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的時間要控制在一小時

才智咖 人氣:1.02W

心理諮詢都能幫助人們走出心理問題的困擾,那麼心理諮詢的時間到底需要多長呢?心理諮詢的時間要控制在一小時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諮詢的時間要控制在一小時

一、心理諮詢小節並不是一開始就是“一小時"的。

先給大家講個段子:

祖師爺弗洛伊德是以不守規矩而“臭名昭著”的。

Once upon a time, 奧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古斯塔夫·馬勒曾經因為重度抑鬱和妻子出軌求助弗洛伊德,我們的弗洛伊德大爺(昨天是他的生日)給他做了一個長達4小時的精神分析取向諮詢,並且他們倆不是在諮詢室裡做的,而是在城市裡遊走,邊走邊做的。

那次的諮詢是卓有成效的,因為第二天,馬勒給妻子發電報說,感覺棒極了!討論的太好了!經過這次諮詢,馬勒修復了自己的“效能量”,和妻子和解了。(雖然他一年後就死了,噗)

如今我們有了很多的規則,這樣的諮詢小節在現在看來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是有罪的)。是什麼規則在規定小節的時間呢?

二、規定心理諮詢小節時間的Current Procedural Terminology (CPT) Code現行心理諮詢行業的規則,基本都來源於西方,尤其是美國。

而國內的我們很少能夠理解,在美國心理諮詢屬於醫療行業的一部分,它的設定受到醫療保險的直接影響(有機會請邀請我回答關於美國醫保的問題)。心理醫生能不能接收第三方保險,病人能不能享用第三方保險,至關重要。幾乎沒有人是自己掏錢看心理諮詢的(很貴),保險讓心理醫生有飯吃,讓病人看得起心理諮詢,所以保險是影響心理諮詢行業設定的重要因素(if not the most important one)。

Current Procedural Terminology (CPT) Code set 是一套醫療Code體系,由美國醫療協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開發,用來規定醫藥的、手術的'、診斷的服務,同時它是普適的關於醫療服務(包括外科醫生、精神科醫生、保險人員、病人、認證機構、支付方等等)流程的溝通機制。每年十月會發布新版本,先行的CPT Code是2014年10月釋出的。

一個心理醫生,能不能收到保險公司的費用,除了執照問題之外,他如何收到錢,是由這個CPT碼決定的。

現行CPT規定,心理諮詢(psychotherapy)是根據時間來收費的,但收費的方式有三種,30分鐘,45分鐘和60分鐘。很神奇的是,17-37分鐘的小節,都按照30分鐘來收費,38-52分鐘的小節都按照45分鐘來收費,52分鐘以上的小節按照60分鐘來收費。

也就是說,假如一個諮詢師,今天給來訪者做了超過60分鐘的諮詢,比如90分鐘,120分鐘甚至(我看到國內有些心理諮詢師說自己的設定是一次兩小時),在美國就不會有這種情況(除非是精神科醫生或小節中有其他內容,後續會說到),因為多做的60分鐘無法收費的啊!按規定不給錢的!諮詢師又不傻…………

三、心理諮詢既是一門專業,也是一門生意

其實很少有資料能夠顯示,多長時間的諮詢小節是效果最理想的。這跟更根本的原因有關,一直以來,心理領域的研究獲得的資金會少於其他科學領域(這是因為整個西方,尤其美國,現在推崇“實證”——即有明顯的證據,可以通過實驗檢驗,在條件相同的前提下結果可以重複發生),心理領域的實證性顯然是存疑的。所以,一切都是因為窮,我們並不真正知道多長的時間作為一小節最合適。

那為什麼現行的最常見的心理諮詢是一小時左右?因為心理諮詢是服務,對心理諮詢師來說,這是他的專業(profession),也是他的生意(business)。

在保證效果的前提下,一個諮詢師一天能接的客戶越多,他的財務越能得到保證。因為還會有一些突然取消的情況,美國的心理醫生都會預先多安排一些小節。他們在長期嘗試之後發現50分鐘是比較可行的,能夠在保證效果的前提下,讓他一週安排進最多的小節的時間長度。

