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心理學之後只能和精神病人打交道嗎

才智咖 人氣:2.65W

學心理學有什麼用呢?難道學心理學之後只能和精神病人打交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學心理學之後只能和精神病人打交道嗎。

學心理學之後只能和精神病人打交道嗎

  

為什麼會歸結到到這一個問題?

1. 這個學科的內容是什麼?

答:每個學科的核心內容,都是通過表面的知識去體會前人是如何得到這些知識的,我認為本科學習就是讓我們快速經歷這個學科從開荒到現代的發展過程,研究生學習就讓我們學會運用前人得到知識方法去創造知識。

2. 前景如何?

答: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你掌握了這個思維方式,才能找到發揮自己所學的方向,找到了這個獨特思維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找到了前景。

下面就按這個框架,來講講我學心理學到底學到了什麼。不過還是要宣告一下,心理學是方向眾多的,我所熟悉的是人格和社會心理學方向,所以一下內容也只針對這個方向。

通過表面的知識去體會前人是如何得到這些知識

您可能不屑的認為這麼長的一個標題,完全就可以用研究方法四個字代替。我非常贊同!

我特意這麼說,是希望未來將要學習心理學的人不要只把講研究方法的課程當做重點, 而忽略那些傳授既有知識的科目。事實上,所有知識背後,都有對應的研究方法。這一點《心理學與生活》正是備受推崇的的原因,書中有一個模組叫“我們如何知曉”,特意凸顯了前人獲得這個知識點的過程。

有人可能會認為理工科才有研究方法,我之前甚至也不太理解文史哲如何做研究。後來我聽了一場中文系研究生的報告分享,講述了中國dota粉絲圈的語用特點和演化。分享很有意思,我當時就體會到,每個學科都會有自己“御用”的研究方法和“專治”的領域。心理學固然也可以去研究這個話題,但我們得不出中文系同學所創造的那些知識。

心理學是一個外來學科,所以它跟很多西方科學一樣都依賴於形式邏輯這個大框架。所以,下次聽到心理系的學生說“我在做實驗”的時候,麻煩其他理工科的朋友保持尊重的態度——我們也會通過實驗法來創造新知識(當然也並非全部的知識來自於實驗法)。

但是,即使都是做實驗,心理學的方法與物理化學有明顯的區別。如果細細體會,心理學也重視統計和關係(相關、因果),但是抽樣原則、模型形式、實驗結果呈現上與其他學科有明顯差別。這些區別,源於心理學與其他理科學科所面對和探索的知識領域是不一樣的。

比如心理學要研究人類心理活動,而這種活動明顯不像細胞的生命活動那樣能夠直接觀測。所以,心理學使用操作性定義來預先定義自己研究的內容。於是,我們就逐漸形成了講無形化為有形再進行研究的思維模式。

再比如,實驗法要求避免干擾。物理學實驗需要保證實驗環境穩定,因此他們會掌握創造穩定實驗條件的方法。而心理學研究人類心理,則面臨另不同的額外變數干擾——就算環境不變,但人的情緒和態度會改變,從而影響研究結果。所以,心理學有獨特的方法,用於消除人類心理不穩定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心理學的獨特性,就是很多很多這種區別所建立起來的。並且,正是由於我們學習了心理學獨特的知識內容,才有機會去理解和掌握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這才是學習心理學最需要我們去關注的地方,或者說,未來靠心理學就業的立命之本。

心理學思維方式的不可替代性

巨集觀上來說,當我們需要量化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徵時,沒有任何一個學科比心理學更合適。

拿北大心理系畢業生三大就業方向舉例吧。

人力資源工作(包括甲方和乙方)中,確實很多地方人力資源管理和勞動人事關係的人能比我們做的出色,以至於“你們跟人大勞人院的學生相比優勢在哪”就成了我們必須學會回答的問題。事實上,我們在管理工具開發和員工個人特質甄別上,確實要比勞人院的學生更擅長,用老師的話說,“知其所以然”是我們必須具備的能力,這樣才能讓自己不同於其他HR工作者。此外,在企業文化、員工關懷等細分領域,就更離不開心理學背景的了。

另一個重要方向是使用者調查。相比廣告學和營銷學中對更偏向語意質性研究的調查方法,我們更擅長量化使用者的個性、情緒、心理活動和行為傾向。同時,他們更多采取描述統計來呈現資料,我們則更在乎推論統計的結果。再比如,沒有接受過行為科學研究訓練的人(比如很多資料探勘師),很有可能誤解心理與行為之間的邏輯關係。不過,最近大資料科學和神經演算法彷彿找到了跳過心理活動直接通過模擬行為模式來預測使用者行為的方法。但是據我說知心理學的小夥伴在幫助排除無關變數上做出了不小貢獻。

第三個方向就是高校心理相關工作了,這個沒的說,確實是專業對口,基本也只能是心理學畢業生去做啦。

除去這些巨集觀方向,其實心理學有很多獨特的思維方式能夠運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之前很多文章,就屬於心理學視角下的問題分析,不一樣的角度就能發現不一樣的結論和突破口。

這裡可以分享一個小案例,工作原因我接觸過一些傳統行業的老闆,以及經常忽悠這些老闆的諮詢師。這些諮詢師更我上面提到的專業諮詢可不一樣,他們向這些老闆介紹的方法,與其說是理論,不如說是玄學(看著“陰陽五力管理模型”這種名字就是神棍)。而我,區別專業諮詢和大忽悠的最簡單方法,就是請他們對自己所說的各種“力”下操作性定義——如果是大忽悠,他們必然採取迴圈論證的方式來解釋所謂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