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你總是悲觀

才智咖 人氣:2.4W

悲觀主義者既不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行為能力來承受和減弱負向價值對自己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也不相信自己能夠使正向價值發揮更大的積極效應,而中國人看待事情往往會有悲觀的情緒在裡面。下面心理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中國人為何你總是悲觀。

中國人為何你總是悲觀

  

研究表明,歐裔美國人比中國人更善於放大事物積極的一面,而弱化消極的一面。即主觀上更樂觀。

“文化影響著人們的情感價值觀,最終形成了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情感。”斯坦福心理學教授Jeanne Tsai說。

許多其他的研究也表明,來自中國以及其他東亞國家的人更容易從例如考試優異這樣一件好事中看到其雙面性--也稱作“混合性情緒”。

而歐裔美國人則更多地看到積極的一面,這一差異可以解釋為源於自身的文化差異。

集體適應性

美國人更加的趨於獨立,力求出類拔萃,然而中國人則更趨於團結,力求融入集體,Tsai說。“處在我們這樣的多元社會,這種情況很容易被誤解。”

打個比方,那些在好事中看到消極面的中國人可能會被美國人視為消極主義者,然而事實只是因為他們自身的文化賦予了他們這樣的情緒。

“儘管美國人會在消極的事物中尋找希望,但相比中國人,他們極少會對積極的事物感到消極,”心理學博士後,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旗艦雜誌的主編Tamara Sims說。

先前的研究並未檢驗情感價值觀在這種差異上的作用。而新的研究則重點關注這兩類文化中有多少人會主觀上願意去放大積極情感,同時弱化消極情感。

混合性情緒

在4個不同的試驗中,共690名志願者參加,其中包括來自美國的美籍歐洲人和美籍華人,及來自北京和香港的中國人。研究人員通過調查問卷來測試他們的情緒,價值觀,還有他們的主觀樂觀傾向。

例如,在其中的兩個試驗中,志願者被要求攜帶隨時會響的裝置。當裝置響起,志願者記下他們主觀上想要樂觀地程度以及他們當時實際的`情感積極程度。

這些研究表明,美籍歐洲人和美籍華人比來自北京和香港的華人體會的的混合性情緒要少,這些差異和他們自身的樂觀傾向也有著很大的關聯。

在另外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讓來自香港的華人和美籍歐洲人觀看一檔叫《X音素》的音樂選秀類節目的片段。他們以5分制打分的形式來評價他們的積極感受和消極感受。

他們看的片段中每個選手的表現參差不齊。參與者需要站在參賽者的角度去體會。在看電視之前,研究人員讓一半參與者只關注其積極面,讓剩下一半參與者同時關注其積極和消極的一面。

主觀積極性

那些被要求只關注積極面的人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很少能感到混合性情緒。

總之,結果顯示,人們主觀越樂觀,他們看到的消極面越少。

由於人們通常忽視文化和實踐對人情緒造成的影響,從而以為每個人對事物在主觀上願意接受其積極一面的程度都是相同的,Tsai說。

Tsai和Sims之前的研究重點放在醫患關係上,在這層關係上去感受不同型別的積極情緒-----激動對平靜。這項最近的研究關注的是,相對於消極情緒,人們主觀想去感受積極情緒的程度大小。

這些發現也許在某些方面也解釋了其他關於混合性情緒的研究。例如,斯坦福心理學教授Laura Carstensen就發現,隨著美國人的日漸年長,他們的混合情緒也會變得更多。

TAGS: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