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3.22W

【篇一: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選擇與放棄,是一種心態、一門學問、一套智慧,是生活與人生處處需要面對的關口。昨天的放棄決定今天的選擇,明天的生活取決於今天的選擇。人生如演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只有學會選擇和懂得放棄的人,才能贏得精彩的生活,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讀一本好書的心得體會

做一個選擇的時候,意味著需要放棄其他的觀念、想法、物質、甚至生命。選擇與放棄往往是同步的,選擇的反面既是放棄。放下一粒種子,收穫一棵大樹;放下一處煩惱,收穫一片清涼;放下一種偏見,收穫一種幸福。當你放下足夠的時候,生命也將收穫一片藍天。

聖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降臨的時候手是合攏的,似乎在說:“世界是我的。”當離開世界時手是張開的,彷彿在說:“瞧那,我什麼都沒有帶走。”其實,人生就是一連串選擇與放棄的過程,有取就有舍,有舍才有得。該放棄的就要放棄,不是沒有恆心和勇氣,而是選擇進取的一種方式。

有人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所以,熱愛讀書吧!像飢餓的人撲到麵包上那樣,熱愛讀書,讓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讓心靈溝通過去和未來,已知和未知。

世紀老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可以使心靈充實,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愛心和文明行為、禮儀規範;而讀一本壞書,則使人心胸狹窄,使人不知羞恥,使人自私殘暴。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為祖國21世紀的高素質的建設者。

【篇二: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黑黑的夜,燈火闌珊之時,田野裡牆角里蟋蟀卻唱的正歡。或者是圓圓的月亮掛在樹梢,做一個俏皮而充滿詩意的燈籠,星星閃著亮眼,天地間如籠輕紗,風兒輕輕搖著柳梢兒的夢,搖啊搖的,一切彷彿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靜靜的夜,真好。

靜靜的夜,我喜歡。不用清茶,我不會品茗,只是靜靜地捧著那麼一本好書,整個身心全部融入了文章的意境之中了。讀至妙處,如清溪奔流於心底,打著旋兒,撒著歡兒,把自己的靈魂在不自覺中送向了遙不可及的遠方。嚴格的講,我當算是個性急的人,特別表現於看書之時,眼珠兒不想眨一眨,恨不能一目十行,一本厚厚的好書硬生生讓我生吞活剝到極致,書不讀完則無法入睡,輾轉反側的結果必是開燈繼續,實實的沾了點神經的邊。喜歡看書應該不算是一件壞事,但當我真的讀起書來,就兩耳不聞窗外事了,愣是一個啥也聽不見了。看書就看書吧,我卻有一個可謂雷打不動的壞習慣,睡前必須看書,時間不可太短,而且還要躺在床上看,否則還是別想睡覺,兩個字“難受”!以至於兒子小時候每晚都躺在我的臂彎裡滿書裡找認識的字,晚上躺下必看書竟也成了兒子的習慣。

喜歡看書自然喜歡逛書店。走到書店門口一付魂兒自個就先進去了,雙腿也就不由自主機械地跟著。滿眼的書,真是美不勝收。又怎奈錢包空癟,也只能飽個眼福,倘若狠下心來買上幾本沉甸甸的捧在手裡,心裡愜意的倒像自己抱了一塊玉石之類的寶物回去,簡直傻的可以。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而我的一堆書卻讀成了舊書,人說過日子過日子,書卻成了我過日子的命根子。真可謂可一日無飯而不可一日無書。枕頭邊堆著那麼幾本好書,做夢都做的踏實。讀一本好書猶如品茶,一點點把它滲入到每一個細胞組織,一遍有一遍的味道,一遍有一遍的意境,存進大腦裡就像存進了電腦硬碟,可隨身攜帶又不會因潮溼而發黴。我的每一本書都讀來讀去的總也不厭其煩,每一遍都會讀出一種新意,令自己欣喜不已。我愛讀散文,讀魯迅觸控到筆鋒的犀利辛辣,朱自清和冰心的抒情又往往動人肺腑;讀過沈從文、讀過施蜇存,讀過賈平凹……風格獨特,各有千秋。每每讀來,我往往自問:你會寫什麼?雖然讀讀寫寫終究沒有寫出一篇象樣的文字來,但從讀讀寫寫中我不也淘得了許多樂趣和做人得道理來嗎。

