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多寫感恩筆記

才智咖 人氣:2.28W

感恩,是人的一種積極的人格特質和生活取向,心理學家發現,感恩練習的確可以有效地增進個人感恩之心,進而提升幸福感。

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多寫感恩筆記

  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多寫感恩筆記

近兩年,孫淼疲於應付繁忙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務,心情苦悶,鬱鬱寡歡,經常向周圍人訴苦,抱怨自己過得一點也不幸福。前段時間,閨蜜向她推薦了增進自我幸福感的方法———感恩筆記。

孫淼堅持四步法進行感恩筆記練習。首先,及時記錄,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詳細記錄當天發生的值得感激的事:孩子懂事的一句話,朋友的一聲問候,身處困境時他人善意的支援,工作上取得的一點進步……其次,描述情緒體驗,腦中回憶並記錄下彼時彼地真實的內心感受:喜悅、高興、感動、難過等等。再次,合理使用“感恩賬本”,每週完整翻看一遍之前的記錄,或在情緒不適的時候,重溫自己的“感恩財富”。最後,內化為思維方式,可先以兩個月為週期進行文字記錄的演練,當養成認知習慣後,可逐步過度為純思維練習,即不需要記錄就可下意識地感激發生在自己身上美好的事。

兩三個月後,孫淼及其親朋好友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她身上發生的變化。之前,她內心充滿憤懣,常被生活瑣事矇蔽了發現幸福的眼睛,封閉了感受幸福的心靈。通過感恩日記,記錄生活點滴,她逐漸發現自己是這樣的幸運,身邊還有如此多值得珍惜的人和事,心裡湧起陣陣溫暖。

感恩,是人的一種積極的人格特質和生活取向,心理學家發現,感恩練習的確可以有效地增進個人感恩之心,進而提升幸福感。感恩筆記是當前使用最多的感恩練習法,它能使人體驗到各種積極情緒,心境更佳,重新發現生活的意義。如果你時常覺得生活無聊、消極、沒有意義,那麼,不妨在每一個夜晚,入睡前,靜心回憶與記錄感恩之事,製作自己的“感恩之本”,尋找自己的幸福之源。

拓展閱讀:

  提升幸福感的5件小事

被讀者點題,要求回答人生最值得做的事。戀愛、結婚、生育、工作、存錢、買房,凡是種種看上去庸俗的事,都是人生值得做的事。人首先要俗氣地活著,然後才能有尊嚴地選擇如何去生活。

然而這並不是她想要的答案。她25歲,正在規劃自己的第一次遠行,想做一個計劃,列出幾件事,一件件去完成。她希望這些事情,像一個成年禮,讓她明白什麼叫做幸福生活。

我明白了。她想要我給出的,是那些能夠提升幸福感的小事。

人生要做的大事,總是既俗氣又沉重。卻有許多小事,浪漫而美好,安寧而有趣。一個人最後活成什麼樣的姿態,能否在無趣的生活中保持天真與活力,是由他所介意與執行的那些小事決定的.。

1.坐大船出一次海。

儘自己所能,選豪華的船、有超大陽臺的房間。

正午時光,在陽臺的躺椅上,枕著海浪讀幾頁書、小睡一覺。這裡,一切都慢。世間最美的安靜,不是死寂,而是單純:周遭只有一種聲音,比如海浪在唱歌,它的名字就叫安靜。

在海上,你將接受人生最重要的一課:享樂不是可恥的。再偉大的人,此時此刻,也只有一件事可做:慢慢地享受陽光與海浪,風與空氣。

2.與一棵樹做朋友。

樹比人活得自在,因為它享受當下的一切。

它的葉片在烈日下閃光、暴雨天發光。微風中,樹在唱歌,狂風中,樹在跳舞。樹擁有人類所羨慕的力量:寧靜。

無論在哪個城市生活,我都會找一棵離家近的樹,與它做朋友。給它取名字,跟它打招呼。不開心的時候,靠著它;開心的時候,路過它。也會像《花樣年華》裡的周慕雲,把不可告人的祕密告訴它。

亦舒說:我們不快樂的原因,是不知如何安靜地呆在房間裡心平氣和地跟自己相處。不知如何與自己相處時,找一棵樹做朋友,與樹相處,慢慢學會不依賴於任何人。

3.化妝與健身,至少選一個。

口口聲聲說愛自己的人,是否願意每天花20分鐘,端詳鏡子裡的自己?如果什麼都不做,花這麼多時間照鏡子,確實尷尬。所以我堅持化妝,每天化妝與卸妝的時間加起來,恰好在15到20分鐘之間。

這一段時間,我必須與鏡子裡的自己相處,端詳她,妝扮她,愛上她。必須知道如何能夠讓自己變得更美。如果說一個人怎樣才算愛自己,口號喊一萬遍,不如在自己身上多花點時間。堅持化妝與堅持健身,都是在自己身上花時間。

4.積蓄半年或者一年,去做一件事。

“為你我用了半年的積蓄,飄洋過海地來看你”,李宗盛的歌曲總是動人,因為他歌中的愛情,像信仰一樣美好。

如果錢是有生命的,它最希望得到的命運,應該就是被儲存、被期待,為了半年或者一年後的那一個目標,它被天天注視與撫摸,清點與唸叨。

毋庸置疑,錢是我們的好朋友,夢想也是。將夢想與金錢這兩個好朋友合二為一,就是設定一個目標,積蓄一段時間去完成。

生活像一個圓潤的撲滿,需要每天投擲一點希望進去。要知道人生最佳狀態,不是心想事成,而是有很深的期待與一點點壓力。

5.跟父母學做自己最喜歡吃的一道菜。

口味有傳承。每一個家庭,無論主廚的是爸爸還是媽媽,總有一道吃食是你從小到大,百吃不厭,離家後總在想念,回家時,父母第一時間端上桌的。

學會做這道菜,你就把家背在了身上。在北上廣、在美國、在歐洲、在非洲,與其在電話裡向父母哭訴,不如想家的時候,動手做家的味道。

求人不如求已。嘴裡說著獨立、自我,孤單的時候輕意被自己的味蕾打敗,這樣的體驗,差評。

當那一天終於到來,主廚再也不能為你服務,你的生命裡有一根弦“叭”地一聲斷了。你默默走進廚房,用這道家傳菜餚重新建立起與他們的連結,從此,變得強大。

生活的幸福感是由小事決定的,就算你賺了再多的錢,成了再大的名,繞不開的還是父母做的飯,自己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