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測試題及答案

才智咖 人氣:3.16W

在各領域中,我們都經常看到試題的身影,試題是用於考試的題目,要求按照標準回答。你所瞭解的試題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生心理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心理測試題及答案

1、強迫性神經症

神經官能症,簡稱強迫症,以反覆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基本特徵的一類神經症性障礙。

2、什麼是社交恐怖

答:主要是指害怕出現在眾人面前,迴避與別人談話,特別是對於被人注意更為敏感的一種心理障礙、他們不敢到公共場所,是一種缺乏自信的心態,害怕自己發抖,臉紅,出汗或行為笨拙,手足無措,怕跟別人對視,引起別人的注意。

3、什麼是焦慮和學習焦慮?

答:焦慮是一種複雜的身心綜合的較為普遍的負面情緒,也是人面對環境刺激而產生的一種應激狀態。學習焦慮是對學習的恐懼、厭惡、逃避等負面情緒。

4、怎樣克服挫折感?

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逆境無時不有,但挫折感會讓人喪失信心和勇氣,所以面對挫折,我們要學會積極應對。

(1)遇到挫折時要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

(2)確立合適的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及時調整自己的目標。要考慮自己的優勢,確立適合於自己的奮鬥目標,全身心投人工作之中。如果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目標不切實際,前進受阻,則須及時調整目標,以便繼續前進。著名劇作家曹禺年輕時一心想當醫生,三次投考北京醫學院都名落孫山,隨後他轉向搞戲劇,終於取得了巨大成功。

(3)要善於化壓力為動力。適當的壓力能夠有效地調動機體的積極因素。要有一個辯證的挫折觀、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挫折和教訓使我們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

5、新同學進入大學後一般會面臨哪些適應方面的煩惱?

(1)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的煩惱。大學新生來自五湖四海,陌生的生活環境會給新同學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容易使同學產生生活不滿意,甚至出現想家的情緒。

(2)適應新的學習方式的煩惱。大學的學習方式與中學的學習方式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大學的學習是開放的、是主動性、自覺性的學習。其次,大學的學習涵義是多方面的、多水平的。這些都需要同學自己主動、自覺。部分新生由於不能適應大學這樣的學習方式,出現學習成績下降,並難以接受事實,很容易出現自信心下降、自卑,更為嚴重的可能出現學習上自暴自棄。

(3)適應新的人際關係的煩惱。新生入學後可能出現不被理解或難以被理解的煩惱。不同個性特徵的同學對待同學的長處和缺點有不同的方式,由於同學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容易產生各種誤會,產生不被他人理解的錯覺。另外,由於受到社會、家長的影響,新生之間可能會出現對他人的不信任感。這會增加同學之間正常交往的難度。

(4)適應新的師生關係的煩惱。有些同學會由於不瞭解老師而出現不理解老師或片面理解老師的`煩惱,也可能由於缺乏與老師適度的溝通,而造成自己不能被老師理解的煩惱。

(5)適應獨立、集體生活的煩惱。新生中首次寄宿的同學往往出現不能適應獨立生活、集體生活的煩惱。同時,獨生子女習慣一人一間的“獨立自我”空間,集體生活往往讓他們產生一種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的煩惱。

6、心理問題和精神病是一回事嗎?

事實:心理問題是心理學範疇,屬於諮詢與治療的物件;精神病是醫學範疇,必須藥物治療。兩個概念有交叉,但精神病更重一些。“心理問題”與“精神病”是兩個不同的疾病概念,所以來諮詢的人不一定是精神病。

7、簡述大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

主要特點是心理髮展在迅速地趨向成熟,但又未達到真正的成熟。在大學初期對環境的不適應和思想的不穩定。

情感豐富但情緒波動大,遇到問題不善於理智解決。在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上容易走彎路。

8、你知道“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日”的來歷嗎?

2000年5月,在北師大心理學院(原心理系)團總支、學生會的倡議下,北京團市委將每年的5月25日確立為“北京大學生心理健康日”。2003年團中央、全國學聯向中國大中學生髮出倡議,把每年的5月25日(諧音“我愛我”)確定為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倡導大學生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珍愛自我、追求更高生活質量。

9、心理防禦有哪些?

心理防禦的種類有很多,主要包括:

(1)否認,對現實的否認或對自己情緒的否認,掩耳盜鈴就屬於這一類的防禦方式。

(2)固執,不論自己的主意是否正確都堅持,也是一種任性的表現。

(3)轉移,把情感、慾望或行為從原本有的發展階段轉移到其它事物上,比如,在外面受了批評,回家來對家長髮脾氣。

(4)合理化,就是為自己的"不良"動機開脫和找藉口,或對失敗進行可接受的解釋,阿Q精神勝利法就是典型。

(5)外投射,將自己內心不為外界所接受的想法、慾望、情感歸咎於他人。比如,一個恨別人的人,確信"他恨我"。

(6)潛抑,就是將不能接受的想法除去。

10、常見的心理學效應有哪些?

1)首因效應

就是說人們根據最初獲得的資訊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變,甚至會左右對後來獲得的新資訊的解釋。

2)近因效應

是指在人際溝通過程中,知覺物件最近給人留下的印象。

3)光環效應

又稱暈輪效應。指對他人知覺的一種偏差傾向,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某些主要品質有個良好的印象之後,就會認為這個人的一切都良好,這個人就被一種積極的光環所籠罩。反之,則被賦予其它不好的品質。

4)刻板效應

人們頭腦存在的關於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現象被稱為刻板效應。

5)從眾效應(也稱羊群效應)

是指在群體作用下,個人調整與改變自己使其變得與其他人更相似。

6)旁觀者效應(也稱責任分散效應)

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即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旁觀者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