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如此糾結?

才智咖 人氣:1.15W

有些人即便作出選擇,過一段時間,也總會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現在的沒有原來放棄的那個好。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為什麼你如此糾結?

為什麼你如此糾結?

我糾結了,我又糾結了,我還是糾結……

似乎世界上永遠有不斷讓人在一個問題上糾結下去的理由。“我喜歡這個味道的洗髮水,可是那個牌子的更便宜一些;這種顏色的衣服很適合我的膚色,可是條紋的圖案穿起來會不會凸顯我身材的缺陷;有些時候還糾結愛情,這個男孩子很會逗人開心,可是那個男孩子更加體貼照顧、家境更好,我到底要選哪一個?……”

有些人即便作出選擇,過一段時間,也總會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現在的沒有原來放棄的那個好。

所以,在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的時候,就更加的謹慎小心,處處考慮。本來適度的緊張,也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本能,因為它你能時刻提醒人們,危險的存在,讓人更好的保護自己。但是當這種緊張、恐懼感變得過分的時候,就會給人造成一種壓力。

•為什麼會“糾結”?

做出選擇是一個心理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的迴圈取捨的過程。當最終的決定拍案時,那可能是已經經過了潛意識中無數個比對之後,才得出的結果。

做決定的過程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我們之所以難做決定,是因為某些比對的過程碰觸了我們心中的某些準則或價值。接下來的問題就在於,我們需要把這些可選擇的選項按照它們吸引我們的順序做一個排列,同時還要考慮進去這些不可碰觸的準則。

有的時候,即便排列出了首選選項,還要考慮如果目的不能達到是否還有候補,未選選項存在的優點。其實,現實中的很多選擇僅僅是個人的喜好,比如選擇某種食物,選擇某件衣服之類。

•簡單的選擇,為什麼我們還是難以決定?

簡單的劃分,我們會發現生活中有兩種人:一種人看到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是愛憎分明的,是選擇明確的;而另一種人是過渡的灰色的,沒有界限,模稜兩可。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若經常出現糾結情緒,也就是所說灰色世界的人,碰到心理學家所謂的“矛盾情感”的機會較多,而那些觀點明確的人出現這種矛盾的機會則比較少。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糾結有益,而有些情況則不然。雖然不能非此即彼地將人們劃分為是否屬於矛盾情感人群,但是總體而言,傾向於自我掙扎的人在其一生各個不同領域做選擇時都會相當舉棋不定。

一般來說,黑白漸變即灰色思維是成熟的標識,可以使人們看到世界的本來面目。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矛盾情感問題處理方法的社會心理學教授哈爾凡德說,在不可能輕鬆得出答案的情況下(比如是否要接受一份新工作),愛糾結的人比那些非黑即白思維的人更有可能拖延並避免做出決定。但如果當事人經過仔細考慮還是無法抉擇,或許就應聽從自己的本能反應行事。哈爾凡德博士說,他在遇到難以抉擇的情況時會拋硬幣,如果硬幣落地反面朝上,而此時他的本能反應是消極的,那麼他就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麼做了。

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環境和性格原因。在特定情況下,強烈希望得出結論的人傾向於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而自相矛盾的人則認為事態懸而不決自己才更為舒服。

如果一個人的父母就猶疑不定或反覆無常,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很可能在未來的感情生活中也會產生焦慮和不確定。

同時,完美主義傾向的人也比較容易在具體的事情上糾結,因為總是不能達到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狀態。另一些人則是因為害怕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逃避抉擇。

不斷糾結會拖延做決定的時間,而問題總會有需要面對的那一刻。當這一刻到來的時候,糾結輕的人只能草草做出一個選擇,無比糾結的人會產生嚴重的焦慮症狀。看過電影《天生購物狂》的人一定記得片中那個患有“選擇恐懼症”的醫生,面對貨架,面對選單用完排除法,做過辯證法,痛苦了大半天,都作不出任何決定,最後還是要依賴藥物和心理治療。

其實,人不能總去做那些所謂具有實際作用、直接帶來利益的事,不能總屈從於社會的價值系統,有時也要由著性子做一些似乎不那麼有利於自己的傻事,這些偶然的發傻正好使你在生活的現實主義中保留著浪漫主義情感,正好代表著你的個性色彩。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