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聲樂藝考必讀

才智咖 人氣:2.14W

目前,各大藝術院校聲樂藝考都增加了現場錄音環節,考官們也以考生的演唱錄音資料作為其能力的標準,那麼,在演唱錄音的過程中,便涉及到學生們在平時學習鍛鍊中少有經驗的事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解下2017年聲樂藝考的一些相關應試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2017年聲樂藝考必讀

一、自己聽到的聲音並不是客觀的聲音:

自己聽自己的聲音,是經過頭部骨骼與肌肉甚至涉及到胸腔產生部分共振之後的聲音,而且,耳膜也是共震的一部分,它因此會產生一些“泛音”。別人聽到的聲音與你自己聽到的聲音並不完全一樣,通常,別人聽到的聲音比你自己聽到的聲音的音調要高一些。所以,很多人聽自己的錄音總會覺得與自己的聲音有些差別。

你聲音的標準是以別人聽到聲音為標準,所以考官們聽到的聲音在事實上嚴格地說並不是你自己聽到的聲音。

二、個人練習、教室演唱、舞臺表演、與錄音棚錄音演唱完全不同:

1、個人練習或多或少夾存著隨意性;

2、教室演唱,在老師的指導和監督下,態度端正,但同時也會存在一點依賴心理——依賴著無數補救的機會;

3、舞臺表演的效果,經過劇場或音樂廳及音響的渲染,讓你的缺點和錯誤不會變得那麼明顯,而且,表演的環境中有無數觀眾,心態也有不同。現場表演的屬於“過去式”,不同型別的聽眾對過去發生的細節的記憶反應也不同,而作為演唱者自己,表演期間的思維是“往後”而不是“往前”的,大多數舞臺演唱者,無論是比賽還是表演,自己的感覺總比實際情況好,這其實就是思維上的誤解。而所有優秀的歌唱家,一定需要經常反覆聆聽自己的錄音,才能獲得真實的資料,從而幫助自己改正缺點。

4、錄音棚錄音的結果是非常殘酷的,在一個絕對安靜、乾淨的聲場環境中,在一個超高靈敏度拾音的錄音話筒前,從你口腔裡發出所有聲音的細節將一覽無遺,哪怕是你口腔中一點點粘液的聲音都會被無情地捕捉下來。而通常出現的情況,都是那些沒有錄音經驗的演唱者因為吐字的力度太大和氣息控制不均勻而產生“噴麥”的聲音,讓一首你平日自以為唱得很不錯的歌變得面目全非醜陋不堪……

綜上所述,得出一個結論,聲樂的專業考試,要求考生錄音,是一個非常科學的模式,因為錄音可以獲得最真實的資料。但同時也給考生們增加了一道新的課題,即“錄音經驗”必將計入你演唱的能力之中。打個比方,兩個演唱水平相當的考生,其中一個擁有豐富的錄音經歷,另一個從來沒有錄過音,他們一起去參加考試,在錄音這個環節,最終的成績一定會有懸殊,結果一目瞭然。

三、錄音的注意事項:

1、心態要穩定。所有專業錄音棚的錄音室,都是絕對安靜的,聲音內外完全隔絕,當你獨處在這種異常安靜的環境中,沒有觀眾,沒有陪同,“自己的心跳都能聽到”,很容易拘謹、產生壓力,從而影響你的氣息運用,更嚴重的,還可能影響你正常的聽力。“人在過分緊張的狀態下會導致聽力下降。”

2、與麥克風的距離。每個人的生理音量大小都不一樣,再者因唱法不同、音高不同,力度不同,音量都會產生變化,作為考試的環節,這種錄音不會加效果器,至少不會給你加“壓限和混響”,那麼,這就需要考生自己靈活地掌握髮生體、共鳴點與麥克風之間的距離,太近,很容易產生“爆音”“噴麥”,太遠,則演唱的細節變得模糊不清而喪失演唱的特點的優點。

這個狀況怎麼辦,首先要求演唱者的“預聽能力”要非常好,什麼叫“預聽能力”,這個能力是指當你聽到自己發出當前的聲音時,便能立即意識到後續聲音的效果,並能夠迅速判斷出當前狀態的好與壞、對與錯,立即做出相應的調整,包括演唱本身的技術調整和使用工具方法的調整。

3、快速適應。考試的時候,錄音環境、錄音裝置、監聽效果對考生而言,都是陌生的,對一個完全沒有經歷過錄音的學生而言,快速適應,是必須要具備的能力,無論是心理狀態還是演唱行為。

進棚前,儘量能熟悉一下錄音環境,消除陌生感,目測一下麥克風的位置,計劃一下與麥克風的距離。最重要的.環節,進棚後,迅速把自己調整到演唱的狀態,在麥克風前與外面的老師或錄音師說說話(沒話找話說),此時,要認真仔細聽著耳機裡自己的聲音、包括音量和音色,以此來快速適應麥克風和耳機,為自己接下來的演唱做準備。

四、一些忠告:

有的學生,平時會通過“唱吧”等軟體來熟悉自己的聲音,或者以此來獲取錄音的經驗,這裡有必要說明,所有的手機K歌軟體都是為“流行歌曲”效果設計的,軟體內部的聲場設計,把“人聲”都設計得非常“靠前”,就像貼在你耳邊一樣,有這種經歷的人都應該感覺到,這類軟體錄出來的歌曲,人聲與伴奏永遠都不在一個聲場裡,人聲總是貼著耳朵,伴奏卻總是與人聲存在距離感,而且,軟體自帶的一鍵式後期效果渲染都很嚴重,你幾乎聽不到真實的細節。而在錄音棚錄音,又是考試,涉及到“美聲”與“民族”的唱法比較多,錄音師對效果的設計是不可能按照手機軟體的效果來調節,基本設計應該是按照“現場還原”不插電小型音樂廳的標準。

手機的耳機大多是“入耳式”,這一類耳機本身注重的是“渲染”,它們的高頻與低頻都經過激勵處理,讓你聽上去自己的錄音很“飽”很“磁”,事實當然不是。而且,這類耳機充分利用了頭腔的共振而獲得更好的音響效果,讓你覺得聲音“入腦”又“入心”。但是,錄音棚裡的耳機功能與它們完全相反,錄音棚使用的耳機功能原則是“還原”,還原得越真實越好。“入耳式”耳機的聲音運動形狀是“錐形”的,錄音棚使用的“耳套式”耳機的聲音運動形狀是“柱形”的,後者的聲音攝取比前者更寬闊。

所以,在考試前幾天,建議考生們儘量不要使用手機K歌軟體和“入耳式”耳機,如果經常使用這種裝置,它會造成你一定的依賴感,更為嚴重的是,它還會導致你對自己的真實能力產生誤會。你一旦習慣了這種裝置,進入錄音棚之後,你會覺得自己的聲音很乾澀很遙遠,此時的後果,就會讓你喪失正常的判斷、無法調動正常的意識、無法使用正常的方法來演唱。

做一個簡單的實驗,你用一個耳機聽兩個小時的音樂,然後再換一個不同型別耳機聽同樣的內容,你會非常不適應,一定要記住,人的耳朵是具有“記憶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