我愛讀書,可我絕不會去讀言情類的書。我總是駁他們而無法認同,愛便愛死,不愛則棄之如爛履,一群不食人間煙火的少男少女,悲則悲死,喜則狂喜,整個從南極到北極,恕我不能接受。再則我從不讀武俠小說,人人皆可以飛簷走壁,掌可以閃電雷鳴,不讀也罷。

愛讀書就讀吧。不知道我不讀書會是什麼樣子,雖不至於悶死,但也會寂寞到無法形容的地步。我為書憂,亦為書狂,書今生與我做伴,可為幾多歡喜幾多愁。

【篇三: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這話一點不假,《教育智慧從哪裡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那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為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沒有功利性的,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一個無意的微笑,讓孩子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愛,並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這是王曉春老師點評案例1的標題,是啊,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學生病了,老師上門探望,課落下了,利用業餘時間補,校內跌了,碰了,小心呵護,及時與家長聯絡。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讚。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我想,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

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我總認為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穫會讓我們驚喜。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並不陌生,卻有那麼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孩子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五彩的童心,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應當把陽光灑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們、研究他們。”一語道出我們班主任比別人更要用心,不僅對每一個學生用心,要用心關注“優秀生”、“偏才少年”、“灰色兒童”、“潛能生”,慧眼識金,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助其自主成長。做教師的千萬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變數”,在發展,在變化,教師對他們投入細緻的感情,加溫到一定程度,他們會成長,會進步。每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我們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寬容和鼓勵,多給他們一些關注,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使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都有所得!

【篇四: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讀書學習能提高人的自身素質,讀專業的書能提高員工的技能,那麼在學習專業技術的同時再讀一本生活中的好書,深刻領會其內涵,基本就達到了雙贏,技術提高了,素質提高了,就會真正的成為一名懂技術、有素質的員工。

書中自由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善學習的人愛書、讀書、悟書,一本好書傾注了作者的全部情懷,那麼在讀書的時候,就要融入其中,瞭解作者的內心世界,最終要明白看過之後有什麼收穫,學到了那些知識,受到了怎樣的教育和啟迪。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山有路就是告訴我們,書讀的多了,懂得的知識也就多了,把知識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生活中,學有所用,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業務水平提高了,生活質量提高了,自然就會更好的服務於企業、服務於社會。

工會組織的圖書進班組活動,大大的激發了員工的學習熱情,工作之餘,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既陶冶了情操,又增長了知識,可謂一舉多得。員工平時很少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生活中的著作,在單位看的也多是一些專業技術方面的書,所以知識面就顯得有些狹窄。這次工會組織的活動,受到了員工們的高度好評,一本好書大家互相傳閱,互相交流讀後心得,既活躍了大家的業餘生活,又增進了相互間的瞭解。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聞。古時交通、通訊等都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很多人對世界的瞭解多是靠書本中所學,所以凡大智者必是讀書萬卷,方得無事不通。就算在今天看似發達的社會裡,人也需要學習,方能掌握其精髓,才會有一技之長,方可立足於社會。

書讀千遍,其義自現。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讀懂了,對人的精神素質提高,乃至於人生都是一份幫助。因為人生本身就是一本書,一本在探索中追求進步的書,讀一本好書能減少你很多探索中的彎路,使你獲得更大的進步。

圖書進班組活動是我廠工會的一個創舉,也是想職工之所想,既豐富了職工的業餘生活又培養了職工的良好習慣,既提高了職工的學習熱情又能夠增強職工的精神文明素質,既更好的服務了企業又滿足了職工的精神需要。

【篇五: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黑黑的夜,燈火闌珊之時,田野裡牆角里蟋蟀卻唱的正歡。或者是圓圓的月亮掛在樹梢,做一個俏皮而充滿詩意的燈籠,星星閃著亮眼,天地間如籠輕紗,風兒輕輕搖著柳梢兒的夢,搖啊搖的,一切彷彿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靜靜的夜,真好。

