說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有餘數的除法》的第一課時。本課的內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頁。

二、說教材:

有餘數的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既可以使學生拓展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範圍,又為以後繼續學習除法打下基礎。本節課要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認識餘數。為了使學生掌握好有餘數除法的,教材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認識到平均分一些物體時,有時會有“剩餘”產生,聯絡除法的含義引出有餘數除法的算式,並說明“餘數”的含義以及有餘數除法算式的讀法。隨後的練習,都是讓學生試著用有餘數除法的算式來表示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幫助學生鞏固對有餘數除法含義的理解。

三、說目標:

介於以上的認識,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通過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餘數產生的原因及實際意義,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並能正確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2、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愉快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難點: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四、說教程(說教法與學法)

本課的教學分這樣四大塊。

第一塊:複習引新。

1.觀察:○○ ○○ ○○說說這6個蘋果是怎麼分的。說出兩道除法算式。

2.說出:6÷2的意義?6÷3呢?。

3.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

我想通過這樣的複習找到新知的生長點,通過適當的溫故,使新知的教學建立在舊有知識的基礎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課。

第二塊:探究新知。

這一塊的學習內容,準備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分四個層次組織學習活動。

第一層:分一分。讓同學們在小組內把10枝鉛筆分別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給小朋友,並把結果記錄在書上的表格裡。先指導操作,後自主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國小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得藉助於操作活動。通過把10枝鉛筆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對“餘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為抽象“餘數”的概念打下基礎。同時,操作活動步驟清楚,面向全體學生。

第二層:說一說。在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全班交流,通過交流,確認每次分得的結果,並把這些結果按有沒有剩餘進行分類。通過觀察、比較,突出了“剩餘”這個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第三層:寫一寫。引導學生根據其中分得的有剩餘的過程和結果寫出除法算式,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1)觀察表一,說出算式並計算,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觀察表二,說出算式並計算, 10÷3=3(人)……1(枝)

(3)認識餘數。

(4)觀察比較,10÷5=2(枝)10÷3=3(人)……1(枝),引導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分。

寫算式是把學生的具體感知進行抽象的過程,是形成“餘數”概念的主要環節。教學時,我力求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由沒剩餘引出有剩餘,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並使學生獲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動經驗。

第四層:試一試。讓學生把其他幾種分得有剩餘的情況試著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獨立在書上填一填,反饋交流後概括提煉:什麼情況下平均分得的結果可以用餘數的除法表示?餘數表示什麼?

在這塊的新知探究過程中,充分給予學生操作的時間,真正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逐步建立餘數的概念,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第三塊:練習達成。

想想做做1與例題的型別相仿,是模仿性練習。要求學生進行操作後,根據操作結果填寫相應算式的商和餘數,在完成填寫後讓學生說說每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突出算式中單位名稱的選擇,在表達中進一步明確認識。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練習,學生觀察圖後,獨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時提出:比一比上下兩題有什麼相同與不同之處,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把一些物體按指定的每幾個一份進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幾份,只要平均分後有剩餘,都可以寫成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使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從而更深層次的把握知識。

想想做做3,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同座相互說說,再指名說一說。

第四塊:總結評價。

1、請學生說說你學會了什麼?揭示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2、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課後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餘數的除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整節課,從分鉛筆(初步感知),到觀察特點分類(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後應用概念,遵循了學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規律,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了數學的價值性。

國小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說教學目標】

(1)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2)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3)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4)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演算法,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說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演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啟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演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說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絡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聯絡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節日愉快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絡,引出課題。

(二)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解決“賣氣球”問題。

2、解決“套圈遊戲”問題。

3、解決“賣風車,猜字謎”問題。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5、閱讀課本,質疑問難。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三)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國小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聽聽,秋的聲音》一課。現在分四個版塊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三單元的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裡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學生初步接觸詩歌,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生的學習,使他們走進詩的世界,感受詩的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根據《大綱》對國小三年級的教學目標,結合本課的教材特點,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目標必須具有可操作性,易檢測的要求,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後的體會。

3.仿照詩歌內容,補寫幾句詩文。

教學重點:

邊讀邊想,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能交流體會,學寫詩歌。

教學難點:

