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之害羞

才智咖 人氣:2.87W

你是害羞的人嗎?你希望害羞能離你而去嗎?心理學與生活之害羞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歡迎閱讀。

心理學與生活之害羞

最近的調查發現:超過50%的大學生認為他們自己是“經常害羞”的人。他們中的許多人認為害羞是一種令人不快的狀態,與它所帶來的積極效果相比,它對人格和社會後果具有更多的負面影響。另外一群學生說他們有“情境性害羞”,而不是大部分學生所具有的“氣質性的害羞”。他們認為:如果他們在一定情境,比如:新奇、窘迫、社會壓力下(如看不到前途、單獨被拒絕或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被推上舞臺給大家表演),“好像”會感到害羞。研究者對成年人的害羞進行調查,卻驚奇地發現,那些“不害羞”的人在美國和其他受調查的國家中非常少。

害羞(shyness)可以界定為一種在人際環境中使人感到不舒服和壓抑的狀態,它影響了一個人的人際交往和是否能順利達到人生目標。害羞可能是緩慢的和氣質性的,作為一種人格特質起作用,是自我概念的核心。它可能是我們中的許多人到新環境後常感覺到的稍微有點沉默寡言和窘迫,但是它也可能會發展成為由於對人害怕而引起的極端恐懼(我們會在15章討論這一社會恐懼問題)。許多害羞的人同時也是內向的人;他們採用獨居的方式生活,沒有社會活動。其他一些是“外向性害羞”的人,在公共場合表現活躍但內心是害羞的,他們喜歡參加社會活動,也有社交技巧來有效地完成這些活動。但是他們仍然擔心別人是否會真正地喜歡和尊重他們。

為什麼有些人害羞,有些人不害羞?其中一個解釋是天性。研究證據表明,大概有10%的幼兒“生來害羞”(Kagan,1994)。從一生下來,這些兒童在與不熟悉的人或環境接觸時,顯得不同尋常的謹慎和緘默。關於天性的問題,有一個更為複雜的解釋。在兒童期,一些人被嘲諷,並且由於一時失誤,成為大家取笑的物件。另外一些人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這些家庭認為“被愛戴”是在競爭中由於外表美麗或在活動中取得了成功帶來的結果。第三個解釋集中在文化上。

害羞在亞洲國家和地區中比例最高,這是對9個國家和地區研究的結果。最顯著的有日本和中國臺灣,最低在以色列(Zimbardo,1991)。這些不同,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文化所強調的內容不同所造成的`。在這些亞洲國家裡,由於社會活動中的失敗而屈從於權威,被認為是一種恥辱;而在以色列,由於冒險而被表面上責備一番,會被認為是一種鼓勵(Pines& Zimbardo,1978)。第四個原因或許來自美國最近出現的關於害羞普遍性的報告:年輕人都被電子產品包圍著,他們長時間獨自一人看電視、打電子遊戲、網上衝浪和發電子郵件,由此產生了社會隔離,減少了與人面對面接觸的機會。過量使用網路會使人們感到孤獨、隔離和更加害羞(Krautetal.,1998; Nie&Erbring,2000)。

當害羞變得更極端化時,就會迫使人們的生活發生進一步的變化,使得一個人將其社會快樂最小化,使其社會不適和隔離感最大化。這裡有幾個給害羞學生的簡單原則和策略,希望你們深入地思考,並嘗試去做(見Zimbardo,1991):

◆ 要意識到,並不只有你一個人感到害羞。每一個你見到的人可能都會比你更害羞。

◆ 即使存在著遺傳因素,害羞也是可以改變的。但是這需要勇氣和毅力,就像你要改變一個存在了很久的習慣一樣。

◆ 嘗試對你所接觸到的人微笑,並與他們進行目光的接觸。

◆ 與別人交談,大聲說話,用最清晰的聲音,特別是當你說出你的名字或是詢問資訊時。

◆ 在一個新的社會環境中努力使自己第一個提出問題或是發表觀點。準備一些有趣的東西去說,第一個去說。每一個人都會欣賞“破冰者”,以後也就不會再有人認為你害羞了。

◆ 永遠不要小瞧你自己。相反,想一下為了達到你想要得到的成就,下一步你要採取怎樣的行動。

◆ 注意要使別人感到舒服,特別是當你尋找其他害羞者時。這樣做會降低你的自我意識。

◆ 在你去通常會使你感到害羞的地方之前,練習沉思,放鬆,使思想集中到理想的狀態。

如果你是個害羞的人,我們建議你採用上述辦法,一些學生採用了這些方法,已經從害羞的桎梏中擺脫出來,生活中充滿了新的自由。這是把一些簡單的心理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並確實有所收益的例子。如果你不害羞,可以鼓勵那些害羞的朋友和家庭,鼓勵他們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