靜靜的夜,我喜歡。不用清茶,我不會品茗,只是靜靜地捧著那麼一本好書,整個身心全部融入了文章的意境之中了。讀至妙處,如清溪奔流於心底,打著旋兒,撒著歡兒,把自己的靈魂在不自覺中送向了遙不可及的遠方。嚴格的講,我當算是個性急的人,特別表現於看書之時,眼珠兒不想眨一眨,恨不能一目十行,一本厚厚的好書硬生生讓我生吞活剝到極致,書不讀完則無法入睡,輾轉反側的結果必是開燈繼續,實實的沾了點神經的邊。喜歡看書應該不算是一件壞事,但當我真的讀起書來,就兩耳不聞窗外事了,愣是一個啥也聽不見了。看書就看書吧,我卻有一個可謂雷打不動的壞習慣,睡前必須看書,時間不可太短,而且還要躺在床上看,否則還是別想睡覺,兩個字“難受”!以至於兒子小時候每晚都躺在我的臂彎裡滿書裡找認識的字,晚上躺下必看書竟也成了兒子的習慣。

喜歡看書自然喜歡逛書店。走到書店門口一付魂兒自個就先進去了,雙腿也就不由自主機械地跟著。滿眼的書,真是美不勝收。又怎奈錢包空癟,也只能飽個眼福,倘若狠下心來買上幾本沉甸甸的捧在手裡,心裡愜意的倒像自己抱了一塊玉石之類的寶物回去,簡直傻的可以。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而我的一堆書卻讀成了舊書,人說過日子過日子,書卻成了我過日子的命根子。真可謂可一日無飯而不可一日無書。枕頭邊堆著那麼幾本好書,做夢都做的踏實。讀一本好書猶如品茶,一點點把它滲入到每一個細胞組織,一遍有一遍的味道,一遍有一遍的意境,存進大腦裡就像存進了電腦硬碟,可隨身攜帶又不會因潮溼而發黴。我的每一本書都讀來讀去的總也不厭其煩,每一遍都會讀出一種新意,令自己欣喜不已。我愛讀散文,讀魯迅觸控到筆鋒的犀利辛辣,朱自清和冰心的抒情又往往動人肺腑;讀過沈從文、讀過施蜇存,讀過賈平凹……風格獨特,各有千秋。每每讀來,我往往自問:你會寫什麼?雖然讀讀寫寫終究沒有寫出一篇象樣的文字來,但從讀讀寫寫中我不也淘得了許多樂趣和做人得道理來嗎。

我愛讀書,可我絕不會去讀言情類的書。我總是駁他們而無法認同,愛便愛死,不愛則棄之如爛履,一群不食人間煙火的少男少女,悲則悲死,喜則狂喜,整個從南極到北極,恕我不能接受。再則我從不讀武俠小說,人人皆可以飛簷走壁,掌可以閃電雷鳴,不讀也罷。

愛讀書就讀吧。不知道我不讀書會是什麼樣子,雖不至於悶死,但也會寂寞到無法形容的地步。我為書憂,亦為書狂,書今生與我做伴,可為幾多歡喜幾多愁。

沒事,讀一本好書。

【篇六: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沒有覺得擁有生命而可喜,面對死亡來臨而可怕。那情形,該像路邊的野花,莊子對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真人不易,學者說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導人出世,曾經,至親的人離世,

讓我感到生命無奈,生活疲憊,很多時連“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顧此失彼,隨波逐流,以為明瞭的事多了,卻是越發失了方寸和方向。我翻開書,參照已心。

