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試一次 戰勝無助

才智咖 人氣:2.81W

面對失敗我們常常會缺乏一些勇氣,如果失敗了不要氣餒,再試一次,這樣就可以戰勝無助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以下的內容吧!

再試一次 戰勝無助

  再試一次 戰勝無助

“萬念俱灰”出自清代《中國現在記》:“官場上的人情,最是勢利不過的。大家見撫臺不理,誰還來理我呢,想到這裡,萬念俱灰。”形容失意或受到打擊後極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做過一個經典實驗。他把狗關在籠子裡,在實驗最初階段,蜂音器一響,就給狗以電擊,狗在籠子裡瘋狂掙扎但無法逃脫。這樣重複多次,以後在給電擊前,即便把籠門開啟,狗不但不嘗試逃跑,而且在蜂音器剛響起、電擊出現前就先倒地呻吟和顫抖,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心理學家將這種因重複失敗或懲罰而習得的對現實無望的狀態稱為習得性無助。萬念俱灰正是對習得性無助的人的生動寫照。我們身邊就有不少例子:有的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偶爾考試失利,就患上考試焦慮症;幾次戀愛失敗,就不再相信愛情……他們堅信自己無力應對某種情境,一旦要再次面對,就不由自主預設失敗場景,當機會來臨,已無力抓取,一再錯過。而且這種消極迴避的態度不僅侷限於當初失利的情境,還會泛化到其他情境,如從焦慮無法勝任工作到迴避人際交往。

克服習得性無助,可以借鑑一些心理學治療方法如“強調例外法”,即從之前的類似遭遇中,努力尋找挫折不發生或少發生的例外經歷。通過對“我做了些什麼從而避免或減輕了挫折的發生”問題的回答,深入挖掘“例外情境”發生背後的個人因素,如尋求他人幫助、咬牙再堅持或調整期望值等,並將成功經驗移植到後續相似情境,使這些小的例外變成改變的開始。同時,“合理歸因訓練”也是可行方法。許多習得性無助者習慣於自責、自罪,將每次失利都僅僅歸因於自己能力不足,這樣一刀切的想法不僅不合理,還會讓自己陷入自卑、絕望而不敢再嘗試。練習將挫折歸因於可控的因素,如“我這次還不夠努力,下次再堅持一下”、“換一種方法有可能成功”等,這有利於讓自己看到希望,而增強“再試一次”的勇氣。

相關閱讀:

  克服失敗的恐懼

克服失敗的.恐懼,在逆境中重生,這正是你價值的所在。“失敗是成功之母”並不是一句空話。我們之所以恐懼失敗,那是因為我們害怕自己沒有能力去承受和挑戰失敗。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而在失敗的逆境中重生,正是你人生價值的體現。

有成功就會有失敗。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可能遭受失敗,而面對失敗,我們就應該瑟瑟發抖,任由恐懼擺佈嗎?當然不能了。因為恐懼不僅不會讓你遠離失敗,反而還會打擊你戰勝失敗的積極性。相反,如果你能積極的面對失敗、抗擊失敗,那麼你不僅能夠戰勝失敗,而且還能在逆境之中獲得重生。

斯帕奇這個名字曾經是查爾斯·舒爾茨的同學們為他取的綽號,意思就是失敗者。對他們來說,查爾斯的確是一個失敗者,他成績不好、不善交談,就連唯一自信的繪畫作品也無人問津。在失敗的陰影下,查爾斯並沒有恐懼、沒有發抖,而是繼續著自己的執著,終於迎來人生巨大的成功。

在現代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遭受挫折,有的人會常常感到痛苦、自卑、怨恨、恐懼,甚至失去繼續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整天唉聲嘆氣。然而,再多的哀聲嘆氣也不能幫助你改變現實情況。要想改變,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用積極的行動打敗挫折。因為只有勇敢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行動戰勝失敗和恐懼。

失敗的經驗註定是痛苦的,這並不奇怪。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或是感情上的痛苦,失敗通常都會以恐懼的形式留下傷痕。與肉體創傷不一樣,恐懼的創傷是肉眼看不到的,因為這些傷口會以記憶的形式存在下去。因為恐懼的創傷並不是具體的、形象的,因此也會很難處理。如果對失敗或挫折的心理陰影處理不恰當,你就很有可能從此再也不敢面對帶給你挫敗感的這種情況了,而恐懼便以傷口的形式束縛住你的身心。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堅強,堅強的面對失敗,堅強的挑戰失敗,克服失敗的恐懼,而不是瑟瑟發抖的躲避失敗。人生的體驗是一筆無形的財富,體驗也豐富,人生越精彩,所有大膽去體驗,大膽去挑戰。這樣的你才能遠離黑暗,永遠生活在耀眼的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