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5篇

才智咖 人氣:1.15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心得體會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5篇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新的課程標準已將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作為數學的基礎知識來要求,搞好的研究與教學是增強學生數學觀念,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讓人痛心的是,長期以來,一些本來生動活潑的,由於被淹沒在大量的“加、減、乘、除和乘方、開方運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簡”、“解方程的技能訓練”以及“大量的人為編造的以致脫離實際的所謂應用題”和“各種各樣的解題技巧、解題模式的訓練”中,而失去了其應有的魅力和價值,學生也許學到了不少具體的數學知識,但卻很少甚至根本沒有領悟到其內在的本質,只有知識的“軀體”而無思想的“靈魂”,談何“素養”?

那麼,究竟如何通過的滲透與應用來對學生進行思想觀念層次上的數學教育呢?我的體會有三:

一、要重視數學思想史的介紹。

教學中要儘可能多地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中的功能,使學生學習到數學家們探索和研究數學的思想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的巨大價值。如國小階段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圓周率的推導、素數理論的建立……,國中階段無理方程、高次方程的解法、變數與函式的概念、正邊形和圓的關係等等、等等……

二、要倡導“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

未來的數課程將力求形成“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式,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重要的現代數學觀念和。“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為引導學生學習某個問題,必須精心設計出關於教學內容的問題系列,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積極的探索性的思維活動,設定的問題,要啟發引導學生去發現、分析並解決。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成功地學到知識,而且學到統攝知識的,從中讓他們發現數學真理的奧妙和體驗成功的愉悅。

三、重點突出基本的的介紹和滲透。

我有幸教過八年的國中和近三年的國小,較詳細地瞭解義教育階段的數學教材,深感在數學教學中應該滲透以下幾種型別的:

()、巨集觀型的如抽象概括、化歸、數學模型、數形結合、方程與函式、歸納猜想等;

()、邏輯型的如分類、類比、完全歸納、反證法、演繹法、特殊化等;

()、技巧型的如換元法、配方法、待定係數法等。

據我的統計,義務教階段數學教材中頻數分佈排列前六位的是:數學模型、演繹、抽象概括、化歸、特殊化和歸納猜想。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數學教學和教學檢測中,我僅對以上六種中的演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視,而對其它方法的重視則不夠。事實上,另外五種巨集觀型和邏輯型的不僅在數學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而且在其它學科甚至日常生活中有普遍的適用性,也是將現實世界數學化的重要思想方法。因此我們在保持重技巧型數學方法訓練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巨集觀型和邏輯型的教學,這也是素質教育,特別是創新教育向我們提出的更高要求!

總之,我們進行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進而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我們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決不能單一地就知識而教知識,而應把一個個處於遊離狀態的知識點(塊)通過滲透歸類到相應知識結構的網路裡,唯有此,學生才抓住了數學的內在本質,才有了獲取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的動力工具!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2

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在這幾年的時間裡我對國小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課堂上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1、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總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教育不只是一種簡單的“告訴”。學生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水平和認知系統。當他們遇到一個新的待解決的問題情境時,他們會自覺而主動地從自己已有的.知識架構和認知經驗中摸索、收集、調動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課程標準在“空間與圖形”這一部分內容中,也提出要注重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活動,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的形狀、大小,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簡單地說說圓柱是一個怎樣的圖形,再舉例說說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的,使學生對圓柱有個更進一步感覺。接著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急於探究的心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圓柱體實物,使學生從對圓柱的初步認識到慢慢地發現其中的知識。再把各自的發現進行對比、證明,總結得出圓柱的特徵。

在探索圓柱體側面的特徵時,特別注重學生自己操作、討論、探索,學生得到的結論很多,如圓柱體側面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然後再給學生時間去發現展開圖與圓柱體側面有怎樣的關係,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整個教學過程中,圓柱的特徵成為學生探究的主體需要,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參與者變成了探索者、創造者。而教師僅僅是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應少講、少說,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實現生生多向交流。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4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實驗教材新增加的板塊,這塊新內容許多執教教師都感到比較迷茫,迷茫於編者的意圖,迷茫於教學目標的把握,迷茫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迷茫於內容的處理,迷茫於過程的展開,迷茫於……。再加上從總體上來說,《數學廣角》的內容不列入期末考試的範疇,所以有的教師就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有的教師又因為學校要進行競賽,又上成奧數課。《數學廣角》究竟如何去教學呢?