有時,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經歷了幾場葬禮。生死是莊子一個永恆的命題,也是的,生死糾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質、精神、愛憎,是人就逃不了。朋友學佛,說人世是苦難的集合體,要歷無數生離死別,得失禍患,來日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下世不要為人。“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莊子也說“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乎。”所以莊子說,我們要懂得“順應”,去面對,當你已無能力握著的本文來自站的領頭羊時候,去放開。世上沒什麼是理所當然,或是橫加於人的。多經歷了葬禮,我懂得無論對人對物,如果只去憂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曾經相遇相守的幸運,那去到哪個世界,也並不能真正快樂。有人問佛祖,什麼是佛?佛說,無憂是佛。原來,現在腳下的土地,也可以是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與眾不同的生命力量。生命在思潮裡龐雜,迴歸自然便直觀,生命是八個數目字和一條小橋,像德蘭修女1910—1997,周總理1898—1976,在看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個數字。我是人類社會的瑰寶,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橋賞過風光,“活好當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何為真我?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願望的本真,書裡娓娓而出。外面實在太吵了,在資訊、物質、慾望膨脹的今天,滋長出原始森林裡蔓藤一樣的人際網,已天天疲於奔命,卻發覺滿足更難,快樂變小。“心為形役”原來心被外物奴役著,心當然是高興不起來。是時候靜下心來,聽聽自己的聲音。見過有種培訓課程,學員要每日停下來和自己的手手腳腳,耳朵肚子身體各部說說話,關心它們過得怎麼樣。這近本文來自站的領頭羊公於莊子的觀心入門。“吾所謂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莊子說的耳聰目明,不在於聽得、看得有多高遠,而是能聽見自己的聲音,看見自己的心。心要見,必先靜。“水靜尤明,況精神乎,聖人之心靜乎。”水能映本文來源:照天地萬物,是水清靜的時候,風浪大作之下水映不出東西,人心亦然,心湖急流暗湧,世界萬物也照不進人的心。

“莊子把真正瞭解自己內心的人叫善養生者。”以心為鏡,才可看清現狀,聯絡過去,看到未來。“前半生不要怕,後半生不要悔。”閉上目,靜靜的,我問我自己的心,你曾經有過什麼樣的夢,怎樣努力過?你心裡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一幅畫卷?“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奈何。”懂得生命真諦的人,不會花時間在不該當的事情上,不會因為執拗、較勁追逐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于丹老師說,為了娶絕色女子,為了虛榮嫁給富商,離開了愛情,於是此生與他(她)錯過了;捨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結果猴子給逮著了。“喪己於物,失性本文來自站的領頭羊於俗,謂倒置之民。”將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分開,以心為鏡照見自己,再去思索問題,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他的生活狀態。”且好的'心態,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藝重要,像運動員往往場上顯不出場下的好成績;搭在板凳上的板條我可以輕易走過,但橫到懸崖上就我就卻步了。靜心達而見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顆清明的心,以規律迎合規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會遊刃有餘,做得更好。

書禪明瞭一種“道法自然”的生命狀態,以真求真,以真發現真,“大道合乎自然”是莊子所有理論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們平常斷章取義的無為、懈怠、隱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們才能最後獲到大自然裡“和緩的凝聚力”。天地執行,萬物更迭,四時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間有著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大聖大哲,能聚賢納士傳授至理,是他們不可或缺地擁有和緩的凝聚力。中華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國,骨子裡就是有著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團結共濟和諧發展,在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裡不息不滅。“和緩的凝聚力”,讓我們的心恆久澄靜清明,精神有了足夠的強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靜而觀己心,洞明規律,勉力,順應。

【篇七: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黑黑的夜,燈火闌珊之時,田野裡牆角里蟋蟀卻唱的正歡。或者是圓圓的月亮掛在樹梢,做一個俏皮而充滿詩意的燈籠,星星閃著亮眼,天地間如籠輕紗,風兒輕輕搖著柳梢兒的夢,搖啊搖的,一切彷彿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靜靜的夜,真好。

靜靜的夜,我喜歡。不用清茶,我不會品茗,只是靜靜地捧著那麼一本好書,整個身心全部融入了文章的意境之中了。讀至妙處,如清溪奔流於心底,打著旋兒,撒著歡兒,把自己的靈魂在不自覺中送向了遙不可及的遠方。嚴格的講,我當算是個性急的人,特別表現於看書之時,眼珠兒不想眨一眨,恨不能一目十行,一本厚厚的好書硬生生讓我生吞活剝到極致,書不讀完則無法入睡,輾轉反側的結果必是開燈繼續,實實的沾了點神經的邊。喜歡看書應該不算是一件壞事,但當我真的讀起書來,就兩耳不聞窗外事了,愣是一個啥也聽不見了。看書就看書吧,我卻有一個可謂雷打不動的壞習慣,睡前必須看書,時間不可太短,而且還要躺在床上看,否則還是別想睡覺,兩個字難受!以至於兒子小時候每晚都躺在我的臂彎裡滿書裡找認識的字,晚上躺下必看書竟也成了兒子的習慣。