我們很多人,包括心理諮詢師自己,都回避心理諮詢business的一面,在回答“為什麼心理諮詢要付費"、“為什麼一小時只有50分鐘”一類的問題是,過多強調利他性,迴避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對諮詢師本身“利己”的一面,這其實也是倫理有害的。

心理諮詢師不是聖人,不是拯救者。客觀性是我們的專業要求。這個客觀性也包括客觀的看待自己的需求和利益。這有利於來訪者和我們建立專業的、邊界清晰的諮詢關係。

最後給一些大家常用的解釋,僅供參考:

1 心理諮詢是精神緊張的,一個人一次能夠吸取的有限,所以不能太長。

2. 心理諮詢師需要有一個間歇的時間來做筆記,思考,計劃。

3. 這個時間能夠讓來訪者形成一個習慣,有足夠的時間釋放激烈的情緒,然後維持他們,並在出門繼續上班前收拾好自己。

4.標準化的設定(包括停止時間和場地)是一種評估來訪者行為習慣的方式,比如來訪者是不是總在超過時間的時候表達自己,來訪者會不會嘗試拖延時間。這種觀察通常很重要也有效。

5.心理諮詢師都知道,來訪者通常會在諮詢快結束的時候說一些重要的事情。這就是傳說中的“門把效應”,設定一個結束時間可以看到這個門把效應。

不過我自己最喜歡這個通用的答案:

心理諮詢小節為什麼只有50分鐘?因為祖師爺爺弗洛伊德不到50分鐘就忍不住要上廁所了 ……

補充 1

補充,前面有人提到第一次見面做2小時的問題,說法不太精確。

現在心理諮詢還有超過1小時的時候麼?有,叫Double Session。確實是發生在第一次諮詢的時候。但是Double Session雖然在實際的感受中是一個連續的超過1小時的諮詢,在賬單Billing和保險公司使用的code中,其實是兩個內容。

其實美國的心理諮詢服務billing是很複雜的。

單純的心理諮詢對應一種billing code,包括了開藥(由精神科醫生提供的心理諮詢)的對應另外一種billing code。包括了education教育內容的(比如性教育)對應的也是另外一種billing code。

最常見的bouble session是由兩個CPT規定的45分鐘的session組成的,(複習一下,實際操作在38-52分鐘的小節都按照45分鐘計算),所以double sesssion的時間在80-100分鐘,最常見的還是90分鐘,一個半小時,並且是由精神科醫生提供的。內容除了包括心理諮詢,還有藥物評估的服務(或者有開藥的服務)。

收到賬單的時候,你會看到兩行,一行是心理諮詢,一行是藥物服務,分別計費。

國內因為太混亂,也實在沒啥可說的……歡迎下次邀請我回答中美心理諮詢制度差異問題。

補充 2

補充一下,關於心理諮詢室內的時間控制,並不是像微波爐一樣,45分鐘到了“ding”的一聲,諮詢師立刻站起來說對不起時間到了。

時間控制的技巧,從諮詢的第一分鐘就已經開始了,通過提問的節奏,和對話題的把握,在時間快到的時候,讓整個諮詢有一種自然的接近尾聲的感覺,讓雙方都覺得這次停在這裡很合適——這是需要能耐的,我把它看成“活兒好”的其中一個標準。

大多數時候,就像有些其他答主說的,穩定的設定非常重要,但是總有那麼一兩個劍走偏鋒的奇葩,有一個叫做Jacques Lacan拉岡的法國精神分析師,精神科醫生(雖然我說的很隨意,但這個人很有名的,超級有名的),他提出了variable-length session 可變長度的小節。

有一位女士在接受拉岡的治療時,剛聊了7分鐘,拉岡忽然站起來說,我們今天的諮詢到此為止。(奏是這麼任性啊!)

他把精神分析小節的時間縮短到幾分鐘,並且完全由諮詢師掌握。他認為這樣做能夠讓來訪者在諮詢中更專注於一些特別關鍵的時刻crucial moments。

不過顯然他的同事不買賬……他被同事們開除出了IPA精神分析協會,不過他後來還是愈挫愈勇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協會,成為現在國際上最大的精神分析協會之一……這是後話了。