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優勢”真的存在嗎?

才智咖 人氣:2.35W

最近發表在《心理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支援“雙語優勢”的研究論文比反對“雙語優勢”的研究論文更容易在學術期刊上發表,這種出版偏見會使得人們產生這樣一種錯覺:即“雙語優勢”有多數文獻支援——事實卻恐怕未必。

“雙語優勢”真的存在嗎?

“如果只有得到‘陽性結果’(即報告‘雙語優勢’存在)的研究才得以發表的話,那麼大量的‘陰性結果’(即質疑‘雙語優勢’存在)研究就會湮沒無聞,這些‘陰性結果’研究有利我們深入瞭解‘雙語優勢’,本應該受到更多重視,”主要研究者、愛丁堡大學的Angela de Bruin說,“‘雙語優勢’學說是如此引人矚目,以至於當下已經被當成了常識。然而,正因為這種學說在社會上影響巨大,所以我們在解釋這種優勢時,才需要倍加謹慎,不要被出版偏見所幹擾。”

過去許多研究顯示,相比只會說一種語言的人而言,那些掌握兩種語言的人,在測量認知能力的任務中表現更出色,為完成這類任務,被試往往需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擾,或是在不同任務之間快速切換。

然而,在同事之間的'非正式談話中,de Bruin和她的合作者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如果一項研究未能支援“雙語優勢”,那麼這項研究也更難發表——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抽屜效應”,即只有盛放“陽性結果”研究的抽屜開啟著,而其它盛放“陰性結果”研究的抽屜都關上了。

為了探索這種出版偏見是否存在,研究者們比較了學術會議報告和後續文獻發表之間的聯絡——他們選擇了1999年到2012年間、曾經在學術會議上報告過的104項與“雙語優勢”有關的研究,以及這些研究後來是否得以在學術期刊上發表。

在這104項研究中,有38%支援“雙語優勢”,有13%傾向於支援“雙語優勢”,有32傾向於否定“雙語優勢”,有16%否定“雙語優勢”。

有52項研究最終在學術期刊上成文發表,然而分析顯示,“一些研究比另一些研究更容易得到發表”——支援或傾向於支援“雙語優勢”的研究,有63%得到了發表,然而否定或傾向於否定“雙語優勢”的研究,只有36%得到了發表。

進一步分析顯示,這種發表率的差異與研究本身性質(如樣本大小)並無關聯。

De Bruin等認為,這種偏見可能產生在論文發表過程的各個環節,比如說,論文作者可能只報告了陽性實驗結果,而將陰性實驗結果束之高閣;而審稿人和編輯可能更青睞那些得出了陽性結果的研究,而將報告陰性結果的研究無情地退稿。

有鑑於此,研究者們提出,綜合考慮相關領域的全部研究結果,做出“雙語優勢”存在的結論,為時尚早。

Bruin指出,該項研究再一次體現了“謹慎對待已發表文獻”的重要性,並強調研究者們應該儘可能地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結果,無論該結果是否得到發表。

“與某個理論相關的所有研究,無論其結果支援還是質疑了該理論,都應該得到公開發表或共享的機會。類似‘雙語優勢’這種已經引起廣泛社會影響的理論,尤其應當如此。”de Bruin等總結道。

TAGS: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