喜歡看書自然喜歡逛書店。走到書店門口一付魂兒自個就先進去了,雙腿也就不由自主機械地跟著。滿眼的書,真是美不勝收。又怎奈錢包空癟,也只能飽個眼福,倘若狠下心來買上幾本沉甸甸的捧在手裡,心裡愜意的倒像自己抱了一塊玉石之類的寶物回去,簡直傻的可以。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而我的一堆書卻讀成了舊書,人說過日子過日子,書卻成了我過日子的命根子。真可謂可一日無飯而不可一日無書。枕頭邊堆著那麼幾本好書,做夢都做的踏實。讀一本好書猶如品茶,一點點把它滲入到每一個細胞組織,一遍有一遍的味道,一遍有一遍的意境,存進大腦裡就像存進了電腦硬碟,可隨身攜帶又不會因潮溼而發黴。我的每一本書都讀來讀去的總也不厭其煩,每一遍都會讀出一種新意,令自己欣喜不已。我愛讀散文,讀魯迅觸控到筆鋒的犀利辛辣,朱自清和冰心的抒情又往往動人肺腑;讀過沈從文、讀過施蜇存,讀過賈平凹……風格獨特,各有千秋。每每讀來,我往往自問:你會寫什麼?雖然讀讀寫寫終究沒有寫出一篇象樣的文字來,但從讀讀寫寫中我不也淘得了許多樂趣和做人得道理來嗎。

我愛讀書,可我絕不會去讀言情類的書。我總是駁他們而無法認同,愛便愛死,不愛則棄之如爛履,一群不食人間煙火的少男少女,悲則悲死,喜則狂喜,整個從南極到北極,恕我不能接受。再則我從不讀武俠小說,人人皆可以飛簷走壁,掌可以閃電雷鳴,不讀也罷。

愛讀書就讀吧。不知道我不讀書會是什麼樣子,雖不至於悶死,但也會寂寞到無法形容的地步。我為書憂,亦為書狂,書今生與我做伴,可為幾多歡喜幾多愁。

【篇八:“讀一本好書”心得體會】

在工作之餘讀《責任比能力更重要》這本書,感觸頗深,此書運用形象生動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深入淺出的闡釋了責任是人類的生存基礎,可以說沒有責任人類就難以存在,責任心是人生中最積極的態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成敗,每個人只有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社會才能進步,每個人只有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社會才能和諧的道理。

責任到底是什麼?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生活中飾演不同的角色,無論擔任何種職務,做什麼樣的工作,他都對他人負有責任,這是社會法則,這是道德法則,這還是心靈法則。從某種程度上說,對角色飾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對責任的完成。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責任是永恆的職業精神,如果能力像金子一樣珍貴,那麼勇於負責的精神更為可貴;缺乏勇於負責任的精神,就沒有希望;一個組織不負責任,就會作繭自縛,一個人不負責任,就會被人輕視,失去信任,碌碌無為。

對於每個人而言,只有選擇責任、承擔責任、堅守責任,才能真正增強內控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於一名公務員來說,責任就意味著忠於黨,忠於人民,意味著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繫百姓,情牽民生,讓自己的工作得民心、順民意,踏踏實實為民辦事,真真切切為民服務。

國家稅收事業發展的成果,是我們承擔責任的體現。從我們本單位而言,最近幾年收入規模由小到大,隊伍素質由弱到強,各項管理逐步規範,社會地位日益提高。我們地稅事業的發展主要得益於經濟社會的發展,但與大批勇於承擔責任、堅守責任的幹部職工的團結拼搏和敬業奉獻是分不開的。

當前,我們的工作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我們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但客觀地說,我們履職盡責方面還存在不少與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一是激情不再。有些幹部職工只愛崗不敬業,只講待遇不講工作,不愛學習,能不幹就不幹,混一天算一天。二是執行不力。工作做不到位,不注重細節,馬虎了事,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有的檢查只是走形式,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有的問題屢查屢見,就是得不到整改。三是不敢擔責。少數幹部職工遇事能躲則躲,能拖則拖,儘可能少幹事或不幹事,怕出事、怕擔責。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我們日常的發展極為不利。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教育引導,營造願意承擔責任、敢於承擔責任的環境,讓每個人都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如果每一位同志都能堅守崗位,恪盡職守,勤奮敬業,紮實工作,把工作當事業幹,把事業當學問來做,努力幹到最優最佳,那麼我們的各項工作必將能夠大發展大繁榮!

