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臉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

才智咖 人氣:9.74K

成熟是多麼讓人嚮往,那是歲月擦落青澀後展露出的厚重包漿,泛著深色的流光,熠熠生輝在時光的某一角落。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要臉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歡迎大家閱讀!

不要臉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

在中國思想體系中,二十弱冠不及烈風,三十而立當有所為,四十不惑眼下清明,五十一過當知天命。

我們劃分年齡區間所使用的角度竟是以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多少,因為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只是深淺不同的灰,所以成長的過程就是認知更多側面,變得更加複雜。

這種變化與成長軌跡並不是一個絕對值得褒獎的事,老成世故或許也不是每一個輕狂少年嚮往的歸屬,我們只是漸漸的從假象的美好生活過渡到真實的美好生活裡去了。

說來好笑,這種過渡就是逐漸地褪色,更能融入這個世界層層疊疊的灰色當中而已。

我曾聽過一個有意思的說法,怎麼界定一個人的成熟,就是從憋得住尿到憋得住話,從口無遮攔的登高望遠指點天下,到審時度勢的八面玲瓏斟字酌句。

這種變化來自於理解到了我們需要更多的協作這個概念,從自認為是發動機到原來我是螺絲釘。

換句話說就是,不要臉就是成熟,甚至可以說是最高階的成熟。

其實,成熟也並不是完全的悲觀,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弗林效應(Flynn effect)。

大概意思就是這位詹姆斯·弗林教授發現人類的.智力在穩步提高,我們常說一個人智力100是正常,120是很聰明,140是天才這樣比較簡單的劃分,在弗林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65年左右美國人的智力上漲了近25分。

也就是整個人類向著曾經的天才靠近,弗林教授給出了他認為的原因,第一是近親結婚的情況少了,所以低智商的情況在減少,第二是營養提高了,大腦發育更加完善了,第三就是社會變得更加複雜了,帶來了更多的刺激。

心理學上對於智力的定義其實有很多的說法,有一種得到比較廣泛的支援,那就是卡特爾(Raymond Bernard Cattell)的智力理論。

他認為智力應該分為晶體智力(CrystallizedIntelligence)和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流體智力就是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遞減的智力類別,比如記憶力,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等硬體設施。

晶體智力是指隨著時間的增長組建遞增的軟體設施,就是知識,閱歷,經驗等。當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爆發後,人類社會開始加速,各種資訊噴湧式的淹沒了所有人的所有感官,人們被動地接受了更多的資訊,面對更加複雜的社會問題。

這些更多需要處理的內容幫我們把大腦磨練得更加厲害,更加成熟,這就是成熟會帶來的優勢,因為經驗與知識的積累變得更聰明,更沉穩,更理智,更切合實際,也更具洞察力。

不再鮮衣怒馬意氣風發,卻更加光華內斂洞明世事,各有各的魅力,也各有各的不足,如果以更好的在當下的社會生存,成熟無疑應該是必要的能力,成熟的思維模式,成熟的處事方法,都是撥開層層迷霧的大手,缺一不可。

無論是同事合作還是婚姻選擇,都希望自己的搭檔是一個成熟的人,追憶年少時的欲與天公試比高,更多的還是感慨歲月的無情,真要遇到事兒了,還是要那一匹老馬才能緩緩淌過湍流。

那怎麼樣才是真的成熟呢?有些人長得顯老,我們先排除這種人。

成熟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思維模式帶動的處事方法,我們常看那些手段老練的人處理種種事件並不是按照意氣為之,清楚自己的目標,做對的事才是更高階的成熟。

舉個例子,漢朝開國大將韓信,在少年時期好武而長佩刀劍,某一日被一群地痞圍住,要韓信要麼舉刀互搏,要麼屈膝過胯,沒錯,這就是如雷貫耳的韓信胯下之辱的典故。

韓信當時可以舉刀拼命,為了尊嚴嘛,無可厚非,但是他很清楚,他是有大志的人,在這裡與地痞無賴以命換命,那就虧大發了,所以坦然忍受胯下之辱,這就是成熟,如果當時憤而拔刀,就沒有之後名垂青史的開國將軍了。

成熟有萬千種形式,或老成,或睿智,或精明,或穩重,但是能分是非,懂得失,明目標,善屈伸,才是真正最高境界的成熟,因為這是一種眼裡沒有“我”的狀態,只有“事”兒,我們通常稱為不要臉。

這段文字寫出來是沉重的,沒有讀起來那麼輕鬆,我們都說壓不彎的是脊樑,抽不掉的是氣節。

韓信的故事流傳千年的原因主要還是少見,現今社會沒有了韓信當時面對的那種性命之憂的選擇了,多的是悠然自得的退路,但是胯下之辱的故事已經頻頻不絕於耳,並不能怪這個世界變了,因為真正變了的是人心。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希望此刻的你,成熟的拿捏著自己的生活,偶爾還能依稀記起那個模糊而放肆的背影。

TAGS: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