一、恰當要求,把握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恰當,直接決定著教學過程中目標的達成度,也將直接決定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教參上也說每一冊數學廣角單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過簡單的事例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或者介紹一些比較著名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經驗和能力。

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接觸這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根據這一些,我們既不能拔高要求,脫離軌道,也不能降低要求,敷衍了事。

在一次鄉鎮一級教研活動中,有一位教師在教學二上的排列組合時,她是這樣教學的:先通過老師與一個學生的握手,需要握一次;然後小組合作,試一試3人要握幾次,通過老師的引導得出3個人握手的次數可以用算式2+1=3來計算,4個人的握手先通過小組合作,在指名上來表演,又得出可以用算式3+2+1=6表示;5個人呢,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數字、圖形、字母等表示人,再用連線表示握手的次數,又得出5個人的握手可以用4+3+2+1=10表示;接下來通過找規律得出6個人的握手次數是5+4+3+2+1=15,並進行了驗證;根據這樣的規律,那7個人、8個人、全班呢?

通過引導,學生列出了相應的式子。最後老師總結:今天學的就是《握手中的數學問題》。她這節課把教學目標定為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建立握手中的數學問題的模型,然後運用這個模型來應用。這樣的目標和教學設計就拔高了教學要求,因為本節課是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數學廣角,這部分內容本身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就比較抽象,不應該象上面那樣上成握手中的數學問題,使課堂只成為尖子生的課堂,所以這節課的目標應定為: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數學的濃厚興趣。

根據這個目標,可以把教學設計改為:把各項教學內容全部貫穿於一個遊戲活動當中,把擺數、握手、搭配衣服、打乒乓球,買練習本等學習內容貫穿整節課,使教材在呈現方式上變得生動、有趣,並富有濃濃生活氣息;在內容上也有較強的層次性和邏輯性,使學生感到學數學就好像是在做遊戲,增強了全班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突出主體,體現價值

1、關注學習過程,突出思想方法

數學廣角體現了新課程的一種理念“重要的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滲透的過程中,切忌片面強調機械記憶、模仿以及複雜技巧。例如在教學三上的排列組合時,有的教師創設了搭配穿衣服的情境後,透過小組討論、演示搭配過程、以及簡單的連線方法後,老師就會問:“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

如果學生還沒有列出算式來,老師還會問:“上裝的件數和下裝的件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有什麼關係?”迫使學生得出計算的方法,才肯罷休,繼續下面的環節。不難看出,這樣較快地提煉方法,會使學習成為結果的記憶和套用,知識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寶貴的教育資源就不能被充分開發利用,這樣只關注結果的教學,哪有學生的主體地位?

有一位教研員他是這樣設計的,同樣創設了搭配衣服的數學情境,提問:“到底有多少中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有什麼好方法讓大家清楚地知道你的種數呢?”接下來,請學生介紹,並引導評價,體驗有序思考的好處,然後再提問:“用什麼方法巧妙地紀錄搭配的結果,比一比,誰的方法又對又快又清楚?”學生嘗試用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用文字表示,有的用圖形表示,有的用數字表示,有的用字母表示,還有的用算式表示……“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有序!”這樣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得到了加強,落實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同時,學生通過用圖片擺到抽象化的符號,其思考過程經歷了從實物到抽象的過程,學生數學化的思考過程也非常明顯,教學中教師並不急於提煉方法、得出結論,而是用較重的筆墨充分展開過程,這樣重在滲透思想方法,落實數學思考,關注學習過程的教學方法是數學廣角教學的首選。

2、夯實學習基礎,促進方法滲透

數學廣角的教學,不但要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還要使學生會用這些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和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一學期,我對四下的《植樹問題》這一課進行認真地備課:既考慮到情境的創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的生活;也考慮到教學時如何以學生為主體,滲透方法,自主建構。

可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種樹”時還是躍躍欲試的學生們到“應用規律”時一個個都像在猜謎,加1?減1?還是不加不減?勉強參與的只是那幾個在校外學奧數的學生。看來這樣的設計無法顧及全體學生的發展,沒有了學生的主體參與,還體現什麼價值?

