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和心理疾病治療方法

才智咖 人氣:2.99W

噪音和心理疾病治療方法:

噪音和心理疾病治療方法

噪聲不是直接引起精神病的原因,但能促發或惡化神經症。最近的研究表明,接觸噪聲與精神病發病率之間缺乏的直接聯絡,但在那些非常厭煩噪聲的人中,精神病發病率機會大大增多。

某些突然發生的噪聲,特別是突然發生的高強度噪聲,可引起人體產生驚恐反射。此時首先出現四肢、脊柱屈肌和眼眶肌肉收縮;緊接著出現定向反射,即眼睛迅速轉向突然發生聲音的方向。有時,還會出現恐怖反應,如全身出冷汗,四肢和軀幹出現戰?FDB3?。此時,也易發生外傷。

物體摩擦發出的高音調尖叫噪聲,例如用瓷片在金屬器皿上摩擦,可使人立刻發生全身寒戰,汗毛悚立,甚至牙齒痠痛等無法忍受的反應。

噪聲的另一重要心理效應是常使人產生煩惱。這是由於噪聲能干擾談話或工作,妨礙注意力集中,破壞休息、睡眠或某些活動所需的寧靜環境,而使人產生不快感,即煩惱。其程度與噪聲的強度、頻譜及其持續時間的變化有一定關係,但有時並不一定與噪聲強度大小直接關聯。因為煩惱的程度還要受許多主觀因素的影響,如對該噪聲是否熟悉,當時個人的心理好壞等因素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環境噪聲衛生標準組調查發現,居民區白天環境噪聲若低於55分貝時,僅會引起個別人產生明顯的煩惱,亦即絕大多數人能夠耐受,故建議以55分貝作為一般居民區合理噪聲限度的指標。

研究業已證實,腦力勞動或體力勞動的效率和作業能力都會受到噪聲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從事困難而複雜的工作時,噪聲的影響就更大。其原因如下:

(1)噪聲是一種能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噪聲能分散注意作用的大小取決於噪聲刺激的意義和個體的心理狀態。心理學理論認為,人類的感覺系統接受的資訊比高階神經中樞能分析的資訊更多。為了篩除無用的資訊,如噪聲,存在著一種所謂的精神“濾器”來加以識別和篩選。但這種“濾器”有其侷限性,當個體處於警覺、緊張或疲勞時,就可能妨礙該濾器的辨別能力;如果警戒訊號的強度始終持續不變,即成為單調刺激,就會產生抑制或忽視的傾向;該濾器還能被無關的刺激所削弱。而一種新的'事件,如當一個不熟悉的噪聲突然發生時,或熟悉的聲音突然停止時,就會導致分散注意力而使作業能力下降。

此外,刺激的變化不僅能引起一定的大腦皮層的反應,還能啟用或喚醒大腦皮層的某些區域,而影響到人的心理狀態和生理功能。喚醒強度太低,意味著完全缺乏能動性,因而使作業能力低下;若喚醒強度太高,也可由於過度反應造成的精神渙散,而使工作效率降低或發生錯誤反應。因此,噪聲是否會增加或降低作業能力,還要受個體當時的覺醒狀態的影響。

一般來看,噪音刺激強度太低或太高都會對作業能力產生不利影響,而中等強度的噪聲,如70分貝左右的噪聲,不僅能提高作業能力,尤其是對單調活動作業的作業能力,而且還能改善視覺的敏銳度,因而有利於作業活動。

(2)噪聲對腦力勞動作業能力的影響:可惜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多。一般來說,複雜的腦力勞動需要集中注意力、吸收重要的資訊,需要理解力、進行思考和記憶。由於噪聲能分散注意力,就可能對需要記憶和解決問題相結合的作業能力產生不良影響,而對僅需進行計數的作業卻可能有益。智力測驗表明,噪聲能使智力程度高者的作業能力下降,而對智力中等者無不良影響,甚至可使其作業能力稍稍增強。間斷性噪聲刺激時,能使腦力勞動的作業能力下降和錯誤增多。對需要迅速準確作出判斷的警覺活動作業(如監視自動化生產),影響很大。由於嘈雜的噪聲,尤其是突然發生或停止的高強度噪聲,常常導致錯誤和事故發生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