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害羞心理學》

才智咖 人氣:1.03W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斯坦福大學退休教授,以著有《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這本書而在全世界心理學界赫赫有名。

好書推薦:《害羞心理學》

什麼是害羞?沒有定義,各種不自信、各種悶騷、各種不說話、各種放不開、各種緊張、各種臉紅心跳、各種情緒低落、各種孤獨感,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都是害羞。作者通過這本書教我們認識害羞、客服害羞並學會主宰自己的人生。

以下是我喜歡的書摘:

P71

一個孩子的自我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人對自己期望的影響。

……

一旦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甚至我們的敵人對我們的人格有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定位,他們便會不自覺地忽視我們的改變,不管向好的還是向懷的方向。他們會給我們的不足找藉口,阻止我們改變的行為,並保證我們在原有的軌道上表現得符合我們自己的性格。他們所導演的劇本規定了你的角色,他們畫的航海圖也圈定了你的範圍。

P108

“我們每一個人,當他經歷生活中的孤獨與寂寞時,都期待他人的陪伴,渴望進入一種溫暖而有力量的關係之中,自然,愛是最好的形式。在適當之時,內心的狂熱令我們親近他人,通過愛與性,創造我們的新生活,並提升我們生命的質量。我們從愛中感受快樂甚至狂喜,我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愛可以影響他人、塑造他人甚至成為愛人心中不可替代的那個人,愛是發現個人價值的重要途徑。

P125

“我們必須鼓勵我們的孩子表達他們真正的感受,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並且他們不應該只是與父母溝通,更要努力與別人溝通自己的感受,即使這種感受一開始會使人不舒服。沒有這種溝通,害羞的人仍會被困於痛苦的環境中,無法改變,結果是有時候將暴怒發洩到他人身上,讓別人成為無辜的犧牲品。那些毆打和虐待孩子的母親很多被證實為寂寞、害羞的人,她們沒有朋友和社交活動來發洩,於是家裡被弄得雞犬不寧。

那些從不外露自己的攻擊性和過度控制情緒的害羞者會怎樣呢?那麼只有一條路可走了。當攻擊性深藏於內心,就會產生無價值感,認為自己能力不足,自我否定,進而抑鬱。最終,極端的失落與無力導致了自我毀滅的借據——自殺。”

P167

自我價值感高的人一般會時刻保持和流露著自信,這是內在的自我滿意度的外在顯示。這樣的人不需要別人肯定的褒獎,因為他們學會了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忠實的擁護者。他們是社會這個大機器運轉的創造者、參與者、推動者。

我認識的那些自尊感高的'人不會因為批評或拒絕而感到崩潰。他們會感謝你“建設性的意見”。當有人對他們說“不”的時候,他們從不把它當做是一種拒絕。相反,他們會這樣認為:……可能別人並不能夠理解;也許時間和場合不太合適;或許那些說“不”的人也需要諮詢和幫助。在某些情況下,被說“不”的原因並不在他們身上,但他們通暢會重新評估和制定計劃使自己的表現日漸完美,所以他們是樂天派。在多數情況下,他們會更多地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P169

害羞和低自尊總是相伴而生。

低自尊:通常對負面評價過於敏感並且會將其歸因於個人能力。

自尊是個體與他人比較的基礎上做出的一種自我評價,在進行比較的時候你需要注意以下五方面的問題。

第一,要仔細挑選比較物件。雖然可以把他人當做模範,但是那並非唯一標準。有些人並不是適合的比較人選,如在外貌和智慧等方面的表現尤為卓越。

第二,如果一味與別人做不恰當的比較,這可能令自己產生挫折感,還會產生嫉妒心理。在追逐模仿中,我們一心向上爬,反而失去了享受眼下生活的樂趣,它不過是你所追求的一個目標而已。最近我開始認識到,自己正漸漸遠離生活,忘記享受過程與樂趣,因為我已經逐漸習慣了高度競爭與目的性很強的生活。

第三,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成功背後鮮為人知的代價。比如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沒有時間享受美景與閱讀……當我們瞭解成功者付出的代價時,你可能就不那麼渴望成功了。

第四,成功、成就、智慧、美貌,還有絕大部分受人們追捧的目標,都是特定社會環境與情景中的產物。但我們常常把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看得過於絕對。當標準改變時,我們就無所適從。當我們能夠看到所有標準的相對性時,自身就已經發生改變了。這個現象就好比是把小池塘的大魚移到大海中一樣。

第五,我們必須認識到,別人的生活與你無關。如果你一直活在別人導演的劇本中,你就永遠不可能瞭解真正的自己,也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角。認識到這一點後,你必須面對這些不適合的劇本,鼓起勇氣修改或拒絕,使它滿足自己的需要和價值觀。

P172

作為一個有著完整的自我意識的個體,會越來越重視自己的人生劇本,積極參與到生活劇本的寫作中來,從而做到主宰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