學寫詩歌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各種聲響(如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等)的錄音帶。

2.配套的課文朗讀磁帶。

3.旋律優美的輕音樂磁帶。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本組教學中,同學們已經學過《風箏》、《秋天的雨》等文章,逐步感受了秋天的無窮樂趣。上課伊始,老師再次帶領學生欣賞了優美樂曲《秋之聲》,走入秋天的美好境界。爾後,老師提出一起去聽聽秋的聲音,大家更是興趣盎然。

教法:本課的教案設計著力體現“以聽促講,以講促讀”的教學特色,注重教給學生學會讀懂詩歌的學習方法。通過靜聽各種聲音,調動學生說的慾望。

學法:三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但他們的思維仍以直觀、形象為主,永續性差,教學時要注意動靜搭配,有張有弛,要充分運用幻燈、錄音等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三、說教序:

(一)遊戲匯入,展開想象

1.遊戲匯入:同學們,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們想欣賞一下嗎?下面我們做一個聽錄音猜聲音的遊戲,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聽,然後說一說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播放聲響錄音帶)

2.展開想象:聽著這些美妙的聲音,你腦海裡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再次播放聲響錄音帶,引導學生想象並交流。

3.有一位詩人在秋天裡聽到許多美妙的聲音,就寫下了這麼一首詩,你們想聽聽嗎

?(揭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配樂範讀課文。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3.指名學生讀,喜歡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三)品讀想象,體會交流

1.品讀第1—3節,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邊讀邊展開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讓學生從看到的、聽到的這些方面來想象)。

2.指名學生進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畫面描述得美一點。

3.學生評議並補充畫面,把畫面說生動、說形象。

4.帶著這種美好的感情朗讀自己喜歡的一節。

5.加動作讀自己喜歡的一節。

(四)仿寫詩歌,積澱語言

1.教師有感情地配樂誦讀第4—5節。

2.讀後引述:聽聽,秋的聲音還有許多許多,讓我們一起走近每一片葉,每一朵花……去聽聽他們的聲音,並仿照課文第1、2節或第3節的樣子,也來作一段詩,好嗎?

3.播放聲響錄音帶,說一說你聽到哪種聲音最美。

4.學生自由作詩,在小組交流,幾個小夥伴可以合作一首詩。

5.選派代表誦讀,給學生配上音樂。

(五)品讀體會,昇華情感

1.指名誦讀最後一節。

2.交流:從這一節你感受到了什麼?

3.帶著這種情感齊讀最後一節。

(六)誦讀回味,表現情感

1.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可以一個人誦讀,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誦讀。可以邊誦讀邊加上動作。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合作誦讀自己編的詩。

(七)作業:自編一首詩。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是文章的脈絡,它清晰地展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課文的精華。

國小說課稿 篇6

各位尊敬的老師: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三年級習作複習》。下面我從教材簡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簡析

三年級上冊的習作是二年級寫話訓練的自然延伸,每個單元都安排了一次大作文,共有8次。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三年級上冊的習作明確提出了以下階段性目標:“開始練習習作,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本冊習作重在培養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作,把事情說清楚。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初學習作,往往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拋開文章的情感不說,寫作的無順序,就使得寫出來的文章表達不通順,缺少條理性。針對這現實情況,在這次習作複習中,我在整合本冊習作要求的基礎上,從寫事和寫景兩個方面做寫作順序的具體指導,提醒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才能把事情寫得有條理。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樂於去寫

(2)讓學生養成按一定順序寫文章的習慣,把語句說通順,把事情說清楚。

四、教學環節

課堂教學我將從五個環節展開。環節一,回顧習作內容。意圖:以回顧學生的習作為匯入,消除學生對習作的陌生感,喚起學生習作的記憶。環節二,範例導航,呈現知識點。意圖:通過一段順序錯亂的文段,師生討論,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習作要按一定的順序寫的重要性。環節三,出示範文,歸納寫作方法。意圖:通過範例,讓學生在觀察和思考中,掌握按順序寫的作文方法。環節四,辨析糾錯。意圖:學以致用,在訓練中強化按一定順序寫的習作要求。環節五,板書總結。鞏固習作要點。