反思整節課:因為課前沒有較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小組合作也只停留在表面,急於得出植樹問題的三種情況,這樣只重結果,學生似懂非懂,又怎麼去應用規律呢?在反思中,我找到了癥結,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設計,首先創設情境後先獨立思考,再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有的學生畫草圖、有的學生畫線段圖、還有的學生直接列算式,然後我採用反問的形式以及課件的巧妙演示,數形結合,滲透數學學習方法,給學生提供多次體驗的機會,讓學生有夯實的學習基礎,有效地促進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樣為下面的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一根將“發現規律”與“運用規律”連結起來的柺杖,使學生永遠站在主體的位置。

三、巧用素材,有效提升

練習在數學教學中佔有特殊地位,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數學廣角的鞏固練習創設了許多現實的、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作為學習的素材。有的教師如果是平時上課他會按教材一題一題講解,不考慮素材安排的目的;如果是上公開課,因為數學廣角的練習題量也不多,他又會自己創設出好多的素材來鞏固,究竟如何去巧用素材,使數學知識有效提升呢?

例如三上的《組合》這一課,教材上安排了組數、早餐搭配、走路中的數學問題、拍照等,這些豐富有趣的情境牢牢的吸引著學生,如果在教學時只是讓學生“用數字卡片擺一擺”、“用線在書上連一連飲料與點心的搭配”、“自己用筆畫一畫從兒童樂園到百鳥園的路線”或“用線連一連一共拍了幾張照片”,這些問題情境的設計與展開是平面的,除了情境的不同,要求上並沒有提升,始終停留於具體操作層面,缺少數學化的過程。

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注意每一個問題情境應有目標重心,組數問題要突出“有序思考”,把點心搭配從“二三搭配”拓展為“三三搭配”,既是對前面思想方法的鞏固應用,又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遊玩路線問題則側重於“符號思想”的應用,讓學生思考“如何可以更清楚地表達路線”,拍照問題則可以拓展為如果我們全班同學每個人都想單獨和聰聰、明明各合一張影,一共要照多少張?只有這樣發揮教材的編排作用,挖掘每個素材的獨特功能,才能使學生的各種技能有效提升。

總之,數學廣角的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突出主體,把握準目標,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把數學思想方法貫穿始終,體現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5

一直以來,我都在不斷反思、探索,尋覓一條如何才能使學生學好數學,通向大學聯考成功之路。在一段時期的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幾點問題:

1、很多問題都要靠我講他們聽,我講得多學生做得少,同學們不善於擠時間,獨立動手能力比較差,稍微變個題型就不知所措,問其原因,回答不會,做題沒思路,一沒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時做題少,很多題型沒有見過,以致於思維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做起題來有困難。

2、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紮實,有些該記憶的公式沒有記注該理解的概念沒有理解,尤其是立體幾何基本問題的求法,複合函式的求導法則等,導致做題時不知該用哪個公式,還得去翻書。

3、上課聽課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學都說,課堂上我講的東西極大部分能聽懂,但一到自已做題就不會。其實這部分同學聽懂的只是對某一道題表面上的東西,其實質的東西,它所蘊含的思想方法,沒有融入到大腦中,不會舉一反三,沒有從問題的表面看到本質,思維沒有得到昇華,課下又不鞏固複習,導致講過的題型仍然不會做。

4、現在有少數學生比較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問題他知道思路後,就只知道說不動手,數學課桌子上不準備草稿紙,以致於每次考試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你最好的選擇!!

對於以上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借用了以下的一些基本辦法:

1、關愛學生,激起學習激情。我知道熱愛學生,走近學生,哪怕是一句簡單的鼓勵的話,都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啟用學習數學的思維。

2、每天除了把資料書的作業做完後還做3道典型的大學聯考題,當天批改,對沒有完成作業進行批評教育直到其改進為止。

3、強化基礎知識的記憶,對一些重點知識、一些性質進行不定時的測驗,及時檢查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4、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課前儘量認真備課,把可能遇見的情況逐一解決,並時常練一些題同時歸納近幾年大學聯考的主要題型和所有的知識點。在課堂上我儘量把一些解題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比如數形結合思想、函式方程的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選擇題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極值法等教給他們,既使他們不能立刻學會,但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方法融入解題當中了。

5、高三複習注意到低起點、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時,還注重抓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資訊點、易錯點、得分點,培養良好的審題、解題習慣,養成規範作答、不容失分的習慣。課下個別輔導,通過輔導能知道哪些知識存在問題,或者是我上課遺漏的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解決。

6、認真分析數學臨界內的臨界生和臨界外的臨界生的學習數學的狀態。比如說每次測試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學,應建議他們課後可做一些適合自己的題目。對一些數學“學困生”,鼓勵他們多問問題,多思考。採用低起點,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後不斷深入提高,以致達到適合自己學習情況的進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