責任勝於能力,不是說能力不重要,而是因為責任比能力更重要,能力或許可以讓你勝任工作,但是責任卻可以讓人創造奇蹟。作為一名地稅徵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圍繞組織收入,發揮地方稅收職能作用,做好各項徵管基礎性的工作,沒有什麼驚天大事,有的只是具體的小事,但如果想把平凡的、具體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追求卓越,就需要有強烈的責任心,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把心思真正用到做好工作上來,把上級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使納稅人的合理需求真正得到滿足,從而體現自己的價值。正如一本書中寫到:“如果你能真正釘好一枚鈕釦,這應該比你縫製出一件粗糙濫造的衣服更有價值”。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他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在今天,隨著現代化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和生活時代已經到來。因此,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從細節做起,從我們徵管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做起,從每個工作不足改起,不斷總結經驗,克服不足,持續改進工作。作為一名地稅幹部,做好工作,履行職責,就是要從調查每一個納稅人、寫好每一個通知,耐心準確答覆一個涉稅諮詢,製作好一份稅務文書、收集完整一份徵管檔案等基礎的事情做起,把這些工作做細,做到無差錯。

責任勝於能力,不是說能力不重要,是因為責任感的缺失比能力不足的後果更嚴重。一顆道釘足以傾覆一列火車,一個菸頭足以毀掉一片森林,一次決策失誤可能給國家帶來百萬千萬的損失。在稅收徵管工作中,對稅收政策的一次不經意的錯誤解釋往往會使我們失去納稅人的信任,一次馬馬虎虎的稅務檢查,往往讓疑點擦肩而過,使國家稅收利益受到損失。責任勝於能力,並非能力不重要,而是因為能力永遠承載於責任,責任心強,能力不足,可以通過加強學習,積極主動的工作使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而能力強,缺乏責任意識則使能力失去了用武之地,甚至能讓精明幹練的棟樑之才變成國家的蛀蟲,人民的罪人!

《責任勝於能力》這本書還告訴我們:責任源於忠誠。一個人,只有對他所從事的工作充滿責任感,他才能做到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忠誠。有人把忠誠看作管理者愚弄下屬的工具,認為向員工灌輸忠誠和敬業思想的受益者是單位和管理者。其實不然,忠誠並不僅僅有益於單位和管理者,其最終和最大的受益者是幹部自己。你忠誠於你的單位和崗位,單位才會發展的更好,才會給你更大的發展空間。反過來說即使你有驚世之才,即使你能力超群,但你並不忠誠於你的職業,你的單位,誰會把重要的崗位交給一個朝三暮四、疏乎大意的幹部呢?誰敢把一個關係到單位形象的崗位交給一個沒有忠誠度的人呢?作為一名地稅幹部,怎樣做到忠誠,我認為,一是要忠誠於國家稅法,通過我們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與服務措施把國家的稅收政策落實到每個具體行業、每個納稅人,真正發揮稅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調節收入等職能作用。二是要忠誠於納稅人,牢固樹立徵納雙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務理念,帶著真情,認真傾聽納稅人呼聲,準確把握納稅人合理需求,真心為納稅人服務,加大稅法宣傳廣度和深度,讓納稅人真正理解稅法,避免稅收風險,提高納稅滿意度和稅法遵從度。

這是個要負責的新時代,這個時代不是逃避責任,而是要擁抱責任!我們的單位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單位更有凝聚力。我們的單位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單位更有戰鬥力和競爭力。我們的社會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能夠讓社會平安、穩健地發展。我們的家庭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家庭充滿愛。只要我們勇敢地扛起責任的大旗,無論所處的是什麼工作崗位,從現在開始承擔起責任,為單位各項事業的不斷髮展做出應用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