這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國小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說課的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國小數學課本第五冊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教時認識分數及93頁做一做。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分數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但物體和圖形的一半卻是學生所熟悉的,所以,本節課主要從學生所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經驗出發,並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分數,給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觀地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3)、溝通生活和數學的聯絡,感知生活中的數學。

4、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

(1)、教材以遊樂園的形式,呈現了本單元的基本學習內容,體現了在玩中認識數學以及人與生活、自然的有機聯絡。

(2)、認識幾分之一通過兩個學生分月餅的情境引入分數,使學生知道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 。利用遷移推想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3)、學生通過動手摺出之分幾一、創設學習情境,重視教學知識的操作性,讓學生充分感知分數,並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5、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和認識幾分之一是教學重點;感知分數的意義和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是教學難點;教學的關鍵是提供學生儘可能多的材料,通過學生折、玩、塗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分數的意義和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說教法

設計這節課主導思想是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讓學生在折一折、塗一塗、玩一玩中探索分數的意義,親自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新課標》中提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三、說學法

1、通過直觀形象的圖形、實物中認識平均分、進而感知分數的意義。

2、進行比較、動手實踐中學習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

四、本節課教學設計主要分四個環節進行:

1、活動引入,體會平均分。

2、主動探索,感悟新知。(從面到點)

(1)認識幾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義幾分之一的意義揭示課題。

(2)認識1/2 :不同的圖形用相同的分數表示。

3、利用學生資源(動手操作)比較分數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數,讓學生體驗分數來源與生活。

教學程式設計

一、匯入:(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所以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從學生最熟悉的分蘋果出發,讓學生感知平均分)

1、創設情境,聰聰和明明分6個蘋果,怎麼分?

2、老師:這兩種分法哪種最特別?為什麼?(特出平均分)板書

3、如果兩個蘋果分給2個人,怎麼分?

生:每人一個

4、出示一個蘋果,分給倆人,能平均分嗎?怎麼分?

5、學生以圓為例動手操作,折出一樣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教學幾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樣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礎上再揭示分數,目的:傳授程度減少,讓學生自主探究)

1、請選擇信封裡你喜歡的圖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並把其中的一份塗上顏色。(生動手操作,師巡視瞭解情況)

2、反饋:(把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並給它們編號。1/2有3個,1/3、1/4、1/8、1/6、1/16、1/32各一個,不平均分的2個)

老師:這些圖形是不是平均分的?為什麼?今天我們先來研究能平均分。

老師:為什麼認為這些是平均分的? (每一份分得一樣多,就是平均分)

3、觀察一下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麼不一樣?

(1)(平均分的份數不同)

(2)把( )平均分成( )

4、(根據第3問靈活提問,全部或有選擇的)讓學生說說圖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塗出了其中的一份)

5、老師:(拿出一個圖形)這個圖形整個用1來表示,那麼這個圖形平均分成了2份,這一份用什麼數來表示?(如果生說不出師自己說)認識1/2、1/3、1/4(在此插入書寫方法)在圖形下板書各種幾分之一,教讀法

6、老師:為什麼這一份用1/2,那一分卻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7、揭題:象這些1/2、1/3、1/8我們都叫它為分數(板書:分數)

8、舉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空白部分還有幾個1/4?

8、練習:(判斷題)

三、教學1/2(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1、(師把學生作品用1/2表示的圖往下拉)我們來看這幾個作品,都用分數1/2表示,圖形不同,為什麼都能用相同的分數1/2表示呢?

小結:(能用1/2表示的這些圖的共同點)把( )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老師:空白部分用哪個數來表示呢?為什麼?

3、(再次強調意義)1/2表示什麼?2表示什麼?1表示什麼?

選擇一個分數說一說意義

四、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1、(拿出1/2和1/32的兩個同樣圖形)我們來看這兩個圖形,塗色部分用1/2表示,那個塗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這一塊,(可以剪下比一比)哪個大?為什麼呀?

(1/2表示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書: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書:1/2>1/8>1/32

3、自由選擇兩個分數比一比大小,你發現了什麼?(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說一個更小的分數。

五、生活中的分數(分數就在我們身邊)看到這些東西你聯想到幾分之一?

A、用什麼分數表示想到幾分之一?

B、拓展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