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背後的心理祕密有哪些呢?

才智咖 人氣:1.99W

下班之後,小編經常在大街上看到一些手裡面拿著快餐食品還不忘趕路回家的人,這樣吃飯多不利於身體健康啊!為啥不回家做香噴噴的飯,反而吃這種快餐?如今,很多人非常不願意做飯,甚至長年在外吃,做飯背後的心理祕密有哪些呢?

做飯背後的心理祕密有哪些呢?

1、廚房是家庭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多媒體室

有不少心理學者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遠大而深遠的,廚房就像一個多媒體教室,裡面暗藏著各種文化,這裡是家庭習慣的傳承,夫妻、親子之間的交流場,也是分享與互助的地方。專家認為:“如果兒時的家庭教育沒有讓我們意識到快樂、分享以及烹飪帶來的其他好處,那麼成年後很難獨自找回對廚房的熱情。”可見, 廚房教育是影響人成長的'一種特殊教育。回想一下自己的兒時,是不是接受過好的廚房教育呢?現在不願意做飯的,想想自己兒時的經歷吧!

2、做飯很需要別人的鼓勵和支援

看到這一點的時候,是不是有共感呢?生活中我總會聽到我的朋友或同事抱怨自己的男朋友或者是父母。自己信心滿滿的走進廚房,忙了幾個小時,有的都把手不小心割破了,然後端上自己做的飯菜,心裡十分想要得到男朋友和父母的誇讚,至少不是打擊。但往往都是灰溜溜的結束。“恩,行動很積極,但是燒的不行啊,有點鹹。”“煮點飯都不行,你以後怎麼嫁人啊!”“親愛的,我不想打擊你,但是這菜我真的吃不下,我們出去吃吧!”這些話熟悉吧!雖然很多試吃者都不會直接說你,“但是”一詞的出現就讓你的信心一落千丈,這種情感負擔和受挫感讓很多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踏足廚房。所以,不論你身邊那個人做飯給你吃,不論好不好吃,請你一定要說鼓勵的話,或許你的一句鼓勵就可以讓你以後吃到更加美味的佳餚。

不論是不會做飯也好,還是非常討厭做飯也好,小編還是建議大家自己每天在家做飯。第一個原因是現在食品安全問題令人堪憂,每天吃外面的東西,有很大可能會傷害到身體健康。第二原因就是自己做飯,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更能夠增加一些生活的自信。